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注射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50769发布日期:2018-11-07 09:51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注射针,具体涉及安全注射针。

背景技术

目前,注射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用具。早在15世纪,意大利人卡蒂内尔就提出注射器的原理。主要用针头抽取或者注入气体或者液体,现有注射针包括针座、针管以及圆管状的防护帽,防护帽套住针管实现对针管的保护,使用时拔掉防护帽,使用结束后重新套上防护帽,达到防护作用,在日常医疗注射工作时,当注射针头全新未使用时,这样针头不仅容易刺伤相关人员,且容易磨损,尤其是当针头使用完毕后,医护工作人员往往随手丢弃于垃圾桶中,针头中携带有大量的病菌,容易扩散至人群中,对公共安全卫生有很大的威胁,且不能对注射的药物进行微加热,不便于人体吸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的现有的注射针不仅容易刺伤相关人员,且容易磨损,尤其是当针头使用完毕后,医护工作人员往往随手丢弃于垃圾桶中,针头中携带有大量的病菌,容易扩散至人群中,对公共安全卫生有很大的威胁,且不能对注射的药物进行微加热,不便于人体吸收的问题,提供安全注射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安全注射针,包括注射针本体,所述注射针本体的一端设置有针座,所述针座的一端安装有针管,所述针管的外壁安装有保护内置套,所述保护内置套的外壁安装有外壁套,所述针座通过连接限位块活动连接旋转保护套,所述旋转保护套和所述连接限位块之间设置有连接轴,所述旋转保护套的内部为内置腔,所述旋转保护套的一侧为外壁层,所述外壁层的一侧设置有旋转限位块,所述内置腔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轴,所述内置腔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二固定轴的一端设置有摩擦块,所述保护内置套的外壁为外壁套,所述外壁套一端的一侧设置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一端设置有染色型挡板,所述保护内置套的内部为内置管,所述内置管内的一端设置有若干辅助保护套,所述辅助保护套之间设置有主保护套,所述针座的内部设置有内置座,所述内置座的外壁为保护表皮,所述内置座和所述针管之间设置有缓冲层,所述内置座的内部设置有内置层,所述内置层内安装有加热丝,所述连接限位块的内部安装有电子电池。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针管固定连接所述针座,所述缓冲层使用弹性橡胶材质制成,所述内置座使用导热材质制成,所述保护表皮使用隔热材质制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限位块的一端设置有凸块,所述旋转限位块的一端设置有倒钩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保护内置套通过所述主保护套和所述辅助保护套连接所述针管,所述保护壁通过所述支撑轴连接所述染色型挡板,所述染色型挡板使用透明材质制成,所述染色型挡板上涂有一层过氧化钠。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注射针本体通过所述针座外接注射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子电池电性连接所述加热丝。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保护套和所述辅助保护套上设置有贯穿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限位块通过所述连接轴连接所述旋转保护套。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新颖、操作简便,注射针本体通过外壁套和保护内置套可以有效的保护针管,在保护针管卫生的同时便于防止针管意外折断,同时由旋转保护套可以保护注射针本体的使用之前的受到损坏,且由加热丝可以在针管注射药物之前,可以对药物进行加热,使药物的温度和人体血液的温度相近,便于人体吸收,同时旋转保护套通过连接轴可以旋转,在保护注射针本体的同时也不妨碍使用,且染色型挡板在药物泄漏会发生颜色的变化,从而达到提醒医护人员的目的,在使用过后只需要将旋转保护套旋转到针管位置,即可防止护理人员碰到针头部位,防止交叉感染。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总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使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发明的使用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是本发明的未激活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针座激活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针座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加热丝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注射针本体;2、外壁套;3、保护内置套;4、针管;5、旋转保护套;6、针座;7、内置座;8、保护表皮;9、缓冲套;10、外壁层;11、旋转限位块;12、连接轴;13、连接限位块;14、电子电池;15、内置腔;16、第一固定轴;17、摩擦块;18、第二固定轴;19、染色型挡板;20、内置管;21、辅助保护套;22、主保护套;23、支撑轴;24、保护壁;25、内置层;26、加热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7所示,本发明提供安全注射针,包括注射针本体1,注射针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针座6,针座6的一端安装有针管4,针管4的外壁安装有保护内置套3,保护内置套3的外壁安装有外壁套2,针座6通过连接限位块13活动连接旋转保护套5,旋转保护套5和连接限位块13之间设置有连接轴12,旋转保护套5的内部为内置腔15,旋转保护套5的一侧为外壁层10,外壁层10的一侧设置有旋转限位块11,内置腔1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轴16,内置腔15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轴18,第二固定轴18的一端设置有摩擦块17,保护内置套3的外壁为外壁套2,外壁套2一端的一侧设置有支撑轴23,支撑轴23的一端设置有染色型挡板19,保护内置套3的外壁为保护壁24,保护内置套3的内部为内置管20,内置管20内的一端设置有若干辅助保护套21,辅助保护套21之间设置有主保护套22,针座6的内部设置有内置座7,内置座7的外壁为保护表皮8,内置座7和针管4之间设置有缓冲层9,内置座7的内部设置有内置层25,内置层25内安装有加热丝26,连接限位块13的内部安装有电子电池14。

