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蛋鸡产蛋量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50283发布日期:2018-11-07 09:45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物制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蛋鸡产蛋量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蛋鸡是指饲养起来专门生蛋以供应蛋只的鸡,跟肉用鸡不同,人们饲养蛋鸡的主要课题是提高鸡蛋质量和保持或提高产蛋量,而并非提高鸡肉品质。鸡蛋是饲养蛋鸡的主要收入来源。

但是蛋鸡经常会出现鸡产蛋下降综合症,也称鸡减蛋综合症。本病是70年代后期发现的,是世界性的商品蛋鸡和母鸡产蛋下降的一种病毒性疾病。群发性产蛋下降、产蛋异常、蛋体畸形、蛋质低劣等症状状是本病患鸡的主要表现。尽管它只对产蛋鸡致病,但其自然宿主是家鸭和野鸭。引起本病传染的病原是腺病毒属中的产蛋下降综合症-76病毒,危害甚大,经种蛋垂直传播是本病的一种主要传播方式,也可通过呼吸道、褐壳蛋品系鸡感染比白壳蛋品系更严重。所有年龄的鸡均可感染,但幼鸡感染后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母鸡只是在产蛋高峰期表现明显,原因可能是潜伏的病毒被活化。尽管垂直感染的鸡胚数量不多,但对扩大传染的危害性甚大。受感染过的雏鸡大多在全群产蛋高峰的一半时,才开始排毒,迅速传播。铺垫草的平养蛋鸡水平传播较快,笼养鸡传遍全群则约需11周左右的时间。

目前,市场上用于蛋鸡产蛋期使用的无抗散剂使用效果不明显,而且用途和品种较单一,大多数产品都是以解决蛋鸡产蛋期营养需求问题为核心,没有解决蛋鸡在产蛋期出现的输卵管炎症以及消化吸收等蛋鸡产蛋期综合症问题。有的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鸡蛋药物残留问题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因此,蛋鸡养殖场非常需要一种绿色无抗而且能综合解决蛋鸡产蛋期综合症问题(主要是产道炎症、消化不良、产蛋少、次蛋率高等)的药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提高蛋鸡产蛋量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可提高蛋鸡对饲料的消化率,防治产蛋鸡产道疾病、促进蛋鸡卵泡发育和排卵,从而提高蛋鸡产蛋量和鸡蛋合格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提高蛋鸡产蛋量的药剂,它包含以下组分以及各组分的含量为:虎杖100克,丹参100克,菟丝子60克,当归80克,川芎60克,牡蛎60克,地榆50克,肉苁蓉80克,丁香20克,白芍50克,萆薢160克,黑胡椒15克,枯草芽孢杆菌40克,地衣芽孢杆菌5克,酸性蛋白酶50克,木聚糖酶70克;

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的有效活菌数为1000亿/g;

所述地衣芽孢杆菌的有效活菌数为1000亿/g;

所述酸性蛋白酶的ph值为2.5-3.5,其酶活力为100000u/g;

所述木聚糖酶的酶活力大于或等于100000u/g。

一种提高蛋鸡产蛋量的药剂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虎杖,丹参,菟丝子,当归,川芎,牡蛎,地榆,肉苁蓉,丁香,白芍,萆薢,黑胡椒,分别粉碎成药粉,所述药粉过80目筛,并按权利要求1中的配比混合成混合药粉;

所述药粉的混合方法为:将将步骤一中的任意三种原料为一个单位进行混合均匀形成四组混合物料,将四组混合物料中的任意三种为一个单位进行二次混合均匀,然后与剩余一个混合物料混合均匀得混合药粉;

步骤二,将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酸性蛋白酶,木聚糖酶按权利要求1中的配比混合均匀得混合菌剂;

步骤三,将步骤一制得的混合药粉按20%、30%、50%的质量比分成三份,然后将步骤二制得的混合菌剂与上述三份物料按由少到多的方法进行逐级混合,混合使用三维运动混合机,单次混合时间大于15分钟,即得半成品;

步骤四,将步骤三的半成品根据需要装量分装、包装后即得成品。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混合药粉的变异系数cv小与7%。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混合菌剂的变异系数cv小与5%。

