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疼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71881发布日期:2019-08-20 20:23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疼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由膝骨性关节炎、腰椎骨性关节炎、颈椎病等引起的疼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疼痛常是患者就医的最主要原因,世界疼痛大会将其确认为“人类第五大生命特征”,是伴有实质性或潜在性组织损伤而引起的一种不愉快感觉和精神体验。由膝骨性关节炎、腰椎骨性关节炎、颈椎病等引起的疼痛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临床症状以局部或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为主,兼有麻木、坐骨神经痛等症状,中医辨证为筋脉瘀滞、肝肾不足,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瘫痪、关节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年轻一代大多不注意保健,如长期伏案工作时坐姿不正确,或长时间不变姿势地使用电脑等,导致年轻一代大部分处于亚健康状态,罹患腰椎骨性关节炎、颈椎病等的患者越来越多。目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腰椎骨性关节炎、颈椎病的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法、牵引法和按摩法等。手术治疗法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效果,但存在风险大、易复发等缺点。牵引法和按摩法只能暂时缓解疼痛,达不到治愈的效果。西药止痛药虽然可以有效止痛,见效快,但不能治痛,长期服用容易使患者产生依赖性,并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研究一种能有效缓解由膝骨性关节炎、腰椎骨性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风湿、腰肌劳损等引起的疼痛的安全可靠的药物,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中国专利cn100496544c公开了一种用红花、骨碎补、威灵仙、鸡血藤组成的用于治疗疼痛的中药,但是申请人在实践中发现,该组合物并不能有效缓解疼痛,起效较慢,需要大剂量长期使用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疼痛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见效快、疗效好、配伍合理、安全性高,适于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疼痛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下列活性成分组成:5-15%西红花,35-50%骨碎补,26-40%威灵仙和20-32%鸡血藤。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疼痛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由5-15克西红花,35-50克骨碎补,26-40克威灵仙和20-32克鸡血藤组成。

优选的,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剂型是外用剂。

优选的,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剂型包括贴膏剂、酊剂、搽剂、软膏剂、巴布剂。

优选的,该组合物还包括一些辅料。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药物制剂,所述药物制剂的有效成分是由前面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制备而成。

优选的,所述药物制剂的剂型包括贴膏剂、酊剂、搽剂、软膏剂、巴布剂。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骨碎补、威灵仙、鸡血藤晾干粉碎成粗粉,加入西红花混匀;

(2)将上述混合物用75%乙醇浸渍48小时,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

本发明提供了所述的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前面所述的中药组合物;

(2)将步骤(1)制备所得的中药组合物按照药剂学的常规工艺和常用药用辅料制备成所述药物制剂。

本发明提供了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疼痛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所述的药物制剂在制备治疗疼痛的药物中的应用。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治疗疼痛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下列活性成分组成:2-10%西红花,20-35%骨碎补,15-30%威灵仙,10-25%鸡血藤和20-35%红花。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疼痛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由2-10克西红花,20-35克骨碎补,15-30克威灵仙,10-25克鸡血藤和20-35克红花组成。

优选的,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剂型是外用剂。

优选的,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剂型包括贴膏剂、酊剂、搽剂、软膏剂、巴布剂。

优选的,该组合物还包括一些辅料。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药物制剂,所述药物制剂的有效成分是由前面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制备而成。

优选的,所述药物制剂的剂型包括贴膏剂、酊剂、搽剂、软膏剂、巴布剂。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骨碎补、威灵仙、鸡血藤晾干粉碎成粗粉,加入西红花、红花混匀;

(2)将上述混合物用75%乙醇浸渍48小时,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

本发明提供了所述的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前面所述的中药组合物;

(2)将步骤(1)制备所得的中药组合物按照药剂学的常规工艺和常用药用辅料制备成所述药物制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疼痛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药物制剂在制备治疗疼痛的药物中的应用。

