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结构、发光装置、治疗仪、美容面膜及综合治疗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31968发布日期:2018-10-12 20:49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光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导光结构、发光装置、治疗仪、美容面膜及综合治疗系统。



背景技术:

在光学设备当中,光的传播路径一般都是由导光材料来完成的,常见的包括导光管、导光柱、透镜等。由导光材料制成的导光结构直接关系到光线的准确传播。

目前,导光结构的形式还比较局限,适用面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一些比较特殊的应用场景下的表现并不令人满意。同时,对这些比较特殊的应用场景也没有非常实用的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光结构,其能够有效地对光线进行发散和引导,促进光线在整个导光结构中充分分散,有助于引导光线进行定向分布和精准发射。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其发出的光线能够沿整个导光结构充分分散,光线能够沿着导光结构进行定向分布,光线发射的精确度非常高。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仪,其能够用于对脑部病症(特别是神经类病症)进行治疗,同时也能够用于辅助性调理;其光线分布精准可靠,发射的光线均匀准确,治疗效果也更加显著。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供另一种治疗仪,其能够用于对身体部位病症(特别是神经类病症)进行治疗,同时也能够用于辅助性调理;其光线分布精准可靠,发射的光线均匀准确,治疗效果也更加显著。

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美容面膜,其提高了光线照射到人脸部的分散性和均匀性,光线不会漏出,避免光线对人眼睛造成伤害;同时能够有效地对人脸部神经、穴位和细胞进行激活,对于美容具有很好的功效。

本发明的第六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综合治疗系统,其适用于对人体病症(特别是神经类病症)进行治疗或辅助性调理,综合化程度高,能够比较全面地对人体进行监控和诊断,使治疗和调理过程均具备更高的准确性和针对性,能够适应个体化针对性治疗和调理工作,人力成本也更低,适用于医疗手段的整合和精简。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导光结构,其包括:第一导光件和多个第二导光件。第一导光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导光段和第二导光段。多个第二导光件分设于第一导光件沿宽度方向的两端,第二导光件一端同第一导光段连接,另一端同第二导光段连接,第二导光件的中部同第一导光件间隔设置。其中,第一导光件和第二导光件沿平面或球面铺设,且第一导光件和第二导光件均由导光材料制成。

一种发光装置,其包括光源和上述的导光结构。光源的发射端口同导光结构的入射端口连接。

一种治疗仪,其包括:帽体和上述的发光装置。发光装置的导光结构铺设于帽体的内侧,导光结构沿帽体内侧呈球面铺设,且导光结构的发光区朝向其内侧。其中,发光装置的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的波长包括620~1200nm。

一种治疗仪,其包括:板体和上述的发光装置。板体呈平板状,发光装置的导光结构铺设于板体的一侧并沿板体的板面呈平面铺设,导光结构的发光区朝向其远离板体的一侧。其中,发光装置的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的波长包括620~1200nm。

一种美容面膜,其包括:面罩和上述的发光装置。发光装置的导光结构铺设于面罩的内侧并沿面罩的内壁呈弧状铺设,导光结构的发光区朝向其远离面罩的一侧。导光结构开设有用于同面罩的眼部、口部、鼻部处的开孔相对应的让位孔。其中,发光装置的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的波长包括620~1200nm。

一种综合治疗系统,其包括:上述的任意一种治疗仪、设于治疗仪的震动按摩仪、播放音乐的频率为20~50hz的音频播放器、用于控制震动按摩仪、音频播放器和治疗仪的光源的开关及工作时长的控制机构、用于检测人体健康参数的检测装置、用于分析和显示由检测装置采集到的人体数据的分析机构、用于对控制机构下达控制命令的终控机构;以及用于将由检测装置采集到的人体数据发送至分析机构并用于将由终控机构所发出的控制命令发送至控制机构的传输机构。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光结构能够有效地对光线进行发散和引导,促进光线在整个导光结构中充分分散,有助于引导光线进行定向分布和精准发射。导管结构不仅能够用于照明(由于光线能够沿着导光结构进行分散,单位面积的强度被弱化,特别适用于柔和光照明),还能够在各种光学设备中充当发光元件(特别是光治疗设备中的发光装置)。其给光精准,光强柔和,一方面能够进行精确治疗,另一方面还能够避免对人体造成损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利用导光结构对光源所产生的光线进行传导,使发出的光线能够沿整个导光结构充分分散,光线沿着导光结构进行定向分布,光线发射的精确度非常高。这样使得发光装置能够用于充当脑部光学治疗设备中的发光部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治疗仪利用帽体作为依托,将导光结构铺设在了帽体的内侧,导光结构能够将光源所发出的光在整个帽体内部进行分散,并最终朝帽体中发射出来。将治疗仪佩戴在脑部,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就能够对整个头部进行充分、均匀、大面积照射。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治疗仪则能够用于对身体部位神经类病症(例如:背部、胸部等)进行治疗,同时也能够用于辅助性调理。其性能也与上述的治疗仪相近。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美容面膜利用导光结构对光源所发出的光进行分散,能够有效地使光在整个面罩上进行分散,大大提高光线照射到人脸部的分散性和均匀性。由于导光结构能够进行精准给光,光线不会漏出,避免了光线对人眼睛造成伤害。波长为620~1200nm的光线能够有效地对人脸部神经、穴位和细胞进行激活,对于美容具有很好的功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综合治疗系统实现了治疗的智能一体化,综合化程度高,能够比较全面地对人体进行监控和诊断,使治疗和调理过程均具备更高的准确性和针对性,能够适应个体化针对性治疗和调理工作,人力成本也更低,适用于医疗手段的整合和精简。这同时也代表了未来医疗服务的发展趋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光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导光结构的a区域的放大图;

