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体脂率的组合物及其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83924发布日期:2018-11-17 00:39阅读:7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低体脂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

二、背景技术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超重和糖尿病人数量剧增。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超重率超过30.1%,肥胖率超过11.9%,糖尿病患病率达11.6%(其中90%以上属于ⅱ型糖尿病)。人们普遍以体重或bmi值来判断是否肥胖,实际这并不准确。判断是否肥胖,标准应该是体脂肪率,既体脂肪占总体重的百分比。脂肪对人体构成来说是必须的,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影响健康。对男性而言,3-4%左右的体脂是必须脂肪,对女性而言10-12%的脂肪是必须脂肪,低于这个标准就会影响健康。而男性体脂高于25%,女性高于35%则属于肥胖。构成体脂肪的两个部分是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二者统称为白色脂肪。前者影响外观,后者环绕在肝脏等器官周围,是最为危险的脂肪。由于大量白色脂肪的聚集,肥胖通常会伴随有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等。近年来,研究发现成人体内存在尚存在棕色脂肪。与白色脂肪相比,棕色脂肪细胞在基因、结构和功能方面具有其独特性。白色脂肪组织中的细胞内线粒体较少,以单室大脂滴的形式存储脂肪,主要功能是作为机体能源库,为机体存储能量;而棕色脂肪组织细胞内含有大量的线粒体,以多腔小脂滴的形式存储脂肪,其主要功能是在机体寒冷时,通过非颤抖形式,即燃烧脂肪产热,从而维持机体体温,以适应环境。经典棕色脂肪调节的能量代谢对机体的血糖、血脂水平调节均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增加小鼠棕色脂肪细胞的的数量和功能,有助于促进瘦型健康表型。

目前市场上用于减肥的产品种类繁多。有些是通过控制食欲、增加饱腹感来限制热量摄入,但如果缺少科学指导容易导致营养不良;有些是通过促排泄腹泻来达到减肥目的,对身体健康危害更大;国家批准上市的减肥药物属于脂肪酶抑制剂,只能抑制脂肪的消化吸收,但有可能引起必需脂肪酸摄入不足。一般认为,肥胖是由于摄入的热量超过机体代谢和日常活动所需,以脂肪的形态积累在体内所致。对机体代谢模式进行调节,一方面能促进新陈代谢,消耗多余的能力;另一方面调节脂肪类型,增加棕色脂肪比例,降低白色脂肪的比例,能够达到减肥的同时,增加健康获益的目的。

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降低体脂率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至少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生地黄14~18份,红参4~8份,茯苓2~4份。

进一步,所述中药组合物还包括以下重量配比原料:1~2份地骨皮、1~2份麦冬、1~2份天冬。

进一步,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如下质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生地黄14~18份、茯苓2~4份、地骨皮1~2份、天冬1~2份、麦冬1~2份、红参4~8份。

再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生地黄16份,红参6份,茯苓3份,麦冬1份,天冬1份,地骨皮1份。

本发明以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经水煎煮提取,添加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后可制成下列之一的药物制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口服液或膏滋剂;也可作为活性成分添加到其他食品或药品中。

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或药物制剂用于制备降低体脂率的药物。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服用量可根据剂型特点、患者年龄和生理状态调整,所述药物有效剂量以生药量计为3.0~9.0g/日,一般以30天为一个疗程,可连续服用2-3个疗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及含有组合物的制剂能降低肥胖人群体脂率,改善体成分制成,升高棕色脂肪/白色脂肪的比例,对肥胖伴随的糖脂代谢失调具有积极影响。

本发明所述组合物与现有的减肥药物及保健品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其一,更加安全,不影响正常的饮食,避免营养不良;也不会增加肝肾负担、不损伤肠道功能。其二,调节机体内脂肪组织的分布,增加棕色脂肪组织比例,降低白色脂肪组织比例,提高骨骼肌比例,避免减肥后体重反弹。

四、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配方:生地黄165g,红参30g,茯苓33g

制备方法:取配方量的生地黄、天冬和茯苓,加10倍质量的水煎煮3次,第一次煎煮2小时,第二、三次分别煎煮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40(60℃),得浸膏约250g,加入200g蜂蜜混匀制成膏滋。

实施例2

配方:生地黄409g,红参150g,茯苓77g。

取配方量的饮片,加10倍质量的水煎煮3次,第一次煎煮2小时,第二、三次分别煎煮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得浸膏(60℃),加入适量糊精制粒干燥,制成颗粒剂。

实施例3

配方:生地黄150g,红参55g,茯苓33g,麦冬9g,天冬9g,地骨皮9g。

取配方量的生地黄、麦冬、天冬、地骨皮、茯苓,加8倍质量的水煎煮3次,第一次煎煮2小时,第二、三次分别煎煮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40(60℃),得浸膏。红参粉碎成细粉,与浸膏及适量淀粉混匀,干燥制粒,压片包衣,制成片剂。亦可制粒后装填胶囊,制成胶囊剂。

