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黄褐斑的消斑精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48866发布日期:2018-11-07 09:31阅读:6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特别是一种治疗黄褐斑的消斑精油。

背景技术

黄褐斑是发生于面部的色索沉着性皮肤病,中医称为“面尘”、“黧黑斑”、“蝴蝶斑”等,随着人们生活、工作压力的加大,黄褐斑发病率越来越高,女性尤为突出。虽无明显症状,但严重影响美观,对人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对其治疗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虽有治疗黄褐斑的多种药物,但由于种种原因,其使用和疗效并不尽人意,因此,治疗黄褐斑药物上的改进和创新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黄褐斑的消斑精油,可有效解决治疗黄褐斑的用药问题。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黄褐斑的消斑精油,是由体积计的:丹参精油2.5-3.5份、白附子精油2.5-3.5份、冬瓜仁精油1.5-2.5份、桃花精油2.5-3.5份、白芷精油2.5-3.5份及白术精油1.5-2.5份混匀制成;

所述的丹参精油是,将丹参粉碎成过10~20目筛的粗粉,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料液重量体积比1:10~20,重量体积比是指固体以g计,液体以ml计,萃取温度42~50℃,萃取压力20~25mpa,分离温度50~60℃,分离压力4.5~5.5mpa,萃取时间1.5~2.5h,得丹参精油;

所述的白附子精油、冬瓜仁精油、桃花精油、白芷精油、白术精油制备方法同丹参精油。

本发明原料丰富,易市场购得,组方科学合理,易生产制备,使用方便,效果好,是治疗黄褐斑药物上的创新,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具体使用情况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本发明可由以下实施例给出。

实施例1:本发明一种治疗黄褐斑的消斑精油,是由体积计的:丹参精油3份、白附子精油3份、冬瓜仁精油2份、桃花精油3份、白芷精油3份及白术精油2份混匀制成;

所述的丹参精油是,将丹参粉碎成过10~20目筛的粗粉,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料液重量体积比1:10~20,重量体积比是指固体以g计,液体以ml计,萃取温度42~50℃,萃取压力20~25mpa,分离温度50~60℃,分离压力4.5~5.5mpa,萃取时间1.5~2.5h,得丹参精油;

所述的白附子精油、冬瓜仁精油、桃花精油、白芷精油、白术精油制备方法同丹参精油。

实施例2:本发明一种治疗黄褐斑的消斑精油,是由体积计的:丹参精油2.5份、白附子精油2.5份、冬瓜仁精油1.5份、桃花精油2.5份、白芷精油2.5份及白术精油1.5份混匀制成;

所述的丹参精油、白附子精油、冬瓜仁精油、桃花精油、白芷精油、白术精油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本发明一种治疗黄褐斑的消斑精油,是由体积计的:丹参精油3.5份、白附子精油3.5份、冬瓜仁精油2.5份、桃花精油3.5份、白芷精油3.5份及白术精油2.5份混匀制成;

所述的丹参精油、白附子精油、冬瓜仁精油、桃花精油、白芷精油、白术精油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本发明一种治疗黄褐斑的消斑精油,是由体积计的:丹参精油2.5份、白附子精油3.5份、冬瓜仁精油1.5份、桃花精油3.5份、白芷精油2.5份及白术精油2.5份混匀制成;

所述的丹参精油、白附子精油、冬瓜仁精油、桃花精油、白芷精油、白术精油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5:本发明一种治疗黄褐斑的消斑精油,是由体积计的:丹参精油3.5份、白附子精油2.5份、冬瓜仁精油2.5份、桃花精油2.5份、白芷精油3.5份及白术精油1.5份混匀制成;

所述的丹参精油、白附子精油、冬瓜仁精油、桃花精油、白芷精油、白术精油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本发明组方科学合理,组分间互相支持,具有湿润皮肤,消除色素沉淀,保健皮肤之功效,有效用于治疗黄褐斑,并经试验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有益技术效果,有关资料如下:

