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治疗甲亢的外敷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05512发布日期:2018-12-08 07:03阅读:1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辅助治疗甲亢的外敷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辅助治疗甲亢作用的外敷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中医学“瘿病”范畴。目前西医尚缺乏针对病因的有效治疗,临床上主要有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碘治疗、局部免疫调节治疗等四种方式,但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抗甲状腺药(主要为硫氧嘧啶类和咪唑类)治疗时间较长,需要维持1-2年,治愈率仅为40%,但复发率高达50%-60%,且副作用较大(如粒细胞减少、药物过敏、肝功能受损、关节疼痛、血管炎等)。手术治疗与放射碘治疗都属于破坏性治疗,虽然治疗后甲亢不容易复发,但手术治疗一般用于甲状腺肿大显著的患者,而且部分患者对手术具有顾虑不太愿意接受,而放射碘治疗易造成不可逆性甲状腺损害,两种疗法均易导致甲减的发生,而且放射碘治疗不适合孕妇、哺乳期妇女、及甲状腺眼病患者。局部免疫调节治疗需要用到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有一定的并发症风险,患者顾虑较多。

中医治疗“瘿病”历史悠久。其对现代免疫疾病综合治疗的效果亦越来越得到医学界的认同。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组方具有化学合成药不能比拟的优势。然而,临床中医治疗甲亢多单纯采用内服药物的方法,内服药物需要经过身体代谢后才起效。甲状腺特殊的解剖生理特征包括解剖位置表浅,皮下脂肪少,角质层薄,毛孔较多,血液供应量大,为内病外治提供了良好的生理条件。

因此在内服的基础上,采用甲状腺部位外敷中药组合膏剂的内外结合治疗方法比单纯的内服药物法疗效更佳,是未来临床甲亢治疗的趋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增进甲亢的治疗效果,在内服的基础上联合外敷药物,提供了一种治疗甲亢的外敷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辅助治疗甲亢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药包括:黄药子、黄芪、雷公藤、夏枯草、浙贝母、法夏、山慈菇、三棱、莪术、丹参、生地、蒲公英、玄参、鳖甲、沙苑子、白芍、知母、炒枣仁、柴胡。

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黄药子1~4份、黄芪2~6份、雷公藤1~3份、夏枯草1~3份、浙贝母1~4份、法夏1~3份、山慈菇1~4份、三棱1~3份、莪术1~3份、丹参1~3份、生地1~3份、蒲公英1~3份、玄参1~3份、鳖甲2~6份、沙苑子1~3份、白芍1~3份、知母1~3份、炒枣仁1~3份、柴胡1~3份。

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黄药子1~3份、黄芪2~4份、雷公藤1~2份、夏枯草1~2份、浙贝母1~3份、法夏1~2份、山慈菇1~3份、三棱1~2份、莪术1~2份、丹参1~2份、生地1~2份、蒲公英1~2份、玄参1~2份、鳖甲2~4份、沙苑子1~2份、白芍1~2份、知母1~2份、炒枣仁1~2份、柴胡1~2份。

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黄药子1份、黄芪2份、雷公藤1份、夏枯草1份、浙贝母1.5份、法夏1份、山慈菇1份、三棱1份、莪术1份、丹参1份、生地1份、蒲公英1份、玄参1份、鳖甲2份、沙苑子1份、白芍1份、知母1份、炒枣仁1份、柴胡1份。

