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卫生型B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45382发布日期:2018-12-11 23:31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卫生型B超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全卫生型b超机。

背景技术

医疗设备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目的是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替代、调节或者支持;生命的支持或者维持;妊娠控制;通过对来自人体的样本进行检查,为医疗或者诊断目的提供信息。

b超机作为医疗设备的一种,给医生的诊断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一般b超机在使用完成之后,只会对探头进行简单的擦拭,从而导致探头上残留有大量的耦合剂,在之后的使用过程中,耦合剂会涂抹到其他病人的身上,从而导致病菌的传播,从而危害到人们的健康,从而降低了b超机的安全性,不仅如此,一般b超机在使用的时候,医生通过手动涂抹耦合剂,从而导致医生对耦合剂的涂抹量无法实现精确的控制,从而导致耦合剂浪费,从而提高了b超机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卫生型b超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安全卫生型b超机,包括主体、电缆和检测探头,所述电缆的一端与主体连接,所述电缆的另一端与检测探头连接,还包括清洁机构和出料机构,所述清洁机构设置在主体的一侧,所述出料机构设置在检测探头的内部;

所述清洁机构包括清洁槽、加固组件、驱动组件、第二支撑杆、滑动块、清洁刷、两个伸缩杆、两个第二弹簧和至少两个喷嘴,所述加固组件水平设置在清洁槽的内部的顶部,所述第二支撑杆水平设置在清洁槽的内部的底部,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第二支撑杆的下方,所述滑动块的内部设有通孔,所述第二支撑杆穿过滑动块,两个伸缩杆分别竖向设置在滑动块的两侧,所述清洁刷水平设置,两个伸缩杆的顶端分别与清洁刷的两端连接,两个第二弹簧分别套设在两个伸缩杆上,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伸缩杆的两端连接,各喷嘴分别均匀设置在清洁刷的两侧;

所述出料机构包括动力组件、外壳、活塞、第一输料管、第二输料管、储料槽和两个单向阀,所述外壳设置在检测探头的内部,所述储料槽设置在检测探头的一侧,所述第二输料管的一端与储料槽连通,所述第二输料管的另一端与外壳的底部的一侧连通,所述第二输料管水平设置在检测探头的底部的一侧,所述第二输料管的底部依次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所述第二输料管的中部与外壳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输料管和第二输料管与外壳的连接处分别设有一个单向阀,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开口,所述活塞设置在外壳的内部,所述动力组件设置在检测探头的内部的顶部,所述动力组件与活塞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b超机的智能化程度,所述主体的内部还设有单片机和无线信号收发模块,所述无线信号收发模块与单片机电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检测探头放置的稳定性,所述加固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两个夹持杆、两个移动块和两个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支撑杆水平设置在清洁槽的内壁的顶部,两个移动块均套设在第一支撑杆上,两个第一弹簧分别套设在第一支撑杆的两端,两个第一弹簧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移动块连接,两个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杆的两端连接,两个夹持杆分别水平设置在两个移动块的靠近第二支撑杆的一侧。

