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内服粉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8313发布日期:2018-09-14 22:28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其组方为:麻黄5克、杏仁10克、荆芥15克、白芷15克、赤芍15克、辛夷15克、元参15克、天冬25克、沙参25克、草豆蔻15克、香附15克、夏枯草15克、陈皮15克、茯苓15克、淫羊藿15克、鹅不食草15克、甘草10克。

病因病机:外邪侵袭,肺气不宣,窍孔不利,全身抵抗力降低,过度疲劳,受凉受湿,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及空气污染、粉尘刺激等。

临床症状:头晕、头疼、鼻塞、流脓涕等。

治法治则:清热解毒,活血通鼻窍。

本方剂中:

麻黄:性:温,味:辛,味微苦。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胸闷喘咳,风水浮肿,风湿痹痛,阴疽,痰核等。

杏仁:性:微温,味:苦。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健脾养脾,养肾补肾,补血养血,补气益气。用于治疗肺病、咳嗽,能抗炎、镇痛、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平喘等。

荆芥:性:微温,味辛,微苦。祛风,解表,透疹,止血。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等。

白芷:性:温,味:辛。祛风,燥湿,消肿,止痛。用于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等。

赤芍:性:微寒,味:苦。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热人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瘾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等。

辛夷:性:温,味:辛。发散风寒,通鼻窍。用于风寒感冒,鼻塞,鼻渊等。

元参:性微寒,味苦、咸。强阴益精,补肾明目,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用于发烧烦渴,自汗盗汗,便秘,吐血鼻血,咽喉炎,肺结核,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等。

天冬:性:寒,味:甘,苦。养阴生津,败毒抗癌,清势化痰,滋阴润燥。用于肺燥干咳,虚劳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白喉等。

沙参:性:微寒,味:甘,微苦。养阴清热,润肺化痰,益胃生津。用于阴虚久咳,痨嗽痰血,燥咳痰少,虚热喉痹,津伤口渴。

草豆蔻:性:温,味:辛。燥湿行气,温中止呕。用于寒湿内阻,脘腹胀满冷痛,嗳气呕逆,不思饮食等。

香附:性:平,味:辛、微苦、微甘。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房胀痛,脾胃气滞,脘腹痞闷,胀满疼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

夏枯草:性:寒,味:辛、苦。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用于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瘰疬、瘿瘤、乳痈肿痛。

陈皮:性:温,味:苦、辛。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茯苓:性:平,味:甘、淡。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可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

淫羊藿:性:温,味:甘、辛。补肾壮阳,祛风除湿。治阳痿不举,小便淋沥,筋骨挛急,半身不遂,腰膝无力,风湿痹痛,四肢不仁。

鹅不食草:性:温,味:辛。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解毒,止痒。用于风寒头痛,咳嗽痰多,鼻塞不通,鼻渊流涕。

甘草:性:平,味:甘。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等。

制法及用量:将上述17味中药洗净,晾干后,用粉碎机打成300目细粉。一日2次,一次8克,用温开水送服。

典型病例:

一、张某男26岁河南省商丘市

患者于2013年5月27日就诊,自诉于三年前不慎受凉感冒,未经治疗,过了数天后仍鼻塞、流涕、头痛。后经多次治疗,没有根治,病情反反复复,经人介绍来我处就诊,患者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鼻塞、流脓涕、打喷嚏。经检查,诊断为:鼻窦炎。

治法治则:清热解毒,活血通鼻窍。

经服用本发明一周后复诊,患者自诉鼻塞通了,流涕减少,头晕头痛症状明显减轻,效果明显。继续服用本发明,三周后,所有症状完全消失,随访一年,没有复发迹象。

二、孙某女33岁河南省新乡市

患者于2015年8月20日就诊,自诉患病已有两年,当时在医院诊断为:过敏性鼻炎,患者经常打喷嚏,时而清涕,时而黄涕,春秋两季加重,多次治疗,仍没有根治,遂来我处就诊。

治法治则:清热解毒,活血通鼻窍。

服用本发明10天后复诊,患者自诉,打喷嚏和流涕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两周后症状完全消失,为巩固疗效,又服用一周后停用本发明,随访一年,没有复发迹象。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是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内服粉剂。本方剂由麻黄、杏仁、荆芥、白芷、赤芍、辛夷、元参、天冬、沙参、草豆蔻、香附、夏枯草、陈皮、茯苓、淫羊藿、鹅不食草、甘草组成。具有发散风寒、清热解毒、活血通鼻窍等功效,用于治疗各种鼻炎、鼻窦炎、鼻塞不通有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标本兼治之功效,且能达到愈后不易复发之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李银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银花
技术研发日:2018.07.10
技术公布日:2018.09.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