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戴式电子体温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33498发布日期:2018-12-19 06:21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穿戴式电子体温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穿戴式电子体温计。

背景技术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步增强,逐渐认识到体温是人体机能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之一,即体温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反映了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在日常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是监测身体健康的重要依据。目前,传统测量人体体温的是水银体温计,而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在病人感冒的时候往往需要频繁测量体温,特别是在夜晚还要设置测温闹钟,但由于现有的水银体温计测温速度慢,而且测量的体温经常不准确,因而测量起来费时费力;并且如果外出的家人想要了解在家病人的发烧情况,但由于病人不在身边而不方便了解发烧体温,由此导致家人想要掌握病人的实时体温情况变得有些因难。因而亟需对前述这些测温状况进行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病人在感冒的时候往往需要频繁测量体温,特别是在夜晚还要设置测温闹钟,但由于水银体温计测温速度慢且测温不准确,因而测量起来费时费力,并且外出的家人想要了解在家病人的发烧体温情况变得有些困难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穿戴式电子体温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穿戴式电子体温计,包括臂带及与臂带可拆卸连接的机体,所述臂带包括固定托座及设于固定托座相对两侧的臂带条和臂带体,所述臂带条和臂带体可相互连接将臂带佩戴在用户上臂上,所述固定托座上设有固定凹陷,所述机体配合嵌套在固定凹陷内,所述固定凹陷的底部设有贯穿固定托座的第一导向孔,所述机体包括主机壳,所述主机壳的侧壁设有功能键,所述主机壳的底部设有与第一导向孔相对的第二导向孔,所述主机壳内形成有收纳腔,所述收纳腔内部固定设置有主托板,所述主托板朝向用户手臂的内侧表面固定设置有副托板,所述副托板垂直于主托板配置,所述副托板的表面固定配置有支撑板和滑动配置有铁质板,所述支撑板和铁质板与主托板平行相对配置,所述支撑板与铁质板相对的表面上镶嵌有电磁铁及垂直设有与第二导向孔正对的引导孔,所述引导孔包括相互贯通的第一引导孔和第二引导孔,所述第一引导孔的孔径小于第二引导孔的孔径,所述铁质板与支撑板相对的表面上垂直固定有引导柱,所述引导柱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引导柱穿插在引导孔内并与第一引导孔滑动配合,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铁质板上,另一端伸进引导孔内并压接在第一引导孔和第二引导孔所形成的阶梯面上,所述引导柱的自由端末端设有测温传感器,在所述弹簧未发生形变时,所述引导柱的自由端末端穿过第一引导孔、第二导向孔和第一导向孔与固定托座的底表面相平,所述主托板背向用户手臂的外侧表面固定有信号处理电路、模数转换器、主控制器、定时器、存储器、显示屏、蜂鸣器和无线传输模块,所述显示屏露出主机壳表面,所述测温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模数转换器和主控制器顺序电连接,所述定时器、存储器、显示屏、蜂鸣器、无线传输模块、功能键和电磁铁分别与主控制器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穿戴式电子体温计,通过臂带条和臂带体连接将电子体温计穿戴在用户的手臂上,并让固定托座底部的第一导向孔与用户腋窝接触,接着按下功能键让体温计处于工作状态,主控制器控制电磁铁通电,电磁铁对铁质板产生吸引,使铁质板在副托板上滑动并向支撑板移动,而引导柱在铁质板的滑动带动作用下从固定托座底部的第一导向孔伸出,此时引导柱上的弹簧会产生压缩形变,同时引导柱自由端末端的测温传感器将与用户腋窝抵触开始测温,测温传感器检测的模拟电压信号经信号处理电路放大和模数转换器转换成数字电压信号后送到主控制器进行分析,若检测的体温超过预设阈值,将输出报警信号至蜂鸣器进行报警提示,并将检测的体温数据送至显示屏显示和存储器存储,且将检测的体温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传输至用户客户端如智能手机上显示,因而方便了外出家人能及时了解在家病人的发烧体温情况;通过定时器设置测温时间间隔,由此可在每个时间节点到来后随时对用户进行体温测量,因而有效解决了现有夜晚频繁测量体温所带的困扰,省时省力;当测温工作结束后,主控制器控制电磁铁断电,铁质板在弹簧的反作用力下向回移动,而引导柱在铁质板的滑动带动作用下,将缩回到固定托座底部的第一导向孔内并与固定托座的底表面相平。本穿戴式电子体温计中,引导柱自由端上的测温传感器只在测温时才从第一导向孔内伸出并与用户腋窝抵触,由此可以准确地测得人体的体温,测温速度快,而当测温结束后测温传感器就缩回到第一导向孔内并固定托座的底表面相平,由此引导柱上的自由端能很好地与固定托座底表面形成平顺过渡,保证了电子体温计在未测温时有很好的穿戴舒适性,增强了用户黏度。

