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矫正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55948发布日期:2018-11-24 11:41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脊柱矫正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脊柱科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脊柱矫正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脊柱畸形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脊柱疾病,由多种原因所导致,可以单一或多种并存,常见的表现为c形侧弯、s形侧弯、前或后凸畸形、僵直等形式,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尤其好发于幼儿及青少年,不但影响患者的外观,更重要的是极易威胁心、肺、神经系统等功能,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很多患者需要手术进行矫正脊柱畸形。

现有技术中对脊柱进行矫正的装置,通常都是依赖医护人员的经验,医护人员从较小的牵引量开始,逐步增加牵引量,医生在调节脊柱的过程中一直盯着患者脊柱进行调节,在牵引过程中观察患者的情况,主要是患者对牵引疼痛的反应做出判断,过程需要多次尝试;而不同人群对疼痛的感受并不相同,比如同年龄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对疼痛的感知明显不同,男性处于生理和遗传原因对疼痛的感知明显弱于女性;男性的心理因素也导致男性对疼痛的反应明显弱于女性,如果以此作为判断依据,具有相当的误差,导致男性患者容易造成牵引多度,造成伤害,而女性患者多次牵引,可能也无法达到牵引效果,延误治疗时机,如果患者能够实现自主操控进行矫正,在医生的辅助看护下能够更好的把握牵引量,但是目前市面上尚且不存在由使用者自主操控进行矫正的脊柱矫正锻炼装置。

由于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的技术缺陷,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因此,一种脊柱矫正锻炼装置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脊柱矫正锻炼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使用者不能自主操控进行脊柱矫正、不能很好的把握牵引量的问题。

本发明包括床板和置于床板下端的置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沿长度方向滑动配合设置有两个腿部蹬块,所述腿部蹬块下端固定设置有连板,两个所述连板前端均通过连杆固定有与置物板沿长度方向滑动配合设置的齿条,所述齿条与置物板通过弹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齿条中间啮合设置有与置物板转动配合的设有半齿的齿轮,所述齿轮初始状态与两个所述齿条均啮合,所述齿轮上端同轴固定有对应使用者腰背部位置的矫正圆盘,所述矫正圆盘上端面高于床板上端面,所述矫正圆盘两侧均设置有置于床板上端的两个矫正顶块,四个所述矫正顶块分别置于使用者背部两侧和腰部两侧,四个所述矫正顶块可沿床板宽度方向滑动卡住使用者,所述矫正顶块设置成与身体匹配的弧度状且包覆海绵材质。

优选的,所述置物板上端固定有置于矫正圆盘两侧的两个内部中空的盒子,置于使用者背部两侧的所述矫正顶块下端固定有穿透床板设置的l形的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与盒子沿床板宽度方向滑动配合,所述盒子贯穿开设有与滑动杆滑动配合的通道,所述盒子内部沿床板长度方向滑动配合设置有楔形块,所述楔形块朝向矫正圆盘的一侧开设有t形槽,所述滑动杆固定有与t形槽形状对应的t形块,所述t形块与t形槽滑动配合,使得当楔形块在盒子内部滑动时滑动杆带动矫正顶块沿床板宽度方向滑动,所述床板上端固定有滑轮板,所述滑轮板和盒子上固定有第二定滑轮,所述楔形块前端固定有第二钢丝绳,所述第二钢丝绳外侧套设有与楔形块和盒子固定连接的第三弹簧,所述第二钢丝绳绕过第二定滑轮连接有置于使用者胳膊上方的拉环。

优选的,置于使用者腰部两侧的所述矫正顶块下端固定有穿透床板设置的l形的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与盒子沿床板宽度方向滑动配合,所述盒子贯穿开设有与滑动杆滑动配合的通道,所述盒子内部沿床板长度方向滑动配合设置有楔形块,所述楔形块朝向矫正圆盘的一侧开设有t形槽,所述滑动杆固定有与t形槽形状对应的t形块,所述t形块与t形槽滑动配合,使得当楔形块在盒子内部滑动时滑动杆带动矫正顶块沿床板宽度方向滑动,所述连板均沿床板长度方向固定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下端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同轴固定有置于盒子后端的线轮,所述线轮缠绕有与楔形块固定连接的第三钢丝绳,所述第三钢丝绳外侧套设有与楔形块和盒子固定连接的第四弹簧。

