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专用助行盲人手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03117发布日期:2018-12-08 06:48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专用助行盲人手杖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残疾人辅助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专用助行盲人手杖。

背景技术

通常盲人使用的传统导盲杖为直竿状盲杖,通过边走边点触地面而获得路面信息。

盲人在盲道上行走时,通过传统的导盲杖向前、向左和向右进行边走边点触,对盲砖上的条纹凸楞的触感并不灵敏,因此减慢了行走速度,甚至还容易走偏。

此外,盲人行走时,还需提握导盲杖,因此手部始终需要施加上提的力,行走较为吃力;即对于习惯右手提握或左撇子的盲人来说,长时间行走,单手提握导盲杖,手部很容易疲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直行及转弯均可以t型槽进行导向,凭借相匹配的手杖反馈触感进行导向行走,触感灵敏加快了行走速度,不易走偏;盲人行走时,不需施加上提的力,只需稍施加推力即可推动手杖在导向盲道上移动,行走轻松,单手推移方便,不易疲劳的专用助行盲人手杖。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专用助行盲人手杖,其包括内杆和外管,外管的顶端垂直固定有第一矩形块,外管的底端安装有上滚轮,上滚轮的滚动面朝向外管侧面;内杆转动连接于外管中,内杆外伸于外管之外的底端垂直固定有横杆,内杆的顶端贯穿至第一矩形块之外,内杆的顶端垂直固定有第二矩形块,第一矩形块的中心、第二矩形块的中心和内杆的中心轴线重合,第一矩形块和第二矩形块相接触的矩形面形状相同,横杆的杆径和外管的管径均小于上滚轮的两侧面宽度。

相匹配于本发明的专用助行盲人手杖的一种导向盲道,其由排水沟渠和多块导向盲道板砖,其中,导向盲道板砖包括砖体,砖体的顶面上开有若干道t型槽;t型槽的窄槽为开设于砖体顶面上的槽口,t型槽的宽槽位于砖体内;各t型槽至少有一端贯穿至砖体的侧面,各t型槽的槽底面上均布有若干个排污口,各排污口均贯穿至砖体底面,各导向盲道板砖拼接且铺设于排水沟渠上,各排污口向下连通至排水沟渠,在任意相邻两块拼接的导向盲道板砖的拼接面上,各t型槽的端口均一一对应地连通。各导向盲道板砖拼接且铺设于排水沟渠上,各排污口向下连通至排水沟渠,便于t型槽排水排污。

相应地,本发明的横杆与内杆构成t型结构,可适配于t型槽中。t型槽的槽口宽度应大于横杆的杆径和外管的管径,以便于横杆与内杆构成的t型结构进入槽口中进行滑动。优选地,上滚轮的两侧面宽度等于三倍的t型槽的槽口宽度,以便于上滚轮始终位于导向盲道上。由于横杆的杆径和外管的管径均小于上滚轮的两侧面宽度,因此上滚轮可沿着导向盲道滚动且不会落入于t型槽的槽口中。上滚轮外圆中心和横杆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t型槽的窄槽的高度,在导航行进状态下使导航助行手杖处于合适的倾角,便于盲人使用。盲人只需根据本发明的专用助行盲人手杖在t型槽中移动,直行及转弯均可以t型槽进行导向,凭借相匹配的手杖反馈回来的触感进行导向行走,触感灵敏加快了行走速度,不容易走偏。由于本发明的专用助行盲人手杖的大部分重力支撑于上滚轮上,又由于前部由t型结构始终限位在t型槽内,即使盲人手脱离手杖,手杖也不会倾倒。盲人行走时,不需施加上提的力,只需稍施加推力即可推动本发明的的专用助行盲人手杖在导向盲道上移动,行走轻松,单手推移方便,不易疲劳。另外,内杆可为空心杆或管材,进一步减小了其重量。

盲人脚踏于砖体的顶面上后,由于砖体的顶面上开有若干道t型槽,t型槽数量越多,盲人也越容易通过手杖或脚底感触到较多的凹陷感,感知进入导向盲道之中以及导向盲道的导向。

