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伸缩式放射性粒子植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00351发布日期:2018-11-20 19:22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伸缩式放射性粒子植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伸缩式放射性粒子植入器的结构设计,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在进行肿瘤的治疗中,需要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靶区,通过放射性粒子的放射性将癌细胞杀死,从而起到肿瘤治疗的目的,目前前列腺癌、乳腺癌等都已使用放射性粒子进行了治疗并起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进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时需要使用专用放射性粒子植入器将放射性粒子植入到靶点。现有的放射性粒子植入器由于穿刺深度本身的要求,普遍将安装穿刺针内针的杆设计的很长,然而这就导致医生在进行粒子植入手术时使用的非常不方便。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可以将放射性粒子植入器整体结构更小的装置,方便医生手术的放射性粒子植入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发明的实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射性粒子植入器,使其既能够实现本身的粒子植入功能,同时还能使整体结构更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伸缩式放射性粒子植入器,其组成包括移动杆、挡板、内针、外针、外针帽、外针连接件、手柄、内针连接件、内针中套管、内针连接件、内针套管、后挡板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杆与挡板固接,移动杆通过移动副与手柄相连;外针帽与外针连接件配合;外针连接件与手柄通过螺纹连接;外针通过通孔插入外针连接件;手柄与移动杆形成移动连接;后挡板与移动杆固连;内针连接件与手柄进行螺纹连接;内针中套管与内针连接件形成移动副连接;内针套管与内针中套管组成移动副;内针连接件与内针套管进行连接;内针连接件与内针固接;放射性粒子仓通过孔插入手柄中。

作为优选,可伸缩式放射性粒子植入器设置两级伸缩,使其可以实时调节整体结构长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设置两级伸缩装置,整体结构相对短小,医生在使用时方便调节长度;

(2)本发明中设置移动杆,可以前后移动挡板,调节粒子植入进针深度。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可伸缩式放射性粒子植入器的整体结构

图中:1.移动杆;2.挡板;3.内针;4.外针;5.外针帽;6.外针连接件;7.手柄;8.内针连接件;9.内针中套管;10.内针连接件;11.内针套管;12.后挡板;13.放射性粒子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其组成包括移动杆(1)、挡板(2)、内针(3)、外针(4)、外针帽(5)、外针连接件(6)、手柄(7)、内针连接件(8)、内针中套管(9)、内针连接件(10)、内针套管(11)、后挡板组成(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杆(1)与挡板(2)固接,移动杆(1)通过移动副与手柄(7)相连;外针帽(5)与外针连接件(6)配合;外针连接件(6)与手柄(7)通过螺纹连接;外针(4)通过通孔插入外针连接件(6);手柄(7)与移动杆(1)形成移动连接;后挡板(12)与移动杆(1)固连;内针连接件(8)与手柄(7)进行螺纹连接;内针中套管(9)与内针连接件(8)形成移动副连接;内针套管(11)与内针中套管(9)组成移动副;内针连接件(10)与内针套管(11)进行连接;内针连接件(10)与内针(3)固接;放射性粒子仓(13)通过孔插入手柄(7)中。

进一步的,可伸缩式放射性粒子植入器设置两级伸缩,使其可以实时调节整体结构长度。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使用前,放射性粒子仓(13)安装在手柄(7)的上端孔内。进行手术时,医生手持手柄(7),可以通过前后移动后挡板(12)调节进针深度,内针套管(11)内安装有粒子植入内针,前后移动内针连接件(10)可以将放射性粒子植入所需的靶区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可伸缩式放射性粒子植入器,它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其组成包括:移动杆、挡板、外针帽、外针连接件、手柄、后挡板、内针外套管、内针中套管、内针套管和内针连接件。本放射性粒子植入器通过设置多段内针套管,可以使放射性粒子植入器的整体结构长度随时可变,同时可以改变挡板位置调节穿刺的深度,从而方便医生进行粒子植入手术时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德;刘博健;姜金刚;张贯一;杨智康;路明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哈尔滨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07.17
技术公布日:2018.11.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