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产妇进出的水下分娩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74718发布日期:2018-12-22 08:59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产妇进出的水下分娩床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到妇产科用的分娩床,具体的说是一种便于产妇进出的水下分娩床。

背景技术

水中分娩作为一种自然分娩,可以使产妇子宫肌肉的活性增强,帮助放松肌肉,减少撕裂。合理的水温和水的浮力可以帮助产妇缓解痛苦,轻松变换分娩姿势,使分娩更顺畅、更容易;同时在水中,产妇可以利于自然分娩,减少产时并发症;水中分娩失血量少,可以减少药物使用,减少了人为医疗技术干预。

现有水中分娩所用的设备一般为分娩池,基本结构为:具有一个存储适当温度的水的池子以及设置在池子内供产妇躺卧的产床;产妇在分娩时,需要进入到装有水的分娩池内,由于产妇本身移动不便,而且分娩池内有水之后容易滑倒,不仅进出十分不方便,而且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水下分娩池进出不方便、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于产妇进出的水下分娩床,该水下分娩床由转动机构和升降机构共同作用下,实现产妇自动进出分娩池的功能,当产妇躺在床板上时,液压油缸带动矩形升降基座升高到一定高度,而后转动机构中的电机和小齿轮运动,通过固定转轴上的转动齿轮带动固定转轴转动一定角度,在此过程中,固定转轴带动床板同步转动至池体的上方,再之后液压油缸带动矩形升降基座下降,直至床板背面卡在池体边缘,此时产妇的下半身已经位于池体内的水中,从而实现了产妇自动进出分娩池。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于产妇进出的水下分娩床,包括内部注入温水的池体,在池体内的一端倾斜设置有供产妇仰躺在其上的床板,床板的底部设置有臀部支撑板,所述床板由转动机构和升降机构配合实现其进出池体,其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一矩形升降基座,在矩形升降基座底部的四角出分别设置有同步运动的四个液压油缸,通过四个液压油缸活塞杆的伸缩带动矩形升降基座的升降;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一固定转轴,该固定转轴的上端穿过床板上的矩形孔,且与矩形孔的侧壁通过转动销轴转动连接,从而将床板的上部转动固定在固定转轴的上部,固定转轴的下端通过一转动轴承设置在矩形升降基座上表面的凹槽内,在固定转轴的外壁固定设置有转动齿轮,该转动齿轮与电机驱动的小齿轮啮合,通过电机和小齿轮的转动,带动转动齿轮和固定转轴同步转动,从而使床板的位置发生偏转,并与矩形升降基座配合,实现床板自动进出池体。

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为,所述固定转轴上水平设置有调节油缸,且调节油缸的活塞杆与床板的背面铰接,通过调节油缸活塞杆的伸出和缩回调节床板的倾斜角度,从而根据产妇的实际需要调整卧姿。

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为,所述池体1内床板3的前方设置有对产妇腹部进行推腹助产操作的推腹助产装置,该推腹助产装置包括与产妇腹部接触的柔性推腹机构和用于推动该柔性推腹机构的推拉机构,其中,所述推拉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池体两侧壁上倾斜的轨道和一弧形基板,弧形基板中轴线的两侧分别通过连接杆与滑动设置在两条轨道上的滑块固定连接,弧形基板中轴线的上端一侧设置有背离产妇腹部的挡板,在挡板上设置有把手,通过推动把手带动弧形基板沿轨道上下运动;所述柔性推腹机构设置在弧形基板的凹面上,包括若干与弧形基板中轴线垂直的分隔板,这些分隔板形成若干个开口腔,在这些开口腔内均设置有与弧形基板弯曲弧度一致的弧形气囊,且从上往下,依次将第一个和第二个弧形气囊分别定义为推腹主气囊和推腹副气囊,其余的为过渡气囊,这些弧形气囊分别通过设置在弧形基板一侧的进气管和控制各自的进气阀进行独立充气,且在充气完毕后,这些弧形气囊的凸起高度从下部向上部逐渐增大,从而形成与产妇腹部形状吻合的弧面;所述推腹主气囊和推腹副气囊远离进气管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压力控制阀,以在推腹过程中,控制其内压力不超过设定值。

