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重力按摩椅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98645发布日期:2018-10-19 19:28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按摩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零重力按摩椅架。



背景技术:

按摩椅,利用机械的滚动力作用和机械力挤压来进行按摩,人工推拿按摩能够疏通经络,使气血循环,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所以按摩后可感到肌肉放松,关节灵活,使人精神振奋,消除疲劳,对保证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其中零重力按摩椅将零重力原理和气压按摩技术结合在一起设计而成,人体的重心放在臀部脂肪,其他身体部位不受压力,从而可抵制地球引力所带来的不适,使人体处于自然状态,而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按摩效果极佳,以致于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与推崇。

而按摩椅架则是构成按摩椅的重要因素,现有的零重力按摩椅架采用l形坐靠连体架的方案,虽然靠背架与坐架间夹角无法调节,但依然可以实现零重力的角度调节。如专利文件201611216818.2中公开的一种前移零重力按摩椅架,该机构只采用一根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一端铰接在底架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横杆的中部,由电动推杆直接驱动前支撑杆摆动,并牵引整个l形连体架前后移位,小腿架通过联动机构与l形连体架联动,移动电动推杆时,所述l形连体架前后移位,进而带动与l形连体架联动的小腿架移动,而无法单独对小腿架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人体的角度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单独对小腿架进行不同角度调节的零重力按摩椅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零重力按摩椅架,包括l形连体架、底架、前支撑架、后支撑架、第一电动推杆和小腿架,所述前、后支撑架的两端分别铰接在l形连体架和底架上,所述小腿架铰接在l形连体架前端,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输出端铰接在前支撑架上,另一端铰接在底架上,l形连体架上还设有驱动小腿架摆动的第二电动推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l形连体架调节的同时,既可以启动第二电动推杆使小腿架与l形连体架联动,从而达到调整小腿架的目的;又可以不同时启动第二电动推杆,等l形连体架角度调整完成后,再单独对小腿架进行角度调节,小腿架可调整的多样性,使人们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和人体结构,自行调节,以适应不同人体的角度需求,结构合理、易操作。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输出端铰接有一联动杆,另一端铰接在l形连体架上,所述联动杆一端部活动定位一支撑轮,另一端铰接在l形连体架上,所述支撑轮始终抵触在小腿架的背部。

采用上述进一步设置,第二电动推杆的输出端铰接有一联动杆,扩大小腿架的摆动幅度;而联动杆一端通过部活动定位的支撑轮抵触在小腿架的背部,所述支撑轮减少与小腿架的摩擦力,使联动杆滑移动更顺畅,且支撑轮能在小腿架背部上下移位,进一步扩大小腿架的摆动幅度。

本发明的再进一步设置:所述l形连体架下方固定设有u形架,所述u形架包括有横杆和位于所述横杆两端的竖杆,所述竖杆连接在l形连体架两侧,所述横杆沿l形连体架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输出端铰接在所述联动杆的中部,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横杆的中部。

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第二电动推杆的输出端铰接在所述联动杆的中部,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横杆的中部,可进一步扩大小腿架的可摆动幅度,以适应不同的角度需求。

本发明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底架包括有一前平杆和一后平杆,在所述前、后平杆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两侧杆,所述前、后平杆与两侧杆构成一矩形底架。

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本发明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底架的两侧杆之间固定有第一连接杆,所述前支撑架包括有两前支撑杆,后支撑架包括有两后支撑杆,所述前支撑杆两端活动铰接在l形连体架和前平杆上,所述后支撑杆两端活动铰接在l形连体架和第一连接杆上,构成l形连体架两侧对称的四连杆结构,在两前支撑杆的中部固定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输出端铰接在第二连接杆上,另一端铰接在第一连接杆上。

