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感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0794发布日期:2019-03-05 20:05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温感物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温感物品。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吸收性物品、优选为卫生一次性吸收性物品,其包含为了提高舒适性,而在无需创造被穿着者所感知的外部条件的情况下就能够将感知传递给穿着者的材料。

另外,专利文献1的第[0040]段中记载了作为优选的材料可列举出加温剂,并且该加温剂无需使物品的穿着者身体表面上产生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就能够刺激温度接受器(即、温热)。

进而,专利文献1的第[0109]段中记载了作为适于含有材料的给药系统的载体媒介(carriervehicle),有露、霜、油、软膏、粉末、乳液、泡沫、或凝胶形态的组合物、水溶液或醇溶液、烃油、脂肪酸酯、长链醇和硅油之类的油和脂质、淀粉或滑石等之类的超微粒状固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4-52809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申请发明人进行了确认,结果可知:在对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那样的加温剂和油等亲油性溶剂进行组合时,与铁粉等的发热剂、加温剂和亲水性溶剂(水等组合)相比,通常有感觉到期望温度为止的时间(温热感知时间)变长的倾向,甚至尤其在穿着初期有穿着者感觉到发痒的倾向。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感觉到温感为止的时间短且包含温感剂的温感物品。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申请发明人等发现了一种温感物品,其特征在于,其具备透液性片和非透液性片,上述温感物品具备包含温感溶液的温感区域,所述温感溶液包含活化trp(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receptorpotential)通道的温感剂和溶剂,上述透液性片包含选自由发热性材料、隔热性材料和吸湿性材料、以及它们中任意组合组成的组中的材料。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包含温感剂的温感物品感觉到温感为止的时间短。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第1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1的平面图。

图2是依据第1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1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示出依据第1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1的穿着状态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依据第2实施方式的短裤型生理用卫生巾101的图。

图5用于说明依据第3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201的图。

图6是依据第4实施方式的独立包装有温感片301的温感片的独立包装体303的立体图。

图7是依据第4实施方式的温感片301的立体图。

图8是依据第4实施方式的温感片301的分解透视图。

图9是示出依据第4实施方式的温感片301的穿着状态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生理用卫生巾

3吸收主体

5温感主体

7透液性片

8a肌肤接触面

8b非肌肤接触面

9非透液性片

11吸收体

13温感溶液保持片

15形状保持构件

17重叠部

19穿着的衣服

21粘合部

23翼部

25密封部

27压花部

29包装片

31温感区域

l长度方向

w宽度方向

t厚度方向

f1长度方向第1折轴

f2长度方向第2折轴

f3宽度方向第1折轴

f4宽度方向第2折轴

f5宽度方向第3折轴

f6折轴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以下方式。

[方式1]

一种温感物品,其特征在于,其具备透液性片和非透液性片,

上述温感物品具备包含温感溶液的温感区域,所述温感溶液包含活化trp通道的温感剂和溶剂,

上述透液性片包含选自由发热性材料、隔热性材料和吸湿性材料、以及它们中任意组合组成的组中的材料。

本申请发明人进行了确认,结果可知,包含温感剂的温感物品与包含发热剂(例如,铁粉)的发热物品相比,有在穿着初期具体而言有感觉到期望温度为止的时间(以下将该时间称为“温热感知时间”)变长的倾向,在该温热感知时间内穿着者容易感觉到发痒。

本发明的温感物品的透液性片包含选自由发热性材料、隔热性材料和吸湿性材料、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组成的组中的材料(以下有时简称为“功能性材料”),因此利用穿着者的蒸发、出汗等带来的水分,使穿着者的肌肤主要是角质层被水分溶胀,温感溶液容易到达主要存在于角化细胞(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中的trp通道中。其结果,使温热感知时间变短,穿着者在温热感知时间内不易感觉到发痒。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温感剂,使穿着者肌肤的与温感剂接触的温感剂接触部分的trp通道得以活化,结果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由温感剂接触部分产生热,可期待使穿着者的肌肤的温感剂接触部分的温度上升。

[方式2]

根据方式1所述的温感物品,其中,上述温感物品是进一步具备吸收体且具有厚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体在上述透液性片与非透液性片之间,上述温感溶液配置在沿上述厚度方向不与上述吸收体重叠的位置。

