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鼠尾部注射用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31176发布日期:2018-12-01 00:20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鼠尾部注射用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动物实验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小鼠尾部注射用固定器。



背景技术: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体内物质能量代谢的中心站。据统计,在肝脏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高达500种以上。肝脏具有分泌胆汁、合成蛋白质、吞噬体内的细菌等多种功能,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也是维持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器官之一。常见的肝病有肝炎、肝硬化、肝脓肿、原发性肝癌等,肝炎主要以慢性肝炎为主,按病因学分为慢性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毒性肝炎、遗传性疾病以及其它原因不明的慢性肝炎。而病毒性肝炎以乙型肝炎最为常见,据统计全球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人数超过2.8亿,中国是乙肝的高发区,目前有现症的慢性乙型肝炎约3000万人,每年国内死于乙肝或肝硬化者有40万人。

而肝病的发生机制、发展是治疗疾病的关键,近年业界学者关于肝病的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细胞传导通路以及基因方面。在研究基因方面首先选择一个能在小鼠肝脏高表达的病毒,例如腺病毒、空泡病毒,最终使该病毒成为带有标记性的载体进入肝脏。由于研究需要,要使病毒达到肝脏高表达,通常情况下人们选择小鼠尾静脉为注射途径。由于小鼠的挣扎乱动,使得注射无法进行,为此,现有技术采取取了一些措施,目前小鼠尾部注射的方法是将小鼠放到一个一端封闭的管子中,使其头朝里,尾部朝外,而后用带有豁口的木塞子塞住管口,并使小鼠的尾部从木塞子上的豁口处露出,而后再对其尾部进行药物注射。过程中由于通气极差,容易造成木塞子夹伤小鼠或死亡。或使用烧杯、倒扣的漏斗、研钵等进行固定,操作繁琐,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常常习惯性将注射器随意摆放在操作台上,容易造成操作台污染及锐器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鼠尾部注射用固定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操作中不会损伤小鼠,避免污染操作台及操作人员的锐气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鼠尾部注射用固定器,包括内部中空的半椭球状固定器,所述固定器的球面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收纳盒,所述收纳盒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上分别设置有乳胶块和退针孔,其中乳胶块铺设于顶盖上,退针孔为两端内径不同的椭圆状结构,从而便于退针;所述固定器的侧壁一端开设有气孔,另一端开设有弧形的鼠尾槽。

可选的,所述收纳盒为内径自上至下逐渐减小的圆锥状结构,所述收纳盒包括与所述固定器顶部连接的实体部,所述实体部上端连接有中空的盒体部,所述盒体部顶端设置有顶盖,顶盖上开设有盒盖开口和退针孔,所述乳胶块设置于所述盒盖开口对侧处的顶盖上。

可选的,所述固定器长径为10-20cm,宽径为5-10cm。

可选的,所述实体部的重量为1-2kg。

可选的,所述退针孔与所述鼠尾槽位于同侧,所述乳胶块与所述气孔位于同侧。

可选的,所述固定器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均匀的气孔。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体部具有一定的重量,不需要外力固定,固定器中的小鼠挣扎所产生的力量不会导致固定器滑动或损伤小鼠。注射过程中,若需要调整尾部,可将注射器插入乳胶片中,避免随意摆放在操作台上造成污染,注射后的注射器可顺手将针头插入退针孔中,集中收纳针头等锐器或废液,避免了操作人员的锐器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固定器、101为气孔、102为鼠尾槽、2为收纳盒、201为实体部、202为盒体部、203为退针孔、204为盒盖开口、205为乳胶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鼠尾部注射用固定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操作中不会损伤小鼠,避免污染操作台及操作人员的锐气伤。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鼠尾部注射用固定器,如图1所示,包括内部中空的半椭球状的固定器1,固定器1的球面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收纳盒2,收纳盒2顶部的顶盖上分别设置有乳胶块205和退针孔203;固定器1的侧壁一端开设有气孔101,另一端开设有弧形的鼠尾槽102。收纳盒2为内径自上至下逐渐减小的圆锥状结构,收纳盒2包括与固定器1顶部连接的实体部201,实体部201上端连接有中空的盒体部202,盒体部202顶端设置有顶盖,顶盖上开设有盒盖开口204,乳胶块205设置于盒盖开口204处。

具体的,固定器1长径为10-20cm,宽径为5-10cm;实体部201的重量为1-2kg。收纳盒2盒体顶部有与鼠尾槽102同侧的盒盖开口204,盒盖开口204上设有退针孔203,盒盖开口204和退针孔203为一体式结构,其对侧有乳胶块205;退针孔203与鼠尾槽102位于同侧,固定器1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均匀的气孔101,乳胶块205与气孔101位于同侧。

在进行小鼠尾部注射时,将小鼠放置于一操作平台上,手持收纳盒下端的实体部202将小鼠罩于几乎与小鼠同大小的固定器1中,将小鼠尾巴从鼠尾糟102中拉出即可注射,由于实体部201具有一定的重量,不需要外力固定,固定器1中的小鼠挣扎所产生的力量不会导致固定器1滑动或损伤小鼠。头端的固定器1上设有气孔101,小鼠不至于窒息死亡,注射过程中,若需要调整小鼠尾部,可将注射器插入乳胶片205中,避免随意摆放在操作台上造成污染,注射后的注射器可顺手将针头插入退针孔203中退下针头,注射器通过收纳盒盖开口204置入收纳盒盒体部202集中收纳针头等锐器或废液,避免了操作人员的锐器伤。

本发明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小鼠尾部注射用固定器,包括内部中空的半椭球状固定器,所述固定器的球面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收纳盒,所述收纳盒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上分别设置有乳胶块和退针孔;所述固定器的侧壁一端开设有气孔,另一端开设有弧形的鼠尾槽。本发明提供的小鼠尾部注射用固定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操作中不会损伤小鼠,避免污染操作台及操作人员的锐气伤。

技术研发人员:沈访;何毅怀;汪杰;田仁冬;陈贵梅;黄文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8.07.24
技术公布日:2018.11.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