一、动物试验

1.实验材料

1.1实验药物

黄体酮注射液(本品用于月经失调,如闭经和功能性子宫出血、黄体功能不足、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因黄体不足引起者)、经前期紧张综合症的治疗。用法用量:肌肉注射:1.先兆流产,一般10~20mg,用至疼痛及出血停止。2.习惯性流产史者,自妊娠开始,一次10~20mg,每周2~3次。3.功能性子宫出血,用于撤退性出血血色素低于7mg时,一日10mg,连用5天,或一日20mg连续3~4天。4.闭经,在预计月经前8~10天,每日肌注10mg,共5天;或每日肌注20mg3~4天。5.经前期紧张综合症,在预计月经前12天注射10~20mg,连续10天),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本发明消斑精油,由河南中医药大学制剂室提供;氢琨乳膏(主治:黄褐斑、雀斑、炎症及手术后色素沉着斑的治疗。用法用量:每天早晚各一次,适量外搽斑处,一般要搽数周,色素斑才会减轻;如果病变无改善仍应持续用药几周。当斑变颜色恢复至正常肤色时,应渐渐减少用药。用药时如治疗2个月后仍未出现去斑或色素变浅效果,应停用该药或遵医嘱。规格:10g:0.2g),广东人人康药业有限公司产品。

1.2实验动物

sd大鼠,200-220g,spf级,雌性,80只

2.实验方法

恒温23℃,湿度60%,人工照明12小时白天与12小时黑夜交替,给予常规的实验室饮食,不限制饮水。

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60只,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白参花1号精油大、小剂量组,动物适应性喂养3天之后开始造模(空白组除外),其余每组每日于大鼠后腿根部以7.5mg/kg肌肉注射黄体酮注射液1次,正常组注射等体积注射用水,连续注射35d,两腿交替注射。同时背部脱毛(每3天一次),中波320nm紫外线照射60min,持续到实验结束,造模的同时,消斑精油大、小剂量组每次局部外涂0.1ml/cm2(小剂量用液体石蜡稀释一倍);氢琨乳膏组外涂0.1g/cm2;模型组同法同量液体石蜡外涂;空白组不给药。每天上午涂药一次,下午涂药一次,连续35天。

3.实验指标

于第35天末次给药2h后处死动物,取肝脏研磨,检测肝脏的sod、mda活性(3500r/m离心15min),tyr含量,摘眼球取血测定血清中sod、mda活性;取皮肤做切片观察病理变化;

表1消斑精油对大鼠黄褐斑模型血清中mda、sod活性的影响

注:与模型组相比**p<0.01,*p<0.05

从上表可看出,与空白组比,模型组血清mda水平显著升高(p<0.01)、sod水平显著降低(p<0.01),说明造黄褐斑模型成功;与模型组比,消斑精油大剂量组和氢琨乳膏组可显著降低血清mda水平(p<0.01),消斑精油小剂量组可明显降低血清mda水平(p<0.05);消斑精油大、小剂量组和氢琨乳膏组有升高血清中sod活性的趋势(p>0.05)。

表3消斑精油对大鼠黄褐斑模型肝匀浆mda、sod、tyr含量的影响(n=12)

注:与模型组相比**p<0.01,*p<0.05

从上表可看出,与空白组比,模型组肝匀浆mda、typ水平显著升高(p<0.01)、sod水平显著降低(p<0.01),说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消斑精油大剂量组和氢琨乳膏组可显著降低肝匀浆中mda水平(p<0.01)、显著升高肝匀浆中sod水平(p<0.01),消斑精油小剂量组可明显降低肝匀浆中mda水平(p<0.05)、明显升高肝匀浆中sod水平(p<0.05);消斑精油小剂量组和氢琨乳膏组可显著降低肝匀浆中typ水平(p<0.01)、消斑精油大剂量组可明显降低肝匀浆中typ水平(p<0.05)。

表4消斑精油对大鼠黄褐斑模型外观评分的影响

注:与模型组相比**p<0.01,*p<0.05

ⅰ:肉眼观察黄褐斑颜色基本消失,面积消退90%及以上,造模处皮肤显著变软;ⅱ:肉眼观察黄褐斑颜色明显变淡,面积消退60%及以上,造模处皮肤明显变软;ⅲ:肉眼观察黄褐斑颜色变浅,面积消退30%及以上,造模处皮肤轻微变软;ⅳ:肉眼观察黄褐斑颜色变化,面积消退不足30%,造模处皮肤柔软度较模型组几乎没有变化。

经ridit检验,与空白组比,模型组局部出现大面积皮肤颜色变暗,变硬(p<0.01),说明造模型成功;与模型组比,消斑精油大、小剂量组和氢琨乳膏组均可显著减轻大鼠模型局部皮肤颜色及柔软度情况(p<0.01)。

