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用担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8240发布日期:2018-10-16 20:17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用担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担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疗用担架。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板式担架主要为硬板型担架,主要用来搬运脊柱、脊髓损伤的伤员。在用板式担架搬运脊柱损伤的伤员时,要用绑绳将伤员的身体牢固固定在板式担架上,这样可以避免伤者的颈部及脊柱搬运过程中所造成的二次伤害;但是在用板式担架长途搬运伤者,或者在特殊情况搬运伤者时,抬担架者在长时间费力搬运下可能会发生不小心脱手,导致担架摔落造成伤员二次伤害的可能性。一旦出现担架摔落后,最怕受到二次伤害的是伤者原先受伤的地方以及头部,一旦因为担架摔落后,头部不小心与地面或者异物严重碰撞后很容易造成伤者昏迷,这对后期的治疗造成了更大的麻烦。为了防止担架摔落后对头部可能造成的碰撞,所以就需要设计一种可以保护头部的板式担架。

本发明设计一种医疗用担架解决如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医疗用担架,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下”、“上”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一种医疗用担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担架固定板、担架躺板、执行机构,其中两个担架固定板之间安装有担架躺板;两个担架固定板中的一个担架固定板的侧面安装有执行机构;执行机构与担架躺板相连接。

上述执行机构包括壳体、第三定滑轮、第三钢丝绳、分绳器、第一钢丝绳、第一定滑轮、第一弹性板、第二钢丝绳、第四固定板、第二弹性板、第二定滑轮、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限位销、第三固定板、第四定滑轮、滑动拉板、连接条、v型弹性板、尖角、触发块、触发块弹簧、压条、压条弹簧、u型板、等腰三角块、直角三角块、弹性小凸起、触发机构、滑动长槽、滑动长腔、压条槽、触发块滑槽,其中壳体安装在担架固定板的侧面;壳体远离担架固定板的侧面上开有滑动长槽;壳体内部具有滑动长腔;滑动长腔的底腔面上开有压条槽和触发块滑槽;第四定滑轮通过轴安装在滑动长腔的侧腔面上;第四定滑轮靠近滑动长腔一端的端腔面;压条槽位于第四定滑轮与触发块滑槽之间;触发块滑动安装在触发块滑槽中;触发块弹簧的一端安装在触发块上,另一端安装在触发块滑槽的底槽面上;触发块远离触发块弹簧的一端具有尖角;u型板安装在压条槽的侧槽面上;压条的一端通过销安装在u型板中;压条弹簧的一端安装在压条上,另一端安装在压条槽的底槽面上;压条的上板面上具有等腰三角块和直角三角块;等腰三角块位于压条远离u型板的一端;直角三角块位于压条的中间位置;滑动拉板滑动安装在滑动长腔中;连接条的一端安装在滑动拉板上,另一端安装有v型弹性板;v型弹性板背离第四定滑轮;滑动拉板分别与等腰三角块和直角三角块相配合。

第三固定板安装在壳体的顶壳面上;第三定滑轮通过轴安装在第三固定板上;第三定滑轮的位置靠近第四定滑轮的位置;担架躺板靠近壳体一端的上板面上对称地安装有两个第四固定板;两个第四固定板上分别安装有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两个第四固定板位于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之间;第一弹性板靠近壳体,第二弹性板远离壳体;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均安装在担架躺板的上板面上;第一固定板位于第一弹性板的下侧,第二固定板位于第二弹性板的下侧;第一定滑轮通过轴安装在第一固定板上;第二定滑轮通过轴安装在第二固定板上;第三钢丝绳的一端安装在滑动拉板远离v型弹性板的侧面上,另一端经过第四定滑轮和第三定滑轮;第三钢丝绳穿过壳体;分绳器安装在第三钢丝绳未连接滑动拉板的一端上,且分绳器位于第一定滑轮和第三定滑轮之间;第一钢丝绳的一端安装在分绳器上,另一端经过第一定滑轮与第一弹性板的下板面相连接;第二钢丝绳的一端安装在分绳器上,另一端穿过两个第四固定板且经过第二定滑轮与第二弹性板的下板面相连接。

滑动长腔的底腔面上安装有两个弹性小凸起;两个弹性小凸起位于触发块与,滑动长腔远离第四定滑轮的一端的端腔面之间;触发机构滑动安装在滑动长腔中;限位销穿过壳体与触发机构相配合;触发机构与两个弹性小凸起相配合;触发机构与v型弹性板相配合;触发机构与触发块相配合。

上述触发机构包括拉杆、重块、第一短齿条、第二短齿条、变向齿轮、限位圆槽、横滑动槽、第一限位板滑槽、第五固定板、竖滑动槽、导槽、容纳槽、第二限位板滑槽、竖板、横板、支板滑槽、导块、导块弹簧、第二限位板、限位板弹簧、支板、第一限位板、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其中重块滑动安装在滑动长腔中;拉杆的一端安装在重块上,另一端穿过滑动长槽;拉杆滑动于滑动长槽;重块的下板面上开有竖滑动槽,上板面中间位置开有限位圆槽;竖滑动槽的两侧对称地开有两个导槽;重块的侧面的上侧开有横滑动槽,下侧开有支板滑槽,中间位置开有容纳槽;容纳槽位于横滑动槽与支板滑槽之间;横滑动槽与竖滑动槽相通;容纳槽的顶槽面上开有第一限位板滑槽,底槽面上开有第二限位板滑槽;第一限位板滑槽与横滑动槽相通;第二限位板滑槽与支板滑槽相通;第五固定板安装在重块开有容纳槽的侧面上;变向齿轮通过轴安装在第五固定板上。

