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肝气郁结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36299发布日期:2018-11-14 02:26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肝气郁结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中医学认为,肝为将军之官,五行属木,具疏泄功能。能够疏通气机,调畅情志,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以辅助脾胃消化,调节内分泌功能等。肝与胆相为表里,内含少阳初生之气,最具生发之性。肝木生于肾水,长于脾土,滋生心君之火。以疏泄条达气机而卫护全身。故肝体阴而用阳,内柔而外刚,身具攘外安内之责,外攘乘侮之邪,内镇纷乱之争。故肝能祛外邪以洁六腑,除内邪而安五脏。可见,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防御屏障。肝脏功能正常,人体不仅能够抵御外邪,而且能够祛除内邪,机体凭此而获得健康。如果肝脏功能失职,则机体内忧外患,可以引发多种疾病。目前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肝脏功能异常与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甚至是恶性肿瘤等许多严重威胁人体生命健康的疾病密切相关。

目前,人们的生活压力普遍比较大,比如说白领人群,面临工作压力大,面临婚姻买房买车养老等生活压力,身心疲惫动辄生气,人一生气肝就罢工,肝一罢工肝气就回横在体内不动,从而造成郁积。中医认为,人体内部的五脏六腑的气机运行是一个圆运动,其中肝气在人体圆运动的左侧,它负责上升,现在肝气不上升了,它郁积在那里,就形成了肝气不舒的症状。《黄帝内经》里面有一句话,叫做“肝藏魂”,肝气郁结以后,人就会魂不守舍郁郁寡欢。肝气不舒会导致郁闷不舒、肝脾不和、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及月经不调等病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肝气郁结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具有疏肝理气、疏肝清热和健脾养血之功效,可以有效抑制肝气郁结增生,可有效治疗郁闷不舒、肝脾不和、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及月经不调等病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肝气郁结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由有效成分与医学可接受的辅料组成,所述有效成分由以下质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黄芪15~30g,当归10~30g,茯苓10~30g,薏苡仁10~35g,熟地黄15~30g,枸杞10~25g,鸡骨草10~20g,龙骨15~35g。

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本发明的所述有效成分还可以优选由以下质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黄芪15~25g,当归10~20g,茯苓10~25g,薏苡仁10~30g,熟地黄15~25g,枸杞10~20g,鸡骨草10~18g,龙骨15~30g。

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本发明的所述有效成分还可以优选由以下质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黄芪20~30g,当归15~30g,茯苓15~30g,薏苡仁20~35g,熟地黄15~20g,枸杞15~25g,鸡骨草15~20g,龙骨15~28g。

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本发明的所述有效成分还可以优选由以下质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黄芪15g,当归10g,茯苓10g,薏苡仁10g,熟地黄15g,枸杞10g,鸡骨草10g,龙骨15g。

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本发明的所述有效成分还可以优选由以下质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黄芪30g,当归30g,茯苓30g,薏苡仁35g,熟地黄30g,枸杞25g,鸡骨草20g,龙骨35g。

本发明的所述中药组合物为口服剂,如颗粒剂、胶囊剂或片剂。

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可以采用各种常见的制备方法获得,其中一种简便易行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比称取原料药,将其放入砂锅中,加入清水浸过药面2~3cm,并浸泡10~15min;

2)、先用武火将浸泡在砂锅清水中的所述原料药煮沸,之后改为文火煎煮20~30min,再过滤取煎液,备用;

3)、将步骤2)过滤剩下的滤渣依次按照步骤1)和步骤2)的操作方法,再一次进行处理,过滤取煎液,备用;

4)、将在步骤2)和步骤3)中获得的煎液混合浓缩,并搅拌均匀,形成中药组合物溶液制剂。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1)中,清水浸过药面3cm。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1)中,浸泡时间为15min。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2)中,文火煎煮时间为20min。

本发明的理论依据在于:

黄芪,又名绵芪,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性温,味甘,归经:归肺、脾、肝、肾经。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其主要应用在于补脾肺之气,提高人体免疫力。