优选地,使用状态时的t型槽的宽槽和横杆是间隙配合的,以便于水平放置的横杆在t型槽的宽槽中水平转动。适配地,t型槽的槽口宽度应大于横杆的杆径和外管的管径,以方便将横杆与内杆构成的t型结构置入槽口中。当需要将t型结构置入并适配于t型槽中时,上滚轮作为杠杆支撑于导向盲道上,内杆的顶端下压一定高度,使t型结构具有旋转的空间,以便于旋转后进入t型槽的槽口。初始状态时,第一矩形块和第二矩形块相接触的矩形面是相匹配的,四侧面也相互重合匹配。接着,握持并90°正向旋转第二矩形块,通过内杆带动t型结构也正向旋转90°,盲人通过触觉感知第一矩形块和第二矩形块处于十字交叉位置,此时,横杆可斜置入t型槽的槽口中。

接着,上提手杖,使之直立,期间,横杆纵向水平置入于t型槽的宽槽中。接着,握持并90°反向旋转第二矩形块,从而通过内杆带动t型结构也反向旋转90°,手部即可感知第一矩形块和第二矩形块的四侧面相匹配重合,从而使t型结构复位并重新适配于t型槽中;在此同时,外管是并不旋转的,滚轮方位即可不变。最后,将手杖倾斜,使上滚轮重新落于导向盲道上,即可正常使用。上述使用过程,均可通过触感很方便地进行感知和操作,盲人在适配手杖和盲道的过程中,该结构可避免旋转体积和重量较大的上滚轮,使用方便,可节省体力。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将横杆对准并置入t型槽的槽口中,横杆的两端安装有球型滚轮,球型滚轮的轮径小于上滚轮的两侧面宽度,上滚轮则始终位于导向盲道上滚动;同时,球型滚轮的轮径小于t型槽的槽口,通过球型滚轮可以很方便地将横杆对准并置入t型槽的槽口中,使用方便。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内杆的转动效果好以及外管的轴向限位效果好,第一矩形块上用于穿设内杆的通孔内壁上环向设置有第一凹槽,内杆的圆周面上固定有凸缘,凸缘设于第一凹槽中,第一矩形块和第二矩形块相互贴合;即内杆可通过凸缘和第一凹槽的匹配结构在外管和第一矩形块中进行转动。又由于第一矩形块固定于外管的顶端,因此,外管在轴向上不会移动,结构简单,限位效果好。其中,凸缘可为注塑固定在内杆外侧的软质橡胶制,安装时,凸缘可塞入至第一凹槽中进行装配,安装更为方便。

进一步地,为了导盲使用更为方便,第二矩形块上固定有螺杆,螺杆螺纹连接有手柄;第一矩形块上用于穿设内杆的通孔内壁上还圆周均布有若干个盲孔,盲孔中设有圆珠和弹簧,弹簧被夹设于圆珠和盲孔的孔底之间;内杆上周向均布有若干个呈球面凹陷的第二凹槽,圆珠用于在第一矩形块和第二矩形块的各侧面相重合时,一一对应地配合于第二通孔中。其中,手柄可为直柄、弯柄等结构,便于盲人握持。

其中,优选地,盲孔数量为四个,盲孔的中心轴线一一对应地垂直于第一矩形块上的四个侧面。由于旋转90°的第二矩形块时,也带动内杆旋转90°,因此旋转过程中,圆珠位于第二凹槽之外,即在内杆的圆周面上滚动时,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当圆珠即将返回至第二凹槽中时,弹簧自然松弛,将圆珠一一对应地压合于第二凹槽中,此时,会产生“咔哒”声及相应的反馈触感。通过听觉和触觉感知,盲人即可清楚地得知内杆和t型结构即旋转到位,导盲使用更为方便。