竖板通过滑动配合安装在竖滑动槽中;竖板的两侧对称地安装有两个导块;两个导块分别位于两个导槽中;两个导块弹簧的一端分别安装在两个导块上,另一端分别安装在两个导槽的槽面上;两个导块弹簧分别位于两个导槽中;两个导块分别滑动于两个导槽中;横板通过滑动配合安装在横滑动槽中;横板的一端伸出横滑动槽,另一端与竖板相连接;第一限位板的一端安装在横板的下板面上,另一端穿过第一限位板滑槽且位于容纳槽中;第二限位板滑动安装在第二限位板滑槽中;限位板弹簧的一端安装在第二限位板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限位板滑槽的底槽面上;第二限位板远离限位板弹簧的一端伸出第二限位板滑槽且位于容纳槽中;支板的一端安装在第二限位板上,另一端穿出支板滑槽;支板滑动于支板滑槽;第一短齿条通过第一连接块安装在横板上;第二短齿条通过第二连接块安装在支板上;变向齿轮分别与第一短齿条和第二短齿条相啮合。

上述重块与两个弹性小凸起相配合;重块与触发块上的尖角相配合;竖板与触发块相配合。

上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共线;v型弹性板分别与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相配合。

上述等腰三角块到直角三角块之间的距离大于滑动拉板的厚度。

当限位销位于重块的限位圆槽时,重块位于两个弹性小凸起之间。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它还包括把手,其中每一个担架固定板的两端均安装有一个把手,这样使用者用把手抬担架时会更舒服些。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它还包括软头垫,其中软头垫安装在两个第四固定板之间,且软头垫位于第四固定板的上侧;这样伤者的头部在受到来自担架躺板下部的冲击力时,软头垫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保护了头部。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触发块弹簧为压缩弹簧;当触发块弹簧未压缩时,触发块具有尖角的一端伸出触发块滑槽。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压条上等腰三角块的顶尖端到压条上板面的距离为s1;压条上直角三角块的顶尖端到压条上板面的距离为s2;s1大于s2。压条上等腰三角块与直角三角块的限定所起到的作用是,在等腰三角块受到重块的挤压后,压条围绕压条上的销的中心点向下摆动,在等腰三角块未完全进入到压条槽时,直角三角块已经完全进入到压条槽中而不会对滑动拉板产生限位,所以等腰三角块的小幅度上下移动就可以控制直角三角块对滑动拉板的限位作用。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压条弹簧为压缩弹簧;当压条弹簧未压缩时,压条与压条槽的底槽面平行,压条上的等腰三角块和直角三角块伸出压条槽。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当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处于张开状态时,滑动拉板位于压条上的等腰三角块与直角三角块直角之间,且滑动拉板与直角三角块的竖直面相接触。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导块弹簧和限位板弹簧均为压缩弹簧;当导块弹簧和限位板弹簧均未被压缩时,第一限位板到第二限位板之间的距离为s3;当v型弹性板未形变时,v型弹性板两端之间的距离为s4;s3小于s4。这样的设计在于,当v型弹性板进入重块的容纳槽时,由于s3小于s4,所以v型弹性板的两端会受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的挤压而产生变形,变形后的v型弹性板可以顺利的进入到容纳槽中;另外,v型弹性板进入容纳槽后,v型弹性板的两端恢复原形,v型弹性板的两端被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限位,那么在连接条拉动v型弹性板移动时,v型弹性板可以带动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移动,进而重块也跟随v型弹性板移动。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触发块弹簧的弹性系数大于导块弹簧的弹性系数,那么处于压缩状态的触发块弹簧,在触发块的尖角位于竖板所在位置时,触发块的尖角可以很容易的挤压竖板,竖板向横板方向移动,导块跟随竖板移动,导块弹簧很容易被压缩。导块弹簧在复位作用下使得导块移动复位,导块带动竖板移动复位。压条弹簧的弹性系数小于导块弹簧弹性系数,防止压条上的等腰三角块将竖板顶起,影响机构运行。

本发明中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的设计在于:第一,在滑动拉板被压条上的直角三角块限位时,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被所连接钢丝绳拉紧,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处于张开状态,那么伤者的头部可以比较自由地在软头垫上摆动;第二,在滑动拉板不被压条上的直角三角块限位时,那么在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的弹性恢复下,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瞬间恢复到合并状态,外界的硬物只能撞击到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而不会伤到伤者的头部。

本发明中重块与两个弹性小凸起相配合的作用是:第一,壳体产生小幅度地倾斜时,重块在滑动长腔中的下滑力比较小,两个弹性小凸起可以很容易地将重块限位住;第二,壳体产生大幅度地倾斜时,重块在滑动长腔中的下滑力比较大,两个弹性小凸起无法将重块限位住,重块在重力作用下在滑动长腔中滑动。重块与触发块上的尖角相配合的作用是,重块可以挤压触发块上的尖角的斜面,触发块的尖角被挤压到触发块滑槽中,触发块弹簧被压缩。触发块弹簧的作用是,在触发块的尖角不在受到重块挤压后,在触发块弹簧的复位力下,触发块尖角可以再次伸出触发块滑槽。

