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仪电路及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51014发布日期:2018-11-07 09:55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仪电路及治疗仪。

背景技术

治疗仪是一种使用电刺激进行治疗的医用治疗仪器,用于活性受体结构。一般地,治疗仪产生的电刺激,作用在肌体组织的病灶处或相应地穴位,使其产生生理反应或生化反应,以产生相应地疗效。

然而,传统的治疗仪只能进行类型单一的电刺激,限制了治疗仪的应用范围,且单一类型的电刺激治疗无法满足肌体的治疗需求,治疗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治疗仪只能进行类型单一的电刺激的缺陷,提供一种治疗仪电路及治疗仪。

一种治疗仪电路,包括用于产生交流电信号和调制频率的信号发生模块、频率调制模块以及一个或多个发射模块;其中,信号发生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用于输出交流电信号,其第二输出端用于输出调制频率;

发射模块包括电感器、电极以及两个发射头;其中,电感器连接其中一个发射头,电极连接另外一个发射头;

频率调制模块分别连接信号发生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

频率调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分别连接各发射模块中的电感器,其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各发射模块中的电极。

上述治疗仪电路,信号发生模块分别输出交流电信号和调制频率,经频率调制模块调制后,由发射模块的两个发射头,产生电信号和磁信号等两种模式的电刺激。通过提高两种电刺激模式的同时刺激,更多地作用于治疗者全身,以恢复活性受体结构的能量特征,重新极化细胞和/或重新平衡受干扰的功能,从而改善总体情况和心理状态,限制和减少疾病的副作用。基于此,丰富治疗仪的应用范围,满足更多的肌体治疗需求类型,并提高治疗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中,频率调制模块包括多个子调制模块;其中,子调制模块的数量与发射模块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

各子调制模块分别连接信号发生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

子调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分别连接与其对应的发射模块中的电感器,其第二输出端端分别连接与其对应的发射模块中的电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信号时长调整模块;

信号发生模块的第一输出端通过信号时长调整模块连接频率调制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直流升压模块和储能模块;

储能模块通过直流升压模块与信号发生模块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信号调整模块;

信号调整模块连接信号发生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控制开关;其中,控制开关的数量为发射模块数量的两倍,且一个发射模块对应两个控制开关;

频率调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分别通过控制开关连接所述各发射模块中的电感器,其第二输出端分别通过控制开关连接各发射模块中的电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发射头为金属发射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子调制模块为与非门器件;

与非门器件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信号发生模块的第一输出端;

与非门器件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信号发生模块的第二输出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储能模块为锂电池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治疗仪:

一种治疗仪,包括治疗仪壳体和上述的治疗仪电路;

治疗仪电路包括用于产生交流电信号和调制频率的信号发生模块、频率调制模块以及一个或多个发射模块;其中,信号发生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用于输出交流电信号,其第二输出端用于输出调制频率;

发射模块包括电感器、电极以及两个发射头;其中,电感器连接其中一个发射头,电极连接另外一个发射头;

频率调制模块分别连接信号发生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

频率调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分别连接各发射模块中的电感器,其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各发射模块中的电极。

发射头设置在治疗仪壳体外表面;

信号发生模块、频率调制模块以及发射模块设置在治疗仪壳体所形成的内置空间。

上述治疗仪,通过将治疗仪电路设置在治疗仪壳体中,且将发射头设置在治疗仪壳体表面,实现治疗仪的手持化,便于用于通过治疗仪对各身体部位进行电刺激治疗,提高治疗仪的使用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治疗仪电路模块结构图;

图2为一实施方式的治疗仪电路模块结构图;

图3为另一实施方式的治疗仪电路模块结构图;

图4为磁刺激信号示例图;

图5为电信号刺激信号示例图;

图6为第三种实施方式的治疗仪电路模块结构图;

图7为一实施方式的频率调制模块结构图;

图8为一实施方式的治疗仪电路图;

图9为第四种实施方式的治疗仪电路模块结构图;

图10为治疗仪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讲解说明。同时声明,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治疗仪电路:

图1为治疗仪电路模块结构图,如图1所示,治疗仪电路包括用于产生交流电信号和调制频率的信号发生模块100、频率调制模块101以及一个或多个发射模块102;其中,信号发生模块100的第一输出端a用于输出交流电信号,其第二输出端b用于输出调制频率;

