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科用儿童喂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80242发布日期:2018-11-09 17:48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科用儿童喂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儿童喂药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儿科用儿童喂药装置。

背景技术

儿科是现代医学的一个分支,专门医疗患病的婴儿、儿童及青少年。最大的年龄限制介乎十四至二十一岁之间,而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界定。一个受到这方面知识专门训练的医生也叫做儿科医生。

在儿童生病时,家长通常让儿童坐在床上,自己坐在床边用碗和勺子给儿童喂药,这种姿势容易使人觉得不适,而且由于侧身也不便于给儿童喂药,容易将药水洒出,而由于床的形状限制,人们喂药时也不便采用其他的姿势,并且用碗不容易掌控药水的量;而如果用有刻度的奶瓶给儿童喂药,当药水底部出现沉淀时,不便于进行搅拌,通过晃动奶瓶也不能较为全面的对药汁进行搅拌。

因此亟需研发一种避免让喂药者感觉不适、既能够较好的掌握药水的量、同时又便于搅拌药汁的儿科用儿童喂药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坐在床边喂药不舒适且容易将药汁洒出,不能在便于掌握药汁的量的同时,兼具搅拌功能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避免让喂药者感觉不适、不会将药汁洒出、既能够较好的掌握药水的量、同时又便于搅拌药汁的儿科用儿童喂药装置。

技术方案:一种儿科用儿童喂药装置,包括有底座、第一滑轨、第一滑块、夹板、轴承座、橡胶凸起、蝶形螺栓、鹅颈管、放置板、支杆、第一卡块、杯子、刻度、盖子和软管,底座底部右侧设有第一滑轨,第一滑轨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滑块,底座底部左侧和第一滑块底部均连接有夹板,两个夹板内侧下部均匀设有橡胶凸起,底座底部左侧的夹板的上部嵌入式安装有轴承座,轴承座内连接有蝶形螺栓,第一滑块底部的夹板上开有螺纹孔,螺纹孔内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蝶形螺栓,底座上侧中部连接有鹅颈管,鹅颈管顶端连接有放置板,放置板中部开有放置孔,放置板上侧左右两侧均连接有支杆,支杆顶端连接有第一卡块,第一卡块中部嵌入式设有杯子,杯子为敞口式设计,杯子的下部穿过放置孔,杯子右侧设有刻度,杯子底部右侧开有通孔,杯子底部设有盖子,盖子底部左侧连接有软管。

可选地,还包括有第二滑轨、第二滑块、盖板、导套、导杆、搅拌叶片和握把,第一卡块上侧左部连接有第二滑轨,第二滑轨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右侧连接有盖板,盖板下侧与杯子上侧相接触,盖板中部嵌入式连接有导套,导套内连接有导杆,导杆下部均匀设有搅拌叶片,搅拌叶片位于杯子内,导杆顶端连接有握把。

可选地,还包括有第一螺栓、螺母和第二卡块,第二滑块上侧右部连接有第一螺栓,第一螺栓上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螺母,螺母右侧连接有第二卡块。

可选地,还包括有圆环和插杆,杯子右侧上部连接有圆环,盖板底部右侧连接有插杆,插杆穿过圆环,第一卡块右侧上部开有插槽,插杆下部位于插槽内,插杆与插槽相互配合。

当使用者要给儿童喂药时,使用者首先让儿童坐在床上,然后,使用者正向旋动蝶形螺栓,使得右侧的夹板向右移动,第一滑轨和第一滑块相互配合起辅助作用,使用者将设备放在床头,然后反向转动蝶形螺栓,使得右侧的夹板向左移动,通过两个夹板配合将设备固定于床头,橡胶凸起可增强摩擦,辅助两个夹板对设备进行固定,提高设备的稳定性,而后,使用者将混合好的药汁倒入杯子,使用者调整鹅颈管从而调整放置板的位置,使得儿童能够到软管的底部,保证软管能够将药汁顺利送入儿童口中,调整完毕后,使用者将盖子旋转180度,使得通孔和软管相连通,杯子中的药汁即可通过通孔和软管流入儿童口中,当喂药完毕后,使用者正向旋动蝶形螺栓使得右侧的夹板向右移动,这样一来就可以将设备取下,然后使用者将设备清洁完毕后收好即可。