优选的,所述齿轮下端转动配合设置有与置物板沿长度方向滑动配合设置的齿轮板,所述齿轮板与置物板通过第二弹簧固定连接,所述床板沿长度方向穿透开设有矫正圆盘的圆盘通道。

优选的,所述齿轮板后端设置有两个穿透置物板沿竖直方向滑动配合设置的l形的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上端面设置为倾斜状,初始状态下第一卡块卡住齿轮板,所述第一卡块下端与置物板下端面通过第三弹簧固定连接,所述连板与置物板滑动配合,所述连板初始状态时下端均设置有穿透置物板沿竖直方向滑动配合设置的l形的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上端面设置为倾斜状,所述第二卡块下端与置物板下端面通过第四弹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卡块和对应第二卡块的下端通过绕过两个定滑轮的钢丝绳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初始状态下处于拉伸状态,使得当连板移动时,第二卡块朝向上端移动,继而拉动第一卡块朝下方移动不能卡住齿轮板。

优选的,使用者颈椎下端设置有颈椎按摩装置,所述颈椎按摩装置下端穿透床板固定设置有与置物板滑动配合的推动块,所述推动块与床板滑动配合,所述床板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推动块滑道,两个所述齿条前端均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有沿床板长度方向滑动配合的第三齿条,两个所述第三齿条均啮合有置于推动块后端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有凸轮,所述推动块与置物板上端固定的竖板通过第五弹簧固定连接,所述凸轮转动时可以顶住推动块,使得推动块沿推动块滑道往复运动。

优选的,所述颈椎按摩装置包括第一弧度板和置于第一弧度板上方的第二弧度板,所述第一弧度板和第二弧度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弧度板和第二弧度板之间设置有若干按摩滚珠,所述第二弧度板与使用者颈椎接触且贯穿开设有若干与按摩滚珠对应的孔洞,所述按摩滚珠的一部分通过孔洞置于第二弧度板外侧,使得推动块沿推动块滑道往复运动时,按摩滚珠对使用者颈椎滚动按摩。

优选的,所述钢丝绳绕过定滑轮的部分设置有弧形挡板阻挡钢丝绳从定滑轮内部脱离,所述第二钢丝绳绕过第二定滑轮的部分设置有弧形挡板阻挡第二钢丝绳从第二定滑轮内部脱离。

本发明结构巧妙,实用性强,使用者能够实现自主操控进行矫正,使用者在进行矫正锻炼时,通过自身的四肢控制矫正顶块和矫正圆盘对自身的脊柱进行矫正,能够更好的把握牵引量,而且本装置针对不同情况的脊柱畸形均能起到矫正作用,使得装置的实用性得到大大的增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体图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侧视图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俯视图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侧视剖视图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内部结构立体图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床板和置物板整体结构立体图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腿部蹬块与连板、第二齿条处立体图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矫正圆盘结构配合整体立体图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矫正圆盘与齿轮配合立体图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齿条处配合关系立体图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楔形块处立体图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腰部两侧矫正顶块传动关系立体图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一卡块立体图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盒子立体图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矫正顶块整体立体图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颈椎按摩装置驱动关系立体图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矫正顶块工作状态相互配合矫正力示意图1。

