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诊脉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8058发布日期:2018-12-14 22:03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便携诊脉仪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诊脉仪。

背景技术

目前压力检测类型的便携诊脉仪都包含诊脉传感器,加压机构,为了模拟人的手指按压压力达到沉中浮三级压力的诊脉检测,加压机构设计复杂,采用气动或电机运动和力反馈机构的加压机构造成便携诊脉仪体积庞大,结构复杂,且工作可靠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诊脉仪,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便携诊脉仪,包括壳体、诊脉传感器、手指插入定位槽、主板和电池,所述壳体底部依次安装有三个所述诊脉传感器,所述壳体上分别安装有与所述壳体底部的三个所述诊脉传感器相连通的三个所述手指插入定位槽,所述主板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分别并与三个所述诊脉传感器连接,所述电池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主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诊脉传感器包括诊脉传感器柔性基板、诊脉传感器感应点、诊脉传感器刚性板和薄膜压力传感器,所述诊脉传感器柔性基板上设有两个弯曲槽从而将所述诊脉传感器柔性基板分为三部分,所述诊脉传感器柔性基板的每部分上均阵列安装有所述诊脉传感器感应点,所述诊脉传感器刚性板为三个并分别安装在所述诊脉传感器柔性基板的背部,相邻所述诊脉传感器刚性板之间形成可弯曲区域,所述薄膜压力传感器为三个并分别安装在三个所述诊脉传感器刚性板上,所述诊脉传感器感应点和所述薄膜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所述主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诊脉传感器感应点是基于mems的压力传感器、电容压力传感器或电阻压力传感器,所述诊脉传感器感应点的点阵排列间距在垂直于手腕桡动脉血管血流方向的间距<1mm,垂直血流方向至少排布10个所述诊脉传感器感应点,平行血流方向排布1-60个所述诊脉传感器感应点。

进一步地,所述诊脉传感器柔性基板为fpc板。

进一步地,三个所述诊脉传感器刚性板粘接在所述诊脉传感器柔性基板的背部。

进一步地,所述主板上集成诊脉传感器数据采集电路、分析模数转换电路、电源控制电路、充电控制电路、无线数据输出电路和有线数据输出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数据输出电路为蓝牙、wifi或zigbee。

进一步地,所述有线数据输出电路为usb或rs232。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采用塑料、玻璃、金属或橡胶制成。

进一步地,三个所述手指插入定位槽与所述壳体为一体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便携诊脉仪,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的便携诊脉仪,仪体积小巧,结构简单,且工作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便携诊脉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诊脉传感器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诊脉传感器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人机界面控制软件的图形界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壳体;2-诊脉传感器;3-手指插入定位槽;4-主板;5-电池;21-诊脉传感器柔性基板;22-诊脉传感器感应点;23-诊脉传感器刚性板;24-薄膜压力传感器;6-弯曲槽;7-可弯曲区域;41-诊脉传感器数据采集电路;42-分析模数转换电路;43-电源控制电路;44-充电控制电路;45-无线数据输出电路;46-有线数据输出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便携诊脉仪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诊脉传感器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诊脉传感器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便携诊脉仪,包括壳体1、诊脉传感器2、手指插入定位槽3、主板4和电池5,所述壳体1底部依次安装有三个所述诊脉传感器2,所述壳体1上分别安装有与所述壳体1底部的三个所述诊脉传感器2相连通的三个所述手指插入定位槽3,所述主板4安装在所述壳体1内分别并与三个所述诊脉传感器2连接,所述电池5安装在所述壳体1内并与所述主板4连接。

具体地,所述诊脉传感器2包括诊脉传感器柔性基板21、诊脉传感器感应点22、诊脉传感器刚性板23和薄膜压力传感器24,所述诊脉传感器柔性基板21上设有两个弯曲槽6从而将所述诊脉传感器柔性基板21分为三部分,所述诊脉传感器柔性基板21的每部分上均阵列安装有所述诊脉传感器感应点22,所述诊脉传感器刚性板23为三个并分别安装在所述诊脉传感器柔性基板21的背部,相邻所述诊脉传感器刚性板23之间形成可弯曲区域7,所述薄膜压力传感器24为三个并分别安装在三个所述诊脉传感器刚性板23上,所述诊脉传感器感应点22和所述薄膜压力传感器24分别与所述主板4连接。

本申请的便携诊脉仪,仪体积小巧,结构简单,且工作可靠性高。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提供的便携诊脉仪是对实施例一提供的便携诊脉仪的进一步改进,在实施例一以及图1-图3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二提供的便携诊脉仪,包括壳体1、诊脉传感器2、手指插入定位槽3、主板4和电池5,所述壳体1底部依次安装有三个所述诊脉传感器2,所述壳体1上分别安装有与所述壳体1底部的三个所述诊脉传感器2相连通的三个所述手指插入定位槽3,所述主板4安装在所述壳体1内分别并与三个所述诊脉传感器2连接,所述电池5安装在所述壳体1内并与所述主板4连接。