本发明上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改进方案为,所述两条轨道分别通过两个角度调整装置安装在池体的两侧,并通过这两个角度调整装置调整柔性推腹机构的倾斜角度;所述角度调整装置包括水平固定在池体侧壁上的上滑轨和下滑轨,且上滑轨和下滑轨上分别滑动设置有滑块ⅰ和滑块ⅱ,所述轨道分别通过转动销ⅰ和转动销ⅱ与滑块ⅰ和滑块ⅱ转动连接,且转动销ⅱ卡在轨道上的调整槽内,以通过调整滑块ⅰ和滑块ⅱ在上滑轨和下滑轨上的位置来调节轨道的倾斜角度;在所述滑块ⅰ和滑块ⅱ上分别设置有将两者与上滑轨和下滑轨拧紧固定的固定螺栓ⅰ和固定螺栓ⅱ。

本发明上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另一种改进方案为,所述弧形基板为双层结构,包括与柔性推腹机构接触的硅胶板和用于支撑硅胶板的pvc板。

本发明上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又一种改进方案为,所述进气管通过软管与充气源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为,所述床板的上端向池体外部呈弧形弯折,形成支撑头部的头部枕垫区。

本发明的再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为,所述臀部支撑板为一直线边和一弧形边围城的板状件,板状件的直线边与床板的底部呈100-120°固定连接,板状件的中部开设有将阴部区域整体暴露便于生产的孔洞,且该孔洞与弧形边的中部连通形成开口。

本发明的又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为,所述床板底部延伸方向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脚部借力机构,所述脚部借力机构包括设置在池体1侧壁上且开口向上的v形固定板,在v形固定板上表面设置有脚踏板,脚踏板靠近床板的一端设置有截面为u形的护腿板,护腿板和脚踏板形成开口角度为95-120°的v形,且该v形的尖端位置通过转动轴与v形固定板的中部转动连接,在护腿板和脚踏板的背面均通过压缩弹簧与v形固定板的上表面连接,从而将护腿板和脚踏板支撑在v形固定板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水下分娩床的床板在转动机构和升降机构共同作用下,实现产妇自动进出分娩池的功能,当产妇躺在床板上时,液压油缸带动矩形升降基座升高到一定高度,而后转动机构中的电机和小齿轮运动,通过固定转轴上的转动齿轮带动固定转轴转动一定角度,在此过程中,固定转轴带动床板同步转动至池体的上方,再之后液压油缸带动矩形升降基座下降,直至床板背面卡在池体边缘,此时产妇的下半身已经位于池体内的水中,从而实现了产妇自动进出分娩池;

2)本发明具有柔性推腹机构,助产士可以通过推拉机构推动柔性推腹机构运动,通过柔性推腹机构上的推腹主气囊和推腹副气囊对产妇腹部进行推动,帮助产妇生产;而且推腹主气囊和推腹副气囊上都设置有压力控制阀,当推动力度过大时,造成主气囊和副气囊挤压变形严重,此时,压力控制阀能够自动排出一部分气体,从而限定了气囊对产妇腹部产生推力的最大阈值,避免了工作经验不足的助产士在借助外物推动腹部时用力过猛的问题;

3)本发明为了适应不同的产妇,将柔性推腹机构设置在角度调整装置上,角度调整装置的主体为不同高度的两条滑轨,而柔性推腹机构通过两条轨道与这两条滑轨连接,通过调整轨道与两条滑轨的连接点,从而改变了柔性推腹机构的倾斜角度,角度调整装置与推腹主气囊和推腹副气囊配合,可以适应不同的产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转动机构和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角度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推腹助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推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推拉机构和弧形气囊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臀部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脚部借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护腿板和脚踏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池体,2、角度调整装置,201、上滑轨,202、下滑轨,203、滑块ⅱ,204、固定螺栓ⅱ,205、滑块ⅰ,206、转动销ⅰ,207、固定螺栓ⅰ,208、转动销ⅱ,209、调整槽,3、床板,301、臀部支撑板,302、头部枕垫区,303、孔洞,4、转动机构,401、固定转轴,402、调节油缸,403、小齿轮,404、电机,405、转动齿轮,406、转动轴承,5、转动机构,501、矩形升降基座,502、液压油缸,6、脚部借力机构,601、脚踏板,602、护腿板,603、转动轴,604、v形固定板,605、压缩弹簧,7、充气源,701、软管,8、推拉机构,801、把手,802、挡板,803、弧形基板,8031、pvc板,8032、硅胶板,804、连接杆,805、滑块,806、进气管,807、轨道,9、柔性推腹机构,901、分隔板,902、推腹主气囊,903、推腹副气囊,904、推腹副气囊,905、压力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便于产妇进出的水下分娩床,包括内部注入温水的池体1,至于池体1内水的循环和加热等问题,通过现有技术即可实现,不在本发明的考虑范围之内;在池体1内的一端倾斜设置有供产妇仰躺在其上的床板3,床板3的底部设置有臀部支撑板301,所述床板3由转动机构4和升降机构5配合实现其进出池体1,其中,所述升降机构5包括一矩形升降基座501,在矩形升降基座501底部的四角出分别设置有同步运动的四个液压油缸502,通过四个液压油缸502活塞杆的伸缩带动矩形升降基座501的升降;所述转动机构5包括一固定转轴401,该固定转轴401的上端穿过床板3上的矩形孔,且与矩形孔的侧壁通过转动销轴转动连接(当然也可以采用焊接等固定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从而将床板3的上部转动固定在固定转轴401的上部,固定转轴401的下端通过一转动轴承406设置在矩形升降基座501上表面的凹槽内,在固定转轴401的外壁固定设置有转动齿轮405,该转动齿轮405与电机404驱动的小齿轮403啮合(小齿轮403可以直接设置在电机404的输出轴上,或者是电机404通过减速机再带动小齿轮403转动),通过电机404和小齿轮403的转动,带动转动齿轮405和固定转轴401同步转动,从而使床板3的位置发生偏转,并与矩形升降基座501配合,实现床板3自动进出池体1。