图3为第二光路枢纽的示意图;

图4为另一种导光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又一种导光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导光结构的光路传导方向的示意图;

图7为子孔之间的通光间隙的示意图;

图8为第一导光件的通孔周围的导光通道的示意图;

图9为导光结构与挡光层的三种结合方式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治疗仪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治疗仪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治疗仪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美容面膜的导光结构的示意图。

图标:1000、4000-导光结构;100-第一导光件;110-第一导光段;120-第二导光段;200-第二导光件;300-入射端口;410-通孔;421-子孔;500-光路;610-第一光路枢纽;620-第二光路枢纽;700-第三导光件;s1、s2、s3、s4、s5、s6-第一预设方向;z1、z2-第二预设方向;720-匹配段;810-第一导光通道;820-第二导光通道;2100-挡光层;2200-光源;3000-治疗仪;3100-帽体;3110-贴合部;3200-震动按摩仪;4100、4200-让位孔;4300-加宽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平行”、“垂直”等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平行或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平行”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垂直”而言更加平行,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平行,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导光结构1000。导光结构1000包括:第一导光件100和多个第二导光件200。第一导光件100和第二导光件200均由导光材料制成,例如:硅胶、硅树脂、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4-甲基-1-戊烯或聚氨酯中的至少一者,但并不仅限于此,导光材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选择。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光件100和第二导光件200均由硅树脂制成。

第一导光件10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导光段110和第二导光段120。多个第二导光件200分设于第一导光件100沿宽度方向k的两端,第二导光件200一端同第一导光段110连接,另一端同第二导光段120连接,第二导光件200的中部同第一导光件100间隔设置形成了间隙。

当光线入射到导光结构1000之后,光线沿导光结构1000进行传导,光线会沿着第一导光件100和第二导光件200进行分散。在第二导光件200的引导下,光线沿着第一导光件100的宽度方向k进行发散,有效扩展了光线所能够到达的区域范围,大大提升了光线的有效作用范围。

光线沿第一导光件100和第二导光件200分散传导之后,光线的传导方向和传导路径都受到了导光结构1000的限制的制约,在导光结构1000的引导下,能够将光线传导至目标区域。这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提高光线在导光结构1000中传导的定向性,确保光线准确传导,并在预定的区域进行分布。规避了光线在自由传播过程中发生的不必要的损失,在扩大光线有效作用范围的基础上减少了光能损失,确保光线能够尽可能地在较大的范围内充分定向发射。另一方面,在光线准确传导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光线的准确发射,提高光线传导和发射的精准度,确保给光的准确性。

总体而言,导光结构1000能够有效地对光线进行发散和引导,促进光线在整个导光结构1000中充分分散,有助于引导光线进行定向分布和精准发射。导管结构不仅能够用于照明(由于光线能够沿着导光结构1000进行分散,单位面积的强度被弱化,特别适用于柔和光照明),还能够在各种光学设备中充当发光元件(特别是光治疗设备中的发光组件)。其给光精准,光强柔和,一方面能够进行精确治疗,另一方面还能够避免对人体造成损伤。

进一步地,位于第一导光件100沿宽度方向k的同一端的多个第二导光件200均相互间隔设置,且多个第二导光件200依次围设形成多层半环状结构。

通过以上设计,第二导光件200沿第一导光件100的宽度方向k分别向两边呈层状排列,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光线在第一导光件100的宽度方向k上的分散效果,而且第二导光件200的层状排列方式还能够有效地避免在第二导光件200之间出现过大的空白区,有助于提高光线在第一导光件100的宽度方向k上的有效分布范围,并保证在该分布范围内光线能够较为均匀地进行发散,提高发光区整体的发光匀称度。

进一步地,位于第一导光件100沿宽度方向k的两端的多个第二导光件200依次围设形成多层闭环状结构。通过该设计,第二导光件200依次围设形成多层半环状结构的基础上,位于第一导光件100沿宽度方向k的两端的第二导光件200之间还围成了闭环状的结构,相当于为光线传导提供了多层环状回路,这使得光线能够更容易地在第一导光件100和第二导光件200之间进行传导,有利于光在第一导光件100和第二导光件200之间进行均匀分布,提高光线发射的均匀度,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光的损失。