当归,性味甘、辛、苦,温。入肝、心、脾经。有养血和血,补血调经,活血止痛和润肠通便的功效。当归甘补辛散,苦泄温通,既能补血,又可活血,且兼行气止痛,主治一切血症,为血病之要品,尤为妇科良药。凡妇女月经不调、经闭、经痛和胎产诸症,不论血虚还是血滞,皆可应用。外科用治痈疽疮疡,可以消肿排脓;伤科用于跌打损伤,可以活血止痛。由于当归辛香走窜,又有“血中气药”之称,因此,临床与理气药配合,可治疗气血凝滞之证;与祛风药配合,可治疗风湿痹痛;治疗肠燥便秘,乃是取其补血润肠之功。总之,凡属血虚血滞所引起的一切病症,均可使用,而以血分有寒者最为适宜。

茯苓,为药材茯苓块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通常为中药饮片。茯苓的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的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和肾经,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和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但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

薏苡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再晒干,除去外壳、黄褐色种皮和杂质,收集种仁。其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有利水渗透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的功效。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赘疣,癌肿等症状。

熟地黄,原名:地黄,又名:怀庆地黄、熟地。拉丁文名:rehmanniaglutinosa(gaetn.)libosch.exfisch.etmey。玄参科、地黄属植物,密被灰白色多细胞长柔毛和腺毛。其味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血滋润、益精填髓的功效,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不止、肝肾阴亏、潮热盗汗、遗精阳痿、不育不孕、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目昏花、须发早白、消渴、便秘和肾虚喘促等症状。

枸杞,味甘,性平,归肝、肾经。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肝肾阴虚证。枸杞甘平质润,平补肝肾,有滋补强壮作用,凡肝肾阴虚诸证均可应用。主治肝肾阳气不足、精血亏虚之头目眩晕和视力减退等病症,常配菊花和熟地黄等,如杞菊地黄丸(《医级》)。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遗精,常配地黄、沙参等,如一贯煎(《续名医类案》)。阴虚消渴,常与地黄和麦冬药材等一同使用。

鸡骨草,为豆科植物广州相思子的干燥全株。其味甘、微苦,性凉。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疏肝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湿热黄疽、胁肋不舒、胃脘胀痛和乳痈肿痛等症状。鸡骨草还可在春夏潮湿季节用来煲汤作食疗。本品种子有毒,不能直接入药,用时必须把豆荚全部摘除干净。

龙骨,味甘、涩,性平;入心、肝、肾经。具有平肝潜阳,镇惊固涩的功效。龙骨主要用于:1、用于精神抑郁,症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等;2、用于失眠,症见性情急躁易怒,不寐失眠,甚至彻夜不眠,头晕痛胀,目赤耳鸣,口干苦等;3、用于癫狂,症见精神错乱,躁动不安,狂言乱语,怒无所泄等;4、用于高血压所致的头痛头晕、烦躁等证;5、用于遗精、带下、自汗、盗汗、月经过多等证;6、用于疮疡溃腐久不收口及脐疮流水、金疮出血等证。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中药组合物中,黄芪、当归为君,可以气血双补健脾益气;茯苓和薏苡仁为臣药,可以疏肝理气,上下打通,心肾相交;枸杞为使调和诸药,全方共凑疏肝健脾、活血化瘀解毒之效。另外,茯苓具有祛湿以及升脾阳的作用,并且其药性是往上走的,薏苡仁也具有祛湿作用,其药性是往下走的。茯苓和薏苡仁两味药一上一下,可以使人体内的圆运转起来,达到健脾益肝的作用。

本发明改善肝气郁结的治疗效果,可以通过下述临床病患观察得到进一步的证实。

一、病患概况:病患选择68例肝郁患者来自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于深圳市中医院肝病科住院病人。其中男性病患48例,女性病患20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53.6岁。且所有病患在接受本发明药物治疗前,均进行过中西医的药物治疗,服药治疗时间均在3个月以上。上述病患的病情如下:郁闷不舒、肝脾不和、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及月经不调等。

我们将所有病患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及治疗组32例。两组病患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治疗方法:

