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心血管的介入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97663发布日期:2018-10-19 19:18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心血管的介入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心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诊断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技术,在影像学方法的引导下,经过穿刺体表血管,借助导丝等器械,将导管送到心血管的病变部位,对心血管病进行确诊和治疗的诊治方法,普通的心血管介入治疗装置在给病变心血管部位注射药物时,由于心血管内部的血液流通,导致注射的药物会随着血液流动而不会在心血管病变的部位停留,因此导致药物产生的效果降低从而使病人的恢复更加缓慢,有些情况为了保证施药效果会增加施药量,但是有些药物的药性比较特殊,如果掌握不好容易造成不良反应,特别是在血管中直接施药,药物量的提高有时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心血管的介入治疗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心血管的介入治疗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心血管的介入治疗装置,包括内管,所述内管的内部开有通孔和穿线孔,所述穿线孔的内部设有导丝,所述内管的外侧壁上套接有两个锥形套,两个锥形套之间通过多个连接柱连接,连接柱的内部均开有引流腔,多个引流腔的两端分别贯穿相对应的锥形套,所述锥形套的外侧位于内管上均套接有密封圈,两个密封圈的侧壁上均开有多个通槽,右侧的密封圈远离锥形套的一端与内管固定连接,另一密封圈远离锥形套的一端与外管固定连接,所述外管套接在内管上,所述外管远离相对应的密封圈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两个卡板,两个卡板与开在内管上的卡槽活动卡接,所述通孔的侧壁上且位于两个密封圈之间的位置设有与外部连通的通液孔;

所述内管的两端均贯穿外管并延伸至外部,所述内管的左端与注射器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注射器包含第一针管和第二针管,所述第一针管与内管活动套接,所述第一针管的内部开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侧壁上开有两个环形槽,两个环形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环形块,所述环形块设在第二针管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针管转动连接在空腔的内部,所述第二针管的内部开有两个注射腔,两个注射腔的内部均分别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注射腔的底部上开有交换孔,所述交换孔与开在橡胶塞内部的注射孔相互连通,所述橡胶塞设在第二针管与空腔的侧壁之间。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的内部设有多个支撑条。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靠近锥形套的一端设有多个转块,所述转块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转槽的内部,所述转槽开在锥形套的侧壁上。

优选的,两个锥形套与相对应的密封圈之间位于内管的外侧壁上均滑动套接有封闭套。

优选的,两个环形槽的内部均设有两个限位凹槽,两个环形块的侧壁上均设有两个限位凸块。

优选的,所述外管上滑动套接有隔绝套。

优选的,所述介入治疗装置的最右端设有平滑倒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拉动内管从而使两个密封圈通过挤压撑起,从而将连接柱处的心血管病变部位与其他部分的心血管隔离,此时心血管病变部位的血液静止不流动,然后通过通孔向心血管的病变部位注射药物,药物将会滞留在心血管的病变部位,从而使药物的药效大大提高,有效的提高了病人的恢复速度,通过任一注射腔将两个密封圈隔离处的血液先抽出,然后再通过另一个注射腔注射药物,从而使心血管病变部位避免了注射药物时的压力冲击,有效的保护了病人的心血管免受损伤,并且由于是相对密闭体系内的施药,能够减少药物扩散,从而可以减少施药量,提高施药效果,降低因药物量过多,扩散后引发不良反应的风险,通过通槽与引流腔将两个密封圈的外侧心血管连通,从而有效的保证了血液的顺畅流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密封圈撑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卡板与卡槽卡接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外管连接的密封圈与锥形套连接处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内管连接的密封圈与锥形套连接处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连接柱与内管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一针管与第二针管处的爆炸图;

图8为本发明的注射腔与活塞连接处的爆炸图;

图9为本发明的转槽与转块连接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支撑条与密封圈连接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图6的a处放大图;

图12为本发明密封圈撑起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双通孔形式的剖面图。

图中:1、内管,2、外管,3、锥形套,4、密封圈,5、连接柱,6、通孔,601、通液孔,7、引流腔,8、通槽,9、转槽,10、转块,11、封闭套,12、支撑条,13、隔绝套,14、交换孔,15、橡胶塞,16、注射孔,17、第一针管,18、空腔,19、环形槽,20、第二针管,21、环形块,22、注射腔,23、活塞,24、卡板,25、卡槽,26、穿线孔,27、导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3,