对于压条:在重块挤压压条上的等腰三角块后,压条向下摆动,压条弹簧被压缩,直角三角块进入到压条槽中,直角三角块不再对滑动拉板产生限位作用。压条弹簧在复位力下,可以使压条恢复到原始位置。压条上的等腰三角块到直角三角块之间的距离大于滑动拉板的厚度,那么在滑动拉板位于压条上的等腰三角块到直角三角块之间时,重块通过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拉动v型弹性板向远离第四定滑轮方向滑动的过程中,v型弹性板经连接条带动滑动拉板在压条上的等腰三角块到直角三角块之间滑动;在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对v型弹性板解锁限位时,滑动拉板依然处于压条上的等腰三角块到直角三角块之间,这样就保证了滑动拉板在压条上的等腰三角块到直角三角块之间滑动时,压条不会被下压。

对于触发机构:竖板带动横板上下移动,横板带动第一限位板上下移动,横板经第一连接块带动第一短齿条上下移动;第一短齿条带动变向齿轮旋转,在变向齿轮的变向作用下,第二短齿条的移动方向与第一短齿条的移动方向相反;第二短齿条经第二连接块、支板带动第二限位板移动;第二限位板的移动方向始终与第一限位板的移动方向相反;在第二限位板向下移动时,限位板弹簧被压缩;在限位板弹簧的复位作用下,限位板弹簧有助于第二限位板的移动复位。拉杆的设计在于,使用者可以通过拉动拉杆使得重块移动复位。

本发明中的板式担架依然具有传统板式担架中的绑绳,由于说明书篇幅较多,暂不具体描述。

当限位销位于重块的限位圆槽时,重块被限位销限位,重块位于两个弹性小凸起之间;当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处于张开状态时,滑动拉板位于压条上的等腰三角块与直角三角块直角之间,且滑动拉板与压条上的直角三角块的竖直面相接触。

在伤者抬到担架上后,首先用绑绳将伤者牢固绑定在担架躺板上;随后医护人员将限位销拔出拿走,此时重块将不再限位。在用担架运送伤员的过程中,担架出现小幅度倾斜时,重块在滑动长腔中的下滑力比较小,两个弹性小凸起可以很容易地将重块限位住。这样的设计就避免了只要担架出现倾斜,重块就会在滑动长腔中滑动的现象。

在用担架运送伤员的过程中,位于伤者头部位置的医务人员由于不小心失手,使得伤者头部一端的担架向下掉落,此时担架出现大幅度倾斜,重块在滑动长腔中的下滑力比较大,两个弹性小凸起无法将重块限位住,重块在重力作用下在滑动长腔中向滑动拉板的方向滑动。在重块下滑过程中,重块挤压触发块上的尖角的斜面,触发块的尖角被挤压到触发块滑槽中,触发块弹簧被压缩;随着重块的继续下滑,在触发块的尖角位于竖板所在位置时,在触发块弹簧的复位力下,触发块的尖角可以很容易的挤压竖板,竖板向横板方向移动,导块跟随竖板移动,导块弹簧很容易被压缩;竖板带动横板向上移动,横板带动第一限位板向上移动,横板经第一连接块带动第一短齿条向上移动;第一短齿条带动变向齿轮旋转,在变向齿轮的变向作用下,第二短齿条的移动方向与第一短齿条的移动方向相反;第二短齿条经第二连接块、支板带动第二限位板向下移动,限位板弹簧被压缩;第二限位板的移动方向始终与第一限位板的移动方向相反。总之,当触发块的尖角挤压竖板时,第一限位板向上移动,第二限位板向下移动。

随后,随着重块的继续下滑,重块再次将触发块弹簧的尖角挤压到触发块滑槽中;当触发块的尖角不再挤压竖板时,导块弹簧在复位作用下使得导块移动复位,导块带动竖板移动复位,竖板带动横板、第一限位板、第一连接块、第一短齿条移动复位;在变向齿轮的变向作用下,第二短齿条移动复位,第二短齿条经第二连接块、支板带动第二限位板移动复位;在限位板弹簧的复位作用下,限位板弹簧有助于第二限位板的移动复位。总之,当触发块的尖角不再挤压竖板时,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均恢复到原始位置。

重块的继续下滑过程中,v型弹性板的v型尖角进入到重块的容纳槽中。v型弹性板的v型尖角进入到重块的容纳槽的过程:v型弹性板的两端会受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的挤压而产生变形,变形后的v型弹性板可以顺利的进入到容纳槽中;另外,v型弹性板进入容纳槽后,v型弹性板的两端恢复原形,v型弹性板的两端被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限位。

