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诊断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39368发布日期:2018-10-23 22:01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布式监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分布式医疗诊断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越来越多的医院正加速实施基于信息化平台、HIS、EMR等系统的整体建设,以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与核心竞争力。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可广泛应用于整个社会的远程医疗也逐渐发展起来。常见的远程医疗方式越来越多地引入了远程视频,医生可以通过视频看到远程患者的患处或者了解患者的舌部等部位的状况,更有一些先驱性远程医疗开展了小型甚至大型的远程视频手术。

然而,现有的医疗诊断系统由于网络架构和设备实施比较复杂,在医院外部的患者方受到网络设备和网络条件等很多因素的制约,医疗信息传输效率低、远程往往不易看清楚患者的实际情况。

另一方面,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遍和性能的提升,出现了越来越高解析度和处理能力的各种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人们使用手机视频交流和沟通的机会越来越多。但现有技术中尚无针对智能手机作为远程医疗摄像设备辅助分布式医疗诊断系统的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优化手机等移动终端传输视频数据的速度,提高医疗诊断效率,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医疗诊断系统,包括:

服务器接收模块,其从至少一名患者处接收请求信息;

服务器诊断模块,其分布式地为医疗人员提供诊断接口并输出该诊断接口的工作状态;

服务器筛选与传输模块,其根据所述服务器接收模块接收到的请求信息和服务器诊断模块输出的工作状态建立所述多个服务器诊断模块之一与远程信息交互模块之间的通信链路,供传输文字信息和视频信息;

服务器显示模块,其相应于所述通信链路向所述各个服务器诊断模块提供所述服务器筛选与传输模块接收到的相应的视频信息;

远程信息交互模块,其相应于所述通信链路采集远程患者输入的文字信息和视频信息,并相应于所述通信链路从所述服务器诊断模块之一接收医疗诊断信息并反馈给远程患者。

进一步地,所述远程信息交互模块和所述服务器诊断模块均包括远程医疗影像传输单元,其被设置成:

(1)传输第一前导影像和第二前导影像,所述第一前导影像和第二前导影像的解析度不同且内容不同;

(3)根据所述第一前导影像和第二前导影像的传输效率,判断所需解析度条件下的最低传输速率所对应的前导影像的拍摄参数和传输参数;

(4)按照所述的最低传输速率以及所述前导影像的拍摄参数和传输参数,设置缓存单元的数量和各个缓存单元的大小;

(5)根据上述最低传输速率所对应的前导影像设置医疗影像传输延迟时间;

(6)根据所述远程信息交互模块缓存单元和所述医疗影像传输延迟时间传输医疗影像。

进一步地,所述远程信息交互模块与服务器筛选与传输模块的通信连接包括3G数据连接、4G数据连接和WiFi数据连接之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前导影像和第二前导影像采用不同的压缩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前导影像和第二前导影像均具有多个数据帧,且各个数据帧的亮度各不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前导影像的多个数据帧为预设的多个测试用数据帧,所述第二前导影像的多个数据帧为实际影像数据帧。

进一步地,所述传输效率根据所述第一前导影像和第二前导影像的各个数据帧的传输时间获得。

进一步地,所述按照所述的最低传输速率以及所述前导影像的拍摄参数和传输参数,设置远程信息交互模块缓存单元的数量和各个缓存单元的大小进一步包括:按照下式设置远程信息交互模块缓存单元的数量和各个缓存单元的大小:

缓存单元的大小=第一前导影像的各个数据帧的传输速率/(8*第二前导影像的各个数据帧传输速率);

缓存单元的数量=远程信息交互模块剩余RAM空间*A*传输效率*((拍摄第二前导影像的各数据帧时各帧的解析度/拍摄第一前导影像的各数据帧时各帧的解析度)*(R(拍摄第一前导影像的各数据帧时各帧的对比度*拍摄第一前导影像的各数据帧时各帧的亮度*拍摄第一前导影像的各数据帧时各帧的饱和度)/R(拍摄第二前导影像的各数据帧时各帧的对比度*拍摄第二前导影像的各数据帧时各帧的亮度*拍摄第二前导影像的各数据帧时各帧的饱和度)))/缓存单元的大小,其中A为1/3~1/2之间的值。

进一步地,根据上述最低传输速率所对应的前导影像设置医疗影像传输延迟时间进一步包括:所述延迟时间=最低传输速率所对应的前导影像的各个数据帧的总数据量/(|(第二前导影像的各个数据帧的总数据量-第一前导影像的各个数据帧的总数据量)|/(|第一前导影像的各个数据帧的传输时间-第二前导影像的各个数据帧的传输时间|)),其中“|X|”表示对X取绝对值。

进一步地,所述服务器筛选与传输模块基于多线程接收方式接收来自至少一名患者处的文字信息和视频信息,其中每个线程接收一名患者的文字信息和视频信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不但能够使得远程患者携带智能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即可高效率地获得远程医疗影像诊断服务,还能够让医疗人员也处于移动式工作状态,即医疗人员也能够使用智能移动终端提供远程医疗诊断服务。

(2)能够在使用手机等智能移动终端时具有在不牺牲解析度和影像效果的前提下获得流畅的画面,提高了影像的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分布式医疗诊断系统的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的“相应”表示的是医疗人员所在的服务器诊断接口与远程患者所在的远程信息交互模块之间的链接是一一对应的,而不是一对多的情形。