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四连杆结构简单、稳固,驱动直接可靠,且第一电动推杆既是提供变化的动力,又对l形连体架起稳定支撑作用;而两后支撑杆的一端铰接在固定在两侧杆之间的第一连接杆上,加大l形连体架可摆动的角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坐姿且小腿架收起状态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坐姿且小腿架张开状态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零重力且小腿架收起状态的侧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零重力且小腿架张开状态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零重力按摩椅架,包括l形连体架(1)、底架(2)、前支撑架(3)、后支撑架(4)、第一电动推杆(5)和小腿架(6),所述前、后支撑架((3、4)的两端分别铰接在l形连体架(1)和底架(2)上,所述小腿架(6)铰接在l形连体架(1)前端,所述第一电动推杆(5)的输出端铰接在前支撑架(3)上,另一端铰接在底架(2)上,l形连体架(1)上还设有驱动小腿架(6)摆动的第二电动推杆(7),所述第二电动推杆(7)的输出端铰接有一联动杆(8),另一端铰接在l形连体架(1)上,所述联动杆(8)一端部活动定位一支撑轮(9),另一端铰接在l形连体架(1)上,所述支撑轮(9)始终抵触在小腿架(6)的背部,所述l形连体架(1)下方固定设有u形架(10),所述u形架(10)包括有横杆(101)和位于所述横杆(101)两端的竖杆(102),所述竖杆(102)连接在l形连体架(1)两侧,所述横杆(101)沿l形连体架(1)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电动推杆(7)的输出端铰接在所述联动杆(8)的中部,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横杆(101)的中部,所述底架(2)包括有一前平杆(21)和一后平杆(22),在所述前、后平杆(21、22)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两侧杆(23、24),所述前、后平杆(21、22)与两侧杆(23、24)构成一矩形底架(2),所述底架(2)的两侧杆(23、24)之间固定有第一连接杆(11),所述前支撑架(3)包括有两前支撑杆(31、32),后支撑架(4)包括有两后支撑杆(41、42),所述前支撑杆(31、32)两端活动铰接在l形连体架(1)和前平杆(21)上,所述后支撑杆(41、42)两端活动铰接在l形连体架(1)和第一连接杆(11)上,构成l形连体架(1)两侧对称的四连杆结构,在两前支撑杆(31、32)的中部固定有第二连接杆(12),所述第一电动推杆(5)的输出端铰接在第二连接杆(12)上,另一端铰接在第一连接杆(11)上。

l形连体架(1)初始状态,如图1所示,后支撑杆(41、42)处于直立至前倾,前支撑杆(31、32)后倾,所述第一电动推杆(5)处于拉伸状态,小腿架(6)离开l形连体架(1)一段距离,所述第二电动推杆(7)处于拉伸状态,此时小腿架(6)可通过第二电动推杆(7)任意调节小腿架(6)角度。

l形连体架(1)处于坐姿状态,如图2、图3所示,在l形连体架(1)初始状态时,通过第一电动推杆(5)的输出端给出一向后拉伸的作用力,驱动与之铰接的前支撑杆(31、32)向后摆动,达到牵引整个l形连体架(1)向后移位的效果,所述后支撑杆(41、42)趋于直立,此时第一电动推杆(5)处于回缩至极限状态,保持稳定且整体重心不超出后支撑杆(41、42)的支撑,即是本发明的坐姿状态。然后开启第二电动推杆(7),通过第二电动推杆(7)的输出端给出一向后拉伸的作用力,驱动与之铰接的联动杆(8)向后摆动,达到牵引小腿架(6)向后移位的效果,此时第二电动推杆(7)回缩至极限位置,小腿架(6)下垂处于l形连体架1前部,联动杆(8)贴紧远离小腿架(6)背部,如图2;亦可调节小腿架(6)呈张开状态,通过第二电动推杆(7)的输出端给出一向前顶起的作用力,驱动与之铰接的联动杆(8)向前摆动,达到牵引小腿架(6)向前移位的效果,所述联动杆(8)上端远离小腿架(6)背部,第二电动推杆(7)拉伸至极限位置,由支撑轮(9)将小腿架(6)顶起趋于水平状态,如图3。

l形连体架(1)处于零重力状态,如图4、图5所示,在l形连体架(1)初始状态时,通过第一电动推杆(5)的输出端给出一向前顶起的作用力,驱动与之铰接的前支撑杆(31、32)向前摆动,达到牵引整个l形连体架(1)向前移位的效果,所述后支撑杆(41、42)向前移动,前支撑杆(31、32)趋于直立,此时第一电动推杆(5)处于拉伸至极限状态,保持稳定且整体重心不超出前支撑杆(31、32)的支撑,即是本发明的零重力状态。然后开启第二电动推杆(7),通过第二电动推杆(7)的输出端给出一向后拉伸的作用力,驱动与之铰接的联动杆(8)向后摆动,达到牵引小腿架(6)向后移位的效果,此时第二电动推杆(7)回缩至极限位置,小腿架(6)下垂处于l形连体架1前部,联动杆(8)贴紧远离小腿架(6)背部,如图4;亦可调节小腿架(6)呈张开状态,通过第二电动推杆(7)的输出端给出一向前顶起的作用力,驱动与之铰接的联动杆(8)向前摆动,达到牵引小腿架(6)向前移位的效果,所述联动杆(8)上端远离小腿架(6)背部,第二电动推杆(7)拉伸至极限位置,由支撑轮(9)将小腿架(6)顶起趋于水平状态,如图5。

当然本发明的在调整角度时,亦可同时开启第一电动推杆(5)与第二电动推杆(7),使l形连体架(1)在调节时,小腿架(6)与之联动,起到调节的目的,操作简单,驱动直接有效,能够满足人体放松和舒适的需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