进一步,所述固定托座的底表面为与腋窝形状对应的弧形凸面。

进一步,所述主托板朝向用户手臂外侧的表面还固定有扬声器,所述扬声器与主控制器电连接并露出主机壳表面。

进一步,所述臂带条的内表面设有粘扣钩面,所述臂带体的外表面设有粘扣毛面。

进一步,所述功能键包括运行按键、停止按键和报警温度设置按键。

进一步,所述支撑板背对铁质板的表面与主机壳的底部接触。

进一步,所述铁质板的底部两侧设有滑块,所述副托板的表面设有安置槽,所述安置槽的相对侧壁底部设有与滑块滑动配合的滑槽。

进一步,所述引导柱与第二导向孔和第一导向孔穿插配合。

进一步,所述测温传感器为热敏二极管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为wifi模块或gprs模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穿戴式电子体温计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穿戴式电子体温计部分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穿戴式电子体温计原理框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副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铁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臂带;11、固定托座;111、第一导向孔;12、臂带条;13、臂带体;2、机体;20、主机壳;201、第二导向孔;21、功能键;22、主托板;23、副托板;231、安置槽;232、滑槽;24、支撑板;25、铁质板;251、滑块;26、电磁铁;27、引导孔;271、第一引导孔;272、第二引导孔;28、引导柱;29、弹簧;30、测温传感器;31、信号处理电路;32、模数转换器;33、主控制器;34、定时器;35、存储器;36、显示屏;37、蜂鸣器;38、无线传输模块;39、扬声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径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和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穿戴式电子体温计,包括臂带1及与臂带1可拆卸连接的机体2,所述臂带1包括固定托座11及设于固定托座11相对两侧的臂带条12和臂带体13,所述臂带条12和臂带体13可相互连接将臂带1佩戴在用户上臂上,所述固定托座11上设有固定凹陷,所述机体2配合嵌套在固定凹陷内,具体机体2可卡接在固定凹陷内,所述固定凹陷的底部设有贯穿固定托座11的第一导向孔111,所述机体2包括主机壳20,所述主机壳20的侧壁设有功能键21,所述主机壳20的底部设有与第一导向孔111相对的第二导向孔201,所述主机壳20内形成有收纳腔,所述收纳腔内部固定设置有主托板22,具体所述主托板22可卡接在主机壳20的内壁上,所述主托板22朝向用户手臂的内侧表面固定设置有副托板23,所述副托板23垂直于主托板22配置,所述副托板23的表面固定配置有支撑板24和滑动配置有铁质板25,即所述支撑板24是固定连接在副托板23表面的,所述铁质板25是滑动连接在副托板23表面的,所述支撑板24和铁质板25与主托板22平行相对配置,所述支撑板24与铁质板25相对的表面上镶嵌有电磁铁26及垂直设有与第二导向孔201正对的引导孔27,所述引导孔27包括相互贯通的第一引导孔271和第二引导孔272,所述第一引导孔271的孔径小于第二引导孔272的孔径,由此所述引导孔27即为阶梯孔,所述铁质板25与支撑板24相对的表面上垂直固定有引导柱28,所述引导柱28上套设有弹簧29,所述引导柱28穿插在引导孔27内并与第一引导孔271滑动配合,即所述引导柱28的表面与第一引导孔271的孔壁是接触的,所述弹簧29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铁质板25上,另一端伸进引导孔27内并压接在第一引导孔271和第二引导孔272所形成的阶梯面上,所述引导柱28的自由端(远离与铁质板连接的一端)末端设有测温传感器30,在所述弹簧29未发生形变时,所述引导柱28的自由端末端穿过第一引导孔271、第二导向孔201和第一导向孔111与固定托座11的底表面相平,即自由端的末端与所述固定托座11的底表面是平齐的,由此可以保证引导柱自由端与固定托座底表面平顺过渡,美化了产品外观性,所述主托板22背向用户手臂的外侧表面固定有信号处理电路31、模数转换器32、主控制器33、定时器34、存储器35、显示屏36、蜂鸣器37和无线传输模块38,所述显示屏36露出主机壳20表面,以便于观察显示的测温数据,所述测温传感器30、信号处理电路31、模数转换器32和主控制器33顺序电连接,所述定时器34、存储器35、显示屏36、蜂鸣器37、无线传输模块38、功能键21和电磁铁26分别与主控制器33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穿戴式电子体温计,通过臂带条和臂带体连接将电子体温计穿戴在用户的手臂上,并让固定托座底部的第一导向孔与用户腋窝接触,接着按下功能键让体温计处于工作状态,主控制器控制电磁铁通电,电磁铁对铁质板产生吸引,使铁质板在副托板上滑动并向支撑板移动,而引导柱在铁质板的滑动带动作用下从固定托座底部的第一导向孔伸出,此时引导柱上的弹簧会产生压缩形变,同时引导柱自由端末端的测温传感器将与用户腋窝抵触开始测温,测温传感器检测的模拟电压信号经信号处理电路放大和模数转换器转换成数字电压信号后送到主控制器进行分析,若检测的体温超过预设阈值,将输出报警信号至蜂鸣器进行报警提示,并将检测的体温数据送至显示屏显示和存储器存储,且将检测的体温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传输至用户客户端如智能手机上显示,因而方便了外出家人能及时了解在家病人的发烧体温情况;通过定时器设置测温时间间隔,由此可在每个时间节点到来后随时对用户进行体温测量,因而有效解决了现有夜晚频繁测量体温所带的困扰,省时省力;当测温工作结束后,主控制器控制电磁铁断电,铁质板在弹簧的反作用力下向回移动,而引导柱在铁质板的滑动带动作用下,将缩回到固定托座底部的第一导向孔内并与固定托座的底表面相平。本穿戴式电子体温计中,引导柱自由端上的测温传感器只在测温时才从第一导向孔内伸出并与用户腋窝抵触,由此可以准确地测得人体的体温,测温速度快,而当测温结束后测温传感器就缩回到第一导向孔内并固定托座的底表面相平,由此引导柱上的自由端能很好地与固定托座底表面形成平顺过渡,保证了电子体温计在未测温时有很好的穿戴舒适性,增强了用户黏度。