如图1所示,分布式医疗诊断系统包括:服务器接收模块、服务器诊断模块、服务器筛选与传输模块、服务器显示模块,以及远程信息交互模块。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远程信息交互模块采用智能移动终端,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其中:

服务器接收模块从至少一名患者处接收请求信息。该请求信息基于HTTP协议。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该请求信息在HTTP协议之外还封装有3G、4G、WiFi之一的通信协议。

所述服务器诊断模块分布式地为医疗人员提供诊断接口并输出该诊断接口的工作状态。所述诊断接口包括供医疗人员输入信息的接口,例如手写板、麦克风、触摸屏等以及摄像头,从而能够向服务器筛选与传输模块提供文字信息和影像信息。这些文字信息和影像信息是基于来自远程信息交互模块由医疗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诊治情况给出的。所述诊断接口的工作状态在该诊断接口处于忙时(例如,包括:具有远程患者与其进行通信且尚未完成的状态、医疗人员处于休息状态等不便于接收新的患者请求的情况)给出表示该诊断接口繁忙的工作状态的信息;否则给出表示该诊断接口空闲的工作状态的信息。

所述服务器筛选与传输模块根据所述服务器接收模块接收到的请求信息和服务器诊断模块输出的工作状态建立所述多个服务器诊断模块之一与远程信息交互模块之间的通信链路,供传输文字信息和视频信息。根据本发明的由优选实施例,所述服务器筛选与传输模块基于多线程接收方式接收来自至少一名患者处的文字信息和视频信息,其中每个线程接收一名患者的文字信息和视频信息。

所述服务器显示模块相应于所述通信链路向所述各个服务器诊断模块提供所述服务器筛选与传输模块接收到的相应的视频信息。

所述远程信息交互模块相应于所述通信链路采集远程患者输入的文字信息和视频信息,并相应于所述通信链路从所述服务器诊断模块之一接收医疗诊断信息并反馈给远程患者。

所述远程信息交互模块和所述服务器诊断模块均包括远程医疗影像传输单元,其被设置成:

(1)传输第一前导影像和第二前导影像,所述第一前导影像和第二前导影像的解析度不同且内容不同;所述第一前导影像和第二前导影像采用不同的压缩率进行传输。该压缩率根据第一前导影像各数据帧的数据量和第二前导影像的各数据帧的数据量进行选取,例如,当第一前导影像或第二前导影像的各数据帧的总数据量较大时,该前导影像将采用较大的压缩比进行传输,而另一个前导影像则采用较小的压缩比进行传输。各个压缩比的具体数值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选取。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前导影像和第二前导影像均具有多个数据帧,且各个数据帧的亮度各不相同。所述第一前导影像的多个数据帧为预设的多个测试用数据帧,所述第二前导影像的多个数据帧为实际影像数据帧。

(3)根据所述第一前导影像和第二前导影像的传输效率,判断所需解析度条件下的最低传输速率所对应的前导影像的拍摄参数和传输参数;

其中,所述传输效率根据所述第一前导影像和第二前导影像的各个数据帧的传输时间获得。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可以对第二前导影像和第一前导影像的各个数据帧的传输时间分别采用最小二乘法得到的结果的比值作为传输效率。所述最低传输速率是指传输第一前导影像和传输第二前导影像时得到的二者的平均传输速率的较小者。

其中,所述拍摄参数包括远程信息交互模块对各数据帧进行拍摄时使用的解析度、对比度、亮度、饱和度。所述传输参数包括所述第一前导影像和第二前导影像的各个数据帧的传输速率。

(4)按照所述的最低传输速率以及所述前导影像的拍摄参数和传输参数,设置远程信息交互模块缓存单元的数量和各个缓存单元的大小;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按照所述的最低传输速率以及所述前导影像的拍摄参数和传输参数,设置远程信息交互模块端缓存单元的数量和各个缓存单元的大小进一步包括:按照下式设置远程信息交互模块端缓存单元的数量和各个缓存单元的大小:

缓存单元的大小=第一前导影像的各个数据帧的传输速率/(8*第二前导影像的各个数据帧传输速率);

缓存单元的数量=远程信息交互模块剩余RAM空间*A*传输效率*((拍摄第二前导影像的各数据帧时各帧的解析度/拍摄第一前导影像的各数据帧时各帧的解析度)*(R(拍摄第一前导影像的各数据帧时各帧的对比度*拍摄第一前导影像的各数据帧时各帧的亮度*拍摄第一前导影像的各数据帧时各帧的饱和度)/R(拍摄第二前导影像的各数据帧时各帧的对比度*拍摄第二前导影像的各数据帧时各帧的亮度*拍摄第二前导影像的各数据帧时各帧的饱和度)))/缓存单元的大小,其中A为1/3~1/2之间的值。

(5)根据上述最低传输速率所对应的前导影像设置医疗影像传输延迟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此延迟时间的计算方式为:最低传输速率所对应的前导影像的各个数据帧的总数据量/(|(第二前导影像的各个数据帧的总数据量-第一前导影像的各个数据帧的总数据量)|/(|第一前导影像的各个数据帧的传输时间-第二前导影像的各个数据帧的传输时间|)),其中“|X|”表示对X取绝对值。

(6)根据所述远程信息交互模块缓存单元和所述医疗影像传输延迟时间传输医疗影像。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