病患服用本发明制剂进行治疗,治疗组的病患每日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制得的药液,服用量为1次/日,1次1包,每包150~200ml,以1个月作为1个疗程,共服用3个疗程。对照组不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

三、结果分析: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29/32)、65.6%(21/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治疗肝气郁结的中药组合物,具有疏肝理气、疏肝清热和健脾养血之功效,可以有效抑制肝气郁结增生,可有效治疗郁闷不舒、肝脾不和、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及月经不调等病症。另外,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便易行。

在临床观察过程中,未发现本发明药物有任何不良的毒副作用,表明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安全有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一种治疗肝气郁结的中药组合物,由有效成分与医学可接受的辅料组成,其中所述有效成分由以下质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黄芪15g,当归10g,茯苓10g,薏苡仁10g,熟地黄15g,枸杞10g,鸡骨草10g,龙骨15g。

上述的一种治疗肝气郁结的中药组合物,其有效成分由以下方法制备获得:

1)、按配比称取原料药,将其放入砂锅中,加入清水浸过药面3cm,并浸泡15min;

2)、先用武火将浸泡在砂锅清水中的所述原料药煮沸,之后改为文火煎煮20min,再过滤取煎液,备用;

3)、将步骤2)过滤剩下的滤渣依次按照步骤1)和步骤2)的操作方法,再一次进行处理,过滤取煎液,备用;

4)、将在步骤2)和步骤3)中获得的煎液混合浓缩,并搅拌均匀,形成中药组合物溶液制剂。

上述中药组合物还可以制成为颗粒剂、胶囊剂或片剂。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治疗肝气郁结的中药组合物,具有疏肝理气、疏肝清热和健脾养血之功效,可以有效抑制肝气郁结增生,可有效治疗郁闷不舒、肝脾不和、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及月经不调等病症。另外,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便易行。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一种治疗肝气郁结的中药组合物,由有效成分与医学可接受的辅料组成,其中所述有效成分由以下质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黄芪30g,当归30g,茯苓30g,薏苡仁35g,熟地黄30g,枸杞25g,鸡骨草20g,龙骨35g。

上述的一种治疗肝气郁结的中药组合物,其有效成分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一的制备方法相同。

上述中药组合物还可以制成为颗粒剂、胶囊剂或片剂。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治疗肝气郁结的中药组合物,具有疏肝理气、疏肝清热和健脾养血之功效,可以有效抑制肝气郁结增生,可有效治疗郁闷不舒、肝脾不和、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及月经不调等病症。另外,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便易行。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一种治疗肝气郁结的中药组合物,由有效成分与医学可接受的辅料组成,其中所述有效成分由以下质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黄芪20g,当归25g,茯苓18g,薏苡仁20g,熟地黄25g,枸杞16g,鸡骨草18g,龙骨20g。

上述的一种治疗肝气郁结的中药组合物,其有效成分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一的制备方法相同。

上述中药组合物还可以制成为颗粒剂、胶囊剂或片剂。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治疗肝气郁结的中药组合物,具有疏肝理气、疏肝清热和健脾养血之功效,可以有效抑制肝气郁结增生,可有效治疗郁闷不舒、肝脾不和、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及月经不调等病症。另外,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便易行。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的一种治疗肝气郁结的中药组合物,由有效成分与医学可接受的辅料组成,其中所述有效成分由以下质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黄芪22g,当归23g,茯苓24g,薏苡仁25g,熟地黄18g,枸杞20g,鸡骨草20g,龙骨30g。

上述的一种治疗肝气郁结的中药组合物,其有效成分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一的制备方法相同。

上述中药组合物还可以制成为颗粒剂、胶囊剂或片剂。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治疗肝气郁结的中药组合物,具有疏肝理气、疏肝清热和健脾养血之功效,可以有效抑制肝气郁结增生,可有效治疗郁闷不舒、肝脾不和、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及月经不调等病症。另外,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便易行。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如将各配方按技术方案中的比例加大或减小药量,制得的这种中药组合物的疗效并不受影响,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