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胆道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愈合及胃肠道功能恢复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58539发布日期:2018-11-24 11:56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药物,尤其是一种促进胆道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愈合及胃肠道功能恢复的药物。

背景技术

在胆道外科中,尤其是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方面,需要内外科、中西医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相互补充,但通过外科手术解除胆道疾病病因的方法,仍为治疗首选。胆道疾病本身和手术创伤会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伤口愈合减慢;胃肠道黏膜缺血,微循环障碍,胃肠道蠕动减慢,出现应激性溃疡几率增加;肠黏膜厚度减少,绒毛高度降低,细胞间连接破坏,肠道的机械屏障受破坏;肠黏膜局部免疫系统功能被破坏,肠道菌群移位,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增加等。这些因素导致了胆道手术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及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增加、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慢、肠源性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增加、肠道对营养素的吸收障碍、肠黏膜屏障功能被破坏等诸多问题。因此,如何改善术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降低感染相关并发症及切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是胆道疾病治疗的重点。

目前临床上促进腹部术后切口愈合的药物多为外用,且尚无有效的既有促进胆道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愈合,又具有改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药物。因此,人们对促进胆道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愈合及加快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中药药物仍存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促进胆道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愈合及胃肠道功能恢复的药物,以更为有效地促进胆道手术患者术后切口的愈合、改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促进胆道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愈合及胃肠道功能恢复的药物,它由下述配比的原料药物制备而成:大黄4~8重量份、厚朴4~8重量份、枳实10~14重量份、黄芪18~22重量份、乳香4~8重量份、没药4~8重量份。

上述促进胆道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愈合及胃肠道功能恢复的药物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各原料药物分别经提取、浓缩、分离、干燥、制粒制成中药配方颗粒。

本发明之促进胆道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愈合及胃肠道功能恢复的药物,配方合理,服用方便,治疗效果好,经动物实验和临床治疗应用表明,能有效促进胆道疾病患者术后皮肤切口的愈合,促进术后患者胃肠蠕动功能,并可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之药物的服用方法,可以是将各原料药物混合经现有的水煎方式制成汤剂,口服服用汤剂。也可将所述的各原料药物分别经提取、浓缩、分离、干燥、制粒制成中药配方颗粒,服用时将各中药配方颗粒混合,水冲后口服。制成中药配方颗粒后,服用更为方便。服用时,取以g为原料药物配比单位制成的中药颗粒,如4~8g大黄、4~8g厚朴及其他原料药物制成的配方颗粒,混匀后热水溶解,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每次半剂。所述的中药配方颗粒可以是中药制药厂家比如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成品中药配方颗粒,这种中药配方颗粒就是分别经提取、浓缩、分离、干燥、制粒制成的。

本发明之药物中的原料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能够有效促进胆道手术患者术后皮肤切口的愈合,促进术后患者胃肠蠕动功能恢复,并可保护肠黏膜的屏障功能。

大黄:味苦性寒,入脾、胃、大肠、肝、心经。《神农本草经》谓本品:“下淤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药品化义》则称:大黄气味重浊,直降下走,走而不守,有斩关夺门之力,专攻心腹胀满。可见本品具有较强的泻下通便,荡涤胃肠复合滞、活血化瘀作用,为推陈致新之要药。

厚朴: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苦、辛、性温。入脾、胃、肺、大肠经。《别录》称本品:“消痰下气,疗霍乱及腹痛胀满”。《本草衍义》谓:“至今此药盛行,既能温脾胃气,又能走冷气,为世所须也。”由此可见本品长于行气,燥湿、消积,为消除胀满之要药。

枳实:味苦、辛,味微寒。入脾、胃、大肠经。为中医常用的行气药。《别录》称本品:“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中药学》谓:“枳实辛行苦降,善破气除痞、消积导滞”,据此可知本品能助君药厚朴下气消痞,除胀,为本品之臣。

黄芪: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

乳香:调气活血,定痛,追毒。主治气血凝滞,心腹疼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痛经,产后淤血刺痛。

没药:行气活血,消肿定痛,敛疮生肌。用于痈疽肿痛,损伤瘀血,经闭癥瘕,胸腹诸痛。

以下通过试验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之药物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发明之药物的动物试验和临床疗效观察试验。