在v型弹性板的v型尖角刚进入到重块的容纳槽中时,重块挤压压条上的等腰三角块,压条向下移动,压条弹簧被压缩,直角三角块进入到压条槽中,直角三角块不再对滑动拉板产生限位作用;那么在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的弹性恢复下,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瞬间恢复到合并状态;伤者的头部两侧被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所挡住,这样就能避免了在软头垫一端的担架向下掉落后,担架两侧外界的硬物只能撞击到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而不会伤到伤者的头部,最终保护了伤者非常重要的头部。在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瞬间恢复到合并状态的过程中,第一弹性板经第一钢丝绳拉动分绳器向背离第三定滑轮的方向移动,第二弹性板经第二钢丝绳拉动分绳器向背离第三定滑轮的方向移动;分绳器经第三钢丝绳拉动滑动拉板向第四定滑轮方向移动;滑动拉板经连接条拉动v型弹性板向第四定滑轮方向移动,v型弹性板带动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移动,进而重块也跟随v型弹性板移动。

当危险解除后,担架重新平放在地面上,医护人员拉动拉杆使得重块向背离第四定滑轮的方向滑动;重块经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拉动v型弹性板向背离第四定滑轮的方向移动,v型弹性板经连接条带动滑动拉板向背离第四定滑轮的方向移动,滑动拉板拉动第三钢丝绳及分绳器,分绳器拉动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再次被张开。在重块向背离第四定滑轮的方向滑动的过程中,重块会脱离挤压压条上的等腰三角块的斜面,压条在压条弹簧的复位作用下移动复位;随着重块的继续拉动滑动拉板,滑动拉板会挤压压条上的直角三角块的斜面,压条再次被下压,压条弹簧再次被下压,在滑动拉板经过直角三角块后,滑动拉板位于等腰三角块与直角三角块之间,压条在压条弹簧的复位作用下移动复位。当重块继续向背离第四定滑轮的方向滑动的过程中,重块将触发块的尖角挤压到触发块滑槽中;在触发块的尖角位于竖板所在位置时,触发块的尖角挤压竖板时,第一限位板向上移动,第二限位板向下移动;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移动停止后,第一限位板到第二限位板的距离大于v型弹性板两端的距离,那么v型弹性板将不再被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限位。在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的弹性恢复下,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拉动分绳器向背离第三定滑轮的方向移动,分绳器经第三钢丝绳拉动滑动拉板向第四定滑轮方向移动,滑动拉板经连接条带动v型弹性板从重块的容纳槽中脱离。在滑动拉板接触到压条上竖直三角块的竖直面时停止移动。随后,医护人员继续拉动拉杆使得重块位于两个弹性小凸起之间;最后,医护人员将限位销再次插入到重块的限位圆槽中。

相对于传统的担架技术,本发明中的重块利用担架的大幅度倾斜来克服弹性小凸起的限位,且重块在滑动长腔中滑动过程中,重块挤压压条上的等腰三角块,这样压条会产生下移;在压条下移后,压条上的竖直三角块将不再对滑动拉板限位,那么在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的弹性恢复下,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瞬间恢复到合并状态,伤者的头部两侧被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所挡住,担架两侧外界的硬物只能撞击到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而不会伤到伤者的头部,最终保护了伤者非常重要的头部。本发明的担架利用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的合并来保护伤者的头部,这就大大提高了担架在特殊或者恶劣环境下使用的安全性,能更有效地保护伤者的头部。本发明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板式担架整体示意图;图2是板式担架整体正视示意图;图3是软头垫安装示意图;图4是执行机构整体示意图;图5是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和第三定滑轮安装示意图;图6是滑动拉板与压条配合示意图;图7是压条安装示意图;图8是触发机构整体示意图;图9是重块剖面示意图;图10是第一短齿条和第二短齿条安装示意图;图11是第三固定板安装示意图;图12是壳体剖面示意图;图13是壳体内部结构剖面正视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把手;2、担架固定板;3、担架躺板;4、软头垫;5、执行机构;6、拉杆;7、壳体;8、第三定滑轮;9、第三钢丝绳;10、分绳器;12、第一钢丝绳;13、第一定滑轮;14、第一弹性板;15、第二钢丝绳;16、第四固定板;17、第二弹性板;18、第二定滑轮;19、第一固定板;20、第二固定板;21、限位销;22、第三固定板;23、第四定滑轮;24、滑动拉板;25、连接条;26、v型弹性板;27、尖角;28、触发块;29、触发块弹簧;30、压条;31、压条弹簧;32、u型板;33、等腰三角块;34、直角三角块;35、弹性小凸起;36、触发机构;37、重块;38、第一短齿条;39、第二短齿条;40、变向齿轮;41、限位圆槽;42、横滑动槽;43、第一限位板滑槽;44、第五固定板;45、竖滑动槽;46、导槽;47、容纳槽;48、第二限位板滑槽;49、支板滑槽;51、横板;52、竖板;53、导块;54、导块弹簧;55、第二限位板;56、限位板弹簧;57、支板;58、第一限位板;59、第一连接块;60、第二连接块;61、滑动长槽;62、滑动长腔;63、压条槽;64、触发块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它包括担架固定板2、担架躺板3、执行机构5,如图1所示,其中两个担架固定板2之间安装有担架躺板3;两个担架固定板2中的一个担架固定板2的侧面安装有执行机构5;执行机构5与担架躺板3相连接。

