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用化瘀消肿药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81599发布日期:2018-10-16 20:37阅读:11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化瘀消肿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外用化瘀消肿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中医治疗跌打损伤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古称“跌打损伤”为诸伤之总论,多因外力作用,或自身姿势不正确的情况下用力过猛以及其他原因而造成的非创伤性的损伤。通常指人体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损伤肿胀以及疼痛,并且在人体皮肤表面出现瘀癍状态,以及损伤导致患者气血不和等状况。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10281419.4中提到了一种外用药酒,由大黄、独活、栀子、土鳖、川乌、赤芍、五加皮、红花、生地黄、乳香、三七、桃仁、没药、苏木和白酒浸泡7-10天而得到的成品,该药酒用于治疗由跌打损伤造成的肿胀,疼痛、积淤积热的功效。但是治疗效果很是不明显。

所以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更好的治疗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及祛瘀散热外用的药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首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更好的治疗活血化瘀、消肿止疼、祛瘀散热,而且还具有行气行血功效的外用化瘀消肿药及其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外用化瘀消肿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当归尾2-4份、生地2-4份、川芎2-4份、赤芍2-4份、桃仁2-4份、红花1-2份、血通1-2份、丹皮1-2份、泽兰2-4份、苏木1-2份、乳香1-2份、没药1-2份、延胡索1-2份、香附2-4份、黄柏2-4份、枝子2-4份和冰片0.2-0.4份。

优选的,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当归尾3份、生地3份、川芎3份、赤芍3份、桃仁3份、红花1.5份、血通1.5份、丹皮1.5份、泽兰3份、苏木1.5份、乳香1.5份、没药1.5份、延胡索1.5份、香附3份、黄柏3份、枝子3份和冰片0.3份。

方中,桃仁、生地、川穹和红花为君,即为主药,桃仁具有活血祛瘀的功效,生地具有具有清热凉血、益阴生津的功效,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有清热凉血的功效,红花具有有活血化瘀、散湿去肿的功效,均有活血祛瘀的效果;当归尾和赤芍为臣,即为辅药,生地配当归尾以养阴血,配赤芍解血分瘀热的效果;丹皮、泽兰、苏木、乳香和没药具有消肿止痛的功效;延胡索、香附、具有疏肝解郁,理气止痛的功效;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清肝明目、消肿止痛,冰片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以上诸药合而用之,可以更好的治疗因跌打损伤导致患者的软组织肿胀、以及伤处疼痛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的外用化瘀消肿药为擦拭类的液体药。

优选的,所述擦拭类的液体药为白酒浸泡药,所述白酒浸泡药包括下述步骤制的;

(1)按照重量称取:当归尾、生地、川芎、赤芍、桃仁、红花、血通、丹皮、泽兰、苏木、乳香、没药、延胡索、香附、黄柏、枝子和冰片。

(2)将当归尾、生地、川芎、赤芍、桃仁、红花、血通、丹皮、泽兰、苏木、乳香、没药、延胡索、香附、黄柏、枝子和冰片粉碎至细度为100-150目的药渣并混合。

(3)将步骤(2)所得的混合物放入白酒中,在常温下密封浸泡7-10天,之后过滤,得白酒浸泡药。

(4)将步骤(3)所得的白酒浸泡药外擦于患处,并适当按摩。

优选的,所述的外用化瘀消肿药为膏状外敷药;所述膏状外敷药包括如下步骤制的;

(1)安照重量称取;当归尾、生地、川芎、赤芍、桃仁、红花、血通、丹皮、泽兰、苏木、乳香、没药、延胡索、香附、黄柏、枝子和冰片。

(2)将当归尾、生地、川芎、赤芍、桃仁、红花、血通、丹皮、泽兰、苏木、乳香、没药、延胡索、香附、黄柏、枝子和冰片粉碎至细度为100-150目的药渣并混合。

(3)将步骤2所得的药渣磨细成药粉与饴糖和猪油按1:4:5混合调配,制得膏状外敷药,用于外敷。

优选的,所述药渣细度为120目。

优选的,所述白酒为60度白酒。

综合上述所述,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外用化瘀消肿药可以更好的治疗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行气行血的优点,将药材进行组合配比,让诸药合而用之,使各药材之间的药效产生协同作用,更好的提高了治疗软组织肿胀,瘀斑,疼痛积淤积热等病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下表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一

