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挑法治疗腰颈肩病症的器具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055213发布日期:2018-11-24 11:37阅读:654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挑法治疗腰颈肩病症的器具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针挑法治疗腰颈肩病症的器具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腰颈腰椎病是指腰颈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及血管损害而表现出的相应症状和体征。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目前,在治疗上,医院设备齐全,给这些病人检查得很准,可是需要配合药物治疗,只能当时起作用,治疗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挑法治疗腰颈肩病症的器具及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针挑法治疗腰颈肩病症的器具,包括针体,靠近针尖部的针体上开设有挑针槽,靠近针尾部的针体呈扁平凹口。

优选的,所述针体的针尾部设有一体化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有调节针杆,位于连接部正下方的针体设有针鼻。

优选的,所述挑针槽为针体上开设的若干组等距间隔的环形斜槽。

优选的,所述挑针槽为沿着针体圆周表面开设的若干组等距间隔的环形槽。

优选的,所述扁平凹口内开设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调节针杆一端为平直部,一端为弯曲部,该平直部与连接部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环形斜槽槽口朝向针体的针尾部,该环形斜槽为劣弧槽,均匀分布在针体的圆周表面上,环形斜槽底部与针体之间的夹角为60°~75°。

优选的,相邻两组环形槽之间的间距为0.5mm~2m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针挑法治疗腰颈肩病症器具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如不需要使用调节针杆,则手持针体的扁平凹口,将针尖部穿过腰、颈、肩的发病皮肤,直至病根根丝进入到挑针槽内;

s2:然后通过手指用力,将针尖部将发病皮肤下的病根根丝挑起,用消毒刀片将病根根丝割断即可;

s3:如需使用调节针杆,将其与连接部固连,手持调节针杆的弯曲部,将针尖部穿过腰、颈、肩的发病皮肤,直至病根根丝进入到挑针槽内,重复上述s2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针体上开设扁平凹口,一方面是便于医生手指捏取针体,另一方面是在医生拿捏进行穿刺工作时,避免在针体穿刺病变部位的皮肤因阻力作用发生打滑现象,进而避免了针体反向刺伤拿捏的手指;针尖部在病人痛根的皮肤挑破,穿刺到发病的病根根丝,病根根丝处于挑针槽内,医生在挑起针尖部时,可以防止病根根丝由针尖部脱落而造成的治疗失败,可大大减少病根根丝在挑起过程中发生断裂的几率,使用调节针杆的弯曲部可以改变针体的针尖部刺入病人发病皮肤的角度,适应针尖部可以无障碍的刺入病根根丝,方便医生根据皮肤内病根根丝所处角度对其进行挑起治疗;针体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根据病人发病皮肤所处不同处连接调节针杆,二者配合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未示出调节针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1中a-a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病根根丝位于环形斜槽内示意图。

图中:1针体、2挑针槽、3扁平凹口、4防滑纹、5连接部、6针鼻、7调节针杆、8病根根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3、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针挑法治疗腰颈肩病症的器具,包括针体1,靠近针尖部的针体1上开设有挑针槽2,靠近针尾部的针体1呈扁平凹口3,由于针体1直径较小,比较细,捏取穿刺时容易与手指发生打滑现象,扁平凹口3目的一方面是便于医生手指捏取针体1,另一方面是在医生拿捏进行穿刺工作时,避免在针体1穿刺病变部位的皮肤因阻力作用发生打滑现象,进而避免了针体1反向刺伤拿捏的手指。

所述扁平凹口3内开设有防滑纹4,防滑纹4增大了医生拿捏手指与扁平凹口3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防止针体1打滑。

所述挑针槽2为针体1上开设的若干组等距间隔的环形斜槽;所述环形斜槽槽口朝向针体1的针尾部,该环形斜槽为劣弧槽,均匀分布在针体1的圆周表面上,环形斜槽底部与针体1之间的夹角为60°~75°,如图1所示,在使用时,由于环形斜槽是倾斜的劣弧槽,当针尖部在病人痛根的皮肤挑破,穿刺到发病的病根根丝8,病根根丝8处于环形斜槽内或部分处于环形斜槽内,医生手指施力将针尖部挑起,由于倾斜,所以在挑起过程中病根根丝8被“刮”在环形斜槽内,由于二者其间作用力原因,可以防止病根根丝8由针尖部脱落而造成的治疗失败,如图3所示,病根根丝8与环形斜槽交替作用,与其开设角度配合作用,可大大减少病根根丝8在挑起过程中发生断裂的几率。