进一步地,手柄与第二矩形块处外装有卫星导航定位器,并由护套防水防晒。卫星定位导航器具备蓝牙通讯功能,可将导航语音信息发送到蓝牙耳机,盲人的家人可实时掌控盲人位置。手柄上还套设有紧急呼叫环,卫星定位导航器被夹设在紧急呼叫环和第二矩形块之间。盲人遇到紧急状况时转动紧急呼叫环即可将呼叫信号发送给家人,当盲人蓝牙耳机离开手杖一定距离,也会向家人发送异常信号。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安装和拆卸,第一矩形块包括矩块本体和定位套,矩块本体上设有套孔,定位套螺纹连接于套孔中,定位套固定于外管的顶端,定位套的内孔和外管的内孔构成用于穿设内杆的通孔;定位套外圆面上周向均布有若干个第一通孔,套孔内壁和第一通孔构成盲孔。安装时,首先将内杆穿设于套孔中;接着,在定位套外圆面处,将圆珠和弹簧从外往内依次装配入第一通孔中;再将定位套从下往上套于内杆上,且同时旋入套孔中,同时软质橡胶制成的凸缘卡入至第一凹槽中,使第一矩形块和第二矩形块的矩形面相贴合;最后旋转内杆,使圆珠被弹簧一一对应地压合于第二凹槽中,从外向内安装圆珠和弹簧更为便捷。同理地,拆卸时,反向操作即可。

更进一步地,为了方便使用、安装和拆卸,第一通孔靠近套孔内壁的一端螺纹连接有柱销,弹簧被夹设于圆珠和柱销之间。柱销安装于第一通孔的外端,将圆珠、弹簧和柱销从外往内依次装配入第一通孔中。通过柱销可阻隔弹簧和套孔内壁的接触,在定位套和套孔螺纹旋动过程中,以及转动内杆的过程中,可避免弹簧的头部不小心卡于定位套和套孔的间隙中,使用、安装和拆卸过程更为便捷。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安装和拆卸定位套,矩块本体内设有第一阶梯孔,第一阶梯孔的大孔为套孔,定位套中同轴设置有第二阶梯孔,第二阶梯孔的大孔朝向第一阶梯孔的小孔,第二阶梯孔的大孔和第一阶梯孔的大孔底面构成的第一凹槽,第二阶梯孔的小孔和第一阶梯孔的小孔构成用于穿设内杆的通孔。

安装时,首先将内杆穿设于第一阶梯孔的小孔中;接着,在定位套外圆面处,将圆珠和弹簧从外往内依次装配入第一通孔中;再将定位套从下往上套于内杆上,且同时旋入套孔中,同时,软质橡胶制成的凸缘卡入至套孔和第一阶梯孔的大孔底面构成的第一凹槽中,使第一矩形块和第二矩形块的矩形面相贴合;最后旋转内杆,使圆珠被弹簧一一对应地压合于第二凹槽中,安装和拆卸更为便捷。同理地,使用或拆卸时,反向操作即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正是由于第一凹槽分体式设计,定位套旋动下移拆卸时,第一凹槽变大;但凸缘的顶面始终贴合于第一阶梯孔的大孔的底面上,使第一矩形块和第二矩形块的矩形面相贴合;即拆卸过程中,凸缘和第二矩形块的底面之间存在一环形凹槽,使矩块本体的上端台阶始终卡设于该环形凹槽中,从而便于定位套直接拆卸。

进一步地,为了在安装或拆卸时,便于定位套旋入或旋出套孔,外管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管套,定位套同轴固定于管套顶端,盲人可旋动管套,从而使定位套旋入或旋出套孔,即管套为握持部,便于操作。

进一步地,为了适配不同t型槽的窄槽高度、盲人身高、盲人握持手杖高度以及握持手杖习惯等,外管的底端螺纹连接有轮架,上滚轮安装于轮架上。轮架螺纹连接便于调整上滚轮的高度,从而调节手杖的倾斜度,以适配不同t型槽的窄槽高度、盲人身高、盲人握持手杖高度以及握持手杖习惯等,实用性更强,操作更方便,可推广使用。