图18为本发明矫正顶块工作状态相互配合矫正力示意图2。

图19为本发明矫正顶块工作状态相互配合矫正力示意图3。

图20为本发明矫正顶块工作状态相互配合矫正力示意图4。

图21为本发明矫正圆盘和矫正顶块工作状态相互配合矫正力示意图1。

图22为本发明矫正圆盘和矫正顶块工作状态相互配合矫正力示意图2。

图23为本发明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立体图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床板;2、置物板;3、腿部蹬块;4、连板;5、连杆;6、齿条;7、弹簧;8、齿轮;9、矫正圆盘;9-1、圆盘通道;10、矫正顶块;11、齿轮板;12、第二弹簧;13、第一卡块;14、第三弹簧;15、第二卡块;16、第四弹簧;17、钢丝绳;18、定滑轮;18-1、第二定滑轮;19、盒子;20、滑动杆;21、通道;22、楔形块;23、t形槽;24、t形块;25、滑轮板;26、第二钢丝绳;27、第三弹簧;28、拉环;29、第二齿条;30、第二齿轮;31、线轮;32、第三钢丝绳;33、第三齿条;34、颈椎按摩装置;35、推动块;35-1、竖板;36、推动块滑道;37、连接杆;38、第三齿条;39、第三齿轮;40、凸轮;41、第五弹簧;42、第一弧度板;43、第二弧度板;44、按摩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23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本发明为一种脊柱矫正锻炼装置,请参阅图6,包括床板1和置于床板1下端的置物板2,脊柱矫正使用者躺在床板1上端进行锻炼矫正,请参阅图1,所述床板1沿长度方向滑动配合设置有两个腿部蹬块3,脊柱矫正使用者初始状态下腿部处于屈膝状态时脚部可分别蹬住两个腿部蹬块3,请参阅图5,所述腿部蹬块3下端固定设置有连板4,请参阅图8,两个所述连板4前端均通过连杆5固定有与置物板2沿长度方向滑动配合设置的齿条6,连杆5起到连接的作用,可以采用钢丝绳、线绳等进行代替使用,连杆5置于床板1的下端,所述齿条6与置物板2通过弹簧7固定连接,请参阅图8,弹簧7一端与齿条6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置物板2上端一体连接的板子固定连接,使得当齿条6朝后端移动时弹簧7被压缩,请参阅图9,两个所述齿条6中间啮合设置有与置物板2转动配合的设有半齿的齿轮8,所述齿轮8初始状态与两个所述齿条6均啮合,当任意一侧的齿条6朝向后端移动时,带动齿轮8转动,此时齿轮8与另一侧的齿条6脱离啮合,请参阅图1和图3,所述齿轮8上端同轴固定有对应使用者腰背部位置的矫正圆盘9,所述矫正圆盘9上端面高于床板1上端面,使得所述矫正圆盘9上端面尽可能的与使用者腰背部接触,此处的矫正圆盘9上端面不宜高于床板1上端面过多,避免对患者造成不适,请参阅图21和图22,矫正圆盘9转动过程中贴合使用者的脊柱曲线,针对脊柱s形侧弯,矫正圆盘9转动转动方向对应图21和图22两种不同情况的脊柱s形侧弯,其中图21和图22中a、b为矫正圆盘9的转动方向,图17、图18、图21和图22中s形曲线为脊柱畸形使用者的脊柱弯曲情况,对脊柱进行矫正,所述矫正圆盘9两侧均设置有置于床板1上端的两个矫正顶块10,四个所述矫正顶块10分别置于使用者背部两侧和腰部两侧,四个所述矫正顶块10可沿床板1宽度方向滑动卡住使用者,请参阅图21和图22,当背部两侧中右侧的矫正顶块10朝向使用者方向移动(施加矫正力f1)和腰部两侧中左侧的矫正顶块10朝向使用者方向移动(施加矫正力f2)配合时如图21所示,两个矫正顶块10针对此种情况的脊柱s形侧弯进行配合矫正圆盘9脊柱矫正;当背部两侧中左侧的矫正顶块10朝向使用者方向移动(施加矫正力f3)和腰部两侧中右侧的矫正顶块10朝向使用者方向移动(施加矫正力f4)配合时如图22所示,两个矫正顶块10针对此种情况的脊柱s形侧弯进行配合矫正圆盘9脊柱矫正;请参阅图19和图20,当背部两侧的矫正顶块10朝向使用者方向移动(施加矫正力f1和矫正力f3)和腰部两侧的矫正顶块10朝向使用者方向移动(施加矫正力f2和矫正力f4)同时配合时如图19和图20所示,四个矫正顶块10针对此种情况的脊柱c形侧弯进行脊柱矫正;当所述矫正顶块10设置成与身体匹配的弧度状且包覆海绵材质,考虑到保护到肋骨的必要性,使得矫正顶块10在顶住使用者身体时尽可能的保护使用者不受伤害,本装置在具体使用时,使用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调节所处的位置,以便装置实现更好的效果。

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分为三种情况:

一、当针对使用者如图21中脊柱s形侧弯的情况时,脊柱矫正使用者初始状态下腿部处于屈膝状态,首先左侧的脚蹬住腿部蹬块3向后端移动,此时左侧的腿部蹬块3通过连板4带动连杆5朝向后端移动,此时连杆5带动左侧的齿条6朝向后端移动,继而带动齿轮8转动,此时齿轮8与另一侧的齿条6脱离啮合,此时矫正圆盘9的转动方向如图21中a所示,齿条6朝向后端移动的过程中压缩弹簧7,当左侧的脚收回时,压缩弹簧7释放弹力带动装置恢复初始状态;