在此需要说明,这里由…..组成的封闭的方式仅仅是对活性成分的限定,并不对非活性成分的限定,一些辅助成分或者辅料并不在限定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辅料并不是活性成分,但可能是这些活性成分的一种载体,或者,由于不同表现形式的要求,例如膏剂、酊剂、搽剂、软膏剂、巴布剂由于形式不同,需要不同形式的辅料来完成,但是这些辅料仅仅起到辅助作用,而本身不有活性成分的功效。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用于治疗疼痛的中药组合物含有西红花、骨碎补、威灵仙、鸡血藤或红花,其中,西红花具有舒经活络、通经化瘀、散郁开结、凉血解毒、全面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效;骨碎补能补肾强骨,续伤止痛;威灵仙辛咸走散,祛风除湿,软坚消肿,散瘀通络;鸡血藤补血、活血、通络;红花主活血去瘀,消肿止痛。该组合物中的原料各有功效,具有疏经通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以及祛风除湿的优点。该组合物配伍合理,有效避免了多种药物相互作用带来的潜在用药风险,具有效果显著,疗效较快、安全性较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红花植物学形态图。

图2是西红花植物学形态图。

图3是红花部分化合物的结构。

图4是西红花水溶性色素成分的化学结构。

详细说明

下面对本发明涉及的结构或这些所使用的技术术语做进一步的说明,如果没有特备指明,按照本领域的通用的一般术语进行理解和解释。

西红花

西红花(crocussativus):又名番红花、藏红花、洎夫蓝、撒法郎,为鸢尾科番红花属多年生球茎植物,单子叶。其一般采自海拔5000米以上高寒地区,花期10-11月。主要含有水溶性色素成分,此类成分主要是藏红花酸与糖形成的一系列酯化合物,它是西红花的主要药用和色素成分,其结构主要为全反式藏红花苷、α-藏红花素、β-藏红花素、γ-藏红花素以及藏红花素-ⅰ~ⅴ,另外有一个特殊的顺式藏红花苷酯类化合物杧果素-6'-o藏红花酰基-1'-o-β-d-葡萄糖苷酯(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如图4所示,引自文献);脂溶性色素成分如胡萝卜素、玉米黄质、八氢番茄烃、六氢番茄烃、番茄烯;挥发油前体苷类,挥发油类,此外还含有桉脑、蒎烯、多种维生素和硫胺素等化合物。

红花

红花(carthamustinctonius):又名红蓝花、黄蓝、刺红花、草红花,为菊科红花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双子叶。全国各地均有栽培,花期5-7月。主要含有醌式查尔酮苷类、黄酮类、亚精胺类、生物碱类、红花多糖、有机酸等物质。其中,醌式查尔酮苷类是红花水提物的主要成分,如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红花黄色素a、safflominc和脱水红花黄色素b(ahsyb),以hsya含量最高;红花多糖为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以β-键连接的多糖体;有机酸为棕榈酸、肉桂酸、月桂酸。takahashiy等在红花中提到水溶性红花黄素a,被认为是红花的主要效应物质(takahashiy,miyassakan,tasakash,etal.constitutionoftwocoloringmattersintheflowerpetalsofcarthamustinctoriusl.tetrahedronlett,1982,23(49):5163);杨志福等发现红花黄色素a可显著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时间,有较好的抗凝血作用(杨志福等,红花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西北药学杂志,2001,16(3):131-132);黄正良报道红花黄色素具有较强而持久的镇痛、镇静作用(黄正良等,红花黄色素的药理研究,中草药,1984:15(8):13-14)。可见红花中发挥镇痛作用的物质可能为红花黄色素,红花中主要成分的化学结构见图3所示(引自文献)。

西红花与红花的关系

本发明小组意外的发现,当把现有传统的红花替换为西红花,获得了意料之外的效果,而且打破了惯有的思维方式。西红花与红花虽然仅一字之差,但却是两味不同的中药。西红花和红花在使用中经常被误认为是同物异名,被当作同一物质混淆使用。另一方面因西红花药源少,价格昂贵,常常以红花代用。然而西红花和红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植物,其在植物学上的分类、形态发育、所含活性成分及治疗作用均具有很大的差异。

红花是菊科植物红花的花,每年5-6月当花瓣由黄变红时采摘管状花,阴干或烘干入药,其性温,味辛,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妇女闭经、产后恶露不净、淤血作痛、跌打损伤等症。西红花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花柱的上部及柱头,一般在10-11月中下旬采收花朵,晒干或低温烘干入药,其性平,味甘,具有舒经活络、通经化瘀、散瘀开结、消肿止痛、清凉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血瘀血滞、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净、跌打损伤及内外出血等症。西红花与红花在活血化瘀方面的功能相似,但西红花的药力远远胜于红花。西红花具有红花所不具备的凉血解毒、解郁安神之功,并且还具有养血的功效。因此,红花不等于西红花,为保证用药安全,两者不能混淆使用。