实施例一,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心血管的介入治疗装置,包括内管1,所述内管1的内部开有通孔6和穿线孔26,所述通孔6的侧壁上且位于两个密封圈4之间的位置设有与外部连通的通液孔601,从而方便注射药物,所述穿线孔26的内部设有导丝27,通孔6是注射药物与抽血的腔,通孔6的末端处即通液孔601的位置是在两个锥形套3之间的,使用该装置时,导丝27预先置于人体血管内部到达病变需要处理的心血管部位,然后让本装置顺着导丝27逐渐进入到达指定位置,所述内管1的外侧壁上套接有两个锥形套3,锥形套3靠近密封圈4的一端有斜度,使密封圈4的端部在挤压时向外扩张,两个锥形套3之间通过多个连接柱5连接,连接柱5的内部均开有引流腔7,引流腔7可将两个密封圈4的外侧心血管连通,保证血液流通顺畅,防止装置使用过程中的血液堆积堵塞,多个引流腔7的两端分别贯穿相对应的锥形套3,引流腔7与通槽8形成一个血液的流通腔,防止血液堵塞,所述锥形套3的外侧位于内管1上均套接有密封圈4,密封圈4为医用pvc材质可变形,密封圈4可撑起与收缩,撑起时可将心血管的目标部位的两端进行封闭,从而药物将会滞留在心血管的病变部位,从而使药物产生的效果大大提高,并且可有效降低药物注射量减轻副作用,两个密封圈4的侧壁上均开有多个通槽8,通槽8与引流腔7形成一个血液的流通腔,防止血液堵塞,右侧的密封圈4远离锥形套3的一端与内管1固定连接,另一密封圈4远离锥形套3的一端与外管2固定连接,向左拉动内管1会使右侧的密封圈4与锥形套3挤压撑起,同时推动连接柱5向左,从而挤压左侧的密封圈4发生撑起,从而密封一段血管,所述外管2套接在内管1上,所述外管2远离密封圈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两个卡板24,两个卡板24与开在内管1上的卡槽25活动卡接,通过两个卡板24与卡槽25卡接,使内管1与外管2的位置固定,如图3所示,内管1上的卡槽25的位置范围是较大的,从而能够根据情况调节内管1与外管2之间的相对位置,所述内管1的两端均贯穿外管2并延伸至外部,所述内管1的左端与注射器活动连接,注射器用于注射药物进入血管中。

实施例二,为了让密封圈4封闭某一段血管的效果更好,减少血液流动对药物的扩散影响,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转块10等部件,所述密封圈4靠近锥形套3的一端设有多个转块10,所述转块10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转槽9的内部,所述转槽9开在锥形套3的侧壁上,当拉动内管1使内管1在外管2的内部滑动时,密封圈4在锥形套3上滑动,同时转块10将在相对应的转槽9的内部转动,转动一定角度后密封圈4连接转块10的端部停止在锥形套3上滑动,密封圈4受转块10的拉力向内卷曲,效果如图12所示,图12是剖视图,由于剖面位置恰好位于两个连接柱5之间,所以图上看不到引流腔7和通槽8,另外为防止密封圈4弯曲发生凹陷,所述密封圈4的内部设有多个支撑条12,支撑条12的材质为弹性金属,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为竖直状,横截面方向有一定的弧度,从而使支撑条12只可向外侧弯曲,支撑条12均匀的分布在密封圈4的内部,当拉动内管1使内管1在外管2的内部滑动时,支撑条12将支撑两个密封圈4向外扩张;

另外为了让尽量少的血液在使用本装置时从中间流过,减少因流动造成药物的扩散流失,在两个锥形套3与相对应的密封圈4之间位于内管1的外侧壁上均滑动套接有封闭套11,当密封圈4撑开时,通槽8与引流腔7将两个密封圈4的外侧心血管连通,其效果和位置如图12所示,保证血液流通顺畅的同时尽量减少血液流入内管1与外管2的间隙之间,同时也防止血液通过锥形套3与内管1之间的缝隙流入连接柱5处封闭的内腔中,为了保证创口,所述外管2上滑动套接有隔绝套13,隔绝层13通过滑动可与人体表面接触,在隔绝层13与人体表面之间添加无菌纱布,防止外部对伤口的感染。