本发明的另一个使用状态方案为:本发明的t型槽的宽槽高度大于横杆的杆径,同时以便于斜置的横杆可在t型槽的宽槽中进行旋转,优选地,t型槽的宽槽高度等于横杆的杆长,除此之外,其他结构同发明一。适配地,t型槽的槽口宽度应大于横杆的杆径和外管的管径,以方便将横杆与内杆构成的t型结构置入槽口中。当需要将t型结构置入并适配于t型槽中时,上滚轮作为杠杆支撑于导向盲道上,内杆的顶端下压一定高度,使t型结构具有旋转的空间,以便于旋转后进入t型槽的槽口。接着,握持第二矩形块并90°正向旋转内杆,从而使t型结构也旋转90°,盲人通过触觉感知第一矩形块和第二矩形块处于十字交叉位置,此时,横杆可斜置入t型槽的槽口中。

接着,将上滚轮作为杠杆支撑于导向盲道上,内杆的顶端上翘一定高度,期间,横杆完全置入于t型槽的宽槽中。接着,握持第二矩形块并90°反向旋转内杆,手部即可感知第一矩形块和第二矩形块的四侧面相匹配重合,从而使t型结构复位并重新适配于t型槽中;在此同时,外管是并不旋转的,且滚轮也始终置于导向盲道上作为支撑。最后,盲人即可正常推移该手杖。上述使用过程中,均可通过触感很方便地进行感知和操作,盲人在适配手杖和盲道的过程中,该结构可避免旋转和上提体积和重量较大的上滚轮,使用方便,可极大地节省体力。

另外,t型槽可替换为l型槽。相应地,横杆与内杆构成l型结构,可适配地在l型槽中进行滑动,相应的操作和效果同前述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专用助行盲人手杖的有益效果是:

1.盲人只需根据本发明的专用助行盲人手杖在t型槽中移动,直行及转弯均可以t型槽进行导向,凭借相匹配的手杖反馈回来的触感进行导向行走,触感灵敏加快了行走速度,不容易走偏。

2.由于本发明的专用助行盲人手杖的大部分重力支撑于上滚轮上,又由于前部由t型结构始终限位在t型槽内,即使盲人手脱离手杖,手杖也不会倾倒。盲人行走时,不需施加上提的力,只需稍施加推力即可推动本发明的的专用助行盲人手杖在导向盲道上移动,行走轻松,单手推移方便,不易疲劳。

3.盲人脚踏于砖体的顶面上后,由于砖体的顶面上开有若干道t型槽,t型槽数量越多,盲人也越容易通过手杖或脚底感触到较多的凹陷感,感知进入导向盲道之中以及导向盲道的导向。

4.使用状态时的t型槽的宽槽和横杆是间隙配合的,可通过触感很方便地进行感知和操作,盲人在适配手杖和盲道的过程中,该结构可避免旋转体积和重量较大的上滚轮,使用方便,可节省体力。

5.球型滚轮的轮径小于t型槽的槽口,通过球型滚轮可以很方便地将横杆对准并置入t型槽的槽口中,使用方便。

6.内杆可通过凸缘和第一凹槽的匹配结构在外管和第一矩形块中进行转动。又由于第一矩形块固定于外管的顶端,因此,外管在轴向上不会移动,结构简单,限位效果好。

7.旋转过程中,圆珠位于第二凹槽之外,即在内杆的圆周面上滚动时,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当圆珠即将返回至第二凹槽中时,弹簧自然松弛,将圆珠一一对应地压合于第二凹槽中,此时,会产生“咔哒”声及相应的反馈触感。通过听觉和触觉感知,盲人即可清楚地得知内杆和t型结构即旋转到位,导盲使用更为方便。

8.安装时,首先将内杆穿设于套孔中;接着,在定位套外圆面处,将圆珠和弹簧从外往内依次装配入第一通孔中;再将定位套从下往上套于内杆上,且同时旋入套孔中,同时软质橡胶制成的凸缘卡入至第一凹槽中,使第一矩形块和第二矩形块的矩形面相贴合;最后旋转内杆,使圆珠被弹簧一一对应地压合于第二凹槽中,从外向内安装圆珠和弹簧更为便捷。同理地,拆卸时,反向操作即可。

