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透明聚氨酯的个性化角膜内植入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26838发布日期:2019-01-05 10:24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透明聚氨酯的个性化角膜内植入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专利属于角膜内植入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透明聚氨酯的个性化角膜内植入物。



背景技术:

眼是以光作为适宜刺激的视觉生物器官,因此从光学角度可将眼看作一种复合光学系统。外界所要注视的物体,通过眼的光学系统折射后聚焦在视网膜上,是人们获得清晰视觉的前提。若在眼调节放松的状态下,无穷远处物体所成的像没有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即称为“屈光不正”。屈光不正的状态比较复杂,主要包括近视、远视、散光等。老视(亦称老花)虽然是因年龄而出现的生理性调节问题所致,也常常被归为“屈光不正”的一种特殊类型。此外,由于人类有双眼,双眼间的屈光状态也有可能存在差异,从而更增加了人眼“屈光不正”的复杂性。双眼屈光度数不等者称为屈光参差,当双眼屈光差异超过1.00d时,屈光参差者一眼清晰聚焦,另一眼则常处于视觉模糊状态。而当屈光参差者的屈光不正被完全矫正后,双眼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会存在差异,会造成融像困难,一般情况下,屈光参差度数相差超过2.50d以上并使用配戴框架眼镜矫正者通常都会出现融像困难。屈光不正者会出现视物模糊,并伴有不适感或视疲劳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恶心呕吐,有些患者还会出现斜视和弱视;

圆锥角膜是因为角膜基质变薄导致角膜中央或旁中央锥形扩张。角膜圆锥可大可小,为圆形或卵圆形,一般青春期前后,双眼发病,视力进行性下降,初时能以近视镜片矫正,后因不规则散光而需配带接触镜增视。圆锥突起可导致严重的不规则散光及高度近视,视力严重下降。后弹力层破裂发生急性圆锥角膜时,角膜急性水肿,视力明显下降。一般6~8周急性水肿消退,遗留中央区灶性角膜混浊,后弹力层也有不同程度混浊瘢痕。也可因长期戴用接触镜磨损角膜表面,引起圆锥顶端的瘢痕或角膜上皮下的组织增生,这些混浊可引起严重的眩光,也可引起视力下降。

屈光不正在人群中的患病率极高,几乎每个人都会受到屈光不正的困扰。屈光不正已经成为严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以近视为例,随着社会进步,生活方式的改变,近视患病率日趋增高,发病年龄提前,已经成为了全球严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研究报道,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总人群的近视患病率为25.4%、26.6%、16.4%。东亚地区的近视患病率更高,新加坡、韩国、北京、台湾、香港等地区初中生近视患病率分别是69.2%、80.1%、65.8%、60.6%、61.50%。在所有国家和地区中,中国人的近视患病率居首位,即使在农村地区,学生的近视患病率也达到了34.6-65.8%。据最新研究预测至2050年,全球近视人群数量将超过47亿,其中高度近视人群近10亿。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的《国民视觉健康报告》预计,到2020年,我国5岁以上近视人口将达到4-5千万。屈光不正除引起视力下降外,还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黄斑变性、斜弱视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失明,给患者带来身心危害的同时,给家庭、国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目前屈光不正的治疗方法很多,绝大多数患者使用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进行治疗,但当患者有高度近视眼或者散光度数较大时,使用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的矫正效果较差,也有不少患者选择激光手术进行治疗,常见的激光手术包括准分子激光、飞秒和全飞秒激光治疗。目前效果较好、创伤相对较小的是飞秒和全飞秒激光近视治疗,飞秒激光近视治疗要先用飞秒激光做一个厚度为110μm左右的角膜瓣,并做好边切,然后用将角膜瓣掀开,用准分子激光将角膜基质层磨切,然后将角膜瓣复位,完成手术。其缺点为:手术创面大,易感染,术后角膜抗张能力减弱,易形成圆锥角膜,影响泪膜,易干眼。全飞秒激光则是将设计好度数的角膜组织用飞秒激光去除,然后将切除的组织从角膜层间掏出,完成手术。缺点为:切削的精确度欠佳,掏出组织时不完整易形成不规则散光,掏出组织后易至角膜抗张能力减弱,形成圆锥角膜。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高度近视眼或者散光度数较大时,使用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的矫正效果较差。验配框架眼镜时,不易将镜片的光学中心对准瞳孔中心,容易产生棱镜效应。框架眼镜镜片与角膜顶点存在一定距离,高度数镜片存在放大率问题,尤其是屈光参差者因双眼像放大率差异而难以适应。老视患者需要佩戴两幅眼镜,一副看远,一副用于看近,看远看近需要不停取戴眼镜。老视患者佩戴渐变镜需要训练,不适合观看运动的物体,且价格贵,老视度数改变后需要从新验配。