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膏剂。

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的给药方式为外敷。

graves病属中医瘿病的范畴,其临床表现包括t3、t4增高引起的甲状腺肿大、高代谢症候群、神经兴奋症候群和突眼等。一般认为,甲状腺功能亢进具有阴虚证候特征。发明人认为本病病机以气阴两虚、阴虚火旺为本,气滞血瘀痰结为标。病因在一定的体质因素下,由于水土失宜或情志失调,致气机郁滞,血行不畅,津液不输,凝聚成痰,气痰瘀交结,壅于颈前而成。气阴两虚是甲亢的病机之本,正气亏虚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禀赋不足,素体亏虚之人易患甲亢。如素体肾阴亏虚,肾精不足,精不能化气,或阴虚虚火耗气,久则气阴双亏;情志刺激引动肝火或肝郁化火,火邪耗气伤阴,亦能成气阴两虚。气虚鼓动无力则倦怠乏力,失于固摄则自汗,不能化湿则见浮肿。心气虚则心悸怔忡、不寐;肺气虚则胸闷气短;脾气虚则形体消瘦、大便溏泻。阴虚内热,可见畏热或潮热盗汗;肾阴亏虚,心肾失交亦见心烦不寐、多梦;肝阴虚,筋脉失养则手颤、肢麻,目窍失养则双目干涩,或视物模糊。情志刺激,致肝气郁结,气郁化火,重伤阴液,出现心肝火郁(或阴虚火旺)之证,可见烦躁易怒、心悸怔忡、怕热多汗、口渴喜饮、多食易饥、肢体震颤、舌红苔少或黄等。气虚既可生痰又可致瘀;阴虚血稠运行缓慢亦可停而为瘀,阴虚火旺又可炼液成痰,痰瘀互结,聚于颈前日久成瘿。故火、痰、瘀三邪相互滋生共同为患,为本病病机之标。

发明人认为对本症治法当以益气养阴以治其根本,清热泻火、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以治其标。根据本症病机及甲状腺解剖特点,采取内外合治的方法,内服甲亢方以治其本,兼顾其标;外敷甲亢平膏以消除甲状腺肿大,治标为主,兼顾调本。

气滞血瘀痰结于颈前而成瘿是形成颈肿目突的主要病理机制,根据“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的原则,采用活血化瘀、消瘿散结之法,痰消瘀散,有形之邪可祛,无形之气可消,颈肿目突可愈。本发明外敷中药组合物膏方(此处记为甲亢平膏方)以黄药子、雷公藤、夏枯草、浙贝母,法半夏,山慈菇化痰散结。其中,黄药子凉血降火,消瘿解毒,《开宝本草》言其“苦,平,无毒。主诸恶肿疮瘘、喉痹、蛇犬咬毒”,《本草汇言》称“黄药子解毒凉血最验”,现认为黄药子性苦寒,具有散结消瘿、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作用。雷公藤味辛苦,性寒,归肝、脾、肾经,功能祛风燥湿,消肿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毒,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雷公藤有显著的抗炎、镇痛、免疫抑制等作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山慈菇主痈肿疮瘘,瘰疬结核,为消痰散毒之药。而且黄药子、雷公藤、山慈菇均有毒性,久服易对人体肝肾功能造成损害,故外用能更好的发挥疗效。夏枯草苦辛性寒,归肝胆经,既清火散结,又清肝明目,《本经》谓其“主瘰疬,消瘿结气”。浙贝母苦寒,归肝心经,功能清热化痰散结,《本草正》言其“善开郁结,疗瘰疬”,合夏枯草以消瘿瘤颈肿目胀。法半夏燥湿化痰,合用可增强化痰之力。

用三棱、莪术、丹参活血化瘀。并配以蒲公英以清热解毒。其中,三棱、莪术性辛、苦、温,两药合用,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的功效,性虽辛温,与诸寒凉药相伍,既无助热之弊,又增消瘿散结、活血祛瘀之力。丹参苦辛性凉,归肝心两经,善于活血祛瘀,清心凉血。合柴胡以行气活血,伍枣仁以增安神之功,同时亦可使诸益气滋阴之品补而不滞。蒲公英为“解热凉血之要药”,“至贱而有大功”,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