动物实验:

实验大鼠的制备

将spf级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新药组和黄疸组。新药组和黄疸组大鼠术前12小时禁食,不禁饮,术前称重,10%水合氯醛(0.3ml/100g)腹腔注射麻醉。剑突以下上腹部以脱毛膏仔细备皮,术区消毒,取上腹正中纵行手术切口,长约2cm,找到肝十二指肠韧带,分离胆管及门静脉,近肝门处以5-0不可吸收慕丝线结扎除门静脉外的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组织,力度适中,确认腹腔无出血、胆汁渗漏等异常后,以5-0带线缝针单纯缝合双层关腹。假手术组仅显露并分离胆管,不进行结扎,同样的方法关闭腹腔。对照组同样禁食处理,但不行手术操作。所有术后动物置于相同标准环境下行单笼饲养,模型制作成功后,大鼠继续于标准环境中喂养,注意分笼标记。

将大黄6g、厚朴6g、枳实12g、黄芪20g、乳香6g、没药6g原料药物制成的配方颗粒充分混匀于小烧杯,加80ml蒸馏水,60℃温水浴,搅拌至颗粒溶解,冷却至室温,新药组大鼠在建立模型前1天至建立模型后第7天的早晚8点,各取1ml灌胃,其它组大鼠均同时予以等量室温蒸馏水灌胃。

1、对梗阻性黄疸大鼠皮肤切口愈合的影响

经过对切口愈合程度相关指标的测量发现,建立模型后第8天,新药组大鼠皮肤抗张力程度明显增强,腹部抗张力程度也明显增强,假手术组皮肤所抗张力程度最高(2.504±0.211),与黄疸组相比,新药组大鼠皮肤切口所抗张力明显提高(1.998±0.232vs.1.444±0.891),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27.4,p<0.05);假手术组腹壁切口所抗张力程度最高(24.022±1.915),与黄疸组相比,新药组大鼠腹壁切口所抗张力明显提高(19.050±1.506vs.15.664±1.051),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1.9,p<0.05)。

与黄疸组相比,he染色可发现新药组大鼠皮肤切口愈合良好,炎性浸润较轻,毛细血管较多;masson染色可见胶原纤维排列整齐,胶原纤维含量也明显增多,对照组胶原纤维成网状排列,数量不多,分布均匀疏松,胶原纤维面积为0.725±0.136;假手术组胶原纤维数量多,分布均匀,垂直切口方向且排列且紧密,胶原纤维面积为0.833±0.182;新药组胶原纤维数量介于假手术组与黄疸组之间,但分布均匀紧密,胶原纤维面积为0.651±0.091;黄疸组胶原纤维数量最少,且分布不均匀,胶原纤维面积为0.479±0.155。切口周围胶原纤维含量差异明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1.66,p<0.05),且新药组胶原纤维的含量明显比黄疸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41,p<0.05)。

2、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胃肠蠕动功能的观察

建立模型后第3、5、7天,新药组胃动素水平均有所提高,建立模型后第3天,新药组大鼠血清胃动素水平较假手术组及黄疸组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2.60,p<0.05);建立模型后第5天各组大鼠血清胃动素水平均有所升高,但新药组血清胃动素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各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5.46,p<0.05);建立模型后第7天新药组血清胃动素水平也明显高于其它各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6.32,p<0.05)。

而抑制胃肠蠕动功能的生长抑素水平相对较低,建立模型后第3天,新药组大鼠血清生长抑素水平较假手术组高,但比对照组及黄疸组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1.35,p<0.05);建立模型后第5天,各组大鼠血清生长抑素水平均有升高,但新药组大鼠血清生长抑素水平明显低于其它各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1.57,p<0.05);建立模型后第7天新药组大鼠血清生长抑素水平仍低于其它各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6.29,p<0.05)。