进一步的,所述半成品的变异系数cv小与5%。

本发明的一种提高蛋鸡产蛋量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可提高蛋鸡对饲料的消化率,防治产蛋鸡产道疾病、促进蛋鸡卵泡发育和排卵,从而提高蛋鸡产蛋量和鸡蛋合格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

一种提高蛋鸡产蛋量的药剂,其组分以及含量为:虎杖100克,丹参100克,菟丝子60克,当归80克,川芎60克,牡蛎60克,地榆50克,肉苁蓉80克,丁香20克,白芍50克,萆薢160克,黑胡椒15克,枯草芽孢杆菌40克,地衣芽孢杆菌5克,酸性蛋白酶50克,木聚糖酶70克。

上述原料均从市场上购买获得。

虎杖,中药名。为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和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趁鲜切短段或厚片,晒干。分布于西北、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等地。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的功效。用于湿热黄疸,淋浊,带下,风湿痹痛,痈肿疮毒,水火烫伤,经闭,症瘕,趺打损伤,肺热咳嗽。

丹参,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

菟丝子(学名:cuscutachinensislam.),别名禅真、豆寄生、豆阎王、黄丝、黄丝藤、鸡血藤、金丝藤等。一年生寄生草本。茎缠绕,黄色,纤细,无叶。花序侧生,少花或多花簇生成小伞形或小团伞花序;苞片及小苞片小,鳞片状;花梗稍粗壮;花萼杯状,中部以下连合,裂片三角状;花冠白色,壶形;雄蕊着生花冠裂片弯缺微下处;鳞片长圆形;子房近球形,花柱2。蒴果球形,几乎全为宿存的花冠所包围。种子2-49,淡褐色,卵形,长约1毫米,表面粗糙。菟丝子是一味平补肾、肝、脾之良药,临床主要应用于肾虚腰痛、阳痿遗精、尿频、宫冷不孕、目暗便溏之肾阴阳虚证。菟丝子甘、温,归肾、肝、脾经,具有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之功效,始载《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甘味一般具有滋补作用,甘辛微温,禀气中和,既可补阳,又可益阴,具有温而不燥,补而不滞的特点。固精安胎与性激素样作用。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内寓元阴与元阳,是人体生殖发育的根源,脏腑机能活动的原动力。

当归,(学名:angelicasinensis,)别名干归、秦哪、西当归、岷当归、金当归、当归身、涵归尾、当归曲、土当归,多年生草本,高0.4-1米。花期6-7月,果期7-9月。中国1957年从欧洲引种欧当归。主产甘肃东南部,以岷县产量多,质量好,其次为云南、四川、陕西、湖北等省,均为栽培。国内有些省区也已引种栽培。其根可入药,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具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抗癌、抗老防老、免疫之功效。

川芎(学名:ligusticumchuanxionghort),栽培植物,主产于四川(灌县),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生长于温和的气候环境。是一种中药植物,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祛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昔人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达、止痛等功能。

牡蛎,中药材名。本品为牡蛎科动物近江牡蛎、长牡蛎或大连湾牡蛎等的贝壳。全年可采集。取得后,去肉、取壳,洗净、晒干。功能主治为: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软坚。治惊痫,眩晕,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崩漏,带下,瘰疬,瘿瘤。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疠痰核,瘕痞块,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泛酸。煅牡蛎收敛固涩。用于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吞酸。(1)益阴潜阳:生用治阴虚阳亢之潮热盗汗、头痛眩晕、烦躁失眠等症。(2)软坚散结:生用治瘰疬、肿块。(3)固涩:煅用治多汗、遗精、带下、崩漏、泄泻等,常与龙骨配伍。(4)也可用于胃酸过多,常配乌贼骨。《本经》: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别录》:除留热在关节荣卫,虚热去来不定,烦满;止汗,心痛气结,止渴,除老血。涩大小肠,止大小便,疗泄精,喉痹,咳嗽,心胁下痞热。《药性论》:主治女子崩中。止盗汗,除风热,止痛。治温疟。又和杜仲服止盗汗。病人虚而多热,加用地黄、小草。