与此同时进行的是,背部两侧中右侧的矫正顶块10朝向使用者方向移动(施加矫正力f1)和腰部两侧中左侧的矫正顶块10朝向使用者方向移动(施加矫正力f2)配合时如图21所示,两个矫正顶块10针对此种情况的脊柱s形侧弯进行配合矫正圆盘9脊柱矫正;

二、当针对使用者如图22中脊柱s形侧弯的情况时,脊柱矫正使用者初始状态下腿部处于屈膝状态,首先右侧的脚蹬住腿部蹬块3向后端移动,此时右侧的腿部蹬块3通过连板4带动连杆5朝向后端移动,此时连杆5带动右侧的齿条6朝向后端移动,继而带动齿轮8转动,此时齿轮8与另一侧的齿条6脱离啮合,此时矫正圆盘9的转动方向如图22中b所示,齿条6朝向后端移动的过程中压缩弹簧7,当右侧的脚收回时,压缩弹簧7释放弹力带动装置恢复初始状态;

与此同时进行的是,背部两侧中左侧的矫正顶块10朝向使用者方向移动(施加矫正力f3)和腰部两侧中右侧的矫正顶块10朝向使用者方向移动(施加矫正力f4)配合时如图22所示,两个矫正顶块10针对此种情况的脊柱s形侧弯进行配合矫正圆盘9脊柱矫正;

三、当针对使用者如图19和图20中脊柱c形侧弯的情况时,背部两侧的矫正顶块10朝向使用者方向移动(施加矫正力f1和矫正力f3)和腰部两侧的矫正顶块10朝向使用者方向移动(施加矫正力f2和矫正力f4)同时配合时如图19和图20所示,四个矫正顶块10针对此种情况的脊柱c形侧弯进行脊柱矫正。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实现背部两侧的矫正顶块10朝向使用者方向移动可以通过使用者自己控制,实现使用者自主操控进行脊柱矫正、更好的把握牵引量,请参阅图1和图5,所述置物板2上端固定有置于矫正圆盘9两侧的两个内部中空的盒子19,请参阅图14和图15,置于使用者背部两侧的所述矫正顶块10下端固定有穿透床板1设置的l形的滑动杆20,所述滑动杆20与盒子19沿床板1宽度方向滑动配合,所述盒子19贯穿开设有与滑动杆20滑动配合的通道21,请参阅图11和图12,所述盒子19内部沿床板1长度方向滑动配合设置有楔形块22,所述楔形块22朝向矫正圆盘9的一侧开设有t形槽23,所述滑动杆20固定有与t形槽23形状对应的t形块24,所述t形块24与t形槽23滑动配合,使得当楔形块22在盒子19内部滑动时滑动杆20带动矫正顶块10沿床板1宽度方向滑动,所述床板1上端固定有滑轮板25,所述滑轮板25和盒子19上固定有第二定滑轮18-1,所述楔形块22前端固定有第二钢丝绳26,所述第二钢丝绳26外侧套设有与楔形块22和盒子19固定连接的第三弹簧27,第三弹簧27起到复位的作用,在第二钢丝绳26拉动楔形块22时第三弹簧被压缩,所述第二钢丝绳26绕过第二定滑轮18-1连接有置于使用者胳膊上方的拉环28;

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分为三种情况:

一、当针对使用者如图17中脊柱s形侧弯的情况时,使用者自身通过手臂拉动右侧的拉环28,继而通过第二定滑轮18-1的导向作用拉动楔形块22在盒子19内部朝向前端移动,此时第三弹簧27压缩,背部两侧中右侧的矫正顶块10朝向使用者方向移动(施加矫正力f1),当使用者松开拉环28时,第三弹簧27释放弹力,装置恢复初始状态,使用者可根据自身情况施加力,更好的把握牵引量;

二、当针对使用者如图18中脊柱s形侧弯的情况时,使用者自身通过手臂拉动左侧的拉环28,继而通过第二定滑轮18-1的导向作用拉动楔形块22在盒子19内部朝向前端移动,此时第三弹簧27压缩,背部两侧中左侧的矫正顶块10朝向使用者方向移动(施加矫正力f3),当使用者松开拉环28时,第三弹簧27释放弹力,装置恢复初始状态,使用者可根据自身情况施加力,更好的把握牵引量;