一方面,本发明以西红花、骨碎补、威灵仙、鸡血藤四味中药配伍制备了一种可有效治疗疼痛的中药组合物。据文献报道,红花中发挥止痛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红花黄色素,而西红花中的水溶性色素成分是西红花的主要药用成分,其结构主要为全反式藏红花苷、α-藏红花素、β-藏红花素、γ-藏红花素以及藏红花素-ⅰ~ⅴ。当前关于西红花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于西红花中具体是何种成分发挥止痛效果还没有详细的报道。西红花中不含有红花黄色素,可见西红花与红花发挥止痛效果的成分并不相同,进而导致两者的作用机理不同。

另一方面,本发明以西红花、骨碎补、威灵仙、鸡血藤、红花五味中药配伍制备了一种可有效治疗疼痛的中药组合物。低剂量西红花的配伍显著提高了该组合物的治疗效果,采用发挥不同功效的五种药物配伍,充分发挥了药物间的协同作用机理,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本发明的药物组分配伍更为简单合理,在优化组分的基础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发挥相同功能的多种药物组分之间可能会发生的拮抗作用,或者某些药物不宜合用,多组分配合不仅不能够提高疗效,反而会导致药效降低或产生毒、副作用。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不仅具有良好的作用效果,而且显示出了较高的安全性,同时也降低了制药成本及患者的用药负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仅用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更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内,对技术方案进行的修改或者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

在本发明中,若非特指,所有的百分比均为重量单位,所有的设备和原料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行业常用的。若无特别指明,实施例采用的方法为本领域通用技术。

实施例1

贴膏剂的制备:取西红花5g,骨碎补45g,威灵仙28g,鸡血藤22g,其中骨碎补、威灵仙、鸡血藤晾干粉碎成粗粉,加入西红花混匀,用75%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加适当辅料后,将所制得药液吸咐在贴敷材料上,即得贴膏剂。所述辅料含酒精、水、薄荷香精和色素。

实施例2

贴膏剂的制备:取西红花10g,骨碎补40g,威灵仙30g,鸡血藤20g,其中骨碎补、威灵仙、鸡血藤晾干粉碎成粗粉,加入西红花混匀,用75%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加适当辅料后,将所制得药液吸咐在贴敷材料上,即得贴膏剂。所述辅料含酒精、水、薄荷香精和色素。

实施例3

贴膏剂的制备:取西红花15g,骨碎补35g,威灵仙30g,鸡血藤20g,其中骨碎补、威灵仙、鸡血藤晾干粉碎成粗粉,加入西红花混匀,用75%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加适当辅料后,将所制得药液吸咐在贴敷材料上,即得贴膏剂。所述辅料含酒精、水、薄荷香精和色素。

实施例4

酊剂的制备:取西红花10g,骨碎补40g,威灵仙30g,鸡血藤20g,其中骨碎补、威灵仙、鸡血藤晾干粉碎成粗粉,加入西红花混匀,用75%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静置48h,加水直至乙醇浓度为45%。过滤,取滤液灌装于30ml高密度塑料封口瓶,封口加盖,即得酊剂。

实施例5

搽剂的制备:取西红花10g,骨碎补40g,威灵仙30g,鸡血藤20g,其中骨碎补、威灵仙、鸡血藤晾干粉碎成粗粉,加入西红花混匀,用75%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减压蒸馏回流液并回收乙醇,喷雾干燥,即得浸膏粉,取20g浸膏粉加70%二甲基亚枫溶液1000ml溶解,灌装于30ml高密度塑料瓶封口加盖,即得搽剂。

实施例6

软膏剂的制备:取西红花10g,骨碎补40g,威灵仙30g,鸡血藤20g,其中骨碎补、威灵仙、鸡血藤晾干粉碎成粗粉,加入西红花混匀,用75%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减压蒸馏回流液并回收乙醇,喷雾干燥,即得浸膏粉,将浸膏粉与适量基质研匀,即得软膏剂。

实施例7

巴布剂的制备:取西红花10g,骨碎补40g,威灵仙30g,鸡血藤20g,其中骨碎补、威灵仙、鸡血藤晾干粉碎成粗粉,加入西红花混匀,用75%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并将渗漉液浓缩成稠膏,与水溶性高分子材料基质混合、涂布后,即得巴布剂。