本方案在工作时,首先通过四个液压油缸502同步运动、四根活塞杆缩短使矩形升降基座501下降,随着矩形升降基座501高度的下降,其上的固定转轴401和床板3也随之下降,当床板3降低至最低处时,助产士将产妇搀扶躺在床板3上,之后,四个液压油缸502同步运动、活塞杆伸长使矩形升降基座501上升,随着矩形升降基座501高度的升高,其上的固定转轴401和床板3也随之升高,当床板3最低处上升超过池体1的高度时,控制四个液压油缸502停止升高,而后启动电机404,使其带动小齿轮403转动,小齿轮403再带动固定在固定转轴401上的驱动齿轮405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带动床板3转向,从池体1外侧转到池体1上方,而后,再控制四个液压油缸502同步运动、四根活塞杆缩短使矩形升降基座501和床板3下降,直至床板3的背面放置在池体1的顶壁上;为了保证放置时的稳固性,可以在池体1的顶壁上设置豁口,该豁口能够卡住床板3。

以上为本发明的基本实施方式,可以在以上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从而得到以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主体方案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在其基础上增加了对床板3倾斜角度调整的机构,该机构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所述固定转轴401上水平设置有调节油缸402,且调节油缸402的活塞杆与床板3的背面铰接,通过调节油缸402活塞杆的伸出和缩回调节床板3的倾斜角度,此时,固定转轴401的上端穿过床板3上的矩形孔,且与矩形孔的侧壁通过转动销轴转动连接。

实施例3

如图1、图2、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主体方案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在其基础上增加了对产妇腹部进行推腹助产操作的推腹助产装置,该装置设置在池体1内床板3的前方,该推腹助产装置包括与产妇腹部接触的柔性推腹机构9和用于推动该柔性推腹机构9的推拉机构8,其中,所述推拉机构8包括对称设置在池体1两侧壁上倾斜的轨道807和一弧形基板803,弧形基板803的凹面朝向产妇的腹部,弧形基板803中轴线的两侧分别通过连接杆804与滑动设置在两条轨道807上的滑块805固定连接,弧形基板803中轴线的上端一侧设置有背离产妇腹部的挡板802,在挡板802上设置有把手801,通过推动把手801带动弧形基板803沿轨道807上下运动;所述柔性推腹机构9设置在弧形基板803的凹面上,包括若干与弧形基板803中轴线垂直的分隔板901,分隔板901的材质为硅胶材料,这些分隔板901形成若干个开口腔,在这些开口腔内均设置有与弧形基板803弯曲弧度一致的弧形气囊,且从上往下,依次将第一个和第二个弧形气囊分别定义为推腹主气囊902和推腹副气囊903,其余的为过渡气囊904,这些弧形气囊分别通过设置在弧形基板803一侧的进气管806和控制各自的进气阀进行独立充气,且在充气完毕后,这些弧形气囊的凸起高度从下部向上部逐渐增大,从而形成与产妇腹部形状吻合的弧面;所述推腹主气囊902和推腹副气囊903远离进气管806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压力控制阀905,以在推腹过程中,控制其内压力不超过设定值。