三、当针对使用者如图19和图20中脊柱c形侧弯的情况时,使用者自身通过手臂同时拉动两个拉环28,继而通过第二定滑轮18-1的导向作用拉动楔形块22在盒子19内部朝向前端移动,此时第三弹簧27压缩,背部两侧的矫正顶块10朝向使用者方向移动(施加矫正力f1和矫正力f3),当使用者松开拉环28时,第三弹簧27释放弹力,装置恢复初始状态,使用者可根据自身情况施加力,更好的把握牵引量。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为实现腰部两侧的矫正顶块10朝向使用者方向移动可以通过使用者自己控制,实现使用者自主操控进行脊柱矫正、更好的把握牵引量,请参阅图5,置于使用者腰部两侧的所述矫正顶块10下端固定有穿透床板1设置的l形的滑动杆20,所述滑动杆20与盒子19沿床板1宽度方向滑动配合,所述盒子19贯穿开设有与滑动杆20滑动配合的通道21,所述盒子19内部沿床板1长度方向滑动配合设置有楔形块22,所述楔形块22朝向矫正圆盘9的一侧开设有t形槽23,所述滑动杆20固定有与t形槽23形状对应的t形块24,所述t形块24与t形槽23滑动配合,使得当楔形块22在盒子19内部滑动时滑动杆20带动矫正顶块10沿床板1宽度方向滑动,所述连板4均沿床板1长度方向固定有第二齿条29,请参阅图12,所述第二齿条29下端啮合有第二齿轮30,所述第二齿轮30同轴固定有置于盒子后端的线轮31,所述线轮31缠绕有与楔形块22固定连接的第三钢丝绳32,所述第三钢丝绳32外侧套设有与楔形块22和盒子19固定连接的第四弹簧33,在第三钢丝绳32拉动楔形块22时第四弹簧33被压缩,需要注意的是,实施例二中的矫正顶块10、l形的滑动杆20、通道21、楔形块22、t形槽23、t形块24与实施例三中的矫正顶块10、l形的滑动杆20、通道21、楔形块22、t形槽23、t形块24并非为同一零部件,名称一致的原因在于,它们的形状以及功能一致,实现的效果相同;

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分为两种情况:

一、当针对使用者如图17中脊柱s形侧弯的情况时,使用者初始状态下腿部处于屈膝状态,首先左侧的脚蹬住腿部蹬块3向后端移动,此时腿部蹬块3带动第二齿条29朝向后端移动,继而带动啮合的第二齿轮30转动,第二齿轮30转动时带动同轴的线轮31转动,继而缠绕第三钢丝绳32,拉动楔形块22在盒子19内部朝向后端移动,此时第四弹簧33压缩,腰部两侧中左侧的矫正顶块10朝向使用者方向移动(施加矫正力f2),当患者脚部离开腿部蹬块3时,第四弹簧33释放弹力,装置恢复初始状态,使用者可根据自身情况施加力,更好的把握牵引量;

二、当针对使用者如图18中脊柱s形侧弯的情况时,使用者初始状态下腿部处于屈膝状态,首先右侧的脚蹬住腿部蹬块3向后端移动,此时腿部蹬块3带动第二齿条29朝向后端移动,继而带动啮合的第二齿轮30转动,第二齿轮30转动时带动同轴的线轮31转动,继而缠绕第三钢丝绳32,拉动楔形块22在盒子19内部朝向后端移动,此时第四弹簧33压缩,腰部两侧中右侧的矫正顶块10朝向使用者方向移动(施加矫正力f2),当患者脚部离开腿部蹬块3时,第四弹簧33释放弹力,装置恢复初始状态,使用者可根据自身情况施加力,更好的把握牵引量;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当针对使用者如图19和图20中脊柱c形侧弯的情况时,需要左侧和右侧的脚同时蹬住腿部蹬块3,请参阅图10,所述齿轮8下端转动配合设置有与置物板2沿长度方向滑动配合设置的齿轮板11,如图8所示的齿轮板11下端滑动配合的板子属于置物板2的一部分,之所以画出来是为了更直观的理解,所述齿轮板11与置物板2通过第二弹簧12固定连接,请参阅图10,第二弹簧12置于齿轮板11的滑道内部,使得当齿轮板11向后端移动时,第二弹簧12被压缩,所述床板1沿长度方向穿透开设有矫正圆盘9的圆盘通道9-1;