相邻两组环形斜槽之间的间距为0.5mm~2mm,与病根根丝8直径相近,便于病根根丝8处于环形斜槽内。

所述针体1的针尾部设有一体化的连接部5,所述连接部5连接有调节针杆7,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便于针体1与调节针杆7的拆装,所述调节针杆7一端为平直部,一端为弯曲部,该平直部与连接部5螺纹连接,使用调节针杆7的弯曲部可以改变针体1的针尖部刺入病人发病皮肤的角度,适应针尖部可以无障碍的刺入病根根丝8,方便医生根据皮肤内病根根丝8所处角度对其进行挑起治疗,而平直部可以延伸针体1的长度,便于对病人不同患病处进行治疗,针体1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根据病人发病皮肤所处不同处连接调节针杆7,二者配合使用。

位于连接部5正下方的针体1设有针鼻6,针鼻6可以穿上细绳,便于携带。

一种针挑法治疗腰颈肩病症器具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如不需要使用调节针杆7,则手持针体1的扁平凹口3,将针尖部穿过腰、颈、肩的发病皮肤,直至病根根丝8进入到挑针槽2内;

s2:然后通过手指用力,将针尖部将发病皮肤下的病根根丝8挑起,用消毒刀片将病根根丝8割断即可;

s3:如需使用调节针杆7,将其与连接部5固连,手持调节针杆7的弯曲部,将针尖部穿过腰、颈、肩的发病皮肤,直至病根根丝8进入到挑针槽2内,重复上述s2步骤。

实施例2

请参阅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所述挑针槽2为沿着针体1圆周表面开设的若干组等距间隔的环形槽;当针尖部在病人痛根的皮肤挑破,穿刺到发病的病根根丝8,病根根丝8处于环形槽内或部分处于环形槽内,医生手指施力将针尖部挑起,在挑起过程中病根根丝8被“刮”在环形斜槽内,由于二者其间作用力原因,可以减少病根根丝8由针尖部脱落几率,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邻两组环形槽之间的间距为0.5mm~2mm;与病根根丝8直径相近,便于病根根丝8处于环形槽内。

针体1的直径、长度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灵活设定,本实施例采用3-4mm,长度为3-5cm,调节针杆7长度为3-5cm,弯曲部的弯曲角度视实际使用情况灵活设定,连接部5直径为针体1直径的1.5-2倍。

本发明的针挑法治疗腰颈肩病症的器具及使用方法对颈椎病的治疗案例:

用针挑的方法就不吃药不打针,首先用酒精把针体1(如需使用调节针杆7则一同消毒)消好毒,然后在病人的痛点找好挑出痛根的点,用针尖部把病人的皮肤挑破,在用消毒液消好毒,再用消过毒的针体1把皮挑破3~4mm左右宽,又用酒精消毒,然后又用消过毒的针体1把挑破的皮肤用针尖部轻轻往下2~3mm就挑到发病的病根,就用针尖部把它用力挑起来往上面拉,拉上来的病根(根丝)根丝就像白头发丝一样,再用消过毒的刀片把这像白头发丝一样的病根割断,在割断的地方消好毒,用针尖部往下2~3mm深处挑那像白头发丝一样的病根,挑到会出血为止,出血的原因就是这个病发点就挑完了。又用棉签消毒,再在病人的皮肤找其它的病发点,直到把更多的病发点挑完为止,说明这治疗就完成了。等到5至7天,又治第二次,第二次挑的时候是和原来的位置不同,但是挑的方法还是和原来的挑法一样。

病人的不良反应:

挑完第一次后三四天90%的病人都没有什么反应,挑的地方会出现红肿,有些人的皮肤会出现化脓,这种情况就用酒精在红肿和化脓的地方消毒就可以了。

有些人会出现比没挑的时候还要酸痛一些,但是过三四天这种酸痛就会减轻直至完全消失,以上这种情况都是正常反应。

用针挑这种方法可能有大部分患者能挑好,不复发。除非是腰椎脱出、腰椎破离治不好。

这种病的治疗后见效的时间:

有些病人挑完第二次就大有好转,有20%左右的人要在4次挑完,等伤口完全好才有明显的效果,一有效果就一天比一天轻松。也有个别少数的病人可能要4到5个月才能见效。

本发明的针挑法治疗腰颈肩病症的器具及使用方法对肩周炎的病情和挑法案例:

1、有些病人的肩膀会经常出现酸痛;2、有些是肩膀上的肌肉都是肿的,双手都痛的抬不起来,肌肉用手捏都没有感觉。这几种情况也是用针挑就能挑好,也不用吃药打针,三四次就能完全挑好。

首先在病人的肩膀上找好它的病发点,然后把病人肩上的皮肤消好毒后,再用消过毒的针体1把皮挑破3mm左右宽,又用酒精消毒,然后用消好毒的针尖轻轻往下2~3mm深处就挑到发病的根丝了,这时就用针尖把这像羊毛丝一样的东西把它用针尖挑起来往上面拉4~5mm长,用消过毒的刀片把它割断,又用针尖在同一地方把这像羊毛丝一样的东西挑完,直到出血为止,说明这病根就挑完了,在把其它的病发点挑完后消好毒久可以了。

本发明的针挑法治疗腰颈肩病症的器具及使用方法对颈椎病的治疗案例:

腰椎间盘的病痛有几种:

1、有些病人是出现腰部酸痛;2、有些病人是久站腰部出现酸痛,不能走远路;3、有些病人是腰不能弯,弯下去就不能站起来。

这几种情况的人,都可以用针挑的方法来治疗,不吃药不打针,用针体1四次就可以完全挑好。首先找好病人腰上的病发点,用消过毒的棉签把病人的皮肤消毒,再用消过毒的针体1把病发点的皮肤挑破到4毫米,然后用棉签消毒,再用针尖部轻轻往下2mm深处就可能挑着像白线一样的病根根丝8,然后把那像白线一样的病根用针尖用力往上面拉,拉出4~5mm长后,就用消过毒的刀片把它割断,再用针尖在同一地方挑出更多的像白线一样的病根,直到把它挑完出血为止,然后在找其它的病发点,挑完这些病发点消好毒就完了。

挑第二次就是5到7天,第三次也是一样的,直到把4次挑完。

病人挑完后的不良反应

1、有90%的病人挑完后都没有什么反应,10%的病人会出现伤口边有点红肿,有些会有点化脓,出现这种情况的话,用酒精把红肿或化脓的地方消毒就可以了,过两天红肿和化脓就消了。

2、有百分之几的人挑了过后会出现酸痛,但这种情况三四天就慢慢消了。

以上这几种情况都是挑了后的正常反应,过三四天就好了。

本发明的针挑法治疗腰颈肩病症的器具及使用方法对腰椎间盘的成功率如下:

病人挑了以后的成功率颈、肩周炎有90%不会复发,腰椎间盘突出可能有95%左右的人不会复发。如果有挑了几年后的有复发的,又可以再来挑两次就可以了。

这几种病治疗后见效的时间

1、比如肩周炎的见效时间比较快,有多数人把要挑完的次数挑完后,等伤口好了就有明显的好转,病人就会一天比一天的好了。

2、颈椎见效的时间就可能比肩周炎要好得慢一些,但是也不一定,有些病人见效快,有70%、80%的人挑第三次就有明显好转,有20%、30%的人要把四次挑完,等挑的伤口好完之后才慢慢有效果。

3、腰椎病的也是一样的,有80%的病人也是第二次挑完就见效了,有20%的人要把四次挑完才能有好转,有百分之几的人可能挑完后要3、4个月才有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