艾灸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60504发布日期:2018-09-18 18:01阅读:20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艾灸床。



背景技术:

艾灸是中国古代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调和阴阳,温经活络,驱寒散邪,行气活血,消瘀散结的功效,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经现代医学证实,以艾绒为材料制成的艾条与艾柱在经过燃烧后,生成的抗氧化物质可以附着在穴位处的皮肤上,通过灸热能渗透进体内,对人体的很多不适能产生巨大的治疗效果。

传统的艾灸治疗采用一个艾灸床配一个艾灸师,艾灸师只能对相关穴位进行逐一艾灸,操作繁琐,劳动强度大。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进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申请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艾灸床,其中,包括床体,所述床体上部设置用于患者躺卧的面板,所述面板上设置有多个艾灸作用孔,所述床体内对应艾灸作用孔设置有艾灸柱收集碗,其中,所述艾灸柱收集碗设置于动作控制机构上,所述艾灸柱收集碗通过动作控制机构实现升降和摆动。

所述的艾灸床,其中,所述面板上对应患者腰背部和腿部位置分别设置艾灸作用孔,多个艾灸碗分别针对腰背部和腿部位置艾灸作用孔呈阵列排布。

所述的艾灸床,其中,对应腰背部位置艾灸作用孔,艾灸碗设置为6个,其中,对应上背部位置设置2个艾灸碗,2个艾灸碗沿床体宽度方向分布,对应下背部位置设置2个艾灸碗,2个艾灸碗沿床体长度方向分布,对应腰部位置设置2个艾灸碗,2个艾灸碗沿床体宽度方向分布;

对应腿部位置艾灸作用孔,艾灸碗设置为6个,6个艾灸碗沿床体长度方向以每排2个共3排的方式排列。

所述的艾灸床,其中,所述动作控制机构固定于床体底板上,所述动作控制机构包括摆动机构和升降机构,所述摆动机构包括摆动底座和实现摆动底座动作的第一动力装置,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摆动底座上,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用于与摆动底座连接的支撑杆、设置于支撑杆上的升降杆、用于控制升降杆升降的第二动力装置。

所述的艾灸床,其中,所述艾灸柱收集碗固定于托盘上,所述托盘与升降机构的升降杆连接以实现升降和摆动,其中,对应腰背部和腿部位置艾灸作用孔分别设置有两套动作控制机构和配套托盘,对应腰背部和腿部位置艾灸作用孔的艾灸柱收集碗分别固定于各自对应托盘上。

所述的艾灸床,其中,所述床体内设置艾灸柱收集碗的空间形成储烟区,所述床体一侧设置烟气通道连通储烟区,烟气通道另一端连接排烟口,其中,所述烟气通道与储烟区连通口位于储烟区底部,对应连通口位置设置有滤材箱,所述烟气通道内设置烟雾过滤系统,所述排烟口设置排风装置,储烟区内烟雾在排风装置作用下经滤材箱进入烟气通道,经过烟雾过滤系统后通过排烟口排出。

所述的艾灸床,其中,所述托盘通过水平滑轨与升降杆连接,所述床体侧壁对应托盘滑出方向设置有舱门,托盘壳可穿过舱门滑移至床体外侧。

所述的艾灸床,其中,所述床体上方还设置有灸疗舱,所述灸疗舱可通过前部翻起或侧边翻起实现打开。

所述的艾灸床,其中,艾灸床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灸疗舱和床体内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各温度传感器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动作控制机构和排风装置控制连接。

所述的艾灸床,其中,所述艾灸柱收集碗内设置有自动点火器,所述自动点火器与控制器控制连接。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艾灸床,该艾灸床可针对人体的不同穴位调节艾灸的位置,同时能够提调节艾灸温度,使艾灸治疗更有针对性和舒适性。从而使本发明艾灸床能够适用于绝大部分的医疗场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艾灸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艾灸床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例中艾灸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艾灸床,其中,包括床体100,所述床体100上部设置用于患者躺卧的面板110,所述面板上设置有多个艾灸作用孔,所述床体内对应艾灸作用孔设置有艾灸柱收集碗200,其中,所述艾灸柱收集碗设置于动作控制机构上,所述艾灸柱收集碗通过动作控制机构实现升降和摆动。

具体的,所述面板头部位置放置枕头111所述面板上对应患者腰背部设置艾灸作用孔112,对应腿部位置设置艾灸作用孔113,多个艾灸碗分别针对腰背部和腿部位置艾灸作用孔呈阵列排布。