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当针对使用者如图19和图20中脊柱c形侧弯的情况时,使用者初始状态下腿部处于屈膝状态,首先左侧和右侧的脚同时蹬住腿部蹬块3向后端移动,此时腿部蹬块3带动第二齿条29朝向后端移动,继而带动啮合的第二齿轮30转动,第二齿轮30转动时带动同轴的线轮31转动,继而缠绕第三钢丝绳32,拉动楔形块22在盒子19内部朝向后端移动,此时第四弹簧33压缩,腰部两侧的矫正顶块10朝向使用者方向移动(施加矫正力f2和矫正力f4),与此同时进行的是,此时两个连杆5带动两个齿条6同时朝向后端移动,继而两个齿条6卡夹住齿轮8同时移动,压缩第二弹簧12,齿条6朝向后端移动的过程中压缩弹簧7;当患者脚部离开腿部蹬块3时,第二弹簧12、压缩弹簧7和第四弹簧33释放弹力,装置恢复初始状态,使用者可根据自身情况施加力,更好的把握牵引量。

实施例五,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为使得使用者仅左侧或右侧的脚蹬住腿部蹬块3向后端移动时,齿轮板11不会移动,请参阅图4和图13,所述齿轮板11后端设置有两个穿透置物板2沿竖直方向滑动配合设置的l形的第一卡块13,请查阅图8,第一卡块13的上端置于置物板1的上端,使得初始状态下第一卡块13卡住齿轮板11,所述第一卡块13下端与置物板2下端面通过第三弹簧14固定连接,所述连板4与置物板2滑动配合,所述连板4初始状态时下端均设置有穿透置物板2沿竖直方向滑动配合设置的l形的第二卡块15,所述第二卡块15上端面设置为倾斜状,所述第二卡块15下端与置物板2下端面通过第四弹簧16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卡块13和对应第二卡块15的下端通过绕过两个定滑轮18的钢丝绳17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16初始状态下处于拉伸状态,此时第二卡块15的上端置于置物板1内部,使得当连板4移动时,第四弹簧16释放弹力,第二卡块15朝向上端移动,继而拉动第一卡块13朝下方移动不能卡住齿轮板11,此处第四弹簧16的弹力设置应大于第三弹簧14的弹力,使得第四弹簧16释放弹力时能够带动第一卡块13朝下方移动继而拉伸第三弹簧14;当患者脚部离开,装置恢复初始状态,连板4朝前端移动复位,此时连板4接触第二卡块15上端的倾斜状边缘将其挤压向下移动,继而恢复至初始状态,此处应注意的是第二卡块15朝向上端移动时,其置于置物板2上端的部分均为倾斜状边缘;

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分为两种情况:

一、当使用者仅左侧或右侧的脚蹬住腿部蹬块3向后端移动时,即与之对应的连板4移动时,第二卡块15朝向上端移动,继而拉动第一卡块13朝下方移动不能卡住齿轮板11,而另一个第一卡块13仍然卡住齿轮板11使之不能移动,当患者脚部离开腿部蹬块3时,连板4通过压缩弹簧7和第四弹簧33释放弹力,恢复初始状态,连板4接触第二卡块15上端的倾斜状边缘将其挤压向下移动,继而恢复至初始状态;

二、当使用者左侧和右侧的脚同时蹬住腿部蹬块3向后端移动时,两个连板4同时移动时,两个第二卡块15朝向上端移动,继而拉动两个第一卡块13朝下方移动不能卡住齿轮板11,此时齿轮板11能够朝后端移动,当患者脚部离开腿部蹬块3时,连板4通过压缩弹簧7和第四弹簧33释放弹力,恢复初始状态,连板4接触第二卡块15上端的倾斜状边缘将其挤压向下移动,继而恢复至初始状态。