在此二者基础之上,再通过黄芪益气,柴胡行气,并辅以生地、玄参、鳖甲、沙苑子、白芍、炒枣仁、知母来滋阴养血,从而达到治标为主,兼顾调本的目的。其中,黄芪味甘性温,归脾肺经,补中益气、固表止汗,兼能升阳止泻,《珍珠囊》言其“治虚劳自汗,补肺气,……实皮毛,益胃气”,《本草纲目》谓其“为补气之长”。生地,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肾经,滋补肾阴,凉血清心。玄参味甘苦咸性寒,善于滋阴降火,软坚散结,能消瘿瘤。本发明采用黄芪、生地生与玄参复配。其中玄参合黄芪以益气滋阴,合生地以养阴清热。柴胡辛苦微寒,归肝胆经,疏畅肝胆,理气解郁,伍以酸苦微寒之白芍,补血敛阴,柔肝抑阳,合柴胡补肝体而柔肝用。知母苦寒质润,功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用药法象》谓其“泻无根之火,疗有汗之骨蒸,止虚劳之热,滋化源之阴”。炒枣仁甘酸而平,归肝胆心脾经,养心安神,益阴敛汗。鳖甲味甘咸性寒,归肝肾经,具有滋阴,软坚散结,治疗癥瘕积聚的作用。沙苑子补肾,强阴,走肾、肝二经,有滋阴养血之功。

本发明的膏药具有下述优点:(1)可绕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及胃肠因素的干扰和灭活。(2)可缩小病人个体间及个体内各次用药间的差异。(3)较易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4)能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少给药次数和总剂量。(5)能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6)使用方便,病人乐于应用。(7)加强病人用药中的合作,可随时中断或恢复治疗。

相对于单纯的西药治疗,本发明的外敷中药组合物可以辅助甲亢的中药治疗。利用中药的内外合治对甲亢各项指标的治疗作用与西药类似,但在消除甲状腺肿、烦躁、震颤、少寐多梦、神疲乏力、健忘、口干渴等症状上明显优于西药组,有利于防止甲亢病情的反复。本发明单独运用亦能改善甲亢症状,消除甲状腺肿,疗效好、副作用小,而且使用便捷,内外合治能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比单纯使用内服药物的疗效更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调节免疫功能

发明人认为,甲亢的形成与免疫功能紊乱相关,扶正药能促进细胞免疫,祛邪药能抑制体液免疫,通过两者结合起到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2)清热活血、消瘿散结功能

本发明中外敷甲亢平膏雷公藤等具有清热活血、消瘿散结之功。

(3)改善能量代谢

本发明中中药组方含生地、白芍、夏枯草、玄参、丹参等滋阴降火药,能有效的改善gd患者的能量代谢。

(4)改善神经兴奋

本发明内外合治组能显著的改善甲亢患者的神经兴奋症状。

实验结果显示,本发明益气滋阴及化痰散结、活血祛瘀类方药对甲亢的内外合治的治疗是全方位的,不仅能改善甲亢的临床症候,还能多方面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所以起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其中,甲亢(内服)方组与甲亢平膏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本发明外用的中药组合物也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甲亢的效果。而内外合治组与该两组分别对比均有显著差异,说明内外合治效果更佳。在实际操作中,亦可以采用本发明的外敷中药组合物配合内服中药或西药协同治疗。

附图说明

图1为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病理改变的观察;

图2为各组大鼠垂体组织形态观察及腺垂体嗜碱性细胞数比较(he10×4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外用的辅助治疗甲亢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黄芪2份、雷公藤1份、夏枯草1份、浙贝1.5份、法夏1份、黄药子1份、山慈菇1份、三棱1份、莪术1份、丹参1份、生地1份、蒲公英1份、玄参1份、鳖甲2份、沙苑子1份、白芍1份、炒枣仁1份、柴胡1份。

取上述重量组分的各药材,水取醇提后加入高分子化合物、氧化锌、生胶、松香、羊毛脂、汽油及酒精,配置成橡胶膏,命名为甲亢平膏。

实施例2

一种外用的辅助治疗甲亢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黄芪2份、雷公藤1份、夏枯草2份、浙贝1.5份、法夏1份、黄药子1份、山慈菇1份、三棱1份、莪术1份、丹参1份、生地1份、蒲公英1份、玄参1份、鳖甲3份、沙苑子1份、白芍1份、炒枣仁1份、柴胡1份。

