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修补颅底缺损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8399发布日期:2018-12-14 22:04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修补颅底缺损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修补颅底缺损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神经外科手术设备及技术的发展,大量的颅底手术得以开展,但是以牺牲颅底骨质的微创手术,由于手术部位深在,操作空间狭小,手术后常发生较大的颅底骨质、硬脑膜和术野局部软组织的缺损,增加了术后发生脑脊液漏、脑膜炎、气颅和脑膨出等并发症的可能性。脑脊液漏是经蝶窦扩大入路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脑脊液漏是颅底手术,特别是扩大经蝶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为了防止出现脑脊液漏,为了减少并发症,需要对术后颅底的缺损部分进行重建。然而术后的颅底重建是当前颅底神经外科手术遭遇的最大技术瓶颈。

目前,临床上用于经蝶窦扩大入路手术后颅底缺损重建的方法有多种,例如,通常颅底缺损小于0.5cm时,可采用黏膜和明胶海绵进行填塞的方法修补;颅底缺损为0.5~1.2cm时,可采用黏膜、明胶海绵和人工硬膜进行填塞的方法修补;而在颅底缺损大于2.0cm的情况下,可利用人工硬膜和生物蛋白胶对硬膜缺损进行修补。

申请号为cn201510249418.0的专利提出一种用于修补颅底缺损的装置,其通过锁定架在伸入颅体内需要较大的展开空间,容易对颅体内血管或其他大脑组织造成损伤,而且需要现场灌注硅胶,等待时间非常长,使用不方便;

申请号为201611079251.9的专利提出了一种用于经碟垂体腺瘤手术的颅底修补装置,其结构简单,在固定好后容易松动,而且其在修补时需要通过鼻腔进行颅骨开孔位置,更容易对颅体内血管或其他大脑组织造成损伤,使用不方便,现有的修补颅底缺损装置在使用时容易对颅体内血管或其他大脑组织造成损伤,操作时间长,使用不方便的缺点,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修补颅底缺损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修补颅底缺损的装置,解决了现有的修补颅底缺损装置在使用时容易对颅体内血管或其他大脑组织造成损伤,操作时间长,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修补颅底缺损的装置,包括位于待修补缺损腔周围颅体内部的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靠近颅体内壁的一侧侧壁上开有放置槽,放置槽的底端侧壁中间位置设置有螺纹杆,螺纹杆的一端延伸至颅体的外部,所述放置槽的四周侧壁上均铰接有在不使用时均折叠在放置槽内部的折叠板,折叠板远离铰接处的一端开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限位板,限位板的一端连接有弹簧,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滑槽的侧壁上,所述螺纹杆上套接有第一柔性组隔层,第一柔性组隔层位于颅体的内部,所述螺纹杆杆套接有第二柔性阻隔层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柔性阻隔层位于第二固定板靠近颅体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螺母,螺母螺纹连接在螺纹杆上。

优选的,所述颅体的破损腔处填充有预先倒模制造好的第二填充块,第二填充块位于颅体与第二柔性阻隔层之间,且第二填充块套接在螺纹杆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柔性组隔层的一侧设有第一填充块,第一填充块的一端延伸至放置槽的内部,且第一填充块套接在螺纹杆上。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的两侧侧壁上均设有限位块,滑槽的两侧侧壁上均开有限位槽,限位块滑动连接在限位槽内。

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板和螺母之间设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固定板和螺母上。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杆,所述第二固定板靠近螺母的一侧壁上开有多个环形阵列排布的第一卡槽,螺母远离第二固定板的一侧侧壁上开有多个环形阵列排布的第二卡槽,限位杆的两端均设有卡块,限位杆上的两个卡块分别卡接在第二固定板和螺母上的卡槽内。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的一端设置有硅胶块,所述硅胶块的一端为弧形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填充块和第二填充块为硅胶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侧壁上开有多个辅助卡槽,折叠板的侧壁上设有多个辅助卡块,辅助卡块卡接在辅助卡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通过第一固定板、折叠板、放置槽、滑槽、弹簧、限位板、辅助卡块和辅助卡槽的设置,方便将第一固定板固定在颅体内,同时在展开时,展开空间小,限位板的一端设有硅胶块,防止其在展开固定时对颅体内血管或其他大脑组织造成损伤,且不需要从其他位置进入,进一步减少对颅体内血管或其他大脑组织造成损伤;

2、本发明通过第一固定板、折叠板、限位板、第一柔性组隔层、第二柔性阻隔层、第二固定板、螺母和限位机构的设置,方便快速的对颅底缺损位置进行修补,修补速度快,密封性好;