地榆(拉丁学名:sanguisorbaofficinalisl.)是蔷薇科地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纺锤形粗壮跟,短柄小叶,紫红色花瓣,果实包藏萼筒内。别名“黄爪香”、“玉札”、“玉豉”或“酸赭”等。分布在亚洲北温带、广布于欧洲以及中国,生长于海拔30米至3000米的地区,常生于灌丛中、山坡草地、草原、草甸及疏林下,已由人工引种栽培。地榆也是中草药。性寒,味苦酸,无毒;归肝、肺、肾和大肠经。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培清养阴,消肿敛疮等功效。

肉苁蓉,中药材名。本品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或苁蓉、迷肉苁蓉等的肉质茎。春、秋均可采收。但以3-5月间采者为好,过时则中空。春季采者,通常半埋于沙土中晒干,商品称为甜大芸、淡大芸或淡苁蓉。秋采者,因水分多,不易晒干,须投入盐湖中1-3年后,取出晒干,称为盐大芸、咸大芸或咸苁蓉。功能主治为:补肾,益精,润燥,滑肠。治男子阳痿,女子不孕,带下,血崩,腰膝冷痛,血枯便秘。《本经》: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妇人症瘕。《别录》:除膀胱邪气,腰痛,止痢。《药性论》:益髓,悦颜色,延年,治女人血崩,壮阳,大补益,主亦白下。《日华子本草》:治男绝阳不兴,女绝阴不产,润五脏,长肌肉,暖腰膝,男子泄精,尿血,遗沥,带下阴痛。《本草经疏》:白酒煮烂顿食,治老人便燥闭结。

丁香本身是两性花,分为公丁香和母丁香,公丁香被用作香料和中药,是桃金娘科蒲桃属的热带植物,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群岛上。拉丁学名syzygiumaromaticum。公丁香和母丁香,不是学术概念,也没有性别之分,而是在香料的干货市场上根据外形特征,而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而已,在植物学上的解释如下:公丁香,指的是没有开花的丁香(syzygiumaromaticum,桃金娘科蒲桃属)花蕾晒干后作为香料。母丁香,指的是丁香(syzygiumaromaticum,桃金娘科蒲桃属)的成熟果实,也是晒干后作为香料使用。丁香为芳香健胃剂,可缓解腹部气胀,增加胃液分泌,增强消化能力,减轻恶心呕吐,水煎剂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白芍是毛茛科白芍属植物,是毛莨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多年生草质藤本;根圆柱状,灰黑色,直径约8毫米;茎被两列毛。叶对生,膜质,卵状披针形,长7-10厘米,基部宽4-8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深耳状心形,叶耳圆形,下垂,两面均被柔毛。伞形聚伞花序腋生,着花20余朵;花萼外面被微毛,基部内面有腺体5个;花冠白色,裂片长圆形,内被微毛;副花冠杯状,比合蕊冠略长,裂片中间有1小齿,或有褶皱或缺;花粉块每室1个,下垂;柱头顶端略为2裂。蓇葖双生或仅1枚发育,短披针形,长约8厘米,直径1厘米,向端部渐尖,基部较狭,外果皮有直条纹;种子卵形,长6毫米,宽3毫米;种毛白色绢质,长3厘米。花期6-10月,果期8-11月。可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萆薢,中药名。为薯蓣科植物绵萆薢和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的干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利湿去浊,祛风除痹。主要作用:1、用于膏淋,白浊,白带等症:萆薢能利水湿而分清泌浊,为治膏淋要药。常用于膏淋,小便混浊,白如米泔,常与乌药、益智仁、石菖蒲等同用,如萆解分清饮。(《杨氏家藏方));2、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痛等症:萆薢能祛风湿,通络止痛,善治腰膝痹痛,筋脉关节屈伸不利。若偏于寒湿者,可与附子、牛膝等同用,如萆薢丸(《圣济总录》);3、治小便时下白,凝而如油,澄下如膏:萆薢、益智仁、石菖蒲、乌药。(《丹溪心法》)。