具体地,所述诊脉传感器2包括诊脉传感器柔性基板21、诊脉传感器感应点22、诊脉传感器刚性板23和薄膜压力传感器24,所述诊脉传感器柔性基板21上设有两个弯曲槽6从而将所述诊脉传感器柔性基板21分为三部分,所述诊脉传感器柔性基板21的每部分上均阵列安装有所述诊脉传感器感应点22,所述诊脉传感器刚性板23为三个并分别安装在所述诊脉传感器柔性基板21的背部,相邻所述诊脉传感器刚性板23之间形成可弯曲区域7,所述薄膜压力传感器24为三个并分别安装在三个所述诊脉传感器刚性板23上,所述诊脉传感器感应点22和所述薄膜压力传感器24分别与所述主板4连接。

本申请的便携诊脉仪,仪体积小巧,结构简单,且工作可靠性高。

具体地,所述诊脉传感器感应点22是基于mems的压力传感器、电容压力传感器或电阻压力传感器,所述诊脉传感器感应点22的点阵排列间距在垂直于手腕桡动脉血管血流方向的间距<1mm,垂直血流方向至少排布10个所述诊脉传感器感应点22,平行血流方向排布1-60个所述诊脉传感器感应点22。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三部提供的便携诊脉仪是对实施例一提供的便携诊脉仪的进一步改进,在实施例一以及图1-图3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三提供的便携诊脉仪,包括壳体1、诊脉传感器2、手指插入定位槽3、主板4和电池5,所述壳体1底部依次安装有三个所述诊脉传感器2,所述壳体1上分别安装有与所述壳体1底部的三个所述诊脉传感器2相连通的三个所述手指插入定位槽3,所述主板4安装在所述壳体1内分别并与三个所述诊脉传感器2连接,所述电池5安装在所述壳体1内并与所述主板4连接。

具体地,所述诊脉传感器2包括诊脉传感器柔性基板21、诊脉传感器感应点22、诊脉传感器刚性板23和薄膜压力传感器24,所述诊脉传感器柔性基板21上设有两个弯曲槽6从而将所述诊脉传感器柔性基板21分为三部分,所述诊脉传感器柔性基板21的每部分上均阵列安装有所述诊脉传感器感应点22,所述诊脉传感器刚性板23为三个并分别安装在所述诊脉传感器柔性基板21的背部,相邻所述诊脉传感器刚性板23之间形成可弯曲区域7,所述薄膜压力传感器24为三个并分别安装在三个所述诊脉传感器刚性板23上,所述诊脉传感器感应点22和所述薄膜压力传感器24分别与所述主板4连接。

本申请的便携诊脉仪,仪体积小巧,结构简单,且工作可靠性高。

具体地,所述诊脉传感器感应点22是基于mems的压力传感器、电容压力传感器或电阻压力传感器,所述诊脉传感器感应点22的点阵排列间距在垂直于手腕桡动脉血管血流方向的间距<1mm,垂直血流方向至少排布10个所述诊脉传感器感应点22,平行血流方向排布1-60个所述诊脉传感器感应点22。

具体地,所述诊脉传感器柔性基板21为fpc板。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四提供的便携诊脉仪是对实施例一提供的便携诊脉仪的进一步改进,在实施例一以及图1-图3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四提供的便携诊脉仪,包括壳体1、诊脉传感器2、手指插入定位槽3、主板4和电池5,所述壳体1底部依次安装有三个所述诊脉传感器2,所述壳体1上分别安装有与所述壳体1底部的三个所述诊脉传感器2相连通的三个所述手指插入定位槽3,所述主板4安装在所述壳体1内分别并与三个所述诊脉传感器2连接,所述电池5安装在所述壳体1内并与所述主板4连接。

具体地,所述诊脉传感器2包括诊脉传感器柔性基板21、诊脉传感器感应点22、诊脉传感器刚性板23和薄膜压力传感器24,所述诊脉传感器柔性基板21上设有两个弯曲槽6从而将所述诊脉传感器柔性基板21分为三部分,所述诊脉传感器柔性基板21的每部分上均阵列安装有所述诊脉传感器感应点22,所述诊脉传感器刚性板23为三个并分别安装在所述诊脉传感器柔性基板21的背部,相邻所述诊脉传感器刚性板23之间形成可弯曲区域7,所述薄膜压力传感器24为三个并分别安装在三个所述诊脉传感器刚性板23上,所述诊脉传感器感应点22和所述薄膜压力传感器24分别与所述主板4连接。

本申请的便携诊脉仪,仪体积小巧,结构简单,且工作可靠性高。

具体地,所述诊脉传感器感应点22是基于mems的压力传感器、电容压力传感器或电阻压力传感器,所述诊脉传感器感应点22的点阵排列间距在垂直于手腕桡动脉血管血流方向的间距<1mm,垂直血流方向至少排布10个所述诊脉传感器感应点22,平行血流方向排布1-60个所述诊脉传感器感应点22。