取上述重量组分的各药材,水取醇提后加入高分子化合物、氧化锌、生胶、松香、羊毛脂、汽油及酒精,配置成橡胶膏,命名为甲亢平膏。

实施例3

一种外用的辅助治疗甲亢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黄芪2份、雷公藤1份、夏枯草1份、浙贝1.5份、法夏1份、黄药子1份、山慈菇1份、三棱1份、莪术1份、丹参1份、生地1份、蒲公英1份、玄参1份、鳖甲2份、沙苑子1份、白芍1份、炒枣仁1份、柴胡1份。

取上述重量组分的各药材,水取醇提后加入高分子化合物、氧化锌、生胶、松香、羊毛脂、汽油及酒精,配置成橡胶膏,命名为甲亢平膏。

对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甲亢平膏进行药效学实验。

一、动物实验

将60只大鼠称重标记,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甲亢平膏组、甲亢方(内服)组、西药对照组、内外合治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每日按75μg/100g体重灌服优甲乐进行造模,计21天。第8天起,甲亢平膏组和内外合治组大鼠以10%的na2s颈前脱毛,颈前贴以甲亢平膏(每日更换1次),同时甲亢方组和内外合治组大鼠每日按13.5g生药/kg体重灌服甲亢方(本医院自制);西药对照组大鼠每日按20.25mg/100g体重灌服丙基硫氧嘧啶。正常组灌服等容量生理盐水。各组大鼠每周称体重1次,根据体重调整药物剂量。21天后,大鼠处死,取2ml颈动脉血并分离血清,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ft3、ft4、t3、t4含量,用免疫放射法测定tsh含量;并摘取甲状腺、垂体切片进行he染色;摘取胸腺及脾脏计算胸腺(脾脏)指数,单位为×10-2g/g。

1、各实验组对甲亢大鼠血清t3、t4、ft3、ft4、tsh含量的影响,结果见表1。

表1对甲亢大鼠血清t3、t4、ft3、ft4、tsh含量的影响(x±s)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

表1中各治疗组与甲亢模型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说明各种治疗方案对甲亢治疗均有效果。其中,甲亢(内服)方组与甲亢平膏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本发明外用的中药组合物也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甲亢的效果。而内外合治组与该两组分别对比均有显著差异,说明内外合治效果更佳。在实际操作中,亦可以采用本发明的外敷中药组合物配合内服中药或西药协同治疗。

2、各实验组甲状腺指数比较,结果见表2。

表2各组大鼠甲状腺指数比较

与正常组比较*p<0.05;与甲亢模型组比较**p<0.01;与西药对照组比较#p<0.01。

表2表明相对于西药组,甲亢方单独内服组,甲亢平膏单独外用组,内外合治能明显减少甲亢大鼠甲状腺指数,有效抑制甲亢大鼠甲状腺肿大。

但内外合治组与西药对照组比较,p<0.01,说明内外合治能够协同增效,疗效更佳。

3、各实验组甲状腺组织病理改变观察。

结果见图1。从图1可见,正常组甲状腺滤泡大小基本一致,呈圆形或椭圆形,内充深红色染胶质,滤泡胶质染色均匀,滤泡间质无水肿,上皮细胞无增生。内外合治组甲状腺组织病理结构基本同正常组。甲亢模型组甲状腺滤泡有明显肿大,滤泡大小不一,增生变化明显,少数滤泡胶质稀薄甚至缺失,滤泡壁上皮细胞明显受压,可见上皮细胞增生及组织被膜和血管侵及,有的滤泡呈多层分布。甲亢平膏组、甲亢(内服)方组和西药组可见少数甲状腺滤泡增生,部分滤泡间质水肿,其它甲状腺组织结构基本同正常组。

4、各实验组垂体组织形态观察及腺垂体嗜碱性细胞数比较。

结果见图2。从图2可知,光镜下观察,正常组大鼠垂体组织胞体大小不一,呈椭圆形或多边形,许多胞质内含有颗粒状物质,并可见均质状嗜酸性小体,组织染色分布均匀。内外合治组大鼠垂体组织结构基本同正常组。甲亢模型组可见明显胞体间质水肿,广泛分布染色深红的渗出性红细胞,有许多红细胞聚积成团。甲亢平膏组、甲亢(内服)方组和西药组,除可见少许散落的红细胞外,其他基本同正常组。这些结果显示本发明外用的中药组合物也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甲亢的效果。通过内外合治效果更佳,大鼠垂体病理学改变得到明显改善。

