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歇性充气装置及其充气套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60445发布日期:2018-09-18 18:00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医疗装置领域,具体地涉及但不限于一种间歇性充气装置的充气套筒和包括该充气套筒的歇性充气装置。



背景技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大手术后围手术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目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方法主要有:基本预防、药物预防、机械预防等。间歇性充气泵是常见的机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用仪器,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机械原理促进下肢静脉血流加速,减少血液滞留,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请参见图1,现有间歇性充气泵主要由主机(图中未示出)、连接管路和充气套筒组成,充气套筒一般包括三个充气腔。间歇性充气泵的具体工作过程是:主机向充气套筒的每个充气腔序贯充气,从第一腔到第三腔顺序加压;所有充气腔都完成加压后,主机按照预设的静脉再充盈间歇时间,再次启动,对充气腔顺序充气加压;充气放气、加压泄压的过程反复进行。

然而,目前药物预防仍处于血栓预防的核心地位,部分原因是间歇性充气泵预防血栓的效果不稳定,无法发挥出间歇性充气泵自身的优点,使得临床上很多科室虽然使用了间歇性充气泵,但是对于间歇性充气泵却不抱太大信心。



技术实现要素: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长期的临床预防与治疗中,深入发现了现有的间歇式充气泵存在的问题以及预防血栓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总结如下:

第一,从原理上讲,小腿肌腹处受到的压力越大,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治疗效果越好,但是由于充气套筒呈环形,使用时小腿前面的动脉血管被包覆在充气套筒内,因此充气套筒的压力不能太大,否则会影响小腿前面的动脉血管的血液循环导致患者出现不适感(主要是因为压力过大会引起患者动脉缺血,尤其是老年人或者是动脉本身就有问题的患者)。

第二,血栓发生的部位多集中在小腿肌腹处(即小腿后侧),小腿前侧不发生血栓;查阅调研和发明人的临床研究显示,小腿前侧发生血栓的概率仅为0-0.3‰,而且是继发于小腿肌腹侧血栓,因此没有必要对整个小腿进行均匀挤压。但是,由于现有间歇性充气泵的充气套筒将整个小腿包覆在其内,充气套筒的压力均匀分布在小腿上,导致现有间歇性充气泵对血栓发生的部位的预防及治疗缺乏针对性。

第三,患者在手术后一般将腿置于床上,腿与床之间的间隙很小,又由于腿部的重力作用,使充气时难以克服腿部的重力作用将气体顺利充入充气套筒中,导致腿和床之间的充气套筒往往不能充气,从而不能对小腿肌腹处产生正常而充分的挤压作用,对血栓的预防及治疗效果不好。

在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深入探究的基础上,本申请的发明人创造性地提供了一种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的用于预防和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间歇性充气装置的充气套筒和包括该充气套筒的歇性充气装置,该间歇性充气装置容易克服腿部的重力作用顺利充气,能够在60-120mmhg的较大压力下工作,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预防及治疗效果好。

具体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间歇性充气装置的充气套筒,所述充气套筒包括:

支具;

气囊,所述气囊设置在所述支具上,所述气囊上设置有气孔;