实施例8

贴膏剂的制备:取西红花3g,骨碎补30g,威灵仙20g,鸡血藤15g,红花32g,其中骨碎补、威灵仙、鸡血藤晾干粉碎成粗粉,加入西红花、红红混匀,用75%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加适当辅料后,将所制得药液吸咐在贴敷材料上,即得贴膏剂。所述辅料含酒精、水、薄荷香精和色素。

实施例9

贴膏剂的制备:取西红花5g,骨碎补28g,威灵仙20g,鸡血藤15g,红花32g,其中骨碎补、威灵仙、鸡血藤晾干粉碎成粗粉,加入西红花、红花混匀,用75%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加适当辅料后,将所制得药液吸咐在贴敷材料上,即得贴膏剂。所述辅料含酒精、水、薄荷香精和色素。

实施例10

贴膏剂的制备:取西红花8g,骨碎补28g,威灵仙20g,鸡血藤15g,红花29g,其中骨碎补、威灵仙、鸡血藤晾干粉碎成粗粉,加入西红花、红花混匀,用75%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加适当辅料后,将所制得药液吸咐在贴敷材料上,即得贴膏剂。所述辅料含酒精、水、薄荷香精和色素。

实施例11

酊剂的制备:取西红花5g,骨碎补28g,威灵仙20g,鸡血藤15g,红花32g,其中骨碎补、威灵仙、鸡血藤晾干粉碎成粗粉,加入西红花、红花混匀,用75%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静置48h,加水直至乙醇浓度为45%。过滤,取滤液灌装于30ml高密度塑料封口瓶,封口加盖,即得酊剂。

实施例12

搽剂的制备:取西红花5g,骨碎补28g,威灵仙20g,鸡血藤15g,红花32g,其中骨碎补、威灵仙、鸡血藤晾干粉碎成粗粉,加入西红花、红花混匀,用75%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减压蒸馏回流液并回收乙醇,喷雾干燥,即得浸膏粉,取20g浸膏粉加70%二甲基亚枫溶液1000ml溶解,灌装于30ml高密度塑料瓶封口加盖,即得搽剂。

实施例13

软膏剂的制备:取西红花5g,骨碎补28g,威灵仙20g,鸡血藤15g,红花32g,其中骨碎补、威灵仙、鸡血藤晾干粉碎成粗粉,加入西红花、红花混匀,用75%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减压蒸馏回流液并回收乙醇,喷雾干燥,即得浸膏粉,将浸膏粉与适量基质研匀,即得软膏剂。

实施例14

巴布剂的制备:取西红花5g,骨碎补28g,威灵仙20g,鸡血藤15g,红花32g,其中骨碎补、威灵仙、鸡血藤晾干粉碎成粗粉,加入西红花、红花混匀,用75%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并将渗漉液浓缩成稠膏,与水溶性高分子材料基质混合、涂布后,即得巴布剂。

上述实施例的药物的组分配伍见下表所示:

表1实施例1-14药物的配伍情况

对比例1:

取红花10g,用75%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加适当辅料后,将所制得药液吸咐在贴敷材料上,即得贴膏剂。所述辅料含酒精、水、薄荷香精和色素。

对比例2:

取西红花10g,用75%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加适当辅料后,将所制得药液吸咐在贴敷材料上,即得贴膏剂。所述辅料含酒精、水、薄荷香精和色素。

对比例3:

取红花10g,骨碎补40g,威灵仙30g,鸡血藤20g,其中骨碎补、威灵仙、鸡血藤晾干粉碎成粗粉,加入红花混匀,用75%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加适当辅料后,将所制得药液吸咐在贴敷材料上,即得贴膏剂。所述辅料含酒精、水、薄荷香精和色素。(参照中国专利cn100496544c)。

对比例4:

取当归50g,川芎50g,羌活50g,虎杖50g,独活50g,丹参50g,赤芍50g,威灵仙50g,秦艽50g,西红花10g,怀牛膝30g,鸡血藤50g,杜仲30g,骨碎补30g,白花蛇1条,苦参30g,防风30g,白芷50g,玄参50g,络石藤30g,姜黄30g,防己30g,透骨草50g,乳香50g,天麻30g,黄柏30g,五加皮30g,桑枝30g,没药50g,白芍30g,艾叶20g,肉桂20g,全蝎30g,桃仁30g,莪术30g及铅丹680g,晾干粉碎成粗粉,加入西红花混匀,用75%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加适当辅料后,将所制得药液吸咐在贴敷材料上,即得贴膏剂。所述辅料含酒精、水、薄荷香精和色素。(参照中国专利cn101085304b)。

对比例5:

取当归9g、川牛膝9g、羌活10g、独活10g、川芎9g、红花9g、杜仲12g、穿山龙12g、豨签草9g、鸡血藤9g、千年健9g、桑寄生10g、金毛狗脊12g、淫羊藿12g、续断9g、巴戟天12g、防风12g、乳香10g、没药12g、青皮12g、青风藤12g、威灵仙13g、防己15g、伸筋草12g、骨碎补12g、木瓜12g、西红花10g、海狗肾13g、鹿茸9g、甘草9g,晾干粉碎成粗粉,加入西红花、红花混匀,用75%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加适当辅料后,将所制得药液吸咐在贴敷材料上,即得贴膏剂。所述辅料含酒精、水、薄荷香精和色素。(参照中国专利cn101708264b)。

一、动物试验:

将实施例1,2,3,8,9,10和对比例1-5一起进行动物试验进行效果比对。

1、小鼠热板法止痛试验

取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所得渗漉液备用。取合格小鼠130只,随机分成13组,分别给与上述实施例及对比例渗漉液(20ml/kg),并以乙醇作阴性对照组(20ml/kg),以1mg/ml盐酸吗啡作阳性对照组(10ml/kg)。各组均灌胃给药3d,第3天给药后60min测定小鼠痛阈。将小鼠投入55℃热板,以小鼠舔后足的时间作为该鼠的痛阈值。

2、小鼠扭体法止痛试验

取合格小鼠130只,随机分成13组,分别给与上述实施例及对比例渗漉液(20ml/kg),并以乙醇作阴性对照组(20ml/kg),以1mg/ml盐酸吗啡作阳性对照组(10ml/kg)。各组均灌胃给药4d,第4天给药后60min后,腹腔注射0.6%冰醋酸0.1ml/10g以致痛。记录注射致痛剂20min内各鼠扭体次数。镇痛率/%=(阴性对照组扭体反应次数-给药组扭体反应次数)/阴性对照组扭体反应次数×100。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2止痛试验结果

从上述结果可知,实施例1-3和实施例8-10的药物组合显着提高了小鼠痛阈,其止痛效果明显高于对比例,止痛效果接近盐酸吗啡。从对比例1和对比例2的数据可以看出,相同重量的西红花的止痛效果显著高于红花,并且结合实施例1-3和实施例8-10的数据来看,组合物的止痛效果随着西红花重量百分比的增加有所提高,可能是因为西红花是发挥止痛效果的主要成分。

二、临床试验:

将实施例3,实施例10和对比例3-5一起进行临床试验进行效果比对。并设置安慰剂组,安慰剂外观、气味、规格、包装与实施例贴膏剂一样。

1、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疼痛

选取某医院患有膝骨性关节炎患者240例,患者年龄40-65岁,男女均可,符合膝骨性关节炎诊断,中药辨证为筋脉瘀滞、肝肾不足,vas疼痛评分≥4分。

将患者随机分为6组,每组40位患者,采取双盲法。分别使用实施例3,实施例10,对照例1-3所提供的贴膏剂和安慰剂。使用方法为:外用,贴膏剂2贴/次,敷于疼痛患膝两侧,每贴敷6小时,一日一次,疗程14天。一疗程之后,统计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有效性指标:

主要疗效指标:(1)vas疼痛评分:治疗14天后,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差值,采用fas进行分析,用协方差分析来确定组间疗效差异性。

次要疗效指标:(1)疾病疗效评分: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14天,通过症状积分值进行评分,有效:症状、体征积分减少≥50%,无效:症状、体征积分减少不足50%,采用考虑中心因素的cmh卡方法比较组间差异。(2)lequesne指数评分: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14天,由研究者对lequesne指数中膝关节休息痛、运动痛、压痛、肿胀、晨僵、行走能力和lequesne总指数等各项症状改善率作出评价。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评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之间lequesne评分及症状改善率的差异。症状改善率=(治疗前指数-治疗后指数)/治疗前指数×100%,有效:状况改善率>60%,无效:状况改善率≤60%,采用考虑中心因素的cmh卡方法比较组间差异。(3)药物起效时间,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4)疼痛消失时间,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