将温感剂配置在沿温感物品(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不与吸收体重叠的位置、即配置在排泄口接触区域的周边部分的情况下,与温感剂配置在排泄口接触区域的情况相比,有穿着者在温热感知时间内更容易感觉到发痒的倾向。由于将上述温感物品(吸收性物品)中的温感区域配置在沿上述厚度方向不与吸收体重叠的位置,因此能够对穿着者下腹部(穿着者为女性时,子宫等)赋予温感,且不易让穿着者在上述温热感知时间内感觉到发痒。

[方式3]

根据方式2所述的温感物品,其中,上述温感区域配置在相当于穿着者下腹部的位置且在上述宽度方向上比上述吸收体更宽的区域。

由于将上述温感物品的温感区域配置在规定的范围内,因此能够温暖相当于穿着者的子宫的部分,另一方面穿着者不易感觉到发痒。

[方式4]

根据方式3所述的温感物品,其中,上述温感物品通过在上述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宽度方向折轴沿上述长度方向折叠,上述宽度方向折轴在上述温感物品的展开状态下以在沿上述厚度方向与上述温感区域重叠的方式配置。

上述温感物品中,宽度方向折轴在温感物品的展开状态下以沿厚度方向与温感区域重叠的方式配置。与作为温感区域的不与宽度方向折轴重叠的、宽度方向折轴非重叠部分的材料密度相比,作为温感区域的与宽度方向折轴重叠的部分即、宽度方向折轴重叠部分的材料(透液性片、温感溶液保持片等)的材料密度高,因此有宽度方向折轴重叠部分的温感溶液的量(基重)比宽度方向折轴非重叠部分的温感溶液的量(基重)多的倾向。

因此,上述温感物品中,温感区域的宽度方向折轴重叠部分能够对骨盆内淋巴结(髂内淋巴结、闭合淋巴结、髂外淋巴结、骶前淋巴结、髂总淋巴结、主韧带淋巴结、骶骨淋巴结、腹股沟上淋巴结、主动脉旁淋巴结等)、腹股沟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等)等赋予温感,使它们的温度上升,进而可期待赋予按摩效果。

[方式5]

根据方式3或4所述的温感物品,其中,上述温感物品通过在上述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一对长度方向折轴沿上述宽度方向折叠,上述一对长度方向折轴在上述温感物品展开的状态下,以与上述吸收体相比更靠近上述宽度方向的外侧且以在沿上述厚度方向与上述温感区域重叠的方式配置。

上述温感物品中,一对长度方向折轴在温感物品的展开状态下以沿厚度方向与温感区域重叠的方式配置。与作为温感区域的不与一对长度方向折轴重叠的、长度方向折轴非重叠部分的材料密度相比,作为温感区域的分别与一对长度方向折轴重叠部分即、长度方向折轴重叠部分的材料(透液性片、温感溶液保持片等)的材料密度高,因此有长度方向折轴重叠部分的温感溶液的量(基重)比长度方向折轴非重叠部分的温感溶液的量(基重)多的倾向。

因此,上述温感物品中,温感区域的长度方向折轴重叠部分能够对骨盆内淋巴结(髂内淋巴结、闭合淋巴结、髂外淋巴结、骶前淋巴结、髂总淋巴结、主韧带淋巴结、骶骨淋巴结、腹股沟上淋巴结、主动脉旁淋巴结等)、腹股沟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等)等赋予温感,使它们的温度上升,进而可期待赋予按摩效果。

[方式6]

根据方式2~5中任一项所述的温感物品,其中,上述溶剂为亲油性溶剂。

本申请发明人进行了确认,结果可知:构成温感溶液的溶剂为亲油性溶剂时,与构成温感溶液的溶剂为例如水等亲水性溶剂时相比,有上述温热感知时间变长的倾向,由于该较长的温热感知时间而容易感觉到发痒。

对于上述温感物品,由于透液性片包含规定的功能性材料,因此能够缩短温热感知时间,穿着者不易在上述温热感知时间内感觉到发痒。另外,对于上述温感物品(吸收性物品),由于上述溶剂为亲油性溶剂,因此温感溶液不易移动至吸收体,此外可赋予穿着者温感而不易让温感剂的温感效率降低。

[方式7]