角膜接触镜与角膜直接接触,由于镜片与角膜、结膜、泪膜等直接接触,影响了眼表正常生理活动。使用不当会导致广泛性角膜擦伤、上皮脱落;长期戴用接触镜可能会导致巨大乳头性结膜炎、角膜缘新生血管、角膜缘贫血环、角膜水肿、严重时导致角膜炎、角膜感染及溃疡甚至失明。

激光角膜手术需要切削角膜基质,术后角膜抗张能力减弱,易形成圆锥角膜。角膜厚度有限,角膜中央仅500μm左右,无法多次切削。激光角膜手术是非可逆性手术,角膜基质被切削后,如果效果不理想,无法还原。激光角膜手术角膜基质组织修复性生长,导致部分患者重新出现屈光不正。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和意义:本发明采用飞秒激光在患者角膜内部通过深度100μm-150μm的层间爆破,完成角膜基质分离、上下方的卡槽制作;并同时制作一个3mm大小的微小角膜切口,通过3mm角膜切口将个性化角膜内植入物植入两层基质间并展开,通过上下边缘的卡槽防止角膜内植入物移动。保障了眼表的完整,不影响角膜、结膜、泪液的正常生理活动,不易引起眼干、结膜炎等并发症。向角膜内植入透明物体,增厚了角膜,加强了角膜的抗张能力,不仅不会出现圆锥角膜,还可以用于圆锥角膜的治疗。角膜内植入物前表面由4个非球面同心环构成,后表面为光滑球面,光学面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屈光力,使光线经折射后形成由远到近较广泛的焦点范围,可实现老花的矫正。本发明为可逆性手术,效果不理想可随时去除角膜内植入物。角膜基质组织修复性生长,导致效果回退时,可通过飞秒激光不限次数的调整。本发明对于屈光不正导致的健康和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基于透明聚氨酯的个性化角膜内植入物。

本发明专利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透明聚氨酯的个性化角膜内植入物设置有角膜内植入物本体(1),本体上下方为长方形的卡槽(2);

进一步,角膜内植入物本体为曲面结构,前后表面的曲率根据患者按照患者的眼轴长,角膜地形图等检查结果进行个性化的激光切屑制作,以治疗矫正屈光不正和圆锥角膜。

进一步,如果用于治疗老花,角膜内植入物的前表面则制作为4个非球面同心环,后表面为光滑球面,每个同心环具有不同的屈光力,使光线经折射后形成由远到近较广泛的焦点范围。

进一步,可利用飞秒激光在患者角膜内部通过深度100μm-150μm的层间爆破,完成直径7mm的圆盘状角膜基质分离和上下方的卡槽制作。并同时制作一个3mm大小的微小角膜切口,通过3mm角膜切口将个性化角膜内植入物植入两层基质间并展开,通过上下边缘的卡槽,可防止角膜内植入物植移动。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发明采用飞秒激光在患者角膜内部通过深度100μm-150μm的层间爆破,完成角膜基质分离、上下方的卡槽制作;并同时制作一个3mm大小的微小角膜切口,通过3mm角膜切口将个性化角膜内植入物植入两层基质间并展开,通过上下边缘的卡槽防止角膜内植入物移动。保障了眼表的完整,不影响角膜、结膜、泪液的正常生理活动,不易引起眼干、结膜炎等并发症。向角膜内植入透明物体,增厚了角膜,加强了角膜的抗张能力,不仅不会出现圆锥角膜,还可以用于圆锥角膜的治疗。角膜内植入物前表面由4个非球面同心环构成,后表面为光滑球面,光学面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屈光力,使光线经折射后形成由远到近较广泛的焦点范围,可实现老花的矫正。本发明为可逆性手术,效果不理想可随时去除角膜内植入物。角膜基质组织修复性生长,导致效果回退时,可通过飞秒激光不限次数的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专利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透明聚氨酯的个性化角膜内植入物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专利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透明聚氨酯的个性化角膜内植入物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角膜内植入物本体;2、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专利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专利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透明聚氨酯的个性化角膜内植入物包括:角膜内植入物本体1、卡槽2。

角膜内植入物本体1为曲面结构,本体总直径7mm,前表面、后表面曲率半径按照患者的眼轴长,角膜地形图等检查结果,实现个性化制作。卡槽2为长方体结构,长4mm、宽3mm,厚200。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发明专利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专利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专利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