3、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观察

绒毛高度的测量发现,与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新药组、黄疸组绒毛高度明显降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1.16,p<0.05);两两相比,新药组绒毛高度(374.30±31.48)较黄疸组绒毛(325.16±47.92)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94,p<0.05)。隐窝深度的测量同样发现,与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新药组、黄疸组隐窝深度明显降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91,p<0.05);两两相比,新药组隐窝(197.58±34.95)较黄疸组隐窝(143.53±39.56)深,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1,p<0.05)。

zo-1阳性表达产物主要分布于黏膜上皮边缘,对照组zo-1在黏膜的表达呈强阳性且表达连续,阳性面积达0.508±0.1274;假手术组zo-1在黏膜的表达呈阳性且表达较连续,阳性面积0.489±0.1382;新药组zo-1在黏膜的表达呈阳性且表达较连续,阳性面积0.443±0.1539;黄疸组可观察到zo-1的表达分布不均匀,染色较对照组变淡,线条变模糊,阳性面积0.347±0.1821。四组之间zo-1的表达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727,p<0.05);与黄疸组相比,新药组zo-1的表达量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05,p<0.05)。

临床疗效观察

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122例胆道手术患者,随机化分分为实验组(n=42例):围手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流程,同时应用本发明之药物,服用方法同上述;对照组(n=39例):围手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流程,同时应用传统中药小承气汤。小承气汤的组方为大黄6g、厚朴6g、枳实6g。服用上述配比的原料药物制备的中药配方颗粒。服用方法为将各中药配方颗粒混合,水冲后口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每次半剂;空白对照组(n=39例):围手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流程。比较三组之间的临床指标、免疫功能、急性炎症应激反应情况。

经过严密的实验过程,我们得出:1.三组患者术前肠鸣音、术后0h肠鸣音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对照组术后12h、24h肠鸣音次数明显多于空白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12h、24h肠鸣音次数多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实验组、对照组明显早于空白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实验组早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

胆道手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实验组、对照组均发生腹泻的副作用,未见其他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腹泻的主要症状:大便次数增多(>3次/d),粪便量增加(>200g/d),粪质稀薄(含水量>85%)。根据以上症状统计腹泻发生例数,下表为发生腹泻例数,均停止服用中药后后腹泻自行缓解。术前1d对照组腹泻发生率明显多于实验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d、2d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胆道手术围手术期腹泻情况

2.实验组、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三组术前cd4+/cd8+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第1dcd4+/cd8+较术前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2d升高,仍低于术前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5d略下降,低于术前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第1dcd4+/cd8+较术前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2d继续下降,显著低于术前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5d略升高,仍低于术前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空白对照组术后第1dcd4+/cd8+较术前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2d继续下降,显著低于术前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5d略升高,仍低于术前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

三组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8+表达比较(%)

3.实验组、空白对照组术后第1dil-10(即白介素-10,下同)较术前降低,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第1dil-10较术前无明显变化,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第2d较术后第1d稍上升,仍低于术前,与术前、术后第1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较术后第1d下降,低于术前,与术前、术后第1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对照组较术后第2d升高,实验组接近术前,对照组高于术前,对照组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空白对照组术后第5d与术后第2d无变化,低于术前,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三组患者围手术期il-10的比较(pg/ml)

综上所述,本发明之药物尚无严重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通过动物实验证明,本发明之药物具有促进术后切口愈合、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作用。通过临床应用证明,本发明之药物可起到促进胆道手术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作用,且具有改善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应激反应程度的作用,保护了患者机体功能,治疗效果显著好于传统的小承气汤。

实施例1

一种促进胆道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愈合及胃肠道功能恢复的药物,它由下述配比的原料药物制备而成:大黄4g、厚朴8g、枳实10g、黄芪22g、乳香4g、没药8g。

将所述的各原料药物分别经提取、浓缩、分离、干燥、制粒制成中药配方颗粒。

实施例2

一种促进胆道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愈合及胃肠道功能恢复的药物,它由下述配比的原料药物制备而成:大黄8g、厚朴4g、枳实14g、黄芪18g、乳香8g、没药4g。

将各原料药物混合经现有的水煎方式制成汤剂。

实施例3

一种促进胆道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愈合及胃肠道功能恢复的药物,它由下述配比的原料药物制备而成:大黄6g、厚朴6g、枳实12g、黄芪20g、乳香6g、没药6g。将所述的各原料药物分别经提取、浓缩、分离、干燥、制粒制成中药配方颗粒。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