9.通过柱销可阻隔弹簧和套孔内壁的接触,在定位套和套孔螺纹旋动过程中,以及转动内杆的过程中,可避免弹簧的头部不小心卡于定位套和套孔的间隙中,使用、安装和拆卸过程更为便捷。

10.正是由于第一凹槽分体式设计,定位套旋动下移拆卸时,第一凹槽变大;但凸缘的顶面始终贴合于第一阶梯孔的大孔的底面上,使第一矩形块和第二矩形块的矩形面相贴合;即拆卸过程中,凸缘和第二矩形块的底面之间存在一环形凹槽,使矩块本体的上端台阶始终卡设于该环形凹槽中,从而便于定位套直接拆卸。

11.为了在安装或拆卸时,便于定位套旋入或旋出套孔,外管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管套,定位套同轴固定于管套顶端,盲人可旋动管套,从而使定位套旋入或旋出套孔,即管套为握持部,便于操作。

12.轮架螺纹连接便于调整上滚轮的高度,从而调节手杖的倾斜度,以适配不同t型槽的窄槽高度、盲人身高、盲人握持手杖高度以及握持手杖习惯等,实用性更强,操作更方便,可推广使用。

13.本发明的t型槽的宽槽高度大于横杆的杆径,同时以便于斜置的横杆可在t型槽的宽槽中进行旋转。在使用过程中,盲人可通过触感很方便地进行感知和操作。盲人在适配手杖和盲道的过程中,该结构可避免旋转和上提体积和重量较大的上滚轮,使用方便,可极大地节省体力。

14.t型槽可替换为l型槽。相应地,横杆与内杆构成l型结构,可适配地在l型槽中进行滑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专用助行盲人手杖的全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专用助行盲人手杖的仰视图;

图3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4是图1中b-b剖视图;

图5是图1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5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1中e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1中f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种专用助行盲人手杖的矩块本体的仰视图;

图10是图9中g-g剖视图;

图11是专用于本发明的一种专用助行盲人手杖的导向盲道的俯视图;

图12是专用于本发明的一种专用助行盲人手杖的导向盲道的半剖视图;

图13是专用于本发明的一种专用助行盲人手杖的导向盲道的全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一种专用助行盲人手杖与导向盲道配合使用结构的全剖视图。

其中:1.内杆,101.凸缘;2.外管;3.第一矩形块,301.第一凹槽,302.圆珠,303.弹簧,304.矩块本体,305.定位套,306.套孔,307.第一通孔,308.管套;4.上滚轮;5.横杆;6.第二矩形块;7.球型滚轮;8.手柄;9.柱销;10.轮架;11.砖体;12.排水沟渠;13.t型槽;14.排污口;15.卫星定位导航器;16.护套;17.紧急呼叫环。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一:

如图1-图10所示的本发明的一种专用助行盲人手杖的实施例一,其包括内杆1和外管2,外管2的顶端垂直固定有第一矩形块3,外管2的底端安装有上滚轮4,上滚轮4的滚动面朝向外管2侧面;内杆1转动连接于外管2中,内杆1外伸于外管2之外的底端垂直固定有横杆5,内杆1的顶端贯穿至第一矩形块3之外,内杆1的顶端垂直固定有第二矩形块6,第一矩形块3的中心、第二矩形块6的中心和内杆1的中心轴线重合,第一矩形块3和第二矩形块6相接触的矩形面形状相同,横杆5的杆径和外管2的管径均小于上滚轮4的两侧面宽度。

相匹配于本实施例的专用助行盲人手杖,如图11-14所示的一种导向盲道,其由排水沟渠12和多块导向盲道板砖,其中,导向盲道板砖包括砖体11,砖体11的顶面上开有若干道t型槽13;t型槽13的窄槽为开设于砖体11顶面上的槽口,t型槽13的宽槽位于砖体11内;各t型槽13至少有一端贯穿至砖体11的侧面,各t型槽13的槽底面上均布有若干个排污口14,各排污口14均贯穿至砖体11底面,各导向盲道板砖拼接且铺设于排水沟渠12上,各排污口14向下连通至排水沟渠12,在任意相邻两块拼接的导向盲道板砖的拼接面上,各t型槽13的端口均一一对应地连通。各导向盲道板砖拼接且铺设于排水沟渠上,各排污口14向下连通至排水沟渠,便于t型槽13排水排污。