如图4、12、13所示,上述执行机构5包括壳体7、第三定滑轮8、第三钢丝绳9、分绳器10、第一钢丝绳12、第一定滑轮13、第一弹性板14、第二钢丝绳15、第四固定板16、第二弹性板17、第二定滑轮18、第一固定板19、第二固定板20、限位销21、第三固定板22、第四定滑轮23、滑动拉板24、连接条25、v型弹性板26、尖角27、触发块28、触发块弹簧29、压条30、压条弹簧31、u型板32、等腰三角块33、直角三角块34、弹性小凸起35、触发机构36、滑动长槽61、滑动长腔62、压条槽63、触发块滑槽64,如图1、11所示,其中壳体7安装在担架固定板2的侧面;壳体7远离担架固定板2的侧面上开有滑动长槽61;如图12所示,壳体7内部具有滑动长腔62;滑动长腔62的底腔面上开有压条槽63和触发块滑槽64;第四定滑轮23通过轴安装在滑动长腔62的侧腔面上;第四定滑轮23靠近滑动长腔62一端的端腔面;压条槽63位于第四定滑轮23与触发块滑槽64之间;如图6、13所示,触发块28滑动安装在触发块滑槽64中;触发块弹簧29的一端安装在触发块28上,另一端安装在触发块滑槽64的底槽面上;触发块28远离触发块弹簧29的一端具有尖角27;如图7、13所示,u型板32安装在压条槽63的侧槽面上;压条30的一端通过销安装在u型板32中;压条弹簧31的一端安装在压条30上,另一端安装在压条槽63的底槽面上;如图6、7所示,压条30的上板面上具有等腰三角块33和直角三角块34;等腰三角块33位于压条30远离u型板32的一端;直角三角块34位于压条30的中间位置;如图6、13所示,滑动拉板24滑动安装在滑动长腔62中;连接条25的一端安装在滑动拉板24上,另一端安装有v型弹性板26;v型弹性板26背离第四定滑轮23;滑动拉板24分别与等腰三角块33和直角三角块34相配合。

如图11所示,第三固定板22安装在壳体7的顶壳面上;第三定滑轮8通过轴安装在第三固定板22上;如图13所示,第三定滑轮8的位置靠近第四定滑轮23的位置;如图1、2所示,担架躺板3靠近壳体7一端的上板面上对称地安装有两个第四固定板16;如图3所示,两个第四固定板16上分别安装有第一弹性板14和第二弹性板17;两个第四固定板16位于第一弹性板14和第二弹性板17之间;如图2所示,第一弹性板14靠近壳体7,第二弹性板17远离壳体7;如图2、5所示,第一固定板19和第二固定板20均安装在担架躺板3的上板面上;第一固定板19位于第一弹性板14的下侧,第二固定板20位于第二弹性板17的下侧;第一定滑轮13通过轴安装在第一固定板19上;第二定滑轮18通过轴安装在第二固定板20上;如图5、13所示,第三钢丝绳9的一端安装在滑动拉板24远离v型弹性板26的侧面上,另一端经过第四定滑轮23和第三定滑轮8;第三钢丝绳9穿过壳体7;如图4、5所示,分绳器10安装在第三钢丝绳9未连接滑动拉板24的一端上,且分绳器10位于第一定滑轮13和第三定滑轮8之间;如图2、4所示,第一钢丝绳12的一端安装在分绳器10上,另一端经过第一定滑轮13与第一弹性板14的下板面相连接;第二钢丝绳15的一端安装在分绳器10上,另一端穿过两个第四固定板16且经过第二定滑轮18与第二弹性板17的下板面相连接。

如图8、13所示,滑动长腔62的底腔面上安装有两个弹性小凸起35;两个弹性小凸起35位于触发块28与,滑动长腔62远离第四定滑轮23的一端的端腔面之间;触发机构36滑动安装在滑动长腔62中;限位销21穿过壳体7与触发机构36相配合;触发机构36与两个弹性小凸起35相配合;触发机构36与v型弹性板26相配合;触发机构36与触发块28相配合。

如图8、9、10所示,上述触发机构36包括拉杆6、重块37、第一短齿条38、第二短齿条39、变向齿轮40、限位圆槽41、横滑动槽42、第一限位板滑槽43、第五固定板44、竖滑动槽45、导槽46、容纳槽47、第二限位板滑槽48、竖板52、横板51、支板滑槽49、导块53、导块弹簧54、第二限位板55、限位板弹簧56、支板57、第一限位板58、第一连接块59、第二连接块60,如图8、13所示,其中重块37滑动安装在滑动长腔62中;如图4、8所示,拉杆6的一端安装在重块37上,另一端穿过滑动长槽61;拉杆6滑动于滑动长槽61;如图9所示,重块37的下板面上开有竖滑动槽45,上板面中间位置开有限位圆槽41;竖滑动槽45的两侧对称地开有两个导槽46;重块37的侧面的上侧开有横滑动槽42,下侧开有支板滑槽49,中间位置开有容纳槽47;容纳槽47位于横滑动槽42与支板滑槽49之间;横滑动槽42与竖滑动槽45相通;容纳槽47的顶槽面上开有第一限位板滑槽43,底槽面上开有第二限位板滑槽48;第一限位板滑槽43与横滑动槽42相通;第二限位板滑槽48与支板滑槽49相通;第五固定板44安装在重块37开有容纳槽47的侧面上;变向齿轮40通过轴安装在第五固定板44上。