安全性指标:

(1)试验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体温、血压、呼吸、心率。

(2)实验室检查的变化: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

(3)不良事件的观察:不良事件可能是新的疾病、治疗状态症状或体征的恶化、或伴随疾病的恶化,一个或多个因素的组合。

试验结果:

1、vas疼痛评分、疾病疗效评分及lequesne指数评分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3vas疼痛评分、疾病疗效评分及lequesne指数评分结果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3和实施例10药贴能够显著减低疼痛,其效果显著高于对比例和安慰剂,使得膝骨性关节炎症状得到了有效改善。通过显著分析,实施例3和10与对比例3-5都有显著差异(p<0.05)。

2、药物起效时间结果如下表所示:

起效率(%)=起效病例数/总病例数。

表4不同时间的药物起效率

从上表可以看出,实施例3和实施例10的贴膏用药4h起效率超过32.5%,对比例3的药剂用药4h时10%的病例开始起效,对比例4和对比例5的药剂用药4h时20%的病例开始起效,而安慰剂组用药4h时5%的病例开始起效;实施例3和实施例10的贴膏用药10h起效率超过50%,对比例3的药剂起效率达到50%需要72h,对比例4和对比例5的药剂起效率达到50%需要48h。实施例3和实施例10的药物与对比例3-5的药物起效时间差异显著(p<0.05)。

3、疼痛消失时间

消失率(%)=疼痛消失病例数/总病例数,vas疼痛评分下降至0分即判定为疼痛消失。

表5不同时间的疼痛消失率

治疗14天后,实施例3药物组疼痛消失病例8例(20%),实施例10药物组疼痛消失病例9例(22.5%),对比例3药物组疼痛消失病例2例(5.0%),对比例4药物组疼痛消失病例5例(12.5%),对比例5药物组疼痛消失病例4例(10.0%),安慰剂组为1例(2.5%)。可以看出,本发明所述药物组合可以有效治疗由膝骨性关节炎所引起的疼痛,实施例3和实施例10的药物与对比例3-5的药物疼痛消失率之间差异显著(p<0.05)。

4、安全性评价结果

此次临床研究中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本试验中共25受试者发生不良事件,其中实施例3药贴组2例(5.0%)、实施例10药贴组3例(7.5%)、对比例3药贴组3例(7.5%)、对比例4药贴组6例(15.0%)、对比例5药贴组8例(20.0%)、安慰剂组3例(7.5%)。试验中所有不良事件均为贴药部位皮肤过敏反应,多表现为轻度瘙痒、红斑。实验室检查安全性结果显示未发现明显与各组药剂相关的异常实验室检查结果。所有不良事件均能较好耐受,症状可自行消失。

同时,本发明所述的药物组合相较于对比例4和对比例5的药物组合显示出了较强的安全性,说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配伍合理,有效避免了多种药物相互作用带来的潜在用药风险。

2、治疗腰椎骨性关节炎疼痛

选取某医院患有腰椎骨性关节炎患者240例,患者年龄40-65岁,男女均可,符合腰椎骨性关节炎诊断,中药辨证为筋脉瘀滞、肝肾不足,vas疼痛评分≥4分。

将患者随机分为6组,每组40位患者,采取双盲法。分别使用实施例3,实施例10,对比例3-5所提供的贴膏剂和安慰剂。使用方法为:外用,贴膏剂1贴/次,敷于腰椎疼痛部,每贴敷6小时,一日一次,疗程14天。一疗程之后,统计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有效性指标:

主要疗效指标:(1)vas疼痛评分:治疗14天后,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差值,采用fas进行分析,采用协方差分析确定组间疗效差异性。