相应地,本实施例的横杆5与内杆1构成t型结构,可适配于t型槽13中。t型槽13的槽口宽度应大于横杆5的杆径和外管2的管径,以便于横杆5与内杆1构成的t型结构进入槽口中进行滑动。优选地,上滚轮4的两侧面宽度等于三倍的t型槽13的槽口宽度,以便于上滚轮4始终位于导向盲道上。由于横杆5的杆径和外管2的管径均小于上滚轮4的两侧面宽度,因此上滚轮4可沿着导向盲道滚动且不会落入于t型槽13的槽口中。上滚轮4外圆中心和横杆5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t型槽13的窄槽的高度,在导航行进状态下使导航助行手杖处于合适的倾角,便于盲人使用。盲人只需根据本实施例的专用助行盲人手杖在t型槽13中移动,直行及转弯均可以t型槽13进行导向,凭借相匹配的手杖反馈回来的触感进行导向行走,触感灵敏加快了行走速度,不容易走偏。由于本实施例的专用助行盲人手杖的大部分重力支撑于上滚轮4上,又由于前部由t型结构始终限位在t型槽13内,即使盲人手脱离手杖,手杖也不会倾倒。盲人行走时,不需施加上提的力,只需稍施加推力即可推动本实施例的的专用助行盲人手杖在导向盲道上移动,行走轻松,单手推移方便,不易疲劳。另外,内杆1可为空心杆或管材,进一步减小了其重量。

盲人脚踏于砖体1的顶面上后,由于砖体11的顶面上开有若干道t型槽13,t型槽13数量越多,盲人也越容易通过手杖或脚底感触到较多的凹陷感,感知进入导向盲道之中以及导向盲道的导向。

优选地,使用状态时的t型槽13的宽槽和横杆5是间隙配合的,以便于水平放置的横杆5在t型槽13的宽槽中水平转动。适配地,t型槽13的槽口宽度应大于横杆5的杆径和外管2的管径,以方便将横杆5与内杆1构成的t型结构置入槽口中。当需要将t型结构置入并适配于t型槽13中时,上滚轮4作为杠杆支撑于导向盲道上,内杆1的顶端下压一定高度,使t型结构具有旋转的空间,以便于旋转后进入t型槽13的槽口。初始状态时,第一矩形块3和第二矩形块6相接触的矩形面是相匹配的,四侧面也相互重合匹配。接着,握持并90°正向旋转第二矩形块6,通过内杆1带动t型结构也正向旋转90°,盲人通过触觉感知第一矩形块3和第二矩形块6处于十字交叉位置,此时,横杆5可斜置入t型槽13的槽口中。

接着,上提手杖,使之直立,期间,横杆5纵向水平置入于t型槽13的宽槽中。接着,握持并90°反向旋转第二矩形块6,从而通过内杆1带动t型结构也反向旋转90°,手部即可感知第一矩形块3和第二矩形块6的四侧面相匹配重合,从而使t型结构复位并重新适配于t型槽13中;在此同时,外管2是并不旋转的,滚轮4方位即可不变。最后,将手杖倾斜,使上滚轮4重新落于导向盲道上,即可正常使用。上述使用过程,均可通过触感很方便地进行感知和操作,盲人在适配手杖和盲道的过程中,该结构可避免旋转体积和重量较大的上滚轮4,使用方便,可节省体力。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将横杆5对准并置入t型槽13的槽口中,横杆5的两端安装有球型滚轮7,球型滚轮7的轮径小于上滚轮4的两侧面宽度,上滚轮4则始终位于导向盲道上滚动;同时,球型滚轮7的轮径小于t型槽13的槽口,通过球型滚轮7可以很方便地将横杆5对准并置入t型槽13的槽口中,使用方便。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内杆1的转动效果好以及外管2的轴向限位效果好,第一矩形块3上用于穿设内杆1的通孔内壁上环向设置有第一凹槽301,内杆1的圆周面上固定有凸缘101,凸缘101设于第一凹槽301中,第一矩形块3和第二矩形块6相互贴合;即内杆1可通过凸缘101和第一凹槽301的匹配结构在外管2和第一矩形块3中进行转动。又由于第一矩形块3固定于外管2的顶端,因此,外管2在轴向上不会移动,结构简单,限位效果好。其中,凸缘101可为注塑固定在内杆1外侧的软质橡胶制,安装时,凸缘101可塞入至第一凹槽301中进行装配,安装更为方便。