其中,信号发生模块100包括可主动产生交流电信号及调制频率的设备和根据信号源的信号进行调整输出交流电信号及调制频率的设备。以信号发生模块100为可主动产生交流电信号及调制频率的设备为例,信号发生模块100可包括数字信号发生器或波形发生器,一般地,数字信号发生器或波形发生器包括多路输出,其中的一路用于输出交流电信号,另一路输出调制频率。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以信号发生模块100为可根据信号源的信号进行调整输出交流电信号及调制频率的设备。信号发生模块100可为具备信号处理和输出功能的处理器,进一步地,信号发生模块100可为只具备交流电信号处理输出和调制频率处理输出功能的微处理器,以有效地缩小治疗仪电路的体积。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治疗仪电路提供的电刺激为针对穴位的电刺激,因此信号发生模块100只需输出较小的交流电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信号发生模块100可为外接有晶振的微处理器。其中,微处理器连接供电电源,可根据供电电源的供电输出并调整交流电信号;同时,连接微处理器的晶振为微处理器提供频率源,使微处理器可输出并调整调制频率。以外接晶振的方式,进一步简化微处理器,以有效地缩小治疗仪电路的体积。

基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图2为一实施方式的治疗仪电路模块结构图,如图2所示,治疗仪电路还包括直流升压模块200和储能模块201;

储能模块201通过直流升压模块200与信号发生模块100连接。

其中,储能模块201作为供电电源,其供电信号经直流升压模块200调整后输出至信号发生模块100。通过内置供电,以便于治疗仪电路实现一体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针对穴位刺激所需的电信号强度,储能模块201可为锂电池组或干电池组等。通过直流升压模块201,储能模块201中的直流供电信号输出至信号发生模块100。基于此,在储能模块201配置为锂电池组或干电池组时,可有效地实现基于治疗仪电路的治疗仪的小型化和手持化。

图3为另一实施方式的治疗仪电路模块结构图,如图3所示,治疗仪电路还包括信号调整模块300;

信号调整模块300连接信号发生模块100。

其中,信号调整模块300连接信号发生模块100,用于调整信号发生模块100输出的交流电信号和调制频率。通过信号调整模块300,便于用户在使用中针对不同的治疗需求,调整治疗仪电路输出的电刺激大小和类型。一般地,交流电信号产生的电信号刺激包括正电位刺激和负电位刺激。

其中,信号调整模块300包括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输出控制信号到信号发生模块100,以控制信号发生模块100输出的交流电信号和调制频率。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信号调整模块300中预设有多种模式的控制信号,不同模式的控制信号对应不同的交流电信号和调制频率输出。其中,信号调整模块300设置有实体或触摸按键,以便于用户根据按键选择相应模式的控制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治疗仪电路还包括显示装置。显示装置连接信号发生模块100,以显示信号发生模块100相应的输出信息,以及信号发生模块100中相应输出持续时间。

发射模块102包括电感器103、电极104以及两个发射头105;其中,电感器103连接其中一个发射头105,电极104连接另外一个发射头105;

其中,电极104根据交流电信号产生电信号刺激,并通过发射头105输出电信号刺激。其中,电信号刺激包括正电位刺激和负电位刺激。电感器103根据交流电信号产生磁刺激,并通过发射头105输出磁刺激。

其中,治疗仪电路输出的电刺激,来源于多次实验经验理论值,所输出的电刺激可与生命体和歧管引起共振。根据实验经验,调制频率的频率范围为1至999khz。同时,治疗仪电路输出的电刺激功率略低于细胞的生物能量,以免引起细胞的排斥或抵抗等反应。

图4为磁刺激信号示例图,如图4所示,磁刺激信号为正弦波类型的信号,磁刺激信号脉冲持续时间dt1为50至300微秒,峰值为±0.1至±0.2μt。

图5为电信号刺激信号示例图,如图5所示,电信号刺激信号为矩形波类型的信号,电信号刺激信号脉冲持续时间dt2为50至300微秒,峰值为0.05至0.15μa。

同时,参见图4和图5,脉冲的频率范围为1至1000hz,即脉冲的周期ct为1/1000秒至1/1秒。

图6为第三种实施方式的治疗仪电路模块结构图,如图6所示,治疗仪电路还包括信号时长调整模块400;