具体地,所述诊脉传感器柔性基板21为fpc板。

具体地,三个所述诊脉传感器刚性板23粘接在所述诊脉传感器柔性基板21的背部。

实施例五: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主板的结构示意图;在实施例一以及图1-图4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五提供的便携诊脉仪,包括壳体1、诊脉传感器2、手指插入定位槽3、主板4和电池5,所述壳体1底部依次安装有三个所述诊脉传感器2,所述壳体1上分别安装有与所述壳体1底部的三个所述诊脉传感器2相连通的三个所述手指插入定位槽3,所述主板4安装在所述壳体1内分别并与三个所述诊脉传感器2连接,所述电池5安装在所述壳体1内并与所述主板4连接。

具体地,所述诊脉传感器2包括诊脉传感器柔性基板21、诊脉传感器感应点22、诊脉传感器刚性板23和薄膜压力传感器24,所述诊脉传感器柔性基板21上设有两个弯曲槽6从而将所述诊脉传感器柔性基板21分为三部分,所述诊脉传感器柔性基板21的每部分上均阵列安装有所述诊脉传感器感应点22,所述诊脉传感器刚性板23为三个并分别安装在所述诊脉传感器柔性基板21的背部,相邻所述诊脉传感器刚性板23之间形成可弯曲区域7,所述薄膜压力传感器24为三个并分别安装在三个所述诊脉传感器刚性板23上,所述诊脉传感器感应点22和所述薄膜压力传感器24分别与所述主板4连接。

本申请的便携诊脉仪,仪体积小巧,结构简单,且工作可靠性高。

具体地,所述诊脉传感器感应点22是基于mems的压力传感器、电容压力传感器或电阻压力传感器,所述诊脉传感器感应点22的点阵排列间距在垂直于手腕桡动脉血管血流方向的间距<1mm,垂直血流方向至少排布10个所述诊脉传感器感应点22,平行血流方向排布1-60个所述诊脉传感器感应点22。

具体地,所述诊脉传感器柔性基板21为fpc板。

具体地,三个所述诊脉传感器刚性板23粘接在所述诊脉传感器柔性基板21的背部。

具体地,所述主板4上集成诊脉传感器数据采集电路41、分析模数转换电路42、电源控制电路43、充电控制电路44、无线数据输出电路45和有线数据输出电路46。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六提供的便携诊脉仪是对实施例五提供的便携诊脉仪的进一步改进,在实施例五以及图1-图4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六提供的便携诊脉仪,包括壳体1、诊脉传感器2、手指插入定位槽3、主板4和电池5,所述壳体1底部依次安装有三个所述诊脉传感器2,所述壳体1上分别安装有与所述壳体1底部的三个所述诊脉传感器2相连通的三个所述手指插入定位槽3,所述主板4安装在所述壳体1内分别并与三个所述诊脉传感器2连接,所述电池5安装在所述壳体1内并与所述主板4连接。

具体地,所述诊脉传感器2包括诊脉传感器柔性基板21、诊脉传感器感应点22、诊脉传感器刚性板23和薄膜压力传感器24,所述诊脉传感器柔性基板21上设有两个弯曲槽6从而将所述诊脉传感器柔性基板21分为三部分,所述诊脉传感器柔性基板21的每部分上均阵列安装有所述诊脉传感器感应点22,所述诊脉传感器刚性板23为三个并分别安装在所述诊脉传感器柔性基板21的背部,相邻所述诊脉传感器刚性板23之间形成可弯曲区域7,所述薄膜压力传感器24为三个并分别安装在三个所述诊脉传感器刚性板23上,所述诊脉传感器感应点22和所述薄膜压力传感器24分别与所述主板4连接。

本申请的便携诊脉仪,仪体积小巧,结构简单,且工作可靠性高。

具体地,所述诊脉传感器感应点22是基于mems的压力传感器、电容压力传感器或电阻压力传感器,所述诊脉传感器感应点22的点阵排列间距在垂直于手腕桡动脉血管血流方向的间距<1mm,垂直血流方向至少排布10个所述诊脉传感器感应点22,平行血流方向排布1-60个所述诊脉传感器感应点22。

具体地,所述诊脉传感器柔性基板21为fpc板。

具体地,三个所述诊脉传感器刚性板23粘接在所述诊脉传感器柔性基板21的背部。

具体地,所述主板4上集成诊脉传感器数据采集电路41、分析模数转换电路42、电源控制电路43、充电控制电路44、无线数据输出电路45和有线数据输出电路46。

具体地,所述无线数据输出电路45为蓝牙、wifi或zigbee。

具体地,所述有线数据输出电路46为usb或rs232。

具体地,所述壳体1采用塑料、玻璃、金属或橡胶制成。

具体地,三个所述手指插入定位槽3与所述壳体1为一体结构。

具体地,还包含一套人机界面控制软件,控制软件包含无线和有线数据和指令输入输出;操作流程管理,操作过程中实时控制人手指加压力量的力量反馈可调节图形化窗口。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人机界面控制软件的图形界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中医实际诊脉过程中需要在寸关尺三个部位分别以“浮取、中取、沉取”三段控制三种不同的手指按压力量时采集脉象信息;图形界面按照薄膜压力传感器作为压力反馈信号,感受到手指按压的力量范围,并实时显示在图形界面上,使操作人可以看到并控制力量到合适的压力范围,这样就可以完整的采集到“浮取、中取、沉取”三段压力范围的诊脉数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