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固定托座11的底表面为与腋窝形状对应的弧形凸面,由此固定托座11的底表面能更好地与用户腋窝接触,提升了用户穿戴时的舒适性。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将固定托座11的底表面设计成弧形凹面,以方便与用户的手腕部接触。

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主托板22朝向用户手臂外侧的表面还固定有扬声器39,所述扬声器39与主控制器33电连接并露出主机壳20表面,由此主控制器还能将检测的体温数据送至扬声器进行播报提示,方便更多人及时了解,特别是视力不好的老人和视力有障碍的人员。

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臂带条12的内表面设有粘扣钩面,所述臂带体13的外表面设有粘扣毛面,由此将臂带条12与用户手臂缠绕后,将其表面的粘扣钩面与臂带体13表面的粘扣毛面粘接,即可实现臂带条12和臂带体13的相互连接,以此实现用户对于电子体温体的穿戴操作。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扣接等方式进行相互连接。

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功能键21包括运行按键、停止按键和报警温度设置按键,按下所述运行按键电子体温计将处于工作状态,按下所述停止按键电子体温计将处于休息状态,按下所述报警温度设置按键可以设置不同的正常体温值,具体所述报警温度设置按键可包括报警温度向上设置按键和报警温度向下设置按键,例如每按一下上/下设置按键,对应的体温值将增加和减少0.1℃,由此可实现不同正常体温值(阈值)的设置。

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支撑板24背对铁质板25的表面与主机壳20的底部接触,具体所述支撑板24可固定连接在副托板23远离主托板22的一端,所述支撑板24的底表面与主机壳20的底部接触,由此所述支撑板24通过副托板23可对主托板22形成一定的支撑作用,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可以缩小引导柱28的设置长度,减少材料成本。

作为具体实施例,请参考图4和图5所示,所述铁质板25的底部两侧设有滑块251,所述副托板23的表面设有安置槽231,所述安置槽231的相对侧壁底部设有与滑块251滑动配合的滑槽232,由此实现了将铁质板25滑动连接在副托板23表面。

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引导柱28与第二导向孔201和第一导向孔111穿插配合,即所述引导柱28的表面与第二导向孔201和第一导向孔111的孔壁是接触的,由此增强了所述引导柱28在导向孔中移动的平稳性,使其可以更加稳定的滑动。

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测温传感器30为热敏二极管传感器,这种传感器是利用半导体的温度特性来实现对温度的检测功能,其具体可通过导线连接至主控制器33,其测温原理也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在此不再赘述。所述信号处理电路31用于对测温传感器30检测的人体温度转换成的模拟电压信号进行放大,具体可采用芯片型号为op07的运算放大器进行放大。所述模数转换器32用于将放大后的模拟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电压信号,具体可采用型号为ad5724的12位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芯片。所述主控制器33为单片机控制器,为整个电子体温计的核心部分,用于对整个电子体温计进行控制处理,具体所述主控制器33可采用型号为80c51的单片机进行控制。所述存储器35具体可采用flash存储器,它是一种非易失性内存,即在没有电流供应的条件下也能够长久地保持数据,因而保证了体温数据存储的安全性,方便了医务人员从存储器中调取以前体温数据和现在体温数据进行对比,为医务人员诊断治疗提供了帮助。所述显示屏36可根据实际需要具体采用led显示屏或液晶显示屏,而所述定时器34和蜂鸣器37也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器件,在此不再详细介绍。

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无线传输模块38为wifi模块或gprs模块,由此可将检测的体温数据通过wifi模块或gprs模块传输到用户客户端如智能手机上进行显示查看,方便了不在病人身旁的家人能实时了解病人的发烧体温情况。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