作为优选,为了驱动滑动块沿着第二支撑杆左右往复移动,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丝杆和电机,所述丝杆水平设置在第二支撑杆的下方,所述丝杆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轴承座与清洁槽的两侧的内壁连接,所述电机设置在清洁槽的一侧,所述电机与丝杆传动连接,所述丝杆穿过滑动块,所述丝杆与滑动块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给活塞的往复移动提供动力,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三支撑杆、齿轮、第三传动杆、齿条、第三弹簧、支架、第一传动杆、滑块、滑槽和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三支撑杆水平设置在外壳的上方,所述齿轮铰接在第三支撑杆的中部,所述第三传动杆的一端铰接在活塞的上方,所述第三传动杆的另一端铰接在齿轮的远离齿轮圆心的位置处,所述支架水平设置在第三支撑杆的上方,所述齿条水平设置在支架的下方,所述齿条与支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水平设置在齿条的一侧,所述第一传动杆的一端与齿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的另一端穿过检测探头的一侧壳体,所述滑块设置在第二传动杆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二传动杆的一端铰接在检测探头的一侧,所述滑槽设置在第二传动杆的另一端上,所述滑块设置在滑槽的内部,所述第三弹簧水平设置,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设置在齿条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检测探头的远离第二传动杆的一侧的内壁上,所述齿条与齿轮啮合。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齿条与支架连接的稳定性,所述支架的底部设有一个开槽,所述开槽为燕尾槽,所述齿条的顶部设置在开槽的内部,所述齿条的顶部与开槽匹配。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活塞的密封性能,所述活塞的外周上还设有密封圈。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滑动块移动的顺畅度,所述丝杆的外表面上还涂有润滑剂。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喷嘴的清洁效果,各喷嘴均匀雾化喷嘴。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移动块的稳定性,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外周上还设有至少两个滑条,各滑条绕着第一支撑杆的轴线周向均匀设置在第一支撑杆的外周上,所述移动块的内壁上还周向设置有至少两个凹槽,所述凹槽的数量与滑条的数量一致,所述凹槽与滑条一一对应,所述滑条设置在凹槽的内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安全卫生型b超机中,通过清洁机构,可以驱动清洁刷左右移动,从而通过清洁刷对检测探头进行清洁,从而降低了病菌传播的几率,从而提高了b超机的安全性,与现有机构相比,该机构通过加固组件提高了检测探头的稳定性,从而降低了检测探头在清洁的过程中发生晃动的几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清洁刷的清洁效果,不仅如此,通过出料机构,可以驱动活塞在外壳的内部往复移动,从而实现了耦合剂的定量喷涂,从而减少了耦合剂的浪费,从而提高了b超机的实用性,与现有机构相比,该机构无需电力驱动,从而较少了b超机的电能消耗,从而进一步提高了b超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安全卫生型b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安全卫生型b超机的清洁机构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安全卫生型b超机的清洁机构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安全卫生型b超机的出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2.电缆,3.检测探头,4.清洁槽,5.夹持杆,6.第一支撑杆,7.移动块,8.第一弹簧,9.第二支撑杆,10.喷嘴,11.滑动块,12.伸缩杆,13.第二弹簧,14.清洁刷,15.丝杆,16.电机,17.第三弹簧,18.齿条,19.支架,20.第一传动杆,21.滑块,22.滑槽,23.第二传动杆,24.活塞,25.外壳,26.第一输料管,27.单向阀,28.第二输料管,29.储料槽,30.第三传动杆,31.第三支撑杆,32.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安全卫生型b超机,包括主体1、电缆2和检测探头3,所述电缆2的一端与主体1连接,所述电缆2的另一端与检测探头3连接,还包括清洁机构和出料机构,所述清洁机构设置在主体1的一侧,所述出料机构设置在检测探头3的内部;

如图2-3所示,所述清洁机构包括清洁槽4、加固组件、驱动组件、第二支撑杆9、滑动块11、清洁刷14、两个伸缩杆12、两个第二弹簧13和至少两个喷嘴10,所述加固组件水平设置在清洁槽4的内部的顶部,所述第二支撑杆9水平设置在清洁槽4的内部的底部,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第二支撑杆9的下方,所述滑动块11的内部设有通孔,所述第二支撑杆9穿过滑动块11,两个伸缩杆12分别竖向设置在滑动块11的两侧,所述清洁刷14水平设置,两个伸缩杆12的顶端分别与清洁刷14的两端连接,两个第二弹簧13分别套设在两个伸缩杆12上,所述第二弹簧13的两端分别与伸缩杆12的两端连接,各喷嘴10分别均匀设置在清洁刷14的两侧;

其中,当人们使用完检测探头3之后,人们将检测探头3放置在清洁槽4的内部,同时在加固组件的作用下,提高了检测探头3的稳定性,之后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滑动块11沿着第二支撑杆9左右移动,同时在两个伸缩杆12的支撑作用下,提高了清洁刷14的稳定性,同时在第二弹簧13的作用下,使清洁刷14抵靠在检测探头3的下方,之后通过滑动块11驱动清洁刷14左右移动,从而通过清洁刷14对检测探头3进行清洁,同时通过各喷嘴10喷出的消毒剂对检测探头3进行消毒,从而实现了对检测探头3的清洁和消毒,从而使检测探头可以保持清洁,从而提高了b超机的安全性;