为了使导光结构1000能够具有更好的导光作用,相邻两根第二导光件200之间的间距控制在小于或等于8cm的范围内,同时将相邻两根第二导光件200同第一导光件100的连接点之间的间距控制在0.1~20cm的范围内。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根第二导光件200之间的间距为1.5cm,且相邻两根第二导光件200同第一导光件100的连接点之间的间距为2cm。需要说明的是,在设置相邻两根第二导光件200同第一导光件100的连接点之间的间距时,这里的连接点指的是相邻的两根第二导光件200二者的同一端与第一导光件100的连接点。

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导光结构1000的入射端口300设于第一导光件100的端部,且入射端口300的靠近第一导光件100的一端的外径逐渐增大。具体的,入射端口300的靠近第一导光件100的一端的外径在沿第一导光件100的宽度方向k上逐渐增大。

通过以上设计,当光线由入射端口300进入第一导光件100时,当光线即将进入第一导光件100时,在入射端口300的引导下,光线会沿着入射端口300进行发散,即沿着第一导光件100的宽度方向k发散开来,从而使光线在进入到第一导光件100之后能够在第一导光件100的宽度方向k上充满第一导光件100,进而促进光线顺利进入第二导光件200,提高了光传导的流畅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光损失。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其他的实施例中,入射端口300还可以设置其他位置,例如:第一导光件100的侧边、第二导光件200等,并不限于此。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入射端口300为多个,多个入射端口300分设于第一导光件100的两端,且位于第一导光件100的同一端的多个入射端口300之间并列且间隔设置。具体的,入射端口300一共有6个,6个入射端口300分设于第一导光件100的两端,每端均为3个。每一端的3个入射端口300之间均平行且间隔设置。

第一导光件100具有多个沿其厚度方向将其贯穿的通孔410,通孔410之间间隔设置形成孔组。孔组沿第一导光件100的长度方向设置,沿第一导光件100的宽度方向k多个孔组之间平行且间隔设置,从而将第一导光件100划分为了多个光路500。在本实施例中,孔组为两组,两组孔组将第一导光件100划分为了3条光路500。每个入射端口300均与一个光路500对应设置,每个光路500的两端均对应设置有入射端口300。

通过以上改进,在第一导光件100的两端均设置入射端口300能够有效避免在第一导光件100的一端出现光线减弱的问题,保证在整个第一导光件100中任意位置均具有充足的光强度。在此基础上,能够促进光线分别从第一导光段110和第二导光段120进入第二导光件200,大大提高了光线的分布效果、整体光强度和光线均匀度,避免了暗区的出现。

此外,光路500的形成能够分别对由入射端口300射来的光线进行引导,同时,位于相邻两条光路500之间的孔组中的各个通孔410都能够对光路500中的光线进行有效发散(通孔410的设置使得第一导光件100中额外增加了大量的“空气-导光材料”界面),使得每条光路500中的光线均能够及时得到发散,不同光路500中的光线也能够通过通孔410之间的部分进行相互“交流”,使得整个第一导光件100中光线能够分布地更加均匀,光线也更容易进入到第二导光件200中,避免过于集中,提高了光线的发散和交错性能,整个导光结构1000中光线的均匀性也随之提高,使得光线不仅能够准确地沿着导光结构1000进行分散,并且在分散后保持高度的匀称度,大大改善了导光结构1000的整体发光效果,提升了其在光传导和光发射上的利用价值,特别是在光学医疗器械领域。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相邻两个孔组之间能够形成第一光路枢纽610,配合上通孔410所提供的“空气-导光材料”界面,能够有效地促进光线通过第一光路枢纽610在多根光路500之间进行大范围扩散。又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同一个孔组中的相邻两个通孔410之间能够形成第二光路枢纽620,配合上通孔410所提供的“空气-导光材料”界面,能够有效地促进光线通过第一光路枢纽610在相邻两根光路500之间进行扩散和“交流”。通过以上设计,能够有效提高第一导光件100对光密度的分散和均摊作用,促进光的均匀分散并大大提高光线进入第二导光件200的容易程度,确保导光结构1000能够对光进行有效传导和定向发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其他的实施例中,入射端口300的数量可以不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入射端口300的数量。如图4所示,入射端口300一共有4个,4个入射端口300分设于第一导光件100的两端,每端均为2个。此时,孔组相应的光路500的条数和孔组的数量均发生了变化,光路500为两条,孔组为一组。同样的,在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中,入射端口300还可以是8个,8个入射端口300分设于第一导光件100的两端,每端均为4个,如图5所示。入射端口30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并不局限于此。

特殊的,在本发明的又一些实施例当中,入射端口300也可以仅仅设置于第一导光件100的一端,此时,光线通过入射端口300从第一导光件100的同一段射入。此种设置方式更适用于第一导光件100的长度较小的情况。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控制光线的发散并尽可能减小光的耗散,通孔410的横截面的面积控制在小于或等于8cm2的范围。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1,导光结构1000还包括第三导光件700,第三导光件700一端同第一导光件100连接,另一端朝第二导光件200延伸并同第二导光件200连接。第三导光件700也由导光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导光件700同样是由硅树脂制成。