进一步地,为了导盲使用更为方便,第二矩形块6上固定有螺杆7,螺杆7螺纹连接有手柄8;第一矩形块3上用于穿设内杆1的通孔内壁上还圆周均布有若干个盲孔,盲孔中设有圆珠302和弹簧303,弹簧303被夹设于圆珠302和盲孔的孔底之间;内杆1上周向均布有若干个呈球面凹陷的第二凹槽102,圆珠302用于在第一矩形块3和第二矩形块6的各侧面相重合时,一一对应地配合于第二通孔中。其中,手柄8可为直柄、弯柄等结构,便于盲人握持。

其中,优选地,盲孔数量为四个,盲孔的中心轴线一一对应地垂直于第一矩形块3上的四个侧面。由于旋转90°的第二矩形块6时,也带动内杆1旋转90°,因此旋转过程中,圆珠302位于第二凹槽102之外,即在内杆1的圆周面上滚动时,弹簧303处于被压缩状态;当圆珠302即将返回至第二凹槽102中时,弹簧303自然松弛,将圆珠302一一对应地压合于第二凹槽102中,此时,会产生“咔哒”声及相应的反馈触感。通过听觉和触觉感知,盲人即可清楚地得知内杆1和t型结构即旋转到位,导盲使用更为方便。

进一步地,手柄8与第二矩形块6处外装有卫星导航定位器15,并由护套16防水防晒。卫星定位导航器15具备蓝牙通讯功能,可将导航语音信息发送到蓝牙耳机,盲人的家人可实时掌控盲人位置。手柄8上还套设有紧急呼叫环17,卫星定位导航器15被夹设在紧急呼叫环17和第二矩形块6之间。盲人遇到紧急状况时转动紧急呼叫环17即可将呼叫信号发送给家人,当盲人蓝牙耳机离开手杖一定距离,也会向家人发送异常信号。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安装和拆卸,第一矩形块3包括矩块本体304和定位套305,矩块本体304上设有套孔306,定位套305螺纹连接于套孔306中,定位套305固定于外管2的顶端,定位套305的内孔和外管2的内孔构成用于穿设内杆1的通孔;定位套305外圆面上周向均布有若干个第一通孔307,套孔306内壁和第一通孔307构成盲孔。安装时,首先将内杆1穿设于套孔306中;接着,在定位套305外圆面处,将圆珠302和弹簧303从外往内依次装配入第一通孔307中;再将定位套305从下往上套于内杆1上,且同时旋入套孔306中,同时软质橡胶制成的凸缘101卡入至第一凹槽301中,使第一矩形块3和第二矩形块6的矩形面相贴合;最后旋转内杆1,使圆珠302被弹簧303一一对应地压合于第二凹槽102中,从外向内安装圆珠302被弹簧303更为便捷。同理地,拆卸时,反向操作即可。

更进一步地,为了方便使用、安装和拆卸,第一通孔307靠近套孔306内壁的一端螺纹连接有柱销9,弹簧303被夹设于圆珠302和柱销9之间。柱销9安装于第一通孔307的外端,将圆珠302、弹簧303和柱销9从外往内依次装配入第一通孔307中。通过柱销9可阻隔弹簧303和套孔306内壁的接触,在定位套305和套孔306螺纹旋动过程中,以及转动内杆1的过程中,可避免弹簧303的头部不小心卡于定位套305和套孔306的间隙中,使用、安装和拆卸过程更为便捷。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安装和拆卸定位套305,矩块本体304内设有第一阶梯孔,第一阶梯孔的大孔为套孔306,定位套305中同轴设置有第二阶梯孔,第二阶梯孔的大孔朝向第一阶梯孔的小孔,第二阶梯孔的大孔和第一阶梯孔的大孔底面构成的第一凹槽301,第二阶梯孔的小孔和第一阶梯孔的小孔构成用于穿设内杆1的通孔。