黑胡椒(学名:pipernigrum),是胡椒科的一种开花藤本植物,又名黑川,原产于印度马拉巴海岸(malabarcoast)。其果味辛辣,是人们最早使用的香料之一,可能是现在使用最为广泛的香料,医药上也用作驱风药和用于刺激胃分泌。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是芽孢杆菌属的一种。单个细胞0.7-0.8×2-3微米,着色均匀。无荚膜,周生鞭毛,能运动。革兰氏阳性菌,芽孢0.6-0.9×1.0-1.5微米,椭圆到柱状,位于菌体中央或稍偏,芽孢形成后菌体不膨大。菌落表面粗糙不透明,污白色或微黄色,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常形成皱醭。需氧菌。可利用蛋白质、多种糖及淀粉,分解色氨酸形成吲哚。在遗传学研究中应用广泛,对此菌的嘌呤核苷酸的合成途径与其调节机制研究较清楚。广泛分布在土壤及腐败的有机物中,易在枯草浸汁中繁殖,故名。

枯草芽孢杆菌不仅在饲料中应用比较广泛,在污水处理及生物肥发酵或发酵床制作中应用也相当广泛,是一种多功能的微生物。

1.市政和工业污水处理,工业循环水处理,腐化槽、化粪池等处理,畜牧养殖动物废料、臭味处理,粪便处理系统,垃圾、粪坑、粪池等处理;

2.畜牧、家禽、特种动物及宠物养殖,水产养殖;

3.可以与多种菌种混配,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如:jt菌种);

4.帮助消化,消化道益生菌。

其有效活菌数为1000亿/g。

地衣芽孢杆菌(学名:bacilluslicheniformis)是一种在土壤中常见的革兰氏阳性嗜热细菌。在鸟类,特别是居住在地面的鸟类(如雀科)和水生的鸟类(如鸭)的羽毛中也能找到这种细菌,特别是在其胸部和背部的羽毛中。酶分泌的最适温度为37℃。它可能以孢子形式存在,从而抵抗恶劣的环境;在良好环境下,则可以生长态存在。该细菌可调整菌群失调达到治疗目的,可促使机体产生抗菌活性物质、杀灭致病菌。能产生抗活性物质,并具有独特的生物夺氧作用机制,能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繁殖。

主要用途:

1、促进肠道内正常生理性厌氧菌的生长,调整肠道菌群失调,恢复肠道功能;

2、对肠道细菌感染具有特效,对轻型或重型急性肠炎,轻型及普通型的急性菌痢等,均有明显疗效;

3、能产生抗活性物质,并具有独特的生物夺氧作用机制,能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繁殖。

适用对象:

适用于细菌原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症以及肠道需要保健的养殖动物。对家禽类动物效果比较显著,如鸡、鸭、鹅等,猪、牛、羊等动物配方枯草芽孢杆菌使用效果更佳。

其有效活菌数为1000亿/g。

酸性蛋白酶是指蛋白酶具有较低的最适ph,而不是指酸性基团存在于酶的活性部位,酸性蛋白酶的最适ph从2左右(胃蛋白酶)到4左右。从酶的活力-ph曲线分析,在酶的活性部位中含有一个或更多的羧基。这一类蛋白酶中研究最彻底的是胃蛋白酶。酸性蛋白酶是由隆科特黑曲霉优良菌种经发酵精制提炼而成,它能在低ph条件下,有效水解蛋白质,广泛应用于酒精、白酒、啤酒、酿造、食品加工、饲料添加、皮革加工等行业。其ph为2.5-3.5,其酶活力为100000u/g。

酶活力定义:一个酶活力单位是1g酶粉或1ml酶液在40℃,ph3.0条件下,1分钟水解酪素产生1ug酪氨酸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g或u/ml)。

木聚糖(xylan)是一种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的异质多糖,约占植物细胞干重的15%~35%,是植物半纤维素(hemicellose)的主要成分。大多数木聚糖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具有高度分枝的异质多糖,含有许多不同的取代基。木聚糖的生物降解也因此需要一个复杂的酶系统,通过其中各种组分的相互协同作用来降解木聚糖。因此,木聚糖酶是一组酶,而非一种酶。木聚糖酶可以应用在酿造、饲料工业中。木聚糖酶可以分解酿造或饲料工业中的原料细胞壁以及β-葡聚糖,降低酿造中物料的粘度,促进有效物质的释放,以及降低饲料用粮中的非淀粉多糖,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并因而更易取可溶性脂类成分。木聚糖酶(xylanase)是指可将木聚糖降解成低