因为还包括有第二滑轨、第二滑块、盖板、导套、导杆、搅拌叶片和握把,第一卡块上侧左部连接有第二滑轨,第二滑轨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右侧连接有盖板,盖板下侧与杯子上侧相接触,盖板中部嵌入式连接有导套,导套内连接有导杆,导杆下部均匀设有搅拌叶片,搅拌叶片位于杯子内,导杆顶端连接有握把,当使用者要将药汁倒入时,使用者将盖板向上移动,第二滑轨和第二滑块相互配合起辅助作用,然后使用者将药汁倒入杯子中,再向下移动盖板使之复位,盖板可以防止灰尘落入杯子中,有利于卫生,也可以防止药汁洒出,而且,药汁可能有少许沉淀,在给儿童喂药之前,使用者可以握住握把旋转,握把通过导杆带动搅拌叶片旋转对杯子内的药汁进行搅拌,使药汁混合得更加均匀。

因为还包括有第一螺栓、螺母和第二卡块,第二滑块上侧右部连接有第一螺栓,第一螺栓上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螺母,螺母右侧连接有第二卡块,当使用者需要将药汁倒入杯子里时,使用者将第二滑块向上移动至第二滑轨顶部,第二滑块带动盖板向上移动,使用者转动螺母,使得螺母带动第二卡块旋转至第二滑轨上方,而后,使用者松开第二滑块,第二卡块过第一螺栓和螺母将第二滑块固定在第二滑轨上部,从而使得盖板保持相应的高度,这样可以便于使用者将药汁倒入杯子里,当药汁倒入完毕后,使用者将再次旋转螺母使之带动第二卡块复位,盖板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将杯子盖住,第二滑轨和第二滑块相互配合起辅助作用,这样使得使用者在倒入药汁时更加方便。

因为还包括有圆环和插杆,杯子右侧上部连接有圆环,盖板底部右侧连接有插杆,插杆穿过圆环,第一卡块右侧上部开有插槽,插杆下部位于插槽内,插杆与插槽相互配合,在使用者搅拌药汁时,盖板可能会随之晃动,因此,插杆穿过圆环,插杆下部插入插槽内,这样一来可减少在搅拌药汁时盖板的移动,对盖板起到固定的作用。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通过软管给儿童喂药,能够克服在床边喂药不舒适且容易将药汁洒出的缺点,避免使喂药者感到疲惫,同时也可以防止药汁洒出;而且本发明设置了有刻度的杯子,有利于掌握药汁的量,同时本设备还设置了搅拌叶片,能够对药汁进行搅拌,避免药汁出现沉淀的状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种部分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种部分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三种部分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底座,2:第一滑轨,3:第一滑块,4:夹板,5:轴承座,6:橡胶凸起,7:螺纹孔,8:蝶形螺栓,9:鹅颈管,10:放置板,11:放置孔,12:支杆,13:第一卡块,14:杯子,15:刻度,16:通孔,17:盖子,18:软管,19:第二滑轨,20:第二滑块,21:盖板,22:导套,23:导杆,24:搅拌叶片,25:握把,26:第一螺栓,27:螺母,28:第二卡块,29:圆环,30:插槽,31:插杆。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实施例1

一种儿科用儿童喂药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有底座1、第一滑轨2、第一滑块3、夹板4、轴承座5、橡胶凸起6、蝶形螺栓8、鹅颈管9、放置板10、支杆12、第一卡块13、杯子14、刻度15、盖子17和软管18,底座1底部右侧设有第一滑轨2,第一滑轨2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滑块3,底座1底部左侧和第一滑块3底部均连接有夹板4,两个夹板4内侧下部均匀设有橡胶凸起6,底座1底部左侧的夹板4的上部嵌入式安装有轴承座5,轴承座5内连接有蝶形螺栓8,第一滑块3底部的夹板4上开有螺纹孔7,螺纹孔7内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蝶形螺栓8,底座1上侧中部连接有鹅颈管9,鹅颈管9顶端连接有放置板10,放置板10中部开有放置孔11,放置板10上侧左右两侧均连接有支杆12,支杆12顶端连接有第一卡块13,第一卡块13中部嵌入式设有杯子14,杯子14为敞口式设计,杯子14的下部穿过放置孔11,杯子14右侧设有刻度15,杯子14底部右侧开有通孔16,杯子14底部设有盖子17,盖子17底部左侧连接有软管18。