如图4所示,所述出料机构包括动力组件、外壳25、活塞24、第一输料管26、第二输料管28、储料槽29和两个单向阀27,所述外壳25设置在检测探头3的内部,所述储料槽29设置在检测探头3的一侧,所述第二输料管28的一端与储料槽29连通,所述第二输料管28的另一端与外壳25的底部的一侧连通,所述第二输料管28水平设置在检测探头3的底部的一侧,所述第二输料管28的底部依次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所述第二输料管28的中部与外壳25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输料管26和第二输料管28与外壳25的连接处分别设有一个单向阀27,所述外壳25的顶部设有开口,所述活塞24设置在外壳25的内部,所述动力组件设置在检测探头3的内部的顶部,所述动力组件与活塞24连接;

其中,人们通过按压动力组件,之后通过动力组件驱动活塞24沿着外壳25上下往复移动,当活塞24向上移动的时候,与第一输料管26连接的单向阀27闭合,与第二输料管28连接的单向阀打开,从而通过活塞24将储料槽29内部的耦合剂通过第二输料管28抽到外壳25的内部,当活塞24向下移动的时候,与第一输料管26连接的单向阀27打开,与第二输料管28连接的单向阀闭合,从而在活塞24的作用下,将外壳25内部的耦合剂通过第一输料管26送到检测探头3上,人们每按一次动力组件,活塞24上下往复移动一次,由于活塞24上下往复移动一次挤出的耦合剂的数量一定,从而人们可以通过控制按压动力组件的次数,实现对挤出耦合剂数量的控制,从而减少了耦合剂的浪费,从而提高了b超机的实用性。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b超机的智能化程度,所述主体1的内部还设有单片机和无线信号收发模块,所述无线信号收发模块与单片机电连接,通过无线信号收发模块使b超机可以与移动设备建立通讯,之后通过移动设备远程控制b超机,从而提高了b超机的智能化程度。

如图2所示,所述加固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6、两个夹持杆5、两个移动块7和两个第一弹簧8,所述第一支撑杆6水平设置在清洁槽4的内壁的顶部,两个移动块7均套设在第一支撑杆6上,两个第一弹簧8分别套设在第一支撑杆6的两端,两个第一弹簧8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移动块7连接,两个第一弹簧8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杆6的两端连接,两个夹持杆5分别水平设置在两个移动块7的靠近第二支撑杆9的一侧;

其中,在第一支撑杆6的作用下,提高了两个移动块7的稳定性,当人们将检测探头3放置到两个夹持杆5之间之后,在两个第一弹簧8的作用下驱动两个移动块7相互靠近,之后通过两个移动块7分别驱动两个夹持杆5相互靠近,从而通过两个夹持杆7将检测探头3夹住,从而提高了检测探头3的稳定性。

如图2所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丝杆15和电机16,所述丝杆15水平设置在第二支撑杆9的下方,所述丝杆15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轴承座与清洁槽4的两侧的内壁连接,所述电机16设置在清洁槽4的一侧,所述电机16与丝杆15传动连接,所述丝杆15穿过滑动块11,所述丝杆15与滑动块11螺纹连接;

其中,通过电机16驱动丝杆15转动,从而通过丝杆15驱动滑动块11沿着第二支撑杆9左右移动。

如图4所示,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三支撑杆31、齿轮32、第三传动杆30、齿条18、第三弹簧17、支架19、第一传动杆20、滑块21、滑槽22和第二传动杆23,所述第三支撑杆31水平设置在外壳25的上方,所述齿轮32铰接在第三支撑杆31的中部,所述第三传动杆30的一端铰接在活塞24的上方,所述第三传动杆30的另一端铰接在齿轮32的远离齿轮32圆心的位置处,所述支架19水平设置在第三支撑杆31的上方,所述齿条18水平设置在支架19的下方,所述齿条18与支架19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20水平设置在齿条18的一侧,所述第一传动杆20的一端与齿条18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20的另一端穿过检测探头3的一侧壳体,所述滑块21设置在第二传动杆23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二传动杆23的一端铰接在检测探头3的一侧,所述滑槽22设置在第二传动杆23的另一端上,所述滑块21设置在滑槽22的内部,所述第三弹簧17水平设置,所述第三弹簧17的一端设置在齿条18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三弹簧17的另一端设置在检测探头3的远离第二传动杆23的一侧的内壁上,所述齿条18与齿轮32啮合;