如图9、10、13所示,竖板52通过滑动配合安装在竖滑动槽45中;竖板52的两侧对称地安装有两个导块53;两个导块53分别位于两个导槽46中;两个导块弹簧54的一端分别安装在两个导块53上,另一端分别安装在两个导槽46的槽面上;两个导块弹簧54分别位于两个导槽46中;两个导块53分别滑动于两个导槽46中;横板51通过滑动配合安装在横滑动槽42中;横板51的一端伸出横滑动槽42,另一端与竖板52相连接;第一限位板58的一端安装在横板51的下板面上,另一端穿过第一限位板滑槽43且位于容纳槽47中;第二限位板55滑动安装在第二限位板滑槽48中;限位板弹簧56的一端安装在第二限位板55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限位板滑槽48的底槽面上;第二限位板55远离限位板弹簧56的一端伸出第二限位板滑槽48且位于容纳槽47中;支板57的一端安装在第二限位板55上,另一端穿出支板滑槽49;支板57滑动于支板滑槽49;第一短齿条38通过第一连接块59安装在横板51上;第二短齿条39通过第二连接块60安装在支板57上;变向齿轮40分别与第一短齿条38和第二短齿条39相啮合。

上述重块37与两个弹性小凸起35相配合;重块37与触发块28上的尖角27相配合;竖板52与触发块28相配合。

如图10所示,上述第一限位板58和第二限位板55共线;如图13所示,v型弹性板26分别与第一限位板58和第二限位板55相配合。

如图6所示,上述等腰三角块33到直角三角块34之间的距离大于滑动拉板24的厚度。

如图13所示,当限位销21位于重块37的限位圆槽41时,重块37位于两个弹性小凸起35之间。

如图1所示,它还包括把手1,其中每一个担架固定板2的两端均安装有一个把手1,这样使用者用把手1抬担架时会更舒服些。

如图3所示,它还包括软头垫4,其中软头垫4安装在两个第四固定板16之间,且软头垫4位于第四固定板16的上侧;这样伤者的头部在受到来自担架躺板3下部的冲击力时,软头垫4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保护了头部。

如图13所示,上述触发块弹簧29为压缩弹簧;当触发块弹簧29未压缩时,触发块28具有尖角27的一端伸出触发块滑槽64。

如图6所示,上述压条30上等腰三角块33的顶尖端到压条30上板面的距离为s1;压条30上直角三角块34的顶尖端到压条30上板面的距离为s2;s1大于s2。压条30上等腰三角块33与直角三角块34的限定所起到的作用是,在等腰三角块33受到重块37的挤压后,压条30围绕压条30上的销的中心点向下摆动,在等腰三角块33未完全进入到压条槽63时,直角三角块34已经完全进入到压条槽63中而不会对滑动拉板24产生限位,所以等腰三角块33的小幅度上下移动就可以控制直角三角块34对滑动拉板24的限位作用。

如图6、13所示,上述压条弹簧31为压缩弹簧;当压条弹簧31未压缩时,压条30与压条槽63的底槽面平行,压条30上的等腰三角块33和直角三角块34伸出压条槽63。

如图13所示,当第一弹性板14和第二弹性板17处于张开状态时,滑动拉板24位于压条30上的等腰三角块33与直角三角块34直角之间,且滑动拉板24与直角三角块34的竖直面相接触。

如图13所示,上述导块弹簧54和限位板弹簧56均为压缩弹簧;当导块弹簧54和限位板弹簧56均未被压缩时,第一限位板58到第二限位板55之间的距离为s3;当v型弹性板26未形变时,v型弹性板26两端之间的距离为s4;s3小于s4。这样的设计在于,当v型弹性板26进入重块37的容纳槽47时,由于s3小于s4,所以v型弹性板26的两端会受到第一限位板58和第二限位板55的挤压而产生变形,变形后的v型弹性板26可以顺利的进入到容纳槽47中;另外,v型弹性板26进入容纳槽47后,v型弹性板26的两端恢复原形,v型弹性板26的两端被第一限位板58和第二限位板55所限位,那么在连接条25拉动v型弹性板26移动时,v型弹性板26可以带动第一限位板58和第二限位板55移动,进而重块37也跟随v型弹性板26移动。

上述触发块弹簧29的弹性系数大于导块弹簧54的弹性系数,那么处于压缩状态的触发块弹簧29,在触发块28的尖角27位于竖板52所在位置时,触发块28的尖角27可以很容易的挤压竖板52,竖板52向横板51方向移动,导块53跟随竖板52移动,导块弹簧54很容易被压缩。导块弹簧54在复位作用下使得导块53移动复位,导块53带动竖板52移动复位。

本发明中第一弹性板14和第二弹性板17的设计在于:第一,在滑动拉板24被压条30上的直角三角块34限位时,第一弹性板14和第二弹性板17被所连接钢丝绳拉紧,第一弹性板14和第二弹性板17处于张开状态,那么伤者的头部可以比较自由地在软头垫4上摆动;第二,在滑动拉板24不被压条30上的直角三角块34限位时,那么在第一弹性板14和第二弹性板17的弹性恢复下,第一弹性板14和第二弹性板17瞬间恢复到合并状态,外界的硬物只能撞击到第一弹性板14和第二弹性板17,而不会伤到伤者的头部。