聚糖和木糖的一组酶的总称,主要包括外切β-1,4-木聚糖酶内切β-1,4-木聚糖酶和-木聚糖酶它可以将饲料的非淀粉多糖(nsps)分解成较小聚合度的低聚木糖,从而改善饲料性能,消除或降低非淀粉多糖在动物肠胃中因粘度较大而引起的抗营养作用同时它可以破坏植物细胞壁的结构,提高内源性消化酶的活性,提高饲料养分的利用另外,木聚糖酶在造纸食品和纺织等行业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木聚糖酶应用ph范围3.5-6.0,适宜温度范围40℃-60℃,并能耐受高温制粒的温度几分钟。

可在糖化过程蛋白质休止期或后发酵中添加。通常为25-75g/吨麦汁或发酵液汁。最佳用量应通过实验决定。

木聚糖是木纤维和非木纤维的主要组成成分。在纸浆蒸煮过程中,木聚糖部分溶解、变性并重新沉积在纤维表面上。此过程中若使用木聚糖酶,就可以清除部分再沉积下来的木聚糖。这样增大了纸浆基质孔隙,使被困的可溶性木质素释放出来,同时也使得化学漂白剂能更有效地渗透进入到纸浆中。总的说来,它可提高纸浆的漂白率,并因此减少化学漂白剂的用量。潍坊宇瑞贸易有限公司经营的木聚糖酶是降解木聚糖的专一性酶,它只降解木聚糖而不能使纤维素分解。木聚糖酶由不同微生物共同作用而形成,在一定ph和温度范围内使用可获得最佳效果。au-pe89利用造纸工业专用细菌菌种开发得到,它特别适用于牛皮纸浆的高温和碱性ph环境。

其酶活力≥100000u/g,即在50℃,ph为6.5条件下,每分钟从浓度为10mg/ml的燕麦木聚糖溶液中降解释放1umol还原糖所需要的酶量为一个活力单位(iu),还原糖以木糖等量。

制备方法:

步骤一,将虎杖100克,丹参100克,菟丝子60克,当归80克,川芎60克,牡蛎60克,地榆50克,肉苁蓉80克,丁香20克白芍50克,萆薢160克,黑胡椒15克,分别粉碎成80目细度的药粉,并按处方比例混合。

混合方法为:每三种物料作为一个单位进行混合形成四组混合物料,混合后的物料再以每三种为单位进行二次混合,至全部物料为一个混合体。混合体的变异系数cv小与7%。

步骤二,将枯草芽孢杆菌(1000亿/g)40克,地衣芽孢杆菌(1000u/g)5克,酸性(ph值2.5-3.5)蛋白酶(100000u/g)50克,木聚糖酶70克(≥100000u/g)按处方比例混合均匀。混合物的变异系数cv小与5%。

步骤三,将b步骤制得的药粉与a步骤制得的药粉采用分三次的逐级混合法混合,即将步骤一制得的药粉按20%、30%、50%的比例分成三份,然后将b步骤制得的药粉与上述三份物料按由少到多的方法进行逐级混合,混合使用三维运动混合机,单次混合时间不少于15分钟进行混合,即得半成品。半成品的变异系数cv小与5%。

步骤四,根据需要装量分装、包装后即得成品。

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1、使用本发明方剂可有效改善蛋鸡因饲料消化不良以及患输卵管炎症引起的砂壳蛋、薄壳蛋、斑点蛋,提高蛋的品质,增加产蛋数量;

2、促进卵泡成熟和多排卵;

3、改善因白色念珠菌、霉菌毒素引起的嗉囊炎、肠炎;

4、降低氨气,减少应激,改善禽舍环境;

5、增加有益菌数量,改善胃肠道内环境,促进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

6、绿色产品,无抗药性、无残留,确保食品安全。

本发明的一种提高蛋鸡产蛋量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可提高蛋鸡对饲料的消化率,防治产蛋鸡产道疾病、促进蛋鸡卵泡发育和排卵,从而提高蛋鸡产蛋量和鸡蛋合格率。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