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人体转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19019发布日期:2018-08-21 17:12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人体转运设备领域,特别涉及智能人体转运设备。



背景技术:

创伤是人类第四大死因,每年死亡人数达数千万。急救黄金时间为2小时。我国目前急救设备落后、水平参差不齐、资源分配不均,事故发生到急救队抵达及转运平均3-5小时,急救成功率仅30%-70%。

目前国内外创伤急救模式多为:求救电话→急救车/飞机达事故地点→救护人员对伤者做简单处理(如四肢骨折的夹板固定等)→向医院转运→根据病情安排必要的检查(如ct)→院内救治→必要时转院再救治等。该模式效率较低,受限制多,在伤员较多的群体事故中尤为明显。有效院前急救应解决以下问题:(1)信息传递不畅,急救现场与院内通讯手段落后,不能实时获取伤员生命数据;(2)救护设备限制救护人员仅能对伤员做简单处理,转运至医院后常已延误最佳救治时机;(3)依赖救护人员急救技术,缺乏有效的规范化流程。因此,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是关键,集合信息科技及监护、救治技术建立智能化创伤院前急救平台,可显著提高急救水平及救治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智能人体转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人体转运设备。该智能人体转运设备能院前与急救中心的无缝连接,提高创伤院前急救的水平。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提供智能人体转运设备,设置有用于监控对像进行监控的多参数监测系统、控制系统、远程服务系统和用于对对像实施处理的智能处理系统。

多参数监测系统分别与控制系统和智能处理系统电连接,控制系统与远程服务系统信号连接。

多参数监测系统将监控对像的检测数据信号分别输送至控制系统和智能处理系统,智能处理系统根据多参数监测系统发送的检测数据信号对对象进行处理,控制系统对接收的多参数监测系统的检测数据信号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信息输送至远程服务系统,远程服务系统对控制系统的信息进行分析再处理,将数据信息反馈至控制系统。

优选的,上述多参数监测系统包括有体温监控单元、呼吸监控单元、血压监控单元、脉搏监控单元、血氧饱和度监控单元以及心/脑电图监控单元;体温监控单元、呼吸监控单元、血压监控单元、脉搏监控单元、血氧饱和度监控单元、心/脑电图监控单元分别与控制系统和智能处理系统电连接。

体温监控单元、呼吸监控单元、血压监控单元、脉搏监控单元、血氧饱和度监控单元以及心/脑电图监控单元分别对对像进行监控数据采集并将采集的监控数据分别输送至控制系统和智能处理系统。

优选的,上述控制系统设置有主控芯片、显示单元、用于区分不同用户的身份识别单元和传输接收单元,主控芯片分别与体温监控单元、呼吸监控单元、血压监控单元、脉搏监控单元、血氧饱和度监控单元、心/脑电图监控单元、显示单元、身份识别单元和传输接收单元电连接,传输接收单元与远程服务系统信号连接。

主控芯片对接收的体温监控单元、呼吸监控单元、血压监控单元、脉搏监控单元、血氧饱和度监控单元、心/脑电图监控单元、显示单元和身份识别单元采集到的监控数据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信号分别传送至显示单元和传输接收单元。

身份识别单元区分不同的用户向主控芯片进行数据输入。

显示单元对接收主控芯片处理的数据信号进行转化并可视化呈现给用户。

传输接收单元对接收主控芯片处理后的数据信号传输至远程服务系统,并接收远程服务系统的再处理的数据信息以及将数据信息传输至主控芯片。

优选的,上述智能处理系统设置有促发式急救单元和危机监控报警单元,危机监控报警单元分别与促发式急救单元、体温监控单元、呼吸监控单元、血压监控单元、脉搏监控单元、血氧饱和度监控单元和心/脑电图监控单元电连接。

优选的,上述促发式急救单元包括有降温单元和电除颤单元。

优选的,上述智能处理系统还设置有充气式外骨骼固定单元。

优选的,上述促发式急救单元、充气式外骨骼固定单元和危机监控报警单元全部集成为一体急救设备。

危机监控报警单元对接收的体温监控单元、呼吸监控单元、血压监控单元、脉搏监控单元、血氧饱和度监控单元、心/脑电图监控单元、显示单元和身份识别单元采集到的监控数据进行分析并向用户发出报警信号,并传输信号至促发式急救单元。

促发式急救单元对接收危机监控报警单元传输的信号处理并向降温单元和电除颤单元传输处理信号。

降温单元接收促发式急救单元的处理信号并对对象进行降温处理。

电除颤单元接接收促发式急救单元的处理信号并对对象进行心室除颤。

充气式外骨骼固定单元向对象的脊柱、四肢骨折或者外伤部位进行快速固定、牵引和压迫止血的处理。

优选的,上述远程服务系统设置有数据接收发送单元、报警管理单元、账号管理单元和提供远程指导的远程指挥单元,数据接收发送单元与传输接收单元信号连接,数据接收发送单元分别与报警管理单元和账号管理单元电连接,报警管理单元与远程指挥单元信号连接,远程指挥单元与传输接收单元信号连接。