5、各实验组腺垂体嗜碱性细胞数比较,结果见表3。

表3腺垂体嗜碱性细胞数比较(x±s)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1;与正常组比较**p<0.01。

每100倍视野随机数4个小格的腺垂体嗜碱性细胞(压上线和左线的细胞计数,压下线和右线的细胞不计数),取其平均值,每组数6个切片。表3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甲亢模型组腺垂体嗜碱性细胞适应性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甲亢平膏组、甲亢(内服)方组、西药对照组、内外合治组腺垂体嗜碱性细胞适应性增多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显现本发明外用的中药组合物也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甲亢的效果,内外合治效果更佳。内外合治组腺垂体嗜碱性细胞数基本同正常组,与其它各治疗组相比,疗效更佳。

6、各实验组胸腺、脾脏指数比较,结果见表4。

表4各组大鼠胸腺、脾脏指数比较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与甲亢模型组比较,△p<0.05,△△p<0.01。

从表4可见,在对甲亢大鼠采取各种治疗措施后,相对模型组,西医治疗组,甲亢(内服)方组,甲亢平膏组,内外合治组大鼠胸腺及脾脏指数明显增加。这表明甲亢平膏外用,其有效成分可透过皮肤到达甲状腺组织发挥改善甲状腺功能的作用,另可进入血液循环而调节机体全身免疫功能,甲状腺功能得到加强,对胸腺和脾脏的免疫功能又有改善作用。

二、临床研究

1、诊断标准:

参照2002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写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的有关标准拟定。临床上以典型甲亢(graves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西医诊断标准:①颈前肿大,心悸不宁,烦躁易怒,手指震颤,多食消瘦,神疲乏力,少寐多梦,健忘,手足心热,口咽干燥,汗出。②t3、t4、ft3(游离t3)、ft4(游离t4)测值升高,tsh(促甲状腺激素)测值降低或正常。

中医证候标准:

①气阴两虚、阴虚火旺:

主症:颈前肿大,心悸不宁,倦怠乏力,多食消瘦,手足心热,口咽干燥。

次症:烦躁易怒,手指震颤,目胀多泪,恶热多汗,少寐多梦,口渴多饮。

舌脉:舌质红,舌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凡符合主症+次症或主症+舌脉均可辨证为气阴两虚、阴虚火旺证。

②气滞血瘀痰凝:

主症:颈前肿大经久不消,可随吞咽上下活动,烦躁易怒,手指震颤,心悸不宁。

次症:倦怠乏力,多食消瘦,手足心热,口咽干燥,目胀多泪,恶热多汗,少寐多梦。

舌脉: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舌苔白,脉沉弦或沉涩。

凡符合主症+次症或主症+舌脉均可辨证为气滞血瘀痰凝证。

2、纳入标准:

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候条件能配合治疗,生活基本稳定者可选作实验病例。已经服用抗甲状腺制剂者,实验前停服抗甲状腺制剂7天,洗脱期严密观察,不能耐受洗脱时随时进入观察,洗脱期最长为7天。

纳入对象:将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门诊病人按应诊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中,男性10例,女性30例,年龄20-50岁,平均31.8岁,病程2个月-11年,平均6.5个月;对照组中,男性12例,女性28例,年龄16-52岁,平均32.3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7.3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3、治疗方法:

治疗组:内服甲亢中药组合,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同时采用甲亢平膏外敷甲状腺,每日1次,每次使用时间不超过10h。

对照组:口服丙基硫氧嘧啶(北京红惠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日300-600mg,分3-4次内服。4-6周后如症状显著改善,体重增加,心率下降至80-90次/min,且t3或t4接近正常,则可根据病情每2-3周递减药量1次,每次减少丙基硫氧嘧啶为50-100mg直至维持阶段,维持阶段的用量为丙基硫氧嘧啶50-100mg。伴有较重心脏疾患者加用心得安。