针管4固定连接针座6,缓冲层9使用弹性橡胶材质制成,缓冲层9便于减少针管4和内置座7之间受到撞击的冲击力,内置座7使用导热材质制成,便于对经过内置座7的药物进行微加热,保护表皮8使用隔热材质制成,防止加热丝26烫伤医护人员。

连接限位块13的一端设置有凸块,旋转限位块11的一端设置有倒钩结构,便于在打开旋转保护套5通过连接限位块13和旋转限位块11限定旋转保护套5的位置,便于使用。

保护内置套3通过主保护套22和辅助保护套21连接针管4,防止在运输的过程中,对针管4造成损坏,保护壁24通过支撑轴23连接染色型挡板19,染色型挡板19使用透明材质制成,染色型挡板19上涂有一层过氧化钠,染色型挡板19在药物泄漏时,氧化钠会发生颜色的变化,从而达到提醒医护人员的目的。

注射针本体1通过针座6外接注射器。

电子电池14电性连接加热丝26,便于对经过内置座7的药物进行加热。

主保护套22和辅助保护套21上设置有贯穿孔,使针管4通过贯穿孔贯穿主保护套22和辅助保护套21。

连接限位块13通过连接轴12连接旋转保护套5,便于旋转旋转保护套5。

该装置是安全注射针,首先在运输过程中,由外壁套2和保护内置套3安装在针座6上,可以有效的保护针管4,其中针管4通过通过贯穿孔贯穿主保护套22和辅助保护套21,从而位于内置管20,主保护套22和辅助保护套21可以防止意外折断针管4,且通过旋转保护套5内的第一固定轴16和第二固定轴18固定外壁套2和保护内置套3,防止脱落,使用时旋转保护套5通过连接轴12往一侧移动,其中摩擦块17增加与外壁套2之间摩擦力,打开旋转保护套5时通过连接限位块13和旋转限位块11限定旋转保护套5的位置,其中旋转限位块11上的倒钩结构接触接限位块13凸块时,电子电池14对加热丝26提供电量,注射针本体1通过针座6外接注射器,当注射药物时,药物经过内置座7时,加热丝26对经过的药物进行加热,使药物的温度和人体血液的温度相近,便于人体吸收,且在注射之前,保护内置套5内的染色型挡板19在药物泄漏时,氧化钠会发生颜色的变化,从而达到提醒医护人员的目的。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新颖、操作简便,注射针本体通过外壁套和保护内置套可以有效的保护针管,在保护针管卫生的同时便于防止针管意外折断,同时由旋转保护套可以保护注射针本体的使用之前的受到损坏,且由加热丝可以在针管注射药物之前,可以对药物进行加热,使药物的温度和人体血液的温度相近,便于人体吸收,同时旋转保护套通过连接轴可以旋转,在保护注射针本体的同时也不妨碍使用,且染色型挡板在药物泄漏会发生颜色的变化,从而达到提醒医护人员的目的,在使用过后只需要将旋转保护套旋转到针管位置,即可防止护理人员碰到针头部位,防止交叉感染。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