表5消斑精油对大鼠黄褐斑模型局部组织形态的影响

注:与模型组相比**p<0.01,*p<0.05

-:角化层、1-2层鳞状上皮细胞、毛囊、汗腺和皮脂腺无病理改变;+:损伤区域鳞状上皮增生活跃,逐渐向表面覆盖,坏死组织脱落,由新生细胞替代;++:上皮层和真皮层分离,炎性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结缔组织增生,上皮表面角化过度,出血坏死,真皮层肉芽组织形成;+++:上皮细胞缺损,缺损区域由瘢痕组织替代,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结缔组织增生,鳞状上皮增生活跃,层次增厚。

经ridit检验,与空白组比,模型组上皮细胞缺损,缺损区域由瘢痕组织替代,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结缔组织增生,鳞状上皮增生活跃,层次增厚,出现显著病理变化(p<0.01),说明造黄褐斑模型成功;与模型组比,消斑精油大、小剂量组和氢琨乳膏组均可显著减轻模型局部皮肤病理变化(p<0.01)。

各组局部组织形态光镜观察:空白组均为正常组织,角化层、1-2层鳞状上皮细胞、毛囊、汗腺和皮脂腺无病理改变;模型组上皮细胞缺损,缺损区域由瘢痕组织替代,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结缔组织增生,鳞状上皮增生活跃,层次增厚;氢琨乳膏组有病理改变的病例均处在损伤后修复期,镜下表现为损伤区域鳞状上皮增生活跃,逐渐向表面覆盖,坏死组织脱落,由新生细胞替代;消斑精油大剂量组有病理改变的病例均处在损伤后修复期,镜下表现为损伤区域鳞状上皮增生活跃,逐渐向表面覆盖,坏死组织脱落,瘢痕形成,并由新生细胞替代;消斑精油小剂量组镜下表现为损伤处上皮层和真皮层分离,炎性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结缔组织增生,上皮表面角化过度,出血坏死,真皮层肉芽组织形成。

二、临床试验

在动物试验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并经临床应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有益技术效果,资料如下:

1、选择病例的标准

黄褐斑是发生于面部的色索沉着性皮肤病,中医称为“面尘”、“黧黑斑”、“蝴蝶斑”等。随着人们生活、工作压力的加大,黄褐斑发病率越来越高,女性尤为突出,临床表现为,皮损为淡褐色或黄褐色斑,边界较清,形状不规则,对称分布于眼眶附近、额部、眉弓、鼻部、两颊、唇及口周等处,无自觉症状及全身不适,凡具有上述症状者,均作为选择病例的标准。

2、诊断标准:

凡具有上述症状,并经诊断确诊为患有黄褐斑症,并给予本发明药物治疗。

3、治疗方案

凡对确诊的患者采用本发明精油治疗,并在治疗的同时设对照组,本发明组用消斑精油局部外涂,0.1ml/cm2,每日两次,避免太阳直射;对照组采用2%氢醌霜,每日分早晚各一次涂患处,两组均每日清洁局部1次,避免太阳直射。3个月为1个疗程,统计疗效。

4、疗效评定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皮损消失,颜面皮肤呈正常肤色;显效:皮损消退70%以上或斑色明显转浅,肤色接近正常;有效:皮损消退30%~70%,斑色变浅;无效:治疗前后皮损无变化,或消退不到30%,甚而有加重之趋势。

5、统计学处理

对确诊的52例黄褐斑者均来自皮肤科门诊,经确诊为黄褐斑。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本发明组和对照组。本发明组26例,年龄32~52岁,平均48.9岁,平均病程(2.6±3.2)年;对照组26例,平均50.2岁,平均病程程(2.8.0±3.6);两组均为女性。两组黄褐斑情况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按本发明给出的治疗方案,治疗后经统计学处理,本发明组痊愈10例,占38.5%,显效8例,占30.8%,有效6例,占23.1%,无效2例,占7.6%,总有效率92.3%;对照组26例,痊愈2例,占7.7%,显效7例,占26.8%,有效12例,占46.2%,无效5例,占19.3%,总有效率80.7%,本发明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

6、结论

以上表明,本发明组方配伍科学,原料丰富,易生产制备,使用方便,疗效稳定可靠,用药安全,疗效高达92%以上,效果好,有效用于治疗黄褐斑,是治疗黄褐斑药物上的创新,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