基于腰背部艾灸效果较好的实施例中,对应腰背部位置艾灸作用孔,艾灸碗设置为6个,其中,对应上背部位置设置2个艾灸碗,2个艾灸碗沿床体宽度方向分布,对应下背部位置设置2个艾灸碗,2个艾灸碗沿床体长度方向分布,对应腰部位置设置2个艾灸碗,2个艾灸碗沿床体宽度方向分布。

基于腿部艾灸效果较好的实施例中,对应腿部位置艾灸作用孔,艾灸碗设置为6个,6个艾灸碗沿床体长度方向以每排2个共3排的方式排列。针对不同艾灸部位分别设置对应的艾灸作用孔和艾灸柱收集碗,从而能够根据需要选择艾灸部位或者同时进行多个位置的艾灸治疗,提高灸疗效率。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动作控制机构固定于床体底板上,所述动作控制机构包括摆动机构310和升降机构320,所述摆动机构包括摆动底座和实现摆动底座动作的第一动力装置,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摆动底座上,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用于与摆动底座连接的支撑杆、设置于支撑杆上的升降杆、用于控制升降杆升降的第二动力装置。摆动机构通过摆动底座的左右摆动带动艾灸柱水平左右移动,而升降机构通过升降杆的上下移动带动艾灸柱上下移动,从而实现艾灸治疗的自动调节,

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艾灸柱收集碗固定于托盘330上,所述托盘330与升降机构的升降杆连接以实现升降和摆动,其中,对应腰背部和腿部位置艾灸作用孔分别设置有两套动作控制机构和配套托盘,对应腰背部和腿部位置艾灸作用孔的艾灸柱收集碗分别固定于各自对应托盘上。托盘的设置能够实现作用于同一部位的所有艾灸柱动作一致,提升灸疗效果,本发明灸疗床依据灸疗主要针对腰背部和腿部位置特点,分别设置两套动作控制机构和配套托盘,从而实现针对腰背部和腿部位置艾灸的单独分别控制,患者可以利用灸疗床同时进行腰背部和腿部的差异化灸疗,大大提升灸疗效率和灸疗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床体内设置艾灸柱收集碗的空间形成储烟区330,所述床体一侧设置烟气通道500连通储烟区400,烟气通道另一端连接排烟口,其中,所述烟气通道与储烟区连通口位于储烟区底部,对应连通口位置设置有滤材箱600,所述烟气通道内设置烟雾过滤系统510,所述排烟口设置排风装置,储烟区内烟雾在排风装置作用下经滤材箱进入烟气通道,经过烟雾过滤系统后通过排烟口排出。烟气通道的设置能够实现艾灸床自动排烟,同时滤材箱和烟雾过滤系统能够对所排烟气中颗粒物等进行吸附过滤处理,从而提高艾灸床的环保属性。另外,所述床体为一体成形注塑,增强仓体的密封性,提高艾灸的效果。

优选的是,艾灸床还包括控制器800,所述灸疗舱和床体内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各温度传感器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动作控制机构和排风装置控制连接。温度传感器的设置能够实现对床体内温度的检测,并利用烟气通道排烟功能进行温度控制,确保灸疗处于适宜温度范围。具体的,灸疗过程中,床体内温度调节范围为50-60℃。当储烟区内温度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高于设置温度时,启动强排风降低储烟区内温度。当储烟区内温度低于设置温度时,强排风会自动转为弱排风。自动排烟,分为强排和弱排。当储烟区内温度降低至50℃时,强排转为弱排。

如图3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托盘通过水平滑轨与升降杆连接,所述床体侧壁对应托盘滑出方向设置有舱门114,托盘壳可穿过舱门滑移至床体外侧。通过抽屉式动作进行更换艾灸柱的操作,提升了换艾灸柱效率。

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床体上方还设置有灸疗舱700,所述灸疗舱可通过前部翻起或侧边翻起实现打开。所述灸疗舱能够确保灸疗过程中温度要求,提升灸疗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艾灸柱收集碗内设置有自动点火器,所述自动点火器与控制器控制连接。通过自动点火器实现艾灸柱的自动点火。灸疗床的操作面板与控制器连接用于用户自行控制灸疗床实现温度调节、时间控制、艾灸柱运动模式等,其中,所述操作面板设置于灸疗舱内壁上方,方便患者观察和操作。

本发明艾灸床可针对人体的不同穴位调节艾灸的位置,同时能够提调节艾灸温度,使艾灸治疗更有针对性和舒适性。从而使本发明艾灸床能够适用于绝大部分的医疗场合。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本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