安装时,首先将内杆1穿设于第一阶梯孔306的小孔中;接着,在定位套305外圆面处,将圆珠302和弹簧303从外往内依次装配入第一通孔307中;再将定位套305从下往上套于内杆1上,且同时旋入套孔306中,同时,软质橡胶制成的凸缘101卡入至套孔306和第一阶梯孔的大孔底面构成的第一凹槽301中,使第一矩形块3和第二矩形块6的矩形面相贴合;最后旋转内杆1,使圆珠302被弹簧303一一对应地压合于第二凹槽102中,安装和拆卸更为便捷。同理地,使用或拆卸时,反向操作即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正是由于第一凹槽301分体式设计,定位套305旋动下移拆卸时,第一凹槽301变大;但凸缘101的顶面始终贴合于第一阶梯孔306的大孔的底面上,使第一矩形块3和第二矩形块6的矩形面相贴合;即拆卸过程中,凸缘101和第二矩形块6的底面之间存在一环形凹槽,使矩块本体304的上端台阶始终卡设于该环形凹槽中,从而便于定位套305直接拆卸。

进一步地,为了在安装或拆卸时,便于定位套305旋入或旋出套孔306,外管2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管套308,定位套305同轴固定于管套308顶端,盲人可旋动管套308,从而使定位套305旋入或旋出套孔306,即管套308为握持部,便于操作。

进一步地,为了适配不同t型槽13的窄槽高度、盲人身高、盲人握持手杖高度以及握持手杖习惯等,外管2的底端螺纹连接有轮架10,上滚轮4安装于轮架10上。轮架10螺纹连接便于调整上滚轮4的高度,从而调节手杖的倾斜度,以适配不同t型槽13的窄槽高度、盲人身高、盲人握持手杖高度以及握持手杖习惯等,实用性更强,操作更方便,可推广使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其使用状态时,本实施例的t型槽13的宽槽高度大于横杆5的杆径,同时以便于斜置的横杆5可在t型槽13的宽槽中进行旋转,优选地,t型槽13的宽槽高度等于横杆5的杆长,除此之外,其他结构同实施例一。适配地,t型槽13的槽口宽度应大于横杆5的杆径和外管2的管径,以方便将横杆5与内杆1构成的t型结构置入槽口中。当需要将t型结构置入并适配于t型槽13中时,上滚轮4作为杠杆支撑于导向盲道上,内杆1的顶端下压一定高度,使t型结构具有旋转的空间,以便于旋转后进入t型槽13的槽口。接着,握持第二矩形块6并90°正向旋转内杆1,从而使t型结构也旋转90°,盲人通过触觉感知第一矩形块3和第二矩形块6处于十字交叉位置,此时,横杆5可斜置入t型槽13的槽口中。

接着,将上滚轮4作为杠杆支撑于导向盲道上,内杆1的顶端上翘一定高度,期间,横杆5完全置入于t型槽13的宽槽中。接着,握持第二矩形块6并90°反向旋转内杆1,手部即可感知第一矩形块3和第二矩形块6的四侧面相匹配重合,从而使t型结构复位并重新适配于t型槽13中;在此同时,外管2是并不旋转的,且滚轮4也始终置于导向盲道上作为支撑。最后,盲人即可正常推移该手杖。上述使用过程,均可通过触感很方便地进行感知和操作,盲人在适配手杖和盲道的过程中,该结构可避免旋转和上提体积和重量较大的上滚轮4,使用方便,可极大地节省体力。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t型槽13可替换为l型槽,除此之外,其他结构同实施例一。相应地,横杆5与内杆1构成l型结构,可适配地在l型槽中进行滑动,相应的操作和效果同实施例一。

应当理解,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由本发明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