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请参阅图1、图2和图5,使用者颈椎下端设置有颈椎按摩装置34,所述颈椎按摩装置34下端穿透床板1固定设置有与置物板2滑动配合的推动块35,所述推动块35与床板1滑动配合,所述床板1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推动块滑道36,两个所述齿条6前端均通过连接杆37固定连接有沿床板1长度方向滑动配合的第三齿条38,两个所述第三齿条38均啮合有置于推动块35后端的第三齿轮39,所述第三齿轮39同轴固定连接有凸轮40,第三齿轮39和凸轮40的轴与置物板2转动配合,所述推动块35与置物板2上端固定的竖板35-1通过第五弹簧41固定连接,所述凸轮40转动时可以顶住推动块35,使得推动块35沿推动块滑道36往复运动;

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当使用者左侧或者右侧或者两侧的脚蹬住腿部蹬块3向后端移动时,腿部蹬块3通过连板4带动连杆5朝向后端移动,此时连杆5带动齿条6朝向后端移动,继而带动第三齿条38朝向置物板2长度方向滑动,继而带动啮合的第三齿轮39转动,第三齿轮39带动同轴固定连接的凸轮40转动,凸轮40转动时可以顶住推动块35,在第五弹簧41的压缩与释放弹力的配合下,使得推动块35沿推动块滑道36往复运动,继而实现颈椎按摩装置34对使用者颈椎的按摩。

实施例七,在实施例六的基础上,为实现对使用者颈椎的更好的按摩,请参阅图16,所述颈椎按摩装置34包括第一弧度板42和置于第一弧度板42上方的第二弧度板43,所述第一弧度板42和第二弧度板4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弧度板42和第二弧度板43之间设置有若干按摩滚珠44,所述第二弧度板43与使用者颈椎接触且贯穿开设有若干与按摩滚珠44对应的孔洞,所述按摩滚珠44的一部分通过孔洞置于第二弧度板43外侧,使得推动块35沿推动块滑道36往复运动时,按摩滚珠44对使用者颈椎滚动按摩。

实施例八,在实施例二或五的基础上,所述钢丝绳17绕过定滑轮18的部分设置有弧形挡板45阻挡钢丝绳17从定滑轮18内部脱离,所述第二钢丝绳26绕过第二定滑轮18-1的部分设置有弧形挡板45阻挡第二钢丝绳26从第二定滑轮18-1内部脱离。

本发明在使用时,分为三种情况:

一、当针对使用者如图21中脊柱s形侧弯的情况时,脊柱矫正使用者初始状态下腿部处于屈膝状态,首先左侧的脚蹬住腿部蹬块3向后端移动,此时左侧的腿部蹬块3通过连板4带动连杆5朝向后端移动,此时连杆5带动左侧的齿条6朝向后端移动,继而带动齿轮8转动,此时齿轮8与另一侧的齿条6脱离啮合,此时矫正圆盘9的转动方向如图21中a所示,齿条6朝向后端移动的过程中压缩弹簧7,当左侧的脚收回时,压缩弹簧7释放弹力带动装置恢复初始状态;

与此同时进行的是,使用者自身通过手臂拉动右侧的拉环28,继而通过第二定滑轮18-1的导向作用拉动楔形块22在盒子19内部朝向前端移动,此时第三弹簧27压缩,背部两侧中右侧的矫正顶块10朝向使用者方向移动(施加矫正力f1);

与此同时进行的是,使用者左侧的脚蹬住腿部蹬块3向后端移动,此时腿部蹬块3带动第二齿条29朝向后端移动,继而带动啮合的第二齿轮30转动,第二齿轮30转动时带动同轴的线轮31转动,继而缠绕第三钢丝绳32,拉动楔形块22在盒子19内部朝向后端移动,此时第四弹簧33压缩,腰部两侧中左侧的矫正顶块10朝向使用者方向移动(施加矫正力f2);

两个矫正顶块10针对此种情况的脊柱s形侧弯进行配合矫正圆盘9脊柱矫正;

与此同时进行的是,当使用者左侧脚蹬住腿部蹬块3向后端移动时,腿部蹬块3通过连板4带动连杆5朝向后端移动,此时连杆5带动齿条6朝向后端移动,继而带动第三齿条38朝向置物板2长度方向滑动,继而带动啮合的第三齿轮39转动,第三齿轮39带动同轴固定连接的凸轮40转动,凸轮40转动时可以顶住推动块35,在第五弹簧41的压缩与释放弹力的配合下,使得推动块35沿推动块滑道36往复运动,继而实现颈椎按摩装置34对使用者颈椎的按摩。