实施例4

配方:生地黄150g,红参60g,茯苓30g,麦冬10g,天冬10g,地骨皮8g

取配方量的红参片水蒸气蒸馏,收集20ml芳香水备用。蒸馏后的红参片加入配方量的生地黄、黄芪、茯苓、天冬,加10倍质量的水煎煮3次,第一次煎煮2小时,第二、三次分别煎煮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8(80℃),得浸膏加乙醇至乙醇体积浓度为60%,沉淀,取上清浓缩去除乙醇。浸膏加甜味剂、ph调节剂和防腐剂,过滤、灌装灭菌后制成口服液。

实施例5:组合物对自然衰老小鼠体重及脂肪分布的影响

1.试验方法

c57bl/6小鼠,雄性,6-8周龄,购买自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18月龄,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实验动物饲养在浙江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清洁级。

分组:实验小鼠分4组,分别为6周龄(轻年对照,n=6),6周龄/组合物组(轻年给药,n=6),18月龄(老年对照,n=5),18月龄/组合物组(老年给药,n=5)。给药:按实施例1制备浸膏。给药剂量为0.45g/kg/d(相当于0.9g生药量),连续给药8周。给药8周后,将小鼠脱颈处死。取各组小鼠腹股沟处白色脂肪组织和肩胛处棕色脂肪组织,称重。计算棕/白脂肪比和棕色脂肪百分比(棕脂肪/体重)。实验数据均值±标准差表示,使用graphpadprime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绘图,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实验结果

2.1小鼠体重变化

各组小鼠连续给药8周,每周称量体重,结果如表1所示。年轻组小鼠体重整体呈上升趋势,老年组各组则呈下降趋势。组合物对动物体重略有降低作用。

表1各组小鼠体重变化(单位g)

2.2小鼠脂肪分布变化

各组小鼠脂肪分布变化归纳见表2。与6-8周小鼠相比,18月小鼠的白色脂肪质量比(%)明显上升、棕色脂肪/白色脂肪质量比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小鼠相比,组合物提高了年轻组以及年老组小鼠棕色脂肪的含量以及棕色脂肪质量比(棕色脂肪/体重,g/g%)。年轻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老组内小鼠个体差异较大大,虽总体有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

表2各组小鼠脂肪分布变化

注:*p<0.05,**p<0.01,与轻年对照组相比;#p<0.05,##p<0.01,与老年对照组相比。

实施例6:组合物对肥胖模型体脂率的影响

1.实验方法

6-8周龄spf级c57bl/6雄性小鼠30只,体重18-20g,购自上海睿太莫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证号scxk(沪)2016-0001。

小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机分为4组,分别为常规饲料组(ndora,n=5),常规饲料组合物组(nd-korc,n=5),高脂饲料组(hfdora,n=10),高脂饲料组合物组(hfd-korc,n=10)。按实施例3的方式制备组合物颗粒(压片前的干颗粒)。常规饲料由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执行标准gb14924.1-2001;高脂饲料(d12492,opensoursediets购自北京蕙特比科技有限公司)能量供比为脂肪60%,蛋白质20%,碳水化合物20%。

常规饲料组合物组(nd-k)与高脂饲料组合物组(hfd-k)每日以0.45g/kg/d组合物水溶液灌胃,常规饲料组(nd)与高脂饲料组(hfd)每日以等量蒸馏水灌胃。动物自由摄食饮水,每周记录小鼠体重,剩食量1次。干预12周后,禁食4h称小鼠体重,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后冷藏。取内脏脂肪(附睾、肾周、肠系膜)、皮下脂肪(四肢)、棕色脂肪(肩胛区)、肌肉(左后肢腓肠肌、比目鱼肌)等组织称重。实验数据均值±标准差表示,使用graphpadprime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绘图,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实验结果

2.1小鼠体重变化

各组小鼠体重变化归纳见表3。第17天肥胖模型造模成功,hfd组小鼠体重高于nd组小鼠2个标准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后hfd组体重要明显高于nd组,且模型稳定。在实验终点,hfd组体重显著高于nd组;与hfd组相比,hfd-组合物组小鼠体重有所下降,且具有显著性差异。

表3各组小鼠周体重变化(g)

注:*p<0.05,**p<0.01,与正常饲料组对比;#p<0.05,##p<0.01与高脂饲料组对比。

2.2小鼠体成分变化

小鼠脂肪及骨骼肌重量及各自所占的体重比结果归纳见表4。与nd组相比,hfd组小鼠内脏脂肪、皮下脂肪、棕色脂肪的绝对值均显著上升。各脂肪组织占体重的百分比也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依变化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皮下脂肪>内脏脂肪>棕色脂肪。组合物可显著降低肥胖小鼠内脏及皮下脂肪百分比,而不减少健康的棕色脂肪组织。

与nd组相比,hfd组小鼠骨骼肌绝对重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是占体重的百分比明显下降,即相对含量明显下降。组合物可显著提高肥胖小鼠骨骼肌百分比。

表4各组小鼠体成分变化

注:*p<0.05,**p<0.01,与正常饲料组对比;#p<0.05,##p<0.01与高脂饲料组对比。

2.3小鼠血液生化指标变化

各组小鼠血液生化检测结果归纳见表5。与nd组相比,hfd组血糖明显升高。组合物可显著降低肥胖小鼠的血糖含量,对肝肾功能均无不良影响。

表5各组小鼠血液生化指标变化

注:*p<0.05,**p<0.01,与正常饲料组对比;#p<0.05,##p<0.01与高脂饲料组对比。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