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先天性腭裂动物模型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584817发布日期:2018-10-02 18:15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口腔疾病动物模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先天性腭裂动物模型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腭裂研究的动物模型包括具有先天性腭裂的动物模型和外科手术制造的动物模型。前者属于先天性模型,主要用于研究腭裂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常用动物模型有猴、山羊、大鼠等;后者是由手术制造的创伤性模型,多用于探索腭裂的临床治疗,常用动物模型有兔、犬、猫等。

利用外科手术制造腭部裂隙虽然可使裂隙形态标准化,常用于临床手术方式或术后生长的研究,但此类裂隙无法模拟先天性的腭部裂隙,对大动物进行手术制造裂隙也易受到伦理学批评;其次,人类的腭裂整复术常于生长发育早期进行,而手术创伤模型均为成年动物,生长发育未完成时期行腭部手术会干扰患者面中份的生长,成年动物的面中份的生长发育已完成。因此对于探索腭裂临床治疗方式的研究,理想的腭裂动物模型应为先天性腭裂动物。但是现有技术中,还没有方法能够构建稳定的先天性腭裂兔模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先天性腭裂动物模型的方法,该方法能够高效构建形态稳定的先天性腭裂兔模型,对腭裂的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模型基础。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制备先天性腭裂动物模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孕兔于孕13天-孕16天,每天采用地塞米松进行干预,饲养孕兔至其生产,子代兔为先天性腭裂模型。

在本发明中,地塞米松的干预方式为口服、灌胃、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腹腔注射或静脉注射。

在本发明中,每天地塞米松干预的剂量为0.5-1.5mg/只。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每天地塞米松干预的剂量为1.0mg/只。

在本发明中,饲养孕兔的房间相对湿度为40%–70%,温度为20-27℃。

在本发明中,所述兔为新西兰兔。

本发明制备先天性腭裂动物模型的方法可靠,能够构建形态稳定的先天性腭裂兔模型,为腭裂的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模型基础。本发明制备方法,子代腭裂率高,达到88.9%。本发明使用兔作为动物模型,由于兔是小动物类别中体积最大的动物,相比于大动物,它们不具有侵略性,价格低廉,容易观察,生长发育周期短,易于麻醉,口内可操作范围相对较大,生命力较强,可承受手术创伤,且较少受到伦理委员会的限制,因此适于构建先天性腭裂动物模型,为腭裂的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模型基础。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诱导的子代中腭裂兔模型。

图2显示了诱导的子代中正常兔模型。

其中1-鼻中隔,2-左侧第一磨牙,3-右侧第一磨牙,4-右侧最后一磨牙,

5-左侧最后一磨牙,6-翼钩,7-前鼻棘。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使用的新西兰孕兔均从四川大学动物中心获得。整个研究过程均遵循实验室动物管理规定(nationalresearchcouncilofchina,1996)。所有动物实验均通过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动物研究委员会的批准。各孕兔在兔笼分别喂养,饲养孕兔的房间相对湿度保持在40%–70%,温度为20-27℃.

实施例1

1.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先天性腭裂动物模型

取5只新西兰孕兔制备先天性腭裂动物模型。将各新西兰孕兔在兔笼中分别喂养,饲养孕兔的房间相对湿度保持在40%–70%,温度为20-27℃。于孕13天(gd13)-孕16天(gd16),每日早晨8:00,向各孕兔的四头肌肌肉注射1.0mg地塞米松(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中国天津)。饲养孕兔至其自然生产,获得仔兔。记录存活数量、死胎数量和腭裂后代数量,并观察腭裂形态。

结果如表1,5只孕兔自然生产,其中有0只死胎,27只存活,其中腭裂后代有24只,占所有后代数目的88.9%,正常后代(图2)只有3只,占所有后代数目的11.1%,因此本发明方法的腭裂率较高。本发明方法诱导的腭裂形态一致(图1),均至切牙孔,可将其视为完全性腭裂,表明了该方法诱导的先天性腭裂模型的形态具有稳定性。

表1仔兔存活数量、死胎数量和腭裂数量的统计结果

2.采用对照方法制备先天性腭裂动物模型

取2只新西兰孕兔采用对照方法制备先天性腭裂动物模型。各新西兰孕兔于孕13.5天-孕16.5天,每天肌肉注射2.5mg地塞米松,于孕21天处死母兔,收获胚胎。记录存活数量、死胚胎数量和腭裂胚胎数量,腭裂形态。结果:无存活胚胎,死亡胚胎有11只,其中8只有腭裂,腭裂形态不一。

上述结果说明本发明制备先天性腭裂兔模型的方法可靠,能够构建形态稳定的先天性腭裂。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先天性腭裂动物模型的方法,涉及口腔疾病动物模型领域。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孕兔于孕13天-孕16天,每天采用地塞米松进行干预,饲养孕兔至其生产,子代兔为先天性腭裂模型。本发明方法能够高效构建形态稳定的先天性腭裂兔模型,对腭裂的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模型基础。

技术研发人员:李承浩;石冰;蒲玲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06.13
技术公布日:2018.10.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