预留气囊空间,所述预留气囊空间设置在所述支具与所述气囊之间;以及

固定带,所述固定带固定在所述支具上从而能够将所述支具固定于患者的小腿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具可以被设置为成对的,一对支具中的一个支具可以被设置为通过所述固定带固定在患者小腿的内侧,另一个支具可以被设置为通过所述固定带固定在患者小腿的外侧,每一个支具上都设置有所述气囊和所述预留气囊空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一对支具的两个支具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是可调节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两个支具的所述固定带上可以设置有粘扣或卡扣,从而实现所述两个支具之间相对位置的调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充气套筒还可以包括连接带,所述连接带可拆卸地连接在一对支具之间,使得两个支具的一端可以通过所述连接带相连接,所述两个支具的另一端可以通过所述固定带相连接,所述连接带上可以设置有粘扣或卡扣,从而实现所述两个支具之间相对位置的调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充气套筒可以为一片式的并且被设置为包裹在患者小腿上后能够露出患者小腿的前侧,所述充气套筒还可以包括连接带,所述支具可以分为两组,每组可以包含若干个连续设置的支具,每一个支具上都设置有所述气囊和所述预留气囊空间,两组支具的一端可以通过所述连接带相连接,两组支具的另一端可以通过所述固定带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具可以为一体式的,其一侧具有能够容纳患者小腿的凹部,所述气囊和所述预留气囊空间都设置在所述凹部中,所述凹部可以设置为可调节的,从而使得所述凹部能够容纳不同胖瘦患者的小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凹部可以设置为可调节的,使得其曲率大于患者小腿的容纳在所述支具中的部分的曲率。例如,可以采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所述凹部,调节所述凹部时使其曲率大于患者小腿的容纳在所述支具中的部分的曲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支具内的所述气囊沿患者小腿的长度方向可以设置有1至3个充气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具可以设置为1对或1个,所述气囊沿患者小腿的长度方向可以设置有3个充气腔;或者,所述支具可以设置为3对或3个,所述气囊可以设置有1个充气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带可以包括第一带和第二带,所述第一带和所述第二带的一端可以分别固定在所述支具上,所述第一带和所述第二带的另一端可以通过调节件连接,使得整个固定带的长短能够调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具可以由选自塑料、金属和低温热塑性材料中的一种或更多种的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具可以由选自高密度聚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低温热塑性材料、聚碳酸酯、ABS塑料、铝合金、镁合金和不锈钢材料中的一种或更多种的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充气套筒还可以包括垫片,所述垫片被设置成位于所述支具与患者小腿相接触的位置处,从而缓解所述支具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垫片可以由硅胶或低温热塑性材料制成,或者所述垫片由防水外皮和填充在所述防水外皮内的海绵构成。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间歇性充气装置,所述间歇性充气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充气套筒、充气管路和主机,所述充气管路一端连接所述充气套筒的气囊上的气孔,另一端连接所述主机。

本申请的间歇性充气装置的充气套筒设置有预留气囊空间,使得气体能够顺利进入气囊,待气囊中的压力足够大后便可对小腿肌腹产生充分的挤压。同时,由于本申请的间歇性充气装置的充气套筒的气囊不环绕患者的整个小腿,而是可以只设置在血栓多发的小腿肌腹处,从而不会影响血液循环,并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小腿肌腹处施加更大的压力,提高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治疗效果。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现有间歇性充气泵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1的间歇性充气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3-1为本申请实施例1的间歇性充气装置的充气套筒的沿患者小腿长度方向的剖面图。

图3-2为本申请实施例1的间歇性充气装置的另一充气套筒的沿患者小腿长度方向的剖面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2的间歇性充气装置的充气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3的间歇性充气装置的充气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4的间歇性充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实施例1

请参见图2-3,本实施例的用于预防和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间歇性充气装置包括充气套筒、充气管路20和主机30,所述充气管路20一端连接在所述充气套筒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主机30上,使用时所述主机30通过所述充气管路20向所述充气套筒充气。

所述充气套筒包括一对支具1、1’,支具1和支具1’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气囊2、一个预留气囊空间3、固定带4和垫片5。

所述支具1、1’的一侧具有凹部,用于形成所述预留气囊空间3。所述支具1、1’具有一定硬度,使得当患者小腿的一侧压在病床上时,所述支具1、1’能够克服患者小腿的重力,使得患者小腿被支撑在所述支具1、1’上而不会压在所述支具1、1’的内表面上,从而保证能够形成所述预留气囊空间3;同时,还能使得向所述气囊2中充气时,所述支具1、1’能够克服所述气囊2中的压力,防止所述气囊2朝着远离患者小腿的方向扩张。

所述气囊2设置在所述凹部中,并且所述气囊2上设置有气孔,所述充气管路20的一端通过所述气孔与所述充气套筒连接。所述预留气囊空间3设置在所述支具1、1’与所述气囊2之间。所述固定带4包括第一带和第二带,所述第一带固定在支具1上,所述第二带固定在支具1’上,所述第一带或所述第二带上设置有调节件(例如,“日”字调节扣),通过所述调节件将所述第一带和所述第二带连接,从而将所述支具1、1’分别固定在患者小腿的内侧和外侧。当用于不同胖瘦的患者时,通过调节所述调节扣的位置来松、紧固定带4。

所述垫片5被设置成位于所述支具1、1’与患者小腿相接触的位置处,从而缓解所述支具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感。所述垫片5用柔软的材料制成,同时由于患者在进行腿部手术后,腿部的伤口容易出血,因此还要求所述垫片5能够防水,以防止患者腿部出血后渗入充气套筒中和便于清洗。