第三导光件700的设置位第一导光件100和第二导光件200之间架设了另一个传导途径,能够有效地对第二导光件200中的光强进行补偿,尽可能减少或消除第二导光件200中暗区的出现,进一步地提高了导光结构1000的整体导光匀称度,使得导光结构1000能够满足高精度、高均匀度传导的要求,使导光结构1000具备了应用于高精度光学医疗器械的条件。

进一步地,由第三导光件700的靠近第一导光件100一端的指向其另一端的切线方向为第一预设方向,第一导光件100中的光线传导方向为第二预设方向。第一预设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90°。

请参阅图1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方向分别包括:s1、s2、s3、s4、s5和s6,第二预设方向分别包括:z1和z2。其中,s1和s6二者同z2之间的夹角均小于90°,且二者与z2之间的夹角均设置为40°。而s2、s3、s4和s5四者同z1之间的夹角均小于90°,且s2和s5二者与z1之间的夹角均设置为50°,s3和s4二者与z1之间的夹角均设置为20°。

通过s1和s6二者同z2配合、以及s2、s3、s4和s5四者同z1配合,能够有效地将第一导光件100中的光线引入第三导光件700,从而使第二导光件200中的光线得到补偿,不仅提高了光线分散效率,而且还能够避免第二导光件200中出现暗区,提高整个导光结构1000的导光匀称度,使导光结构1000的导光精度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之间的夹角也可以设置为大于或等于90°。此时,为了确保光线能够顺利从第一导光件100进入到第三导光件700,可以在第三导光件700和第一导光件100二者的连接部的外周缘设置反光涂层,以此来提高第三导光件700和第一导光件100之间的光反射效果,以促进光线经多次反射之后顺利进入第三导光件700。

回到本实施例当中,在导光结构1000中,s2、s3、s4和s5四者同z2之间的夹角均大于90°,s1和s6二者同z1之间的夹角也均大于90°。为了使沿z1射来的光线能够沿s1和s6进入第三导光件700,以及使沿z2射来的光线能够沿s2、s3、s4和s5进入第三导光件700,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导光件700和第一导光件100二者的连接部的外周缘均设置有反光涂层,反光涂层沿第三导光件700和第一导光件100的周向涂覆一圈。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光线由第一导光件100进入到第三导光件700中的顺畅度,使沿z1和z2射来的光线都能够沿s1、s2、s3、s4、s5和s6朝第三导光件700传导,明显改善了整个导光结构1000的光分散和光传导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光件100与第二导光件200之间的连接部位、第一导光件100与第三导光件700之间的连接部位、以及第二导光件200与第三导光件700之间的连接部位均做平滑处理。通过该设计,消除了各个导光件连接处的棱角,能够大大提高光线在各个导光件连接处的“空气-导光材料”界面上的反射范围,从而促进第一导光件100中的光线充分发散,并大大提高光线进入第三导光件700的概率,从而缩短光线在进入第三导光件700之前的不必要的传输路径,减少光损失,增加了进入到第三导光件700和第二导光件200中的光的强度,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第二导光件200可以是直线型、椭圆弧型或圆弧型中的至少一者,第三导光件700也可以是直线型、椭圆弧型或圆弧型中的至少一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光件100、第二导光件200和第三导光件700三者沿球面铺设。具体的,第二导光件200为椭圆弧型,位于沿第一导光件100宽度方向k的两端的第二导光件200共同组合成呈层状排列的椭圆闭环。而第三导光件700也呈椭圆弧型,且第三导光件700所对应的椭圆弧所在的平面垂直于第二导光件200所对应的椭圆弧所在的平面。此形状的导光结构1000能够应用于脑部光学医疗器械,例如:脑部光学医疗设备的发光部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导光件100、第二导光件200和第三导光件700三者也可以是沿平面铺设。此时,整个导光结构呈平面型,其适用于充当平面型(例如板状)的光学治疗设备的发光部件,或者将整个导光结构作为照明用具,由于导光结构对光线具有分散作用,能够达到弱化光强的作用,适用于柔和照明。加上导光结构能够促进光线的均匀分布,其作为照明用具时能够同时保证光线的均匀性和柔和型,降低对眼睛的伤害。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制成第一导光件100、第二导光件200和第三导光件700的硅树脂的邵尔a硬度为10~80。具体的,制成第一导光件100、第二导光件200和第三导光件700的硅树脂的邵尔a硬度均控制为50。通过该设计,不仅便于导光结构1000沿帽状的壳体进行铺设,便于脑部光学医疗器械的生产,同时还能够避免导光结构1000伤害头皮,提高安全性。在使用过程中,导光结构1000也更容易同头部充分贴合,提高光线输送准确性,保证光线充分作用于头部,提高治疗效果。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3,沿第一导光件100的长度方向,相邻两个通孔410之间的区域为匹配段720,第二导光件200和第三导光件700均连接于匹配段720,以实现与第一导光件100的连接。通过该设计,将第二导光件200和第三导光件700充分地在第一导光件100的光路500中暴露了出来,使第二导光件200和第三导光件700二者与第一导光件100之间的连接部位光线传导路径非常开阔,便于光线顺利进入第二导光件200和第三导光件700。