次要疗效指标:(1)疾病疗效评分: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14天,通过症状积分值进行评分,有效:症状、体征积分减少≥50%,无效:症状、体征积分减少不足50%,采用考虑中心因素的cmh卡方法比较组间差异。(2)joa腰痛疗效评价: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14天,由研究者对腰椎joa评分中主观症状、体征、adl受限、膀胱功能和joa总评分等各项症状改善情况作出评价。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评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之间腰椎joa评分改善指数及治疗改善率的差异。症状改善率=(治疗前指数-治疗后指数)/治疗前指数×100%,有效:治疗改善率≥50%,无效:治疗改善率<50%,采用考虑中心因素的cmh卡方法比较组间差异。(3)药物起效时间,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4)疼痛消失时间,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

安全性指标同上。

试验结果:

1、vas疼痛评分、疾病疗效评分及lequesne指数评分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6vas疼痛评分、疾病疗效评分及lequesne指数评分结果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3和实施例10药贴能够减低疼痛,其效果显著高于对比例和安慰剂,使得腰椎骨性关节炎症状得到了有效改善。通过显著分析,实施例3和10与对比例3-5都有显著差异(p<0.05)。

2、药物起效时间结果如下表所示:

起效率(%)=起效病例数/总病例数。

表7不同时间的药物起效率

从上表可以看出,实施例3和实施例10的贴膏用药4h起效率超过32.5%,对比例3的药剂用药4h时20%的病例开始起效,对比例4和对比例5的药剂用药4h时22.5%的病例开始起效,而安慰剂组用药4h时15%的病例开始起效;实施例3和实施例10的贴膏用药8h起效率达到50%,对比例3的药剂起效率达到50%需要72h,对比例4和5的药剂起效率达到50%需要48h。实施例3和实施例10的药物与对比例3-5和安慰剂组的药物起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本发明所述的贴膏剂起效明显更为迅速。

3、疼痛消失时间

消失率(%)=疼痛消失病例数/总病例数,vas疼痛评分下降至0分即判定为疼痛消失。

表8不同时间的疼痛消失率

治疗14天后,实施例3药物组疼痛消失病例6例(15%),实施例10药物组疼痛消失病例8例(20.0%),对比例3药物组疼痛消失病例2例(5.0%),对比例4药物组疼痛消失病例4例(10.0%),对比例5药物组疼痛消失病例3例(7.5%),安慰剂组为1例(2.5%)。可以看出,本发明所述药物组合可以有效治疗由膝骨性关节炎所引起的疼痛,实施例3和实施例10的药物与对比例3-5的药物疼痛消失率之间差异显著(p<0.05)。

4、安全性评价结果

此次临床研究中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本试验中共23例受试者发生不良事件,其中实施例3药贴组2例(5.0%)、实施例10药贴组2例(5.0%)、对比例3药贴组3例(7.5%)、对比例4药贴组8例(20.0%)、对比例5药贴组6例(15.0%)、安慰剂组2例(5.0%)。试验中所有不良事件均为贴药部位皮肤过敏反应,多表现为轻度瘙痒、红斑。实验室检查安全性结果显示未发现明显与各组药剂相关的异常实验室检查结果。所有不良事件均能较好耐受,症状可自行消失。

同时,本发明所述的药物组合相较于对比例4和对比例5的药物组合显示出了较强的安全性,说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配伍合理,有效避免了多种药物相互作用带来的潜在用药风险。

3、治疗颈性颈椎病疼痛

选取某医院患有颈型颈椎病患者240例,患者年龄18-65岁,男女均可,符合颈型颈椎病诊断,中药辨证为筋脉瘀滞、肝肾不足,vas疼痛评分≥4分。

将患者随机分为6组,每组40位患者,采取双盲法。分别使用实施例3,实施例10,对比例1-3所提供的贴膏剂和安慰剂。使用方法为:外用,贴膏剂1贴/次,敷于颈椎疼痛部,每贴敷6小时,一日一次,疗程14天。一疗程之后,统计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有效性指标:

主要疗效指标:(1)vas疼痛评分:治疗14天后,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差值,采用fas进行分析,采用协方差分析确定组间治疗差异性。

次要疗效指标:(1)疾病疗效评分: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14天,通过症状积分值进行评分,有效:症状、体征积分减少≥50%,无效:症状、体征积分减少不足50%,采用考虑中心因素的cmh卡方法比较组间差异。(2)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14天,由患者本人进行ndi自评。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评分变化情况,比较各组之间颈椎功能受损指数的差异,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3)药物起效时间,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4)疼痛消失时间,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

安全性指标同上。

试验结果:

1、vas疼痛评分、疾病疗效评分及lequesne指数评分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9vas疼痛评分、疾病疗效评分及lequesne指数评分结果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3和实施例10药贴能够显着减低疼痛,其效果显著高于对比例和安慰剂,使得颈椎病症状得到了有效改善。通过显著分析,实施例3和10与对比例3-5都有显著差异(p<0.05)。

2、药物起效时间结果如下表所示:

起效率(%)=起效病例数/总病例数。

表10不同时间的药物起效率

从上表可以看出,实施例3和实施例10的贴膏用药4h起效率达到35.0%,对比例3的药剂用药4h时15.0%的病例开始起效,对比例4和对比例5的药剂用药4h时超过20%的病例开始起效,而安慰剂组用药4h时5%的病例开始起效;实施例3和实施例10的贴膏用药8h起效率超过55%,对比例3的药剂起效率达到50%以上需要48h,对比例4和5的药剂起效率达到50%需要12h。实施例3和实施例10的药物与对比例和安慰剂组的药物起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本发明所述的贴膏剂起效明显更为迅速。

4、疼痛消失时间

消失率(%)=疼痛消失病例数/总病例数,vas疼痛评分下降至0分即判定为疼痛消失。

表11不同时间的疼痛消失率

治疗14天后,实施例3药物组疼痛消失病例10例(25.0%),实施例10药物组疼痛消失病例12例(30.0%),对比例3药物组疼痛消失病例3例(7.5%),对比例4药物组疼痛消失病例6例(15.0%),对比例5药物组疼痛消失病例6例(15.0%),安慰剂组为1例(2.5%)。可以看出,本发明所述药物组合可以有效治疗由膝骨性关节炎所引起的疼痛,实施例3和实施例10的药物与对比例3-5的药物疼痛消失率之间差异显著(p<0.05)。

4、安全性评价结果

此次临床研究中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本试验中共16例受试者发生不良事件,其中实施例3药贴组1例(2.5%)、实施例10药贴组2例(5.0%)、对比例3药贴组2例(5.0%)、对比例4药贴组5例(12.5%)、对比例5药贴组5例(12.5%)、安慰剂组1例(2.5%)。试验中所有不良事件均为贴药部位皮肤过敏反应,多表现为轻度瘙痒、红斑。实验室检查安全性结果显示未发现明显与各组药剂相关的异常实验室检查结果。所有不良事件均能较好耐受,症状可自行消失。

同时,本发明所述的药物组合相较于对比例4和对比例5的药物组合显示出了较强的安全性,说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配伍合理,有效避免了多种药物相互作用带来的潜在用药风险。

典型病例1:患者,xxx,男,56岁,左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半年,cct诊断为中度关节炎,患病2年,将本发明实施例3贴膏剂贴于患处,6h后止痛效果明显,连续使用3天后疼痛消失。

典型病例2:患者,xxx,女,62岁,患颈椎病5年,将本发明实施例10贴膏剂贴于患处,4h后止痛效果明显,一个疗程后疼痛症状消失。

从上述实验中可以证实,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治疗疼痛的中药组合物,对由骨质增生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关节炎、风湿、腰肌劳损、跌打损伤等引起的疼痛均具有良好的疗效,其效果显著高于对比例3的效果,可能是西红花与骨碎补、威灵仙和鸡血藤组合成组合物后,或西红花与骨碎补、威灵仙、鸡血藤和红花组合成组合物后活血化瘀作用更加全面,且合用具有协同作用,大大提高了患处的有效吸收率。同时,也说明西红花在治疗疼痛方面的作用效果远远高于红花,只需要小剂量就可以达到显著缓解疼痛的目的。西红花的药性平和偏凉,具有红花所不具有的凉血解毒之功,并且还具有一定的养血补血功能,从而可以有效缓解疼痛。

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治疗疼痛的中药组合物的效果略微高于对比例4和对比例5的效果,相对于对比例4和5,本发明的药物组分配伍简单,显示出了更高的安全性,不易引起皮肤过敏症状,说明配伍其他具有类似功能的药物组分并不能取得更显著的疗效,反而多组分配伍可能会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不仅有效避免了多种药物相互作用带来的潜在用药风险,而且显著降低了制药成本及简化了药物制备工艺。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疼痛的药物组分可制成贴膏剂、酊剂、搽剂、软膏剂或巴布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