实施例三,由于本装置在使用时会形成一段相对封闭的通道,所以如果直接快速注射药物,可能会对血管壁造成压力发生损伤,所以最好先对封闭通道内的血液进行抽取,然后再注射药物,但是抽取后再更换注射器进行注射这样的操作既繁琐,也因增加了步骤增加了污染风险,所以可以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技术上,采用所述注射器包含第一针管17和第二针管20,所述第一针管17与内管1活动套接的注射器方案,第一针管17的材质为透明材质,所述第一针管17的内部开有空腔18,所述空腔18的内侧壁上开有两个环形槽19,两个环形槽19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环形块21,所述环形块21设在第二针管20的外侧壁上,通过环形块21与相对应的环形槽19滑动连接,从而使第二针管20在空腔18的内部转动,所述第二针管20转动连接在空腔18的内部,第二针管20的材质为透明材质,且标有刻度,所述第二针管20的内部开有两个注射腔22,两个注射腔22不连通,一个注射腔22是注射药物用的,另一个是用来抽出封闭的一段的血管内的血液,通孔6的内径可以制作的很小,所以残留在通孔6的管路里面的液体量基本可以忽略,两个注射腔2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23,活塞23的内端为橡胶材质,起到密封的作用,所述注射腔22的侧壁上开有交换孔14,两个交换孔14分别与两个注射腔22连通,而且两个交换孔14的位置对称,任一交换孔14与注射孔16连通的情况下,将第二针管20在空腔18的内部转动180°,另一交换孔14与注射孔16连通,所述交换孔14与开在橡胶塞15内部的注射孔16相互连通,所述橡胶塞15设在第二针管20与空腔18的侧壁之间,橡胶塞15在空腔18的内部固定连接,不可转动,橡胶塞15与第二针管20连接紧密,以此保证交换孔14与注射孔16连通时不泄露液体,第二针管20在空腔18的内部转动时橡胶塞15与第二针管20滑动连接。

具体而言,为了使不同的注射腔22连通能够良好控制和感知,两个环形槽19的内部均设有两个限位凹槽,两个环形块21的侧壁上均设有两个限位凸块,每个环形槽19内部的两个凹槽对称,每个环形块21侧壁上的两个凸块对称,在凹槽与凸块卡接时,任一交换孔14便会与注射孔16连通,将第二针管20转动180度,凹槽与相对应的凸块再次卡接,此时另一个交换孔14与注射孔16连通。

实施例四,本装置也可以采用双通孔6,其截面位置如图13所示,两个通孔6位于内管1的内部,且在穿线孔26的两侧,采用双通孔6的形式,内管1的左端要分别与两个注射器连通,这样可以减少管路对抽取血液的微小影响,此种设计对本装置的制造要求会稍高一些。

工作原理:本装置使用时,首先通过穿刺装置人体组织以及血管穿刺刺破,将导丝27的一端穿入人体血管内部到达预定部位,另一端贯穿该装置的穿线孔26并伸出,将该装置顺着导丝27进入人体心血管病预定位置,本装置的最右端设有平滑倒角如图5所示,以降低穿入过程的阻力,往外拉动内管1使内管1在外管2的内部滑动,使两个密封圈4受到挤压后膨胀,从而使心血管指定部位位形成了一个单独相对封闭的腔,此时通槽8与引流腔7将两个密封圈4的外侧心血管连通,有效的保证了血液流通顺畅,然后将两个卡板24与卡槽25卡接使内管1与外管2的位置固定,将隔绝套13滑动至与人体表面接触,将任一注射腔22的内部填充好药物,将第一针管17与内管1连通,第二针管20转动180度,使未填充药物的注射腔22通过交换孔14与注射孔16连通,拉动其内部的活塞23,从而使心血管病变部位的血液顺着通孔6抽出,然后再将第二针管20转动180度,使填充药物的注射腔22通过交换孔14与注射孔16连通,推动其内部的活塞23,从而使药物顺着通孔6注射到心血管指定部位,根据实际情况得到药物与血管壁的作用时间后,反向拉动注射药物的活塞23将药物抽离,防止滞留后扩散造成不良影响,然后松开卡板24与卡槽25,将内管1依照直接操作反向推入,使密封圈4由撑起变为收起后即可顺着导丝27缓慢将本装置抽出脱离。本装置可以减少因血液流到造成药物扩散的影响,从而能够减少施药量从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并且可以提供指定位置的施药效果。

本发明中“左、右”的位置描述词语仅是针对附图中的绘制描述关系以方便表达,不代表使用时的具体方位。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