数据接收发送单元接收传输接收单元的数据信息并分别发送至报警管理单元和账号管理单元,并接收远程指挥单元的处理后的数据信息且将数据信息反馈至传输接收单元;报警管理单元接收传输接收单元的数据信息并向远程指挥单元发出报警提示信号;远程指挥单元接收报警管理单元的报警提示信号并处理,且将处理后的数据信息反馈至数据接收发送单元,账号管理单元接收数据接收发送单元的数据信号息长期保存。

优选的,上述控制系统为tcp/ip传输协议且通过wifi功能与远程服务系统数据传输。

优选的,上述控制系统为单片机、android系统、ios系统或者linux系统。

优选的,上述身份识别单元为rfid、android、ios或者linux操作系统的登录软件。

优选的,上述远程服务系统为net、asp或者jsp系统。

优选的,上述将体温监控单元、呼吸监控单元、血压监控单元、脉搏监控单元、血氧饱和度监控单元以及心/脑电图监控单元全部集成为便携式急救装置。

优选的,上述充气式外骨骼固定子系统为碳素板和气囊式魔术贴;

优选的,上述显示单元为led显示屏。

本发明的智能人体转运设备设置有用于监控对像的数据的多参数监测系统、控制系统、远程服务系统和用于对对像实施处理的智能处理系统,多参数监测系统分别与控制系统和智能处理系统电连接,控制系统与远程服务系统信号连接。多参数监测系统将监控对像的检测数据信号分别输送至控制系统和智能处理系统,智能处理系统根据多参数监测系统发送的检测数据信号对对象进行处理,控制系统对接收的多参数监测系统的检测数据信号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信息输送至远程服务系统,远程服务系统对控制系统的信息进行分析再处理,将数据信息反馈至控制系统。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能实时监控对像的体征数据并可智能分析对对象进行升降温、固定和电除颤的处理,可以显示对象的数据并传输给远程服务系统请求远程指示,实现了院前与急救中心的无缝连接,提高创伤院前急救的水平。同时该智能人体转运设备收纳简便,体积小巧,移动方便。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发明的智能人体转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包括:

多参数监测系统100、控制系统200、远程服务系统300和智能处理系统400。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智能人体转运设备,如图1所示,设置有用于监控对像进行监控的多参数监测系统100、控制系统200、远程服务系统300和用于对对像实施处理的智能处理系统400。

多参数监测系统100分别与控制系统200和智能处理系统400电连接,控制系统200与远程服务系统300信号连接。

多参数监测系统100将监控对像的检测数据信号分别输送至控制系统200和智能处理系统400,智能处理系统400根据多参数监测系统100发送的检测数据信号对对象进行处理,控制系统200对接收的多参数监测系统100的检测数据信号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信息输送至远程服务系统300,远程服务系统300对控制系统200的信息进行分析再处理,将数据信息反馈至控制系统200。

多参数监测系统100包括有体温监控单元、呼吸监控单元、血压监控单元、脉搏监控单元、血氧饱和度监控单元以及心/脑电图监控单元;体温监控单元、呼吸监控单元、血压监控单元、脉搏监控单元、血氧饱和度监控单元、心/脑电图监控单元分别与控制系统200和智能处理系统400电连接。

体温监控单元、呼吸监控单元、血压监控单元、脉搏监控单元、血氧饱和度监控单元以及心/脑电图监控单元分别对对像进行监控数据采集并将采集的监控数据分别输送至控制系统200和智能处理系统400。

控制系统200设置有主控芯片、显示单元、用于区分不同用户的身份识别单元和传输接收单元,主控芯片分别与体温监控单元、呼吸监控单元、血压监控单元、脉搏监控单元、血氧饱和度监控单元、心/脑电图监控单元、显示单元、身份识别单元和传输接收单元电连接,传输接收单元与远程服务系统300信号连接。

主控芯片对接收的体温监控单元、呼吸监控单元、血压监控单元、脉搏监控单元、血氧饱和度监控单元、心/脑电图监控单元、显示单元和身份识别单元采集到的监控数据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信号分别传送至显示单元和传输接收单元。

身份识别单元区分不同的用户向主控芯片进行数据输入。

显示单元对接收主控芯片处理的数据信号进行转化并可视化呈现给用户。

传输接收单元对接收主控芯片处理后的数据信号传输至远程服务系统300,并接收远程服务系统300的再处理的数据信息以及将数据信息传输至主控芯片。

智能处理系统400设置有促发式急救单元和危机监控报警单元,危机监控报警单元分别与促发式急救单元、体温监控单元、呼吸监控单元、血压监控单元、脉搏监控单元、血氧饱和度监控单元和心/脑电图监控单元电连接。