通孔410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椭圆形,也可以是多边形,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多边形指边数大于或等于3。较优选地,多边形的边数大于或等于4。

在本实施例中,孔组不仅包括横截面呈椭圆形的通孔410,还包括横截面呈圆形的通孔410。横截面呈圆形的通孔410分设于第一导光件100的两端靠近入射端口300的位置,而横截面呈椭圆形的通孔410则设置于第一导光件100的中间部位,并位于横截面呈圆形的通孔410之间。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横截面呈椭圆形的通孔410而言,其横截面所对应的长轴沿第一导光件100的长度方向设置。其中,同一孔组中,相邻两个通孔410之间的间距决定了相应的匹配段720的长度。第二导光件200和第三导光件700二者同第一导光件100之间的连接部位在第一导光件100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为第一预设长度,同一孔组中相邻两个通孔410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预设长度,为了保持光路500的高度畅通,较优选地,第二预设长度略大于第一预设长度。通过改变通孔410的横截面所对应的长轴的长度,即可达到调节第二预设长度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其他的实施例中,同一个孔组中的任何一个通孔410还可以是由两个或多个子孔421并列构成的组合孔。此时,相邻的子孔421之间均具有供光线穿过的间隙,能够使相邻两条光路500中的光线能够相互入射,例如图7所示的情况,但不仅限于此。此种结构非常适用于相邻两个匹配段720之间的距离较小且第一导光件100中相邻两条光路500之间间距较大的情况。如前所述,在较优选的方案中,通孔410的横截面所对应的椭圆的长轴沿第一导光件100的长度方向设置,当第一预设长度较大时,第二预设长度也需要设置得较大,相应的通孔410所对应的长轴的长度会有所减小。在极限情况下,当通孔410所对应的长轴和短轴的长度相等时,此时通孔410和横截面实质上就是一个正圆形。但是当通孔410沿第一导光件100长度方向的轴进一步缩小时,其实通孔410所对应的椭圆的长轴此时就变成了短轴。此时,就可采取组合孔来替代上述通孔410,以提高相邻两条光路500之间的通畅度,促进光的分散和分布。

较优选地,组合孔的孔组的横截面可以是正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或多边形。若孔组的横截面为椭圆形,那么孔组的横截面所对应的长轴沿第一导光件100的长度方向设置,同一组合孔的子孔421的横截面所对应的长轴均平行设置。若孔组的横截面为多边形,同一组合孔的子孔421的顶角均相互相向设置。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较优选地,通孔410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或等于8cm2,而同一组合孔的全部子孔421的横截面积之和小于或等于8cm2。由于通孔410所对应的长轴长度是与匹配段720的长度相适应的,每个通孔410的实际横截面积同与其相邻的两个匹配段720直接相关,每个通孔410的横截面可能并不完全相同,只要控制在8cm2或8cm2之内即可。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通孔410的孔壁均做平滑处理,以此来消除通孔410的孔壁的棱角,提高加宽光线的反射面,促进光线在不同的管路之间、在第一导光件100和第二导光件200之间、以及在第一导光件100和第三导光件700之间进行有效分散传导,同时该方案还能够有效避免在通孔410周围出现暗区,提高光线分布的均匀度。

进一步地,由于第一导光件沿球面铺设,第一导光件呈弧型,入射端口300的入射方向沿第一导光件100的端部的切线方向设置,入射端口300的入射端面垂直于入射端口300的轴心线设置。通过该设计,能够有效地提高光线从入射端口300进入第一导光件100的入射效率,减少光损失。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光件100、第二导光件200和第三导光件700三者沿宽度方向k的两端的厚度均逐渐减小并形成棱边。通过该设计,能够有效地避免光线从第一导光件100、第二导光件200或第三导光件700的棱边周围射出,有效降低光损失,能够更大限度地促进光从第一导光件100、第二导光件200和第三导光件700三者的侧面射出,提高光线射出的准确性。对于本实施例的导光结构1000而言,当应用于脑部光学治疗设备的发光部件时,能够确保光线准确地从第一导光件100、第二导光件200和第三导光件700三者的侧面射出,促进出射光能够有效地对脑部相应部位进行照射,提高给光的准确性、柔和度和均匀性。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对通孔410的孔壁做平滑处理外,对通孔410的孔壁和第一导光件100的侧面之间的连接部位也做平滑处理。如图8(a)和图8(b)所示,在通孔410周围,分别能够形成平滑的第一导光通道810和第二导光通道820,第一导光通道810和第二导光通道820的行程呢个能够有效地避免通孔410周围出现暗区,提高导光结构1000在整体上的导光均匀度。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导光件100、第二导光件200和第三导光件700三者沿宽度方向k的长度与各自的厚度之比均为2~5: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光件100沿宽度方向k的长度与其厚度之比为5:1,而第二导光件200和第三导光件700二者沿宽度方向k的长度与各自的厚度之比均为2.5:1。具体的,第一导光件100沿宽度方向k的长度为3cm,其厚度为0.6cm;第二导光件200和第三导光件700二者沿宽度方向k的长度均为0.8cm,厚度均为0.32cm。