本发明中重块37与两个弹性小凸起35相配合的作用是:第一,壳体7产生小幅度地倾斜时,重块37在滑动长腔62中的下滑力比较小,两个弹性小凸起35可以很容易地将重块37限位住;第二,壳体7产生大幅度地倾斜时,重块37在滑动长腔62中的下滑力比较大,两个弹性小凸起35无法将重块37限位住,重块37在重力作用下在滑动长腔62中滑动。重块37与触发块28上的尖角27相配合的作用是,重块37可以挤压触发块28上的尖角27的斜面,触发块28的尖角27被挤压到触发块滑槽64中,触发块弹簧29被压缩。触发块弹簧29的作用是,在触发块28的尖角27不在受到重块37挤压后,在触发块弹簧29的复位力下,触发块28尖角27可以再次伸出触发块滑槽64。

对于压条30:在重块37挤压压条30上的等腰三角块33后,压条30向下摆动,压条弹簧31被压缩,直角三角块34进入到压条槽63中,直角三角块34不再对滑动拉板24产生限位作用。压条弹簧31在复位力下,可以使压条30恢复到原始位置。压条30上的等腰三角块33到直角三角块34之间的距离大于滑动拉板24的厚度,那么在滑动拉板24位于压条30上的等腰三角块33到直角三角块34之间时,重块37通过第一限位板58和第二限位板55拉动v型弹性板26向远离第四定滑轮23方向滑动的过程中,v型弹性板26经连接条25带动滑动拉板24在压条30上的等腰三角块33到直角三角块34之间滑动;在第一限位板58和第二限位板55对v型弹性板26解锁限位时,滑动拉板24依然处于压条30上的等腰三角块33到直角三角块34之间,这样就保证了滑动拉板24在压条30上的等腰三角块33到直角三角块34之间滑动时,压条30不会被下压。

对于触发机构36:竖板52带动横板51上下移动,横板51带动第一限位板58上下移动,横板51经第一连接块59带动第一短齿条38上下移动;第一短齿条38带动变向齿轮40旋转,在变向齿轮40的变向作用下,第二短齿条39的移动方向与第一短齿条38的移动方向相反;第二短齿条39经第二连接块60、支板57带动第二限位板55移动;第二限位板55的移动方向始终与第一限位板58的移动方向相反;在第二限位板55向下移动时,限位板弹簧56被压缩;在限位板弹簧56的复位作用下,限位板弹簧56有助于第二限位板55的移动复位。拉杆6的设计在于,使用者可以通过拉动拉杆6使得重块37移动复位。

本发明中的板式担架依然具有传统板式担架中的绑绳,由于说明书篇幅较多,暂不具体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当限位销21位于重块37的限位圆槽41时,重块37被限位销21限位,重块37位于两个弹性小凸起35之间;当第一弹性板14和第二弹性板17处于张开状态时,滑动拉板24位于压条30上的等腰三角块33与直角三角块34直角之间,且滑动拉板24与压条30上的直角三角块34的竖直面相接触。

在伤者抬到担架上后,首先用绑绳将伤者牢固绑定在担架躺板3上;随后医护人员将限位销21拔出拿走,此时重块37将不再限位。在用担架运送伤员的过程中,担架出现小幅度倾斜时,重块37在滑动长腔62中的下滑力比较小,两个弹性小凸起35可以很容易地将重块37限位住。这样的设计就避免了只要担架出现倾斜,重块37就会在滑动长腔62中滑动的现象。

在用担架运送伤员的过程中,位于伤者头部位置的医务人员由于不小心失手,使得伤者头部一端的担架向下掉落,此时担架出现大幅度倾斜,重块37在滑动长腔62中的下滑力比较大,两个弹性小凸起35无法将重块37限位住,重块37在重力作用下在滑动长腔62中向滑动拉板24的方向滑动。在重块37下滑过程中,重块37挤压触发块28上的尖角27的斜面,触发块28的尖角27被挤压到触发块滑槽64中,触发块弹簧29被压缩;随着重块37的继续下滑,在触发块28的尖角27位于竖板52所在位置时,在触发块弹簧29的复位力下,触发块28的尖角27可以很容易的挤压竖板52,竖板52向横板51方向移动,导块53跟随竖板52移动,导块弹簧54很容易被压缩;竖板52带动横板51向上移动,横板51带动第一限位板58向上移动,横板51经第一连接块59带动第一短齿条38向上移动;第一短齿条38带动变向齿轮40旋转,在变向齿轮40的变向作用下,第二短齿条39的移动方向与第一短齿条38的移动方向相反;第二短齿条39经第二连接块60、支板57带动第二限位板55向下移动,限位板弹簧56被压缩;第二限位板55的移动方向始终与第一限位板58的移动方向相反。总之,当触发块28的尖角27挤压竖板52时,第一限位板58向上移动,第二限位板55向下移动。