在本方案中,过渡气囊904的数量至少为三个,而且沿弧形基板803的轴线方向其宽度自上而下逐渐变窄,从而使其充气后膨胀的高度也是逐渐降低,而推腹副气囊903的宽度远大于过渡气囊904的宽度,一般是其宽度的3-5倍,而推腹主气囊902的宽度又大于推腹副气囊903的宽度,一般为推腹副气囊903宽度的1.5-3倍;而且由于分隔板901的存在,使得这些弧形气囊之间存在间隙,这样在推腹过程中,会产生向一侧的变形,从而使推出的力更加柔和。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方案与实施例3主体相同,区别在于,为了使推腹助产装置能够使用于不同腹部隆起的产妇,增加了角度调整装置2,其结构如附图3所示,所述两条轨道807分别通过两个角度调整装置2安装在池体1的两侧,并通过这两个角度调整装置2调整柔性推腹机构9的倾斜角度;所述角度调整装置2包括水平固定在池体1侧壁上的上滑轨201和下滑轨202,上滑轨201和下滑轨202相互错开,且上滑轨201相对于下滑轨202来说,更加靠近床板3的方向,上滑轨201和下滑轨202上分别滑动设置有滑块ⅰ205和滑块ⅱ203,所述轨道807分别通过转动销ⅰ206和转动销ⅱ208与滑块ⅰ205和滑块ⅱ203转动连接,且转动销ⅱ208卡在轨道807上的调整槽209内,以通过调整滑块ⅰ205和滑块ⅱ203在上滑轨201和下滑轨202上的位置来调节轨道807的倾斜角度,所述调整槽209实际上就是一条贯通槽,转动销ⅱ208卡设在该贯通槽内,由于转动销ⅰ206在轨道807上的位置固定,当滑块ⅰ205和滑块ⅱ203相对位置变化时,转动销ⅱ208在贯通槽内位置产生相对调整,从而使轨道807的倾斜角度变化;在所述滑块ⅰ205和滑块ⅱ203上分别设置有将两者与上滑轨201和下滑轨202拧紧固定的固定螺栓ⅰ207和固定螺栓ⅱ204。

在本方案中,滑块ⅰ205和滑块ⅱ203的动力建议采用手动调节。

本方案在使用时与现有的水下分娩产床用法相同,产妇躺在床板3上进行水下分娩,当助产士发现产妇体力不支,需要利用推腹助产装置助产时,通过位置调整装置将产妇位置调整到柔性推腹机构9的下方,并通过角度调整装置2调整好柔性推腹机构9的倾斜度,之后由经验丰富的助产士设定好推腹主气囊902和推腹副气囊903上压力控制阀905的压力值,再后向弧形气囊内充气,使其膨胀形成推腹主气囊902、推腹副气囊903和过渡气囊904,在充气过程中观察,使过渡气囊904能够贴在腹部表面,而推腹主气囊902、推腹副气囊903则位于腹部前方,之后停止供气,关紧进气阀,通过推拉机构8缓慢向下推,使推腹主气囊902、推腹副气囊903推动产妇的腹部,以助于分娩。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方案与实施例4主体相同,区别在于,对于弧形基板803的结构进行了限定,所述弧形基板803为双层结构,包括与柔性推腹机构9接触的硅胶板8032和用于支撑硅胶板8032的pvc板8031。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方案与实施例3主体相同,区别在于,所述进气管806通过软管701与充气源7连接,充气源7设置在池体1上,或者一侧。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方案与实施例1主体相同,区别在于,所述床板3的上端向池体1外部呈弧形弯折,形成支撑头部的头部枕垫区302,可以在头部枕垫区302上设置枕头或枕垫等软物。

实施例8

本实施例的方案与实施例1主体相同,区别在于,对臀部支撑板301的结构进行限定,如附图7所示,所述臀部支撑板301为一直线边和一弧形边围城的板状件,板状件的直线边与床板3的底部呈100-120°固定连接,板状件的中部开设有将阴部区域整体暴露便于生产的孔洞303,且该孔洞303与弧形边的中部连通形成开口。

实施例9

本实施例的方案与实施例1主体相同,区别在于,所述床板3底部延伸方向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脚部借力机构6,以便于产妇双脚蹬踏其上进行借力,如附图8和附图9所示,所述脚部借力机构6包括设置在池体1侧壁上且开口向上的v形固定板604,在v形固定板604上表面设置有脚踏板601,脚踏板601的表面分布有防滑纹,脚踏板601靠近床板3的一端设置有截面为u形的护腿板602,护腿板602和脚踏板601形成开口角度为95-120°的v形,且该v形的尖端位置通过转动轴603与v形固定板604的中部转动连接,在护腿板602和脚踏板601的背面均通过压缩弹簧605与v形固定板604的上表面连接,从而将护腿板602和脚踏板601支撑在v形固定板604内。

本发明的水中分娩床,不涉及到对水温的控制、腿部张开角度的调整等,这些都是比较成熟的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