本实施例的支具1、1’可以设置成如图3-1或图3-2所示的形状,即所述支具1、1’的夹角θ可以设置为90°或大于90°。当夹角θ=90°时,所述支具1、1’的顶缘和底缘与患者小腿接触,因此所述垫片5设置在所述支具1、1’的顶缘和底缘处。当夹角θ>90°时,所述支具1、1’的上部和下部与患者小腿接触,此时所述支具1、1’与患者小腿的接触面积较大,所述垫片5设置在所述支具1、1’的上部和下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囊2沿患者小腿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三个充气腔21、22、23,使用时主机30向每个充气腔序贯充气,待所有充气腔都完成加压后,主机按照预设的静脉再充盈间歇时间,再次启动,对充气腔序贯充气加压;充气放气、加压泄压的过程反复进行。此外,所述气囊2还可以设置为具有一个或两个充气腔。当气囊2设置一个充气腔时,可以在患者小腿不同位置处佩戴两对或三对支具,依次向每对支具的气囊进行充气加压,也可以只佩戴一对支具,待这一对支具的气囊完成充气加压后,将其卸下佩戴到小腿的另一位置处,再进行充气加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具1、1’由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成,所述垫片5由硅胶制成。此外,所述支具1、1’还可以由其他塑料、金属或低温热塑材料制成,例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低温热塑材料、聚碳酸酯、ABS塑料、铝合金、镁合金或不锈钢材料等等;所述垫片5还可以由低温热塑板制成,或者由防水外皮和填充在所述防水外皮内的海绵构成。

实施例2

请参见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

所述充气套筒还包括连接带6,所述连接带6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支具1、1’之间,使得所述支具1和支具1’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带6相连接,另一端仍通过所述固定带4相连接。使用时将所述连接带6置于患者小腿下方,使得患者小腿的肌腹也被包裹在所述充气套筒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带6通过粘扣带连接在所述支具1、1’之间,将粘扣带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支具1、1’上,另一部分设置在所述连接带6上,也可以利用粘扣带的一部分作为连接带6。另外,也可以准备一些不同长度的连接带6,通过卡扣将所述连接带6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支具1、1’之间,从而可以很方便的通过选择不同长度的连接带6来适应不同胖瘦的患者。

实施例3

请参见图5,本实施例的充气套筒为一片式的,佩戴在患者小腿上后能露出患者小腿的前侧。所述充气套筒包括支具,气囊、预留气囊空间、固定带4、垫片和连接带6。所述支具包括两组支具,其中一组支具包括两个连续设置的支具1A和支具1B,另外一组支具包括两个连续设置的支具1C和支具1D,每一个支具上都设置有所述气囊和所述预留气囊空间,两组支具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带6连接,两组支具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固定带4连接。所述支具、所述气囊、所述预留气囊空间、所述固定带4和所述垫片的构造和设置与实施例1相同。

对于小腿比较胖的患者,通过对支具1A和1D中的气囊进行充气加压来消除血栓;对于小腿比较瘦的患者,通过对支具1B和1C中的气囊进行充气加压来消除血栓。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用于预防和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间歇性充气装置包括充气套筒、充气管路和主机,所述充气管路一端连接在所述充气套筒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主机上,使用时所述主机通过所述充气管路向所述充气套筒充气。

请参见图6,所述充气套筒包括支具1,气囊2、预留气囊空间3、固定带4和垫片。所述支具1为一体式的,其一侧具有开口,其内部为中空或部分中空的,从而在其一侧形成凹部,所述气囊2和所述预留气囊空间3都设置在所述凹部中,所述凹部能够容纳患者的小腿。所述气囊2上设置有气孔,所述充气管路的一端通过所述气孔与所述充气套筒连接。所述凹部采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使得所述凹部为可调节的,可以依据患者小腿的胖瘦进行调节,从而使得所述凹部能够容纳不同胖瘦的患者的小腿。所述固定带4包括第一带和第二带,所述第一带和第二带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支具1上,所述第一带和第二带的另一端通过粘扣带连接,使得整个固定带4的长短能够根据患者小腿的胖瘦进行适应性的调节。当患者小腿较胖时,放松所述固定带4,使得所述支具1一侧的开口和所述凹部都变大;当患者小腿较瘦时,拉紧所述固定带4,此时所述支具1在所述固定带4的拉动下会发生变形,使得所述支具1一侧的开口和所述凹部都变小,从而使得所述支具1能紧紧贴合在患者小腿上。所述垫片设置在所述支具1的具有凹部的一侧的两个顶沿上,当患者小腿放在所述支具的凹部中后,所述海绵垫片可以缓解患者小腿由于局部受力带来的不舒适。所述垫片由低温热塑板制成。

所述支具1的具有凹部的一侧由弹性塑料制成,所述支具1的另一侧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为了减轻所述支具1的重量,可以减小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的支具部分的比例,或者将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的支具部分做成空心的。

虽然本申请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申请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本申请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