3、本发明通过预先预先倒模制造好填充块的设置,减少在手术操作时的时间,极大了提高了手术操作的效率;

本发明能够方便快速的对颅底缺损位置进行修补,密封性好,减少对颅体内血管或其他大脑组织造成损伤机率,手术操作时间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修补颅底缺损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修补颅底缺损的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修补颅底缺损的装置的第一固定板、折叠板和螺纹杆的收叠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修补颅底缺损的装置的第一固定板、折叠板和螺纹杆的展开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修补颅底缺损的装置的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修补颅底缺损的装置的的第二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固定板、2折叠板、3螺纹杆、4放置槽、5滑槽、6弹簧、7限位板、8第一填充块、9颅体、10第一柔性组隔层、11第二填充块、12第二柔性阻隔层、13第二固定板、14螺母、15限位杆、16卡块、17第一卡槽、18第二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6,一种用于修补颅底缺损的装置,包括位于待修补缺损腔周围颅体9内部的第一固定板1,第一固定板1靠近颅体9内壁的一侧侧壁上开有放置槽4,放置槽4的底端侧壁中间位置设置有螺纹杆3,螺纹杆3的一端延伸至颅体9的外部,所述放置槽4的四周侧壁上均铰接有在不使用时均折叠在放置槽4内部的折叠板2,折叠板2远离铰接处的一端开有滑槽5,滑槽5内滑动连接有限位板7,限位板7的一端连接有弹簧6,弹簧6的一端连接在滑槽5的侧壁上,所述螺纹杆3上套接有第一柔性组隔层10,第一柔性组隔层10位于颅体9的内部,所述螺纹杆3杆套接有第二柔性阻隔层12和第二固定板13,所述第二柔性阻隔层12位于第二固定板13靠近颅体9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板13的一侧设置有螺母14,螺母14螺纹连接在螺纹杆3上。

颅体9的破损腔处填充有预先倒模制造好的第二填充块11,第二填充块11位于颅体9与第二柔性阻隔层12之间,且第二填充块11套接在螺纹杆3上,第一柔性组隔层10的一侧设有第一填充块8,第一填充块8的一端延伸至放置槽4的内部,且第一填充块8套接在螺纹杆3上,限位板7的两侧侧壁上均设有限位块,滑槽5的两侧侧壁上均开有限位槽,限位块滑动连接在限位槽内,第二固定板13和螺母14之间设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固定板13和螺母14上,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杆15,所述第二固定板13靠近螺母14的一侧壁上开有多个环形阵列排布的第一卡槽17,螺母14远离第二固定板13的一侧侧壁上开有多个环形阵列排布的第二卡槽18,限位杆15的两端均设有卡块16,限位杆15上的两个卡块16分别卡接在第二固定板13和螺母14上的卡槽内,限位板7的一端设置有硅胶块,所述硅胶块的一端为弧形面,第一填充块8和第二填充块11为硅胶块,所述第一固定板1侧壁上开有多个辅助卡槽,折叠板2的侧壁上设有多个辅助卡块,辅助卡块卡接在辅助卡槽内。

实施例:在手术操作前,预先对颅体9的缺损处进行打磨,使得其尽量成规则图形,同时对缺损处进行硅胶倒模,预先制造好第二填充块11,在手术操作时,通过螺杆杆3,将第一固定板1穿过炉体9的缺损处伸入颅体9内,继续伸入一端距离,通过手术镊子将几个折叠板2展开,并按压折叠板2,使得折叠板2上辅助卡块卡接在辅助卡槽内,限位板7在弹簧6的带动下弹出,并带动限位块在限位槽内滑动,被限位柱,将第一填充块8和第一柔性阻隔层10依次套接在螺纹杆3上,且将其塞入颅体9的内部,并将第一柔性阻隔层10展开,将第二填充块8套接在螺纹杆3上,将将其塞入颅体9的破损处,将第二柔性阻隔层12和第二固定板13依次套接在螺纹杆3上,拧上螺母14,使得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13对第二柔性阻隔层12、颅体9的侧壁和第一柔性阻隔层10进行压紧,将颅体9的缺损处修补,螺母拧紧后,将限位杆15两端的卡块16分别卡接在第二固定板13和螺母14上的卡槽内,对螺母进行限位,防止其松动,本发明能够方便快速的对颅底缺损位置进行修补,密封性好,减少对颅体内血管或其他大脑组织造成损伤机率,手术操作时间短;

本发明中的第一固定板1的形状不固定,可以是圆形或者矩形,折叠板2的形状同样如此,可以根据需要制作成三角形或矩形等其他形状,根据实际操作自行调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