一种外用化瘀消肿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当归尾2份、生地2份、川芎2份、赤芍2份、桃仁2份、红花1份、血通1份、丹皮1份、泽兰2份、苏木1份、乳香1份、没药1份、延胡索1份、香附2份、黄柏2份、枝子2份、冰片0.2份和白酒50份。

实施例二

一种外用化瘀消肿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当归尾3份、生地3份、川芎3份、赤芍3份、桃仁3份、红花1.5份、血通1.5份、丹皮1.5份、泽兰3份、苏木1.5份、乳香1.5份、没药1.5份、延胡索1.5份、香附3份、黄柏3份、枝子3份、冰片0.3份和白酒65份。

实施例三

一种外用化瘀消肿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当归尾4份、生地4份、川芎4份、赤芍4份、桃仁4份、红花2份、血通2份、丹皮2份、泽兰4份、苏木2份、乳香2份、没药2份、延胡索2份、香附4份、黄柏4份、枝子4份、冰片0.4份和白酒80份。

方中,桃仁、生地、川穹和红花为君,即为主药,桃仁具有活血祛瘀的功效,生地具有具有清热凉血、益阴生津的功效,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有清热凉血的功效,红花具有有活血化瘀、散湿去肿的功效,均有活血祛瘀的效果;当归尾和赤芍为臣,即为辅药,生地配当归尾以养阴血,配赤芍解血分瘀热的效果;丹皮、泽兰、苏木、乳香和没药具有消肿止痛的功效;延胡索、香附、具有疏肝解郁,理气止痛的功效;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清肝明目、消肿止痛,冰片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

用上述三种实施方式制得的外用化瘀消肿的药虽然都能更好的治疗活血化瘀、消肿止疼、祛瘀散热,而且还具有行气行血功效的效果,但是由于原料配比不同,得到的产品药效也有差异,例如实施例三中,桃仁、生地、川穹和红花等组份的重量比例大,这样对治疗化瘀消肿的病症效果更佳。

实施例四

一种外用化瘀消肿药包括如下步骤制得;

(1)按照重量称取:当归尾、生地、川芎、赤芍、桃仁、红花、血通、丹皮、泽兰、苏木、乳香、没药、延胡索、香附、黄柏、枝子和冰片。

(2)将当归尾、生地、川芎、赤芍、桃仁、红花、血通、丹皮、泽兰、苏木、乳香、没药、延胡索、香附、黄柏、枝子和冰片粉碎至细度为100-150目的药渣并混合。

(3)将步骤(2)所得的混合物放入白酒中,在常温下密封浸泡7-10天,之后过滤,得白酒浸泡药。

(4)将步骤(3)所得的白酒浸泡药外擦于患处,并适当按摩。

实施例五

一种外用化瘀消肿药包括如下步骤制得;

(1)安照重量称取;当归尾、生地、川芎、赤芍、桃仁、红花、血通、丹皮、泽兰、苏木、乳香、没药、延胡索、香附、黄柏、枝子和冰片。

(2)将当归尾、生地、川芎、赤芍、桃仁、红花、血通、丹皮、泽兰、苏木、乳香、没药、延胡索、香附、黄柏、枝子和冰片粉碎至细度为100-150目的药渣并混合。

(3)将步骤2所得的药渣磨细成药粉与饴糖和猪油按1:4:5混合调配,制得膏状外敷药,用于外敷。

上述药材制成药酒采用外用涂抹方式:每天3-6次。

上述药材制成药膏采用外敷包扎方式:每1天换1次。

以下通过治疗病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以本发明外用化瘀消肿药共治疗127例,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副作用,采用涂抹患处并外敷患处的治疗方式,治愈率为83%。

典型病例:

1、王某,男17岁,因与同学发生争执至腿部、背部、脸部被打了多处瘀伤、肿胀、疼痛的很厉害,使用了本发明的外用化瘀消肿药2天后症状明显改善,4天痊愈。

2、李某,男,22岁,因打篮球,剧烈运动,导致摔伤,手肘、膝盖上出现了很大的瘀伤,肿的很高,使用本发明了的外用化瘀消肿药1天后症状明显改善,3天痊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