信号发生模块的第一输出端a通过信号时长调整模块连接频率调制模块。

信号时长调整模块400用于调整交流电信号脉冲的持续时间,例如dt1和dt2。其中,信号时长调整模块400包括脉冲触发电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发射头105包括金属发射头,以有效地传导电刺激和磁刺激。优选地,发射头105包括铜发射头,以平衡性能和成本。

频率调制模块101分别连接信号发生模块100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

其中,频率调制模块101根据第二输出端输出的调制频率,调制第一输出端输出的交流电信号,将调制后的交流电信号输出至发射模块102。一般地,频率调制模块101为频率调制电路。

图7为一实施方式的频率调制模块结构图,如图7所示,频率调制模块101包括多个子调制模块500;其中,子调制模块500的数量与发射模块102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

各子调制模块500分别连接信号发生模块100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

子调制模块500第一输出端分别连接与其对应的发射模块102中的电感器103,其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与其对应的发射模块102中的电极104。

其中,每个子调制模块500根据第二输出端输出的调制频率,调制第一输出端输出的交流电信号,将调制后的交流电信号输出至对应的发射模块102由于各子调制模块500与发射模块102间一一对应,基于此,各发射模块102间的电刺激信号互不干扰。

同时,不同子调制模块500间可通过不同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使得不同发射模块102所发射的电刺激信号不同。基于此,不同发射模块102间可根据预先建立的协议,同时进行工作或分时进行工作,实现多个发射模块102间的协同工作。

图8为一实施方式的治疗仪电路图,如图8所示,子调制模块500为与非门器件;

其中,子调制模块500可包括一个与非门器件,也可包括两个与非门器件。在子调制模块500包括一个与非门器件时,与非门器件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电感器103和电极104。在子调制模块500包括两个与非门器件时,其中一个与非门器件的输出端连接电感器103,另一个与非门器件的输出端连接电极104。

与非门器件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信号发生模块100的第一输出端;

与非门器件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信号发生模块100的第二输出端。

图8以一个子调制模块500和对应的一个发射模块102,且子调制模块500包括两个与非门器件为例,用于调制电信号刺激的与非门器件的第一输入端通过信号时长调整模块400连接信号发生模块100的第一输出端a,其输出端连接电极104;用于调制磁刺激的与非门器件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信号发生模块100的第一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电感器103。各与非门器件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信号发生模块100的第二输出端b。

频率调制模块101的第一输出端c分别连接所述各发射模块102中的电感器103,其第二输出端d分别接各发射模块102中的电极104。

图9为第四种实施方式的治疗仪电路模块结构图,如图9所示,治疗仪电路还包括多个控制开关600;其中,控制开关600的数量为发射模块102数量的两倍;

其中,控制开关600的数量为发射模块102数量的两倍,即每个发射模块102对应两个控制开关600,其中一个控制开关600用于控制电极104,另一个控制开关用于控制电感器103。

频率调制模块101的第一输出端c分别通过控制开关连接所述各发射模块102中的电感器103,其第二输出端d分别通过控制开关连接各发射模块102中的电极104。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用于调制电信号刺激的与非门器件的输出端通过一个控制开关600连接电极104,用于调制磁刺激的与非门器件的输出端通过另一个控制开关600连接电感器103。

图10为治疗仪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治疗仪包括治疗仪壳体70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治疗仪电路;

治疗仪电路包括用于产生交流电信号和调制频率的信号发生模块100、频率调制模块101以及一个或多个发射模块102;其中,信号发生模块100的第一输出端用于输出交流电信号,其第二输出端用于输出调制频率;

发射模块102包括电感器103、电极104以及两个发射头105;其中,电感器103连接其中一个发射头105,电极104连接另外一个发射头105;

频率调制模块101分别连接信号发生模块100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

频率调制模块101的第一输出端分别连接各发射模块102中的电感器103,其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各发射模块102中的电极104。

发射头105设置在治疗仪壳体700外表面;

信号发生模块100、频率调制模块101以及发射模块102设置在治疗仪壳体700所形成的内置空间

发射头105设置在治疗仪壳体700外表面;

治疗仪壳体700所形成的内置空间,用于设置除发射头105外的治疗仪电路。

上述治疗仪,通过将治疗仪电路设置在治疗仪壳体中,且将发射头105设置在治疗仪壳体表面,实现治疗仪的手持化,便于用于通过治疗仪对各身体部位进行电刺激治疗,提高治疗仪的使用灵活性。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