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腔诊所用固定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82331发布日期:2018-11-17 00:28阅读:6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口腔诊所用固定床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床,具体是一种口腔诊所用固定床。

背景技术

口腔科主要开展:正畸、冷光美白、美容性修复、精工制作各类烤瓷牙,局部可摘义齿、胶托、钢托、钛合金钢托牙及各类精密附件、即刻义齿、全口义齿。同时开展牙髓病、牙周病、根尖周病、根管治疗、玻璃离子、复合树脂光固化补牙及儿童牙病的预防和治疗。颌面外科开展各类肿瘤、畸形、口腔粘液性囊肿、颌下腺囊肿、舌下腺囊肿、腮腺混合瘤摘除、对种原因引起的残冠、残根、畸形牙、阻生牙的拔除等手术、颌面外伤、上下颌骨骨折急诊治疗。

口腔科原本属于五官科,后经卫生部改革,现已分离出来成为单独的科室,口腔科大分类主要从口腔疾病、牙齿、牙病变来归类,从这三个大类又可以分为口腔美容、种植牙、牙齿正畸、口腔溃疡、口腔炎症等等。这些小类又可以从内科、外科再进行细分。

医疗床是口腔诊所最主要的设备之一,现有技术中口腔诊所的医疗床多为简单的床体结构,再进一步的设计前部可调节高度的床体,只能够提供一个平躺的平台,功能较为简单,而且无法对患者四肢进行固定,无法避免患者乱动导致的意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患者四肢固定的口腔诊所用固定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口腔诊所用固定床,包括底座和床体,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床体,床体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床体与后半部分床体铰接,后半部分床体固定安装于底座的顶部,底座的底部四角设有四个床腿,床腿的底部设有第一电动推杆,位于底座前侧的床腿的底部的第一电动推杆的推杆的底部安装支脚,位于底座后侧的床腿的底部的第一电动推杆的推杆的底部安装万向脚轮;底座的前部底部设有两个第二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的顶部与底座铰接,底部的推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支脚;前半部分床体的底部连接第三电动推杆,第三电动推杆的底部通过支架固定连接底座的底部,第三电动推杆的推杆的顶部与前半部分床体铰接;前半部分床体和后半部分床体上均设有两个夹固机构,夹固机构包括底板,底板的顶部固连两个对称设置的立板,底板的中部顶部设有固定夹块,立板的内侧设有活动夹块,两个活动夹块分别连接一个第四电动推杆。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四电动推杆通过支架固定连接底板,第四电动推杆的推杆贯穿立板。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立板上设有与第四电动推杆的推杆配合的通孔,该通孔与第四电动推杆的推杆间隙配合。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夹块的顶面和活动夹块的内面均设有凹陷槽,凹陷槽的横截面呈弓形,能够更好的贴合人体的四肢。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夹块的顶面和活动夹块的内面均覆盖海绵垫,缓冲避免损伤。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后半部分床体的两个夹固机构连接移位机构,移位机构包括第五电动推杆,第五电动推杆固连底座的底部,第五电动推杆的推杆固连底板底部的连杆,连杆固定于底板底部,并且床体和底座上设有用于连杆移动的长条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滑块,床体的顶面设有与滑块配合的滑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夹固机构对患者四肢进行固定,避免发生意外,并且床体整体高度能够得以调节,前半部分床体能够调节高度,后半部分床体的夹固机构能够调节位置,能够为各种患者提供较为舒适的平台,值得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口腔诊所用固定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口腔诊所用固定床中夹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的口腔诊所用固定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的口腔诊所用固定床中后半部分床体的夹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2,一种口腔诊所用固定床,包括底座1和床体2,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有床体2,床体2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床体2与后半部分床体2铰接,后半部分床体2固定安装于底座1的顶部,底座1的底部四角设有四个床腿4,床腿4的底部设有第一电动推杆5,位于底座1前侧的床腿4的底部的第一电动推杆5的推杆的底部安装支脚,位于底座1后侧的床腿4的底部的第一电动推杆5的推杆的底部安装万向脚轮;底座1的前部底部设有两个第二电动推杆6,第二电动推杆6的顶部与底座1铰接,底部的推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支脚;首先第一电动推杆5的设置能够对四个床腿4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达到调节整个底座1和床体2高度的作用,而第二电动推杆6的设计在于其伸缩使长度大于前侧的床腿4和第一电动推杆5的高度时能够将底座1的前端抬起,构成一个倾斜的角度,这样能够便于患者上床。

前半部分床体2的底部连接第三电动推杆7,第三电动推杆7的底部通过支架固定连接底座1的底部,第三电动推杆7的推杆的顶部与前半部分床体2铰接;第三电动推杆7通过伸缩带动前半部分床体2倾斜一定角度,便于将患者的上半身抬起。

前半部分床体2和后半部分床体2上均设有两个夹固机构8,夹固机构8包括底板9,底板9的顶部固连两个对称设置的立板10,底板9的中部顶部设有固定夹块11,立板10的内侧设有活动夹块12,两个活动夹块12分别连接一个第四电动推杆13,第四电动推杆13通过支架固定连接底板9,第四电动推杆13的推杆贯穿立板10。

进一步,立板10上设有与第四电动推杆13的推杆配合的通孔,该通孔与第四电动推杆13的推杆间隙配合。

进一步,固定夹块11的顶面和活动夹块12的内面均设有凹陷槽,凹陷槽的横截面呈弓形,能够更好的贴合人体的四肢。

进一步,固定夹块11的顶面和活动夹块12的内面均覆盖海绵垫,缓冲避免损伤。

进一步,第一电动推杆5、第二电动推杆6、第三电动推杆7和第四电动推杆13分别通过开关连接电源。也可通过控制器连接电源,以实现开关控制。

上述铰接可以是通过铰链或其他方式实现一个转动连接的结构。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4,为了提高床体2适用性,在后半部分床体2的两个夹固机构8连接移位机构,移位机构包括第五电动推杆21,第五电动推杆21固连底座1的底部,第五电动推杆21的推杆固连底板9底部的连杆22,连杆22固定于底板9底部,并且床体2和底座1上设有用于连杆22移动的长条孔。通过第五电动推杆21的推杆伸缩带动连杆22前后移动,进而带动与其连接的底板9和夹固机构8前后移动,达到调节位置的效果,以适应不同高度的患者(不同高度的患者上半身差距不大,而且上半身基本位于前半部分床体2上,因此前半部分床体2上的夹固机构8基本能够满足需求)。

进一步,底板9的底部设有滑块,床体2的顶面设有与滑块配合的滑轨,滑块配合滑轨对底板9的移动进行导向,滑轨与长条孔应该沿前后方向设置。

进一步,第五电动推杆21分别通过开关连接电源。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