随后,随着重块37的继续下滑,重块37再次将触发块弹簧29的尖角27挤压到触发块滑槽64中;当触发块28的尖角27不再挤压竖板52时,导块弹簧54在复位作用下使得导块53移动复位,导块53带动竖板52移动复位,竖板52带动横板51、第一限位板58、第一连接块59、第一短齿条38移动复位;在变向齿轮40的变向作用下,第二短齿条39移动复位,第二短齿条39经第二连接块60、支板57带动第二限位板55移动复位;在限位板弹簧56的复位作用下,限位板弹簧56有助于第二限位板55的移动复位。总之,当触发块28的尖角27不再挤压竖板52时,第一限位板58和第二限位板55均恢复到原始位置。

重块37的继续下滑过程中,v型弹性板26的v型尖角27进入到重块37的容纳槽47中。v型弹性板26的v型尖角27进入到重块37的容纳槽47的过程:v型弹性板26的两端会受到第一限位板58和第二限位板55的挤压而产生变形,变形后的v型弹性板26可以顺利的进入到容纳槽47中;另外,v型弹性板26进入容纳槽47后,v型弹性板26的两端恢复原形,v型弹性板26的两端被第一限位板58和第二限位板55所限位。

在v型弹性板26的v型尖角27刚进入到重块37的容纳槽47中时,重块37挤压压条30上的等腰三角块33,压条30向下移动,压条弹簧31被压缩,直角三角块34进入到压条槽63中,直角三角块34不再对滑动拉板24产生限位作用;那么在第一弹性板14和第二弹性板17的弹性恢复下,第一弹性板14和第二弹性板17瞬间恢复到合并状态;伤者的头部两侧被第一弹性板14和第二弹性板17所挡住,这样就能避免了在软头垫4一端的担架向下掉落后,担架两侧外界的硬物只能撞击到第一弹性板14和第二弹性板17,而不会伤到伤者的头部,最终保护了伤者非常重要的头部。在第一弹性板14和第二弹性板17瞬间恢复到合并状态的过程中,第一弹性板14经第一钢丝绳12拉动分绳器10向背离第三定滑轮8的方向移动,第二弹性板17经第二钢丝绳15拉动分绳器10向背离第三定滑轮8的方向移动;分绳器10经第三钢丝绳9拉动滑动拉板24向第四定滑轮23方向移动;滑动拉板24经连接条25拉动v型弹性板26向第四定滑轮23方向移动,v型弹性板26带动第一限位板58和第二限位板55移动,进而重块37也跟随v型弹性板26移动。

当危险解除后,担架重新平放在地面上,医护人员拉动拉杆6使得重块37向背离第四定滑轮23的方向滑动;重块37经第一限位板58和第二限位板55拉动v型弹性板26向背离第四定滑轮23的方向移动,v型弹性板26经连接条25带动滑动拉板24向背离第四定滑轮23的方向移动,滑动拉板24拉动第三钢丝绳9及分绳器10,分绳器10拉动第一钢丝绳12和第二钢丝绳15,第一弹性板14和第二弹性板17再次被张开。在重块37向背离第四定滑轮23的方向滑动的过程中,重块37会脱离挤压压条30上的等腰三角块33的斜面,压条30在压条弹簧31的复位作用下移动复位;随着重块37的继续拉动滑动拉板24,滑动拉板24会挤压压条30上的直角三角块34的斜面,压条30再次被下压,压条弹簧31再次被下压,在滑动拉板24经过直角三角块34后,滑动拉板24位于等腰三角块33与直角三角块34之间,压条30在压条弹簧31的复位作用下移动复位。当重块37继续向背离第四定滑轮23的方向滑动的过程中,重块37将触发块28的尖角27挤压到触发块滑槽64中;在触发块28的尖角27位于竖板52所在位置时,触发块28的尖角27挤压竖板52时,第一限位板58向上移动,第二限位板55向下移动;第一限位板58和第二限位板55移动停止后,第一限位板58到第二限位板55的距离大于v型弹性板26两端的距离,那么v型弹性板26将不再被第一限位板58和第二限位板55所限位。在第一弹性板14和第二弹性板17的弹性恢复下,第一钢丝绳12和第二钢丝绳15拉动分绳器10向背离第三定滑轮8的方向移动,分绳器10经第三钢丝绳9拉动滑动拉板24向第四定滑轮23方向移动,滑动拉板24经连接条25带动v型弹性板26从重块37的容纳槽47中脱离。在滑动拉板24接触到压条30上竖直三角块的竖直面时停止移动。随后,医护人员继续拉动拉杆6使得重块37位于两个弹性小凸起35之间;最后,医护人员将限位销21再次插入到重块37的限位圆槽41中。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主要有益效果是:重块37利用担架的大幅度倾斜来克服弹性小凸起35的限位,且重块37在滑动长腔62中滑动过程中,重块37挤压压条30上的等腰三角块33,这样压条30会产生下移;在压条30下移后,压条30上的竖直三角块将不再对滑动拉板24限位,那么在第一弹性板14和第二弹性板17的弹性恢复下,第一弹性板14和第二弹性板17瞬间恢复到合并状态,伤者的头部两侧被第一弹性板14和第二弹性板17所挡住,担架两侧外界的硬物只能撞击到第一弹性板14和第二弹性板17,而不会伤到伤者的头部,最终保护了伤者非常重要的头部。本发明的担架利用第一弹性板14和第二弹性板17的合并来保护伤者的头部,这就大大提高了担架在特殊或者恶劣环境下使用的安全性,能更有效地保护伤者的头部。本发明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