凡入选病例,治疗期间停用其它治疗甲亢的中西药物,若伴随心脏病发作,则作相应处理,并记录用药剂量。4周为一疗程,观察2个疗程,所有病例均于治疗前后填写临床观察表。

4、疗效观察

参照2002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写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制定甲亢症状分级积分表(见表5)。并对治疗前后进行积分对比。计量资料,组间比较,方差齐,用t检验;方差不齐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分类资料按x2检验及wilcoxon秩和检验。

表5甲亢症状分级积分量化表

注:1)甲状腺肿和突眼按度(级)积分,每度(级)积1分。

2)甲状腺肿据《实用内科学》第十版地方性甲状腺肿分度方法,共分为5度。

ⅰ度:甲状腺可扪及,直径在3cm以内。

ⅱ度:吞咽时可见,直径在3cm至5cm。

ⅲ度:在不作吞咽动作时也可发现,直径在5cm至7cm。

ⅳ度:肿大明显,颈部外形已有改变,直径在7cm至9cm。

ⅴ度:肿大极明显,直径已超过9cm,多数伴有结节。

3)突眼据冯凭主编的《甲状腺疾病》(1996年版)“眼病的分级”,共7级。

0级:无症状和有体征

ⅰ级:为非浸润性突眼。无症状,仅有体征(眼裂增宽、凝视、上睑挛缩、向下看时上眼睑的下垂滞后于眼球,看近物时两眼内侧聚合不良,向上看时前额皮肤不能皱起等眼征)。突眼不明显,突眼不超过18mm。

ⅱ级:软组织受累(眼内异物感、畏光、流泪、结膜充血和水肿及眼睑肥厚)。

ⅲ级:眼球突出明显,突眼度19mm以上。

ⅳ级:眼外肌受累(眼球活动度受限、复视)。

ⅴ级:角膜受累(角膜干燥、溃疡、可继发细菌感染,严重时可有角膜混浊,坏死、穿孔、失明)。

ⅵ级:视神经受累(视神经萎缩、视力下降、失明)。

5、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均用表示,两组间比较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则按两组均数比较的t检验,方差不齐则按非参数的秩和检验;分类资料按x2检验及wilcoxon秩和检验,所有数据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

6、临床观测结果及分析

(1)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结果见表6。

表6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

从表6可见,治疗前两组间症状总积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中、治疗后两组间症状总积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内比较,两组药物均能明显改善症状(p<0.01),说明内外合治在改善甲亢症状方面可以达到丙基硫氧嘧啶的效果。

(2)治疗前后甲状腺素测定结果比较,结果见表7。

表7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甲状腺素测定结果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

计量资料用表示,方差齐则按t检验,方差不齐,用秩和检验。表7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后组间血t3、t4、ft3、ft4、tsh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说明内外合治法具有与丙基硫氧嘧啶相似的降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3)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比较,结果见表8。

表8治疗前后两组心电图变化比较

表8结果显示:两组治前比较x2=2.35,p>0.05,说明两组病例心率增快及心率失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治疗前后x2=43.94,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x2=74.33,p<0.01,说明内外合治同对照组均能明显改善甲亢患者的心功能。两组治疗后比较x2=2.1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治疗前后甲状腺肿减轻情况比较,结果见表9。

表9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肿减轻情况比较

注:与西医对照组比较*p<0.05

表9结果显示: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甲状腺肿减轻情况比较用秩和wilcoxon检验,p<0.01,从表9可见,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减轻总例数用四格表法,x2=4.22,p<0.05,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结果见表10。

表10各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10结果显示:各组症状改善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在改善烦躁、震颤、少寐多梦、神疲乏力、健忘、口干渴等症状上优于对照组(p<0.05,p<0.01)。

(6)治疗前后证侯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1。

表11两组证侯疗效比较

表11结果显示,内外合治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对graves病的治疗效果均较好。除此之外,治疗组在消除甲状腺肿、烦躁、震颤、少寐多梦、神疲乏力、健忘、口干渴等症状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