一般地,为了使导光结构1000能够更容易适应在脑部光学治疗设备中的应用,第一导光件100、第二导光件200和第三导光件700三者沿宽度方向k的长度控制在0.3~3cm范围内,且二者的厚度控制在0.1~1cm范围内。

导光结构1000整体上在尽可能减小光损失的基础上,使光线能够沿整个导光结构1000进行充分分散,同时保证分散后的光线具有非常高的均匀度,使得光线的分散性、均匀度能够同时兼顾。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发光装置包括光源和上述的导光结构1000。光源的发射端口同导光结构1000的入射端口300连接。发光装置利用导光结构1000对光源所产生的光线进行传导,使发出的光线能够沿整个导光结构1000充分分散,光线沿着导光结构1000进行定向分布,光线发射的精确度非常高。这样使得发光装置能够用于充当脑部光学治疗设备中的发光部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其他的实施例中,若导光结构的第一导光件、第二导光件和第三导光件均是沿平面进行铺设的,此时,发光装置则适用于充当平面型(例如板状)的光学治疗设备的发光部件,或者作为照明用具。由于导光结构对光线具有分散作用,能够达到弱化光强的作用,适用于柔和照明。加上导光结构能够促进光线的均匀分布,其作为照明用具时能够同时保证光线的均匀性和柔和型,降低对眼睛的伤害。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发射端口与入射端口300之间由光纤连接,光纤用于将光源所产生的光线从光源中引出,并将光线顺利引入入射端口300,保证光线顺利进入导光结构1000。通过该设计,能够有效地降低光源与导光结构1000之间的连接难度,并且能够大大提高光源和导光结构1000二者的安装灵活性,利用光纤作为中转介质,非常便于发光装置与其他仪器设备进行结合。

除此之外,在导光结构1000的外侧还设置有用于阻挡光线射出的挡光层2100,从而使光线能够更集中地从导光结构1000的另一侧射出。通过该设计,能够使发光装置实现定向发光,同时避免光从另一侧射出损失。

其中,挡光层2100可以是反光涂层、全反射光疏层或隔光挡板中至少一者。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挡光层2100为反光涂层。

需要说明的是,导光结构1000各个导光件的外侧壁面(即设置有反光涂层的侧面)呈平面型(如图9(a)所示)、阶梯型(如图9(b)所示)或弧面型(如图9(c)所示)中至少一者,在本实施例中均设置为阶梯型。通过该设计,不仅能够明显提高光从内测射出的效果,而且还能有效避免光从导光结构1000的边缘发生泄漏。

除此之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治疗仪3000,如图10~12所示。治疗仪3000包括:帽体3100和上述的发光装置。发光装置的导光结构1000铺设于帽体3100的内侧,导光结构1000沿帽体3100内侧呈球面铺设,且导光结构1000的发光区朝向其内侧。其中,发光装置的光源2200所发出的光线的波长包括620~1200nm。

治疗仪3000利用帽体3100作为依托,将导光结构1000铺设在了帽体3100的内侧,导光结构1000能够将光源2200所发出的光在整个帽体3100内部进行分散,并最终朝帽体3100中发射出来。将治疗仪3000佩戴在脑部,光源2200所发出的光线就能够对整个头部进行充分、均匀、大面积照射。

经医学研究发现,波长为620~1200nm的光线能够有效地对人体神经进行有效刺激,与人体神经产生协同作用,有助于对神经的生理活动进行激活,能够促进神经的修复。治疗仪3000利用导光结构1000将上述波长的光线充分、均匀、大面积地照射向脑部,能够有效促进光线对人脑部(特别是脑部神经)的调理和治疗作用。光线经过导光结构1000分散传导之后,光强度得到了一定的弱化,能够有效避免伤害头皮,安全性也得到了明显提升。在导光结构1000的引导下,光线的发射面大大增加,且光线的均匀度也得到了有效保障,这样能够保证对脑部进行精准、稳定、充分给光,提高了光治疗环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助于治疗和调节效果的提高。总体上,治疗仪3000能够用于对脑部病症(特别是神经类病症)进行治疗,同时也能够用于辅助性调理。其光线分布精准可靠,发射的光线均匀准确,治疗效果也更加显著。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导光结构1000的入射端口300设于第一导光件100的端部,且第一导光件100由帽体3100的前端朝指向其后端的方向延伸设置。通过该设计,第一导光件100从前额朝后颈的方向延伸,第一导光件100沿头部较长的路径进行设置,能够有效地增加光路500长度,反过来也就增加了光线进入第二导光件200和第三导光件700的概率,光线也就更容易分散,分散后的均匀度也更高。