二、当针对使用者如图22中脊柱s形侧弯的情况时,脊柱矫正使用者初始状态下腿部处于屈膝状态,首先右侧的脚蹬住腿部蹬块3向后端移动,此时右侧的腿部蹬块3通过连板4带动连杆5朝向后端移动,此时连杆5带动右侧的齿条6朝向后端移动,继而带动齿轮8转动,此时齿轮8与另一侧的齿条6脱离啮合,此时矫正圆盘9的转动方向如图22中b所示,齿条6朝向后端移动的过程中压缩弹簧7,当右侧的脚收回时,压缩弹簧7释放弹力带动装置恢复初始状态;

与此同时进行的是,使用者自身通过手臂拉动左侧的拉环28,继而通过第二定滑轮18-1的导向作用拉动楔形块22在盒子19内部朝向前端移动,此时第三弹簧27压缩,背部两侧中左侧的矫正顶块10朝向使用者方向移动(施加矫正力f3);

与此同时进行的是,使用者右侧的脚蹬住腿部蹬块3向后端移动,此时腿部蹬块3带动第二齿条29朝向后端移动,继而带动啮合的第二齿轮30转动,第二齿轮30转动时带动同轴的线轮31转动,继而缠绕第三钢丝绳32,拉动楔形块22在盒子19内部朝向后端移动,此时第四弹簧33压缩,腰部两侧中右侧的矫正顶块10朝向使用者方向移动(施加矫正力f2);

两个矫正顶块10针对此种情况的脊柱s形侧弯进行配合矫正圆盘9脊柱矫正;

与此同时进行的是,当使用者右侧脚蹬住腿部蹬块3向后端移动时,腿部蹬块3通过连板4带动连杆5朝向后端移动,此时连杆5带动齿条6朝向后端移动,继而带动第三齿条38朝向置物板2长度方向滑动,继而带动啮合的第三齿轮39转动,第三齿轮39带动同轴固定连接的凸轮40转动,凸轮40转动时可以顶住推动块35,在第五弹簧41的压缩与释放弹力的配合下,使得推动块35沿推动块滑道36往复运动,继而实现颈椎按摩装置34对使用者颈椎的按摩。

三、当针对使用者如图19和图20中脊柱c形侧弯的情况时,使用者自身通过手臂同时拉动两个拉环28,继而通过第二定滑轮18-1的导向作用拉动楔形块22在盒子19内部朝向前端移动,此时第三弹簧27压缩,背部两侧的矫正顶块10朝向使用者方向移动(施加矫正力f1和矫正力f3);

与此同时进行的是,使用者左侧和右侧的脚同时蹬住腿部蹬块3向后端移动,此时腿部蹬块3带动第二齿条29朝向后端移动,继而带动啮合的第二齿轮30转动,第二齿轮30转动时带动同轴的线轮31转动,继而缠绕第三钢丝绳32,拉动楔形块22在盒子19内部朝向后端移动,此时第四弹簧33压缩,腰部两侧的矫正顶块10朝向使用者方向移动(施加矫正力f2和矫正力f4);

与此同时进行的是,当使用者左侧和右侧的脚同时蹬住腿部蹬块3向后端移动时,两个连板4同时移动时,两个第二卡块15朝向上端移动,继而拉动两个第一卡块13朝下方移动不能卡住齿轮板11,此时齿轮板11能够朝后端移动,此时两个连杆5带动两个齿条6同时朝向后端移动,继而两个齿条6卡夹住齿轮8同时移动。

当使用者左侧和右侧的脚同时蹬住腿部蹬块3向后端移动时,腿部蹬块3通过连板4带动连杆5朝向后端移动,此时连杆5带动齿条6朝向后端移动,继而带动第三齿条38朝向置物板2长度方向滑动,继而带动啮合的第三齿轮39转动,第三齿轮39带动同轴固定连接的凸轮40转动,凸轮40转动时可以顶住推动块35,在第五弹簧41的压缩与释放弹力的配合下,使得推动块35沿推动块滑道36往复运动,继而实现颈椎按摩装置34对使用者颈椎的按摩。

本发明结构巧妙,实用性强,使用者能够实现自主操控进行矫正,使用者在进行矫正锻炼时,通过自身的四肢控制矫正顶块和矫正圆盘对自身的脊柱进行矫正,明显能够更好的把握牵引量,而且本装置针对不同情况的脊柱畸形均能起到矫正作用,使得装置的实用性得到大大的增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