其中,当人们按住第二传动杆23的时候,在滑槽22与滑块21的相互作用下,通过第一传动杆20驱动齿条18沿着支架19向左移动,从而在齿轮18的作用下驱动齿轮32逆时针转动,之后在第三传动杆30的作用下,通过齿轮18驱动活塞24下降,当人们松开第二传动杆23的时候,在第三弹簧17的作用下,驱动齿条28沿着支架19向右移动,从而在齿轮18的作用下驱动齿轮3顺时针转动,之后在第三传动杆30的作用下,通过齿轮18驱动活塞24上升,从而实现了活塞24的往复移动。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齿条18与支架19连接的稳定性,所述支架19的底部设有一个开槽,所述开槽为燕尾槽,所述齿条18的顶部设置在开槽的内部,所述齿条18的顶部与开槽匹配,由于燕尾槽的连接结构较为稳定,从而提高了开槽与齿条18连接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齿条18与支架19连接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活塞24的密封性能,所述活塞24的外周上还设有密封圈,通过密封圈减小了活塞24与外壳25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从而提高了活塞24的密封性能。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滑动块11移动的顺畅度,所述丝杆15的外表面上还涂有润滑剂,通过润滑剂减小了丝杆15与滑动块11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了滑动块11移动的顺畅度。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喷嘴10的清洁效果,各喷嘴10均匀雾化喷嘴。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移动块7的稳定性,所述第一支撑杆6的外周上还设有至少两个滑条,各滑条绕着第一支撑杆6的轴线周向均匀设置在第一支撑杆6的外周上,所述移动块7的内壁上还周向设置有至少两个凹槽,所述凹槽的数量与滑条的数量一致,所述凹槽与滑条一一对应,所述滑条设置在凹槽的内部,在滑条对凹槽的限位作用下,降低了移动块7绕着第一支撑杆6转动的几率,从而提高了移动块7的稳定性。

当人们使用完检测探头3之后,人们将检测探头3放置在清洁槽4的内部,同时在加固组件的作用下,提高了检测探头3的稳定性,之后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清洁刷14左右移动,从而通过清洁刷14对检测探头3进行清洁,同时通过各喷嘴10喷出的消毒剂对检测探头3进行消毒,从而实现了对检测探头3的清洁和消毒,从而使检测探头可以保持清洁,从而提高了b超机的安全性,人们通过按压动力组件,之后通过动力组件驱动活塞24沿着外壳25上下往复移动,当活塞24向上移动的时候,与第一输料管26连接的单向阀27闭合,与第二输料管28连接的单向阀打开,从而通过活塞24将储料槽29内部的耦合剂通过第二输料管28抽到外壳25的内部,当活塞24向下移动的时候,与第一输料管26连接的单向阀27打开,与第二输料管28连接的单向阀闭合,从而在活塞24的作用下,将外壳25内部的耦合剂通过第一输料管26送到检测探头3上,人们每按一次动力组件,活塞24上下往复移动一次,由于活塞24上下往复移动一次挤出的耦合剂的数量一定,从而人们可以通过控制按压动力组件的次数,实现对挤出耦合剂数量的控制,从而减少了耦合剂的浪费,从而提高了b超机的实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安全卫生型b超机中,通过清洁机构,可以驱动清洁刷14左右移动,从而通过清洁刷14对检测探头3进行清洁,从而降低了病菌传播的几率,从而提高了b超机的安全性,与现有机构相比,该机构通过加固组件提高了检测探头3的稳定性,从而降低了检测探头3在清洁的过程中发生晃动的几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清洁刷14的清洁效果,不仅如此,通过出料机构,可以驱动活塞24在外壳25的内部往复移动,从而实现了耦合剂的定量喷涂,从而减少了耦合剂的浪费,从而提高了b超机的实用性,与现有机构相比,该机构无需电力驱动,从而较少了b超机的电能消耗,从而进一步提高了b超机的实用性。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