此外,帽体3100还具有用于同人体后颈相贴合的贴合部3110,导光结构1000均由帽体3100的前端延伸至贴合部3110。通过该设计,能够使治疗仪3000同时有效的覆盖脑部和后颈,并能够同时向脑部和后劲进行给光,大大增加了有效治疗范围,提升了治疗效果。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对颈部的脊椎端和脑部进行协同给光,能够更好地起到激活神经的作用。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光源2200所发出的光线的波长为620~760nm时,光源2200在工作状态下以10~100hz的频率在开关状态之间进行切换。而当光源2200所发出的光线的波长为760~1200nm,光源2200则在工作状态下以小于或等于60hz的频率在开关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本实施例中,光源2200所发出的光线的波长为760~1200nm,且光源2200在工作状态下60hz的频率在开关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其中,在开关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可以是只进行开启或关闭操作,此时光源2200发光是间歇式的。也可以是在进行切换时进行连续的关闭和开启操作,此时光源2200其实是进行闪烁操作。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在进行切换时进行连续的关闭和开启。

需要说明的是,光源2200可以是由发射620~760nm波长光线的发射装置和发射760~1200nm波长光线的发射装置组成,也可以是由单个能够同时发射620~1200nm波长光线的发射装置构成。而在本实施例中,光源2200由能够在620~1200nm波长范围内进行调节的发射装置构成。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光源2200所发出的光经导光结构1000分散并射出后,射出的光线的功率小于或等于0.5w/cm2。通过该设计,在进行光治疗的过程中,能够防止光线对头皮造成损伤(例如烧伤),对于头部皮肤较脆弱的对象也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提升了使用的安全性。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调节光源2200的功率实现发射光的功率在0~0.5w/cm2的范围内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情况的使用者。此时,通过相应调整使用时间即可确定光照的总剂量,这大大提高了在使用过程中的灵活性。

需要说明的是,导光结构1000的发光区还可以盖设用于减弱光线强度的滤光布(图中未示出),这样能够进一步降低发射光的强度(适用于光源2200功率不易调节的情况),以此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即使是头皮耐受能力较弱或者头部有伤口的患者也能够使用。此外,滤光布的设置还能够避免导光结构1000直接接触头皮,对于头部有伤口的患者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该情况下,滤光布需要经过医用灭菌处理。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治疗仪3000还包括震动按摩仪3200,震动按摩仪3200设于帽体3100,导光结构1000的内侧凸设有用于对人头部进行按摩的按摩凸点(图中未示出)。震动按摩仪3200直接与帽体3100连接,在工作状态下,震动按摩仪3200发生机械振动,机械振动传导至帽体3100后能够用于脑部和后颈进行震动按摩,配合上导光结构1000上的按摩凸点,按摩效果更加显著。

在本实施例中,按摩凸点按照人头部穴位进行分布,且按摩凸点也由硅树脂制成的。

需要说明的是,治疗仪3000还可以包括所播放音乐的频率为20~50hz的音频播放器。同时配备上用于控制各电气组件开启和关闭的遥控器,而遥控器则具有闪烁频率为40hz的用于显示各电气组件工作状态的显示屏。

经医学研究发现,频率为20~50hz的声波和以20~50hz的频率进行闪动的光波能够在潜意识状态下对人体的神经进行激活,促进神经的自我修复。配合以上辅助性手段,能够进一步提升治疗仪3000的综合效果。

进一步地,还可以为治疗仪3000配备用于控制各电气组件的开关及工作时长的控制机构,各个电气组件均与控制机构电连接。同时加上用于调控控制机构的控制端,即可实现对治疗仪3000的统一调控,大大提高了智能化程度。其中,控制端可以是遥控器、手机app或电脑软件。

需要说明的是,若导光结构的第一导光件、第二导光件和第三导光件均是沿平面进行铺设的,导光结构还可以与呈平板状的板体相结合。此时,导光结构铺设于板体的一侧并沿板体的板面呈平面铺设,光源2200也设置在板体的板面。这样就构成了另一种治疗仪。其则能够用于对身体部位神经类病症(例如:背部、胸部等)进行治疗,同时也能够用于辅助性调理。其性能也与上述的治疗仪3000相近。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美容面膜(图中未示出)。与治疗仪3000相比不同的是:在美容面膜中以面罩替代了帽体3100,并对导光结构1000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形成了新的导光结构4000。

在美容面膜中,发光装置的导光结构4000铺设于面罩的内侧并沿面罩的内壁呈弧状铺设,导光结构4000的发光区朝向其远离面罩的一侧。在此基础上,导光结构4000开设有用于同面罩的眼部、口部、鼻部处的开孔相对应的让位孔。其中,发光装置的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的波长包括620~1200nm。