实施例2

一种儿科用儿童喂药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有底座1、第一滑轨2、第一滑块3、夹板4、轴承座5、橡胶凸起6、蝶形螺栓8、鹅颈管9、放置板10、支杆12、第一卡块13、杯子14、刻度15、盖子17和软管18,底座1底部右侧设有第一滑轨2,第一滑轨2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滑块3,底座1底部左侧和第一滑块3底部均连接有夹板4,两个夹板4内侧下部均匀设有橡胶凸起6,底座1底部左侧的夹板4的上部嵌入式安装有轴承座5,轴承座5内连接有蝶形螺栓8,第一滑块3底部的夹板4上开有螺纹孔7,螺纹孔7内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蝶形螺栓8,底座1上侧中部连接有鹅颈管9,鹅颈管9顶端连接有放置板10,放置板10中部开有放置孔11,放置板10上侧左右两侧均连接有支杆12,支杆12顶端连接有第一卡块13,第一卡块13中部嵌入式设有杯子14,杯子14为敞口式设计,杯子14的下部穿过放置孔11,杯子14右侧设有刻度15,杯子14底部右侧开有通孔16,杯子14底部设有盖子17,盖子17底部左侧连接有软管18。

还包括有第二滑轨19、第二滑块20、盖板21、导套22、导杆23、搅拌叶片24和握把25,第一卡块13上侧左部连接有第二滑轨19,第二滑轨19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滑块20,第二滑块20右侧连接有盖板21,盖板21下侧与杯子14上侧相接触,盖板21中部嵌入式连接有导套22,导套22内连接有导杆23,导杆23下部均匀设有搅拌叶片24,搅拌叶片24位于杯子14内,导杆23顶端连接有握把25。

实施例3

一种儿科用儿童喂药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有底座1、第一滑轨2、第一滑块3、夹板4、轴承座5、橡胶凸起6、蝶形螺栓8、鹅颈管9、放置板10、支杆12、第一卡块13、杯子14、刻度15、盖子17和软管18,底座1底部右侧设有第一滑轨2,第一滑轨2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滑块3,底座1底部左侧和第一滑块3底部均连接有夹板4,两个夹板4内侧下部均匀设有橡胶凸起6,底座1底部左侧的夹板4的上部嵌入式安装有轴承座5,轴承座5内连接有蝶形螺栓8,第一滑块3底部的夹板4上开有螺纹孔7,螺纹孔7内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蝶形螺栓8,底座1上侧中部连接有鹅颈管9,鹅颈管9顶端连接有放置板10,放置板10中部开有放置孔11,放置板10上侧左右两侧均连接有支杆12,支杆12顶端连接有第一卡块13,第一卡块13中部嵌入式设有杯子14,杯子14为敞口式设计,杯子14的下部穿过放置孔11,杯子14右侧设有刻度15,杯子14底部右侧开有通孔16,杯子14底部设有盖子17,盖子17底部左侧连接有软管18。

还包括有第二滑轨19、第二滑块20、盖板21、导套22、导杆23、搅拌叶片24和握把25,第一卡块13上侧左部连接有第二滑轨19,第二滑轨19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滑块20,第二滑块20右侧连接有盖板21,盖板21下侧与杯子14上侧相接触,盖板21中部嵌入式连接有导套22,导套22内连接有导杆23,导杆23下部均匀设有搅拌叶片24,搅拌叶片24位于杯子14内,导杆23顶端连接有握把25。

还包括有第一螺栓26、螺母27和第二卡块28,第二滑块20上侧右部连接有第一螺栓26,第一螺栓26上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螺母27,螺母27右侧连接有第二卡块28。

实施例4

一种儿科用儿童喂药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有底座1、第一滑轨2、第一滑块3、夹板4、轴承座5、橡胶凸起6、蝶形螺栓8、鹅颈管9、放置板10、支杆12、第一卡块13、杯子14、刻度15、盖子17和软管18,底座1底部右侧设有第一滑轨2,第一滑轨2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滑块3,底座1底部左侧和第一滑块3底部均连接有夹板4,两个夹板4内侧下部均匀设有橡胶凸起6,底座1底部左侧的夹板4的上部嵌入式安装有轴承座5,轴承座5内连接有蝶形螺栓8,第一滑块3底部的夹板4上开有螺纹孔7,螺纹孔7内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蝶形螺栓8,底座1上侧中部连接有鹅颈管9,鹅颈管9顶端连接有放置板10,放置板10中部开有放置孔11,放置板10上侧左右两侧均连接有支杆12,支杆12顶端连接有第一卡块13,第一卡块13中部嵌入式设有杯子14,杯子14为敞口式设计,杯子14的下部穿过放置孔11,杯子14右侧设有刻度15,杯子14底部右侧开有通孔16,杯子14底部设有盖子17,盖子17底部左侧连接有软管18。