促发式急救单元包括有降温单元和电除颤单元。智能处理系统400还设置有充气式外骨骼固定单元。促发式急救单元、充气式外骨骼固定单元和危机监控报警单元全部集成为一体急救设备。

危机监控报警单元对接收的体温监控单元、呼吸监控单元、血压监控单元、脉搏监控单元、血氧饱和度监控单元、心/脑电图监控单元、显示单元和身份识别单元采集到的监控数据进行分析并向用户发出报警信号,并传输信号至促发式急救单元。促发式急救单元对接收危机监控报警单元传输的信号处理并向降温单元和电除颤单元传输处理信号。降温单元接收促发式急救单元的处理信号并对对象进行降温处理。电除颤单元接接收促发式急救单元的处理信号并对对象进行心室除颤。

充气式外骨骼固定单元向对象的脊柱、四肢骨折或者外伤部位进行快速固定、牵引和压迫止血的处理。

远程服务系统300设置有数据接收发送单元、报警管理单元、账号管理单元和提供远程指导的远程指挥单元,数据接收发送单元与传输接收单元信号连接,数据接收发送单元分别与报警管理单元和账号管理单元电连接,报警管理单元与远程指挥单元信号连接,远程指挥单元与传输接收单元信号连接。

数据接收发送单元接收传输接收单元的数据信息并分别发送至报警管理单元和账号管理单元,并接收远程指挥单元的处理后的数据信息且将数据信息反馈至传输接收单元;报警管理单元接收传输接收单元的数据信息并向远程指挥单元发出报警提示信号;远程指挥单元接收报警管理单元的报警提示信号并处理,且将处理后的数据信息反馈至数据接收发送单元,账号管理单元接收数据接收发送单元的数据信号息长期保存。

本发明的控制系统200为tcp/ip传输协议且通过wifi功能与远程服务系统300数据传输。控制系统200为单片机、android系统、ios系统或者linux系统。身份识别单元为rfid、android、ios或者linux操作系统的登录软件。远程服务系统300为net、asp或者jsp系统。

本发明将体温监控单元、呼吸监控单元、血压监控单元、脉搏监控单元、血氧饱和度监控单元以及心/脑电图监控单元全部集成为便携式急救装置。充气式外骨骼固定子系统为碳素板和气囊式魔术贴。显示单元为led显示屏。

本发明的显示单元将主控芯片接收到的多参数监测系统100监测到伤员的生理数据和远程服务器发来的远程专家会诊建议显示出来,展现给进行急救医生用户。远程服务系统300将对象的生命体征数据和病情转归情况将存储在个人数据档案中,以供医疗机构使用。充气式外骨骼固定子系统实现快速充气式外骨骼脊柱四肢固定功能,可对伤员的脊柱、四肢骨折或可能外伤进行快速固定及牵引及压迫止血,以减轻伤员疼痛,避免二次损伤。急救中心通过远程服务系统300接收各伤员的生命数据,实现远程专家会诊指导现场救治,延长伤员的耐受转运的时间。

本发明的智能人体转运设备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对对象配带上智能处理系统400和多参数监测系统100,智能处理系统400的充气式外骨骼固定单元对对象的作用部位进行快速固定、牵引和压迫止血,同时多参数监测系统100实时监测和采集对象的体温、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心/脑电图等生命体征数据。多参数监测系统100将生命体征数据传输给控制系统200,控制系统200处理并解析这些数据并通过显示单元显示给现场救治的医生,控制系统200并传输给远程服务系统300,远程服务系统300在必要时请求专家会诊指导现场救治。智能处理系统400同时监测多参数监测系统100并分析,及时识别危急情况,启动警报给用户提示,当多参数监测系统100监测到伤员发生心跳骤停,危机监控报警单元提示救护人员启动胸外按压及呼吸辅助;当发现心房纤颤时则提示促发式急救单元的电除颤单元自动实施电除颤;当发现可能存在颅脑损伤提示促发式急救单元的降温单元启动全身体温系统治疗。

本发明的智能人体转运设备设置有用于监控对像的数据的多参数监测系统100、控制系统200、远程服务系统300和用于对对像实施处理的智能处理系统400,多参数监测系统100分别与控制系统200和智能处理系统400电连接,控制系统200与远程服务系统300信号连接。多参数监测系统100将监控对像的检测数据信号分别输送至控制系统200和智能处理系统400,智能处理系统400根据多参数监测系统100发送的检测数据信号对对象进行处理,控制系统200对接收的多参数监测系统100的检测数据信号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信息输送至远程服务系统300,远程服务系统300对控制系统200的信息进行分析再处理,将数据信息反馈至控制系统200。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能实时监控对像的体征数据并可智能分析对对象进行升降温、固定和电除颤的处理,可以显示对象的数据并传输给远程服务系统300请求远程指示,实现了院前与急救中心的无缝连接,提高创伤院前急救的水平。同时该智能人体转运设备收纳简便,体积小巧,移动方便。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