具体的,导光结构4000的用于同面罩的口部的开孔相对应的让位孔4100、用于同面罩的鼻部的开孔相对应的让位孔4200均开设于第一导光件100。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一导光件100的宽度大于让位孔4100和让位孔4200的宽度,那么可以将让位孔4100和让位孔4200直接开设在第一导光件100。若第一导光件100的宽度小于让位孔4100或让位孔4200的宽度,此时则需要将第一导光件100的对应让位孔4100和让位孔4200的部位进行加宽,以满足让位孔4100和让位孔4200的开设,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即采用该种形式。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导光件100的加宽段4300的两端均设置有通孔410,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光线沿着第一导光件100的宽度方向进一步分散,并保证光线能够顺利绕过让位孔4100和让位孔4200,从而保证整个光路的通畅。且位于加宽段4300两端的通孔410的靠近加宽段4300的一端呈扩大的趋势,在沿第一导光件100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逐渐变大,通过该设计,能够有效提高光路的顺畅度,促进光线顺利绕过让位孔4100和让位孔4200,促进光线均匀分布,避免出现暗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导光结构4000的用于同面罩的口部的眼部相对应的让位孔则直接由相邻的第二导光件200之间的间隙来充当,这样不仅能够减小加工难度,同时也不会影响光路和光在导光结构4000中的分布。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导光结构4000的用于同面罩的口部的眼部相对应的让位孔还可以直接在第二导光件200和/或第三导光件300上进行开设,优选地,对第二导光件200和第三导光件300进行加宽。

在本实施例中,美容面膜利用导光结构4000对光源所发出的光进行分散,能够有效地使光在整个面罩上进行分散,大大提高光线照射到人脸部的分散性和均匀性。由于导光结构4000能够进行精准给光,光线不会漏出,避免了光线对人眼睛造成伤害。波长为620~1200nm的光线能够有效地对人脸部神经、穴位和细胞进行激活,对于美容具有很好的功效。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导光结构4000的发光区还盖设有用于减弱光线强度的滤光布,这样能够进一步降低发射光的强度(适用于光源功率不易调节的情况),对于脸部皮肤比较敏感的使用者而言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能够有效避免对脸部造成损伤。该情况下,滤光布需要经过灭菌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在美容面膜中,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的波长优选为620~760nm,光源在工作状态下以60~100hz的频率在开关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本实施例中,光源在工作状态下以80hz的频率在开关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综合治疗系统(图中未示出)。综合治疗系统包括:治疗仪3000、用于检测人体健康参数的检测装置、用于分析和显示由检测装置采集到的人体数据的分析机构、用于对控制机构下达控制命令的终控机构、以及用于将由检测装置采集到的人体数据发送至分析机构并用于将由终控机构所发出的控制命令发送至控制机构的传输机构。

通过以上设计,利用检测装置对人体的健康情况进行实时检测和监控,采集到的人体数据由传输机构传输至分析机构,分析机构通过基本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后将检测结果进行显示,以供医护人员分析诊断,从而做出相应的医疗方案。最终,医护人员能够通过终控机构对控制机构下达控制命令,使控制机构按照相应的给光方式、给光功率、给光时间、间歇时间、疗程等来控制治疗仪3000对人体进行光治疗。

通过以上设计,实现了治疗的智能一体化,综合化程度高,能够比较全面地对人体进行监控和诊断,使治疗和调理过程均具备更高的准确性和针对性,能够适应个体化针对性治疗和调理工作,人力成本也更低,适用于医疗手段的整合和精简。这同时也代表了未来医疗服务的发展趋势。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光源可以是普通照明光源、led型光源、激光光源等,但不仅限于此。在本实施例中,光源为激光光源。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光结构1000能够有效地对光线进行发散和引导,促进光线在整个导光结构1000中充分分散,有助于引导光线进行定向分布和精准发射。导管结构不仅能够用于照明(由于光线能够沿着导光结构1000进行分散,单位面积的强度被弱化,特别适用于柔和光照明),还能够在各种光学设备中充当发光元件(特别是光治疗设备中的发光装置)。其给光精准,光强柔和,一方面能够进行精确治疗,另一方面还能够避免对人体造成损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利用导光结构1000对光源2200所产生的光线进行传导,使发出的光线能够沿整个导光结构1000充分分散,光线沿着导光结构1000进行定向分布,光线发射的精确度非常高。这样使得发光装置能够用于充当脑部光学治疗设备中的发光部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治疗仪3000利用帽体3100作为依托,将导光结构1000铺设在了帽体3100的内侧,导光结构1000能够将光源2200所发出的光在整个帽体3100内部进行分散,并最终朝帽体3100中发射出来。将治疗仪3000佩戴在脑部,光源2200所发出的光线就能够对整个头部进行充分、均匀、大面积照射。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治疗仪3000则能够用于对身体部位神经类病症(例如:背部、胸部等)进行治疗,同时也能够用于辅助性调理。其性能也与上述的治疗仪3000相近。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综合治疗系统实现了治疗的智能一体化,综合化程度高,能够比较全面地对人体进行监控和诊断,使治疗和调理过程均具备更高的准确性和针对性,能够适应个体化针对性治疗和调理工作,人力成本也更低,适用于医疗手段的整合和精简。这同时也代表了未来医疗服务的发展趋势。

对于本发明的实施例而言,导光结构肯定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给出的,当导光结构基于本发明的构思做出调整时,相应的,发光装置、治疗仪、美容面膜及综合治疗系统的结构都可以作出相应的调整,都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给出的。

以上所述的也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