还包括有第二滑轨19、第二滑块20、盖板21、导套22、导杆23、搅拌叶片24和握把25,第一卡块13上侧左部连接有第二滑轨19,第二滑轨19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滑块20,第二滑块20右侧连接有盖板21,盖板21下侧与杯子14上侧相接触,盖板21中部嵌入式连接有导套22,导套22内连接有导杆23,导杆23下部均匀设有搅拌叶片24,搅拌叶片24位于杯子14内,导杆23顶端连接有握把25。

还包括有第一螺栓26、螺母27和第二卡块28,第二滑块20上侧右部连接有第一螺栓26,第一螺栓26上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螺母27,螺母27右侧连接有第二卡块28。

还包括有圆环29和插杆31,杯子14右侧上部连接有圆环29,盖板21底部右侧连接有插杆31,插杆31穿过圆环29,第一卡块13右侧上部开有插槽30,插杆31下部位于插槽30内,插杆31与插槽30相互配合。

当使用者要给儿童喂药时,使用者首先让儿童坐在床上,然后,使用者正向旋动蝶形螺栓8,使得右侧的夹板4向右移动,第一滑轨2和第一滑块3相互配合起辅助作用,使用者将设备放在床头,然后反向转动蝶形螺栓8,使得右侧的夹板4向左移动,通过两个夹板4配合将设备固定于床头,橡胶凸起6可增强摩擦,辅助两个夹板4对设备进行固定,提高设备的稳定性,而后,使用者将混合好的药汁倒入杯子14,使用者调整鹅颈管9从而调整放置板10的位置,使得儿童能够到软管18的底部,保证软管18能够将药汁顺利送入儿童口中,调整完毕后,使用者将盖子17旋转180度,使得通孔16和软管18相连通,杯子14中的药汁即可通过通孔16和软管18流入儿童口中,当喂药完毕后,使用者正向旋动蝶形螺栓8使得右侧的夹板4向右移动,这样一来就可以将设备取下,然后使用者将设备清洁完毕后收好即可。

因为还包括有第二滑轨19、第二滑块20、盖板21、导套22、导杆23、搅拌叶片24和握把25,第一卡块13上侧左部连接有第二滑轨19,第二滑轨19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滑块20,第二滑块20右侧连接有盖板21,盖板21下侧与杯子14上侧相接触,盖板21中部嵌入式连接有导套22,导套22内连接有导杆23,导杆23下部均匀设有搅拌叶片24,搅拌叶片24位于杯子14内,导杆23顶端连接有握把25,当使用者要将药汁倒入时,使用者将盖板21向上移动,第二滑轨19和第二滑块20相互配合起辅助作用,然后使用者将药汁倒入杯子14中,再向下移动盖板21使之复位,盖板21可以防止灰尘落入杯子14中,有利于卫生,也可以防止药汁洒出,而且,药汁可能有少许沉淀,在给儿童喂药之前,使用者可以握住握把25旋转,握把25通过导杆23带动搅拌叶片24旋转对杯子14内的药汁进行搅拌,使药汁混合得更加均匀。

因为还包括有第一螺栓26、螺母27和第二卡块28,第二滑块20上侧右部连接有第一螺栓26,第一螺栓26上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螺母27,螺母27右侧连接有第二卡块28,当使用者需要将药汁倒入杯子14里时,使用者将第二滑块20向上移动至第二滑轨19顶部,第二滑块20带动盖板21向上移动,使用者转动螺母27,使得螺母27带动第二卡块28旋转至第二滑轨19上方,而后,使用者松开第二滑块20,第二卡块28过第一螺栓26和螺母27将第二滑块20固定在第二滑轨19上部,从而使得盖板21保持相应的高度,这样可以便于使用者将药汁倒入杯子14里,当药汁倒入完毕后,使用者将再次旋转螺母27使之带动第二卡块28复位,盖板21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将杯子14盖住,第二滑轨19和第二滑块20相互配合起辅助作用,这样使得使用者在倒入药汁时更加方便。

因为还包括有圆环29和插杆31,杯子14右侧上部连接有圆环29,盖板21底部右侧连接有插杆31,插杆31穿过圆环29,第一卡块13右侧上部开有插槽30,插杆31下部位于插槽30内,插杆31与插槽30相互配合,在使用者搅拌药汁时,盖板21可能会随之晃动,因此,插杆31穿过圆环29,插杆31下部插入插槽30内,这样一来可减少在搅拌药汁时盖板21的移动,对盖板21起到固定的作用。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实施范围,故凡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述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包括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