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用动物椎板移除辅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1379发布日期:2018-11-02 22:13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基础动物实验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验用动物椎板移除辅助器。

背景技术

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椎管内脊髓组织损伤而导致损伤平面下感觉、运动功能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严重损伤,包括脊髓圆锥和马尾损伤。鉴于sci的发病特点,目前国内外开展了诸多sci相关的基础实验研究,主要研究对象为大鼠。

在开展sci相关的基础实验研究过程中,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移除椎板。目前移除椎板的方法有:(1)确定需要移除的脊椎椎板的位置,用骨剪在要移除的椎板上、下、左、右做切口,形成一个方形剪口界限,然后用咬骨钳咬住需要移除的椎板的棘突用力拉起,即“揭盖”,去除椎板,形成方形骨窗,暴露脊髓;(2)直接用微型咬骨钳咬除需要移除的椎板的棘突及椎板。

以上移除椎板的方法在椎板暴露前,需在大鼠后正中线做约3cm的纵行切口,皮下筋膜、椎旁肌剥离范围较大,术后大鼠恢复较慢,对大鼠的创伤较大。通过咬骨钳移除椎板的方法技术难度较大,在操作过程中施术者需小心谨慎,循序渐进咬除椎板,耗时较长,不适合研究对象样本较大的基础实验。此外,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碰触到脊髓,引起大鼠双下肢一过性扑动,甚至直接造成脊髓损伤,影响实验的客观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实验用动物椎板移除辅助器,既能降低实验的技术难度、提高实验的客观性,又能降低对实验动物的伤害。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实验用动物椎板移除辅助器,包括开孔器固定装置、开孔器和电极,所述开孔器固定装置包括轴承和手钻,所述的轴承一端与手钻上端连接,另一端与电极连接,所述手钻下端与开孔器相连接,所述的电极与外部电极相连,由外部电极进一步控制电极。

进一步的,该实验用动物椎板移除辅助器还包括支架、操作台、环形led灯盘和升降筒,所述操作台固定在支架上,所述支架还和升降筒固定连接,所述环形led灯盘固定在升降筒下端。

进一步的,所述开孔器固定装置位于升降筒内部,所述升降筒高度可调。

进一步的,所述的开孔器包括螺旋杆、调节螺丝和磨砂头,所述调节螺丝固定在螺旋杆上,所述磨砂头连接在螺旋杆下端。

进一步的,所述磨砂头为中空结构,所述螺旋杆表面为螺旋结构,所述磨砂头可在螺旋杆上拧动,且磨砂头的位置通过调节螺丝进行紧固。

进一步的,所述手钻下端是与开孔器的螺旋杆上端相连接的,此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轴承边缘设有孔道,环形led灯盘的电源线通过所述孔道穿出连接外部电源。

进一步的,所述的开孔器固定装置还包括稳定轴承,所述稳定轴承置于轴承上端,手钻通过所述稳定轴承进行紧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手术切口小,减少了对实验动物的创伤。与传统方法相比,本发明实现了将手术切口由约3cm降至了约2cm;对椎板的移除一改之前的用咬骨钳一点点咬除,通过开孔器的磨砂头消磨椎板骨质,出血少,对需要移除的椎板的周围组织损伤小,减少了对实验动物的创伤,使术后恢复速度加快。

2、连接外部电极,实现了操作速度可调;升降筒高度可调,也就实现了操作范围高度可调;磨砂头在螺旋杆上上下拧动,实现了消磨骨质深度可调,满足了不同操作者、不同情况下对操作手术的要求。

3、操作人员易于掌握,保证了实验的客观性,且使大样本实验的开展成为可能;操作人员只需控制好电极开关、磨砂头在螺旋杆上的固定位置及双手的力度即可完成椎板移除,技术难度要求降低,操作的速度明显提高,且避免了以往用咬骨钳咬除椎板的过程中对脊髓的损伤,增加了实验的可控性和客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开孔器与开孔器固定装置的结构连接图;

图4为本发明开孔器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开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如下:1、支架,2、操作台,3、开孔器,4、环形led灯盘,5、电极,6、升降筒,7、轴承,8、手钻,9、稳定轴承,31、螺旋杆,32、调节螺丝,33、磨砂头,41、电源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对显微镜的结构进行改造,利用显微镜的外部结构作为支架1,在原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用螺栓固定放置一个塑胶材料制成的平板作为操作台2,并使之与支架1固定,对原显微镜升降筒(也就是粗准焦和细准焦螺旋调节机构)的内部结构进行调整,将其内部其他零件拆除作为本实验用动物椎板移除辅助器的升降筒6,因此依据粗准焦和细准焦的调节原理可实现升降筒6的高度可调,以满足不同操作者对手术视野的要求。

将开孔器固定装置以及环形led灯盘4的电源线41置于升降筒6内部;所述开孔器固定装置包括轴承7、手钻8和稳定轴承9,所述的轴承7一端与手钻8上端连接,另一端与电极5连接,轴承7为环形结构,其中心直径为5mm,手钻8穿入此中心固定在轴承7上,轴承7外径与升降筒6内径一致,且轴承7边缘设有孔道,环形led灯盘4的电源线41通过所述孔道穿出连接外部电源;所述手钻8下端与开孔器3的螺旋杆31上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稳定轴承9置于轴承7上端,其外径与升降筒6内径一致,进一步固定手钻8及开孔器3。

所述开孔器3包括螺旋杆31、调节螺丝32和磨砂头33,所述调节螺丝32固定在螺旋杆31上,所述磨砂头33连接在螺旋杆31下端;所述螺旋杆31表面为螺旋结构,为调节螺丝32和磨砂头33的拧动提供保证;所述磨砂头33为中空结构,磨砂头33下端最大直径为5mm,内径为4mm,边缘厚度为0.5mm,磨砂头33可在螺旋杆31上进行拧动来调节磨砂头33中间的凹槽深度,此凹槽最大深度为3mm,以便根据脊椎不同部位椎板厚度确定消磨深度,当调至理想深度时,可通过拧动调节螺丝32来固定磨砂头33的位置,防止操作过程中磨砂头33位置上移,凹槽深度变浅;螺旋杆31为开孔器3的中心轴,上端与手钻8可拆卸连接,以便消毒或不用时卸下保管。

所述电极5一端与轴承7连接,另一端连接外部电极,此外部电极参数如下:110/230v~56/60hz-180w,rc:8000~30000/min,可以通过调节外部电极自身所带的调节器完成对电极5的控制,进而控制轴承7带动手钻8高速旋转,磨砂头33可在手钻8的带动下高速旋转,与脊椎椎板进行摩擦,消磨骨质。

所述环形led灯盘4固定在升降筒6下端,由电源线41控制,接通电源后,环形led灯盘4亮起,为操作视野提供充足的光线。

本发明的总工作原理是:通过利用由外部电极控制的手钻8的高速旋转,带动开孔器3的转动,利用开孔器3的磨砂头33与脊椎椎板骨质之间的摩擦作用,逐渐消磨椎板骨质,当椎板周围骨质均被消磨变薄后,利用镊子稍用力向上提拉棘突,椎板即可被移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