根据方式2~6中任一项所述的温感物品,其中,上述温感物品在沿上述厚度方向与上述温感区域重叠的位置不包含高分子吸收剂。

由于上述温感物品在沿温感物品的厚度方向与温感区域重叠的位置不包含高分子吸收剂,因此存在于温感区域和与温感区域接触的穿着者的肌肤的水分、水蒸气等不易被吸收至吸收性聚合物中,容易保持穿着者的肌肤主要是角质层被水分溶胀的状态,温感溶液容易到达主要存在于角化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的trp通道中。其结果,使温热感知时间变短,穿着者不易在温热感知时间内感觉到发痒。

[方式8]

根据方式2~7中任一项所述的温感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选自由生理用卫生巾、短裤型生理用卫生巾和一次性尿布组成的组。

由于上述温感物品选自由生理用卫生巾、短裤型生理用卫生巾和一次性尿布组成的组,因此上述温感物品发挥吸收性能的同时能够在温热感知时间内抑制穿着者下腹部的发痒,且对穿着者下腹部赋予温感。

[方式9]

根据方式1~8中任一项所述的温感物品,其中,上述非透液性片由非透湿性薄膜构成。

上述温感物品中,由于非透液性片为非透湿性薄膜,因此存在于温感区域和与温感区域接触的穿着者的肌肤的水分、水蒸气等不易被吸收至吸收性聚合物中,容易保持穿着者的肌肤主要是角质层被水分溶胀的状态,温感溶液容易到达主要存在于角化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的trp通道中。其结果,使温热感知时间变短,穿着者不易在温热感知时间内感觉到发痒。

[方式10]

根据方式1~9中任一项所述的温感物品,其中,上述温感剂是针对trpv1受体的激动剂。

上述吸收性物品中,温感剂是针对trpv1受体的激动剂,因此在使用时,穿着者能够感觉到超过作为trpv1受体的活化温度阈值的43℃的温度。

[方式11]

根据方式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温感物品,其中,上述温感物品不包含发热剂。

由于上述温感物品不包含发热剂,因此即使在长时间使用温感物品的情况下,也不易让穿着者发生低温烧伤。

以下对本发明的温感物品进行详细说明。

图1~图3是用于说明作为依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以下称为“第1实施方式”)的温感物品的生理用卫生巾1的图。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有时将“作为依据第1实施方式的温感物品的生理用卫生巾”简称为“依据第1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具体而言,图1是依据第1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1的平面图。图2是依据第1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1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示出生理用卫生巾1的穿着状态的图。

作为依据第1实施方式的温感物品的生理用卫生巾1具有彼此成正交的长度方向l、宽度方向w和厚度方向t,具备:吸收主体3和配置在长度方向l上与吸收主体3相比更靠上方的温感主体5。生理用卫生巾1在吸收主体3中,具备:在穿着时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的透液性片7;在穿着时与穿着的衣服19接触的非透液性片9;及、配置在透液性片7与非透液性片9之间的吸收体11。另外,生理用卫生巾1在温感主体5中,具备:在穿着时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的透液性片7;在穿着时与穿着的衣服19接触的非透液性片9;及、配置在透液性片7与非透液性片9之间的、温感溶液保持片13和形状保持构件15。形状保持构件15配置在与温感溶液保持片13相比更靠非透液性片9侧。

需要说明的是,吸收主体3中的透液性片7以及温感主体5中的透液性片7由一体的片材构成,此外吸收主体3中的非透液性片9以及温感主体5中的非透液性片9也由一体的片材构成。另外,对于吸收主体3中的吸收体11与温感主体5中的形状保持构件15,它们的一部分在重叠部17沿厚度方向t一部分重叠,在重叠部17中,吸收体11配置在与形状保持构件15相比更靠近透液性片7的位置。

透液性片7具备肌肤接触面8a和非肌肤接触面8b,由透气无纺布构成。透气无纺布由包含热熔粘合性纤维的3层网状物制造,所述3层网状物即(构成透液性片7的肌肤接触面8a的)第1网状物、第2网状物和(构成透液性片7的非肌肤接触面8b的)第3网状物,第1网状物中包含吸湿发热性纤维。

对于生理用卫生巾1,在吸收主体3和温感主体5这两者中,具备用于将生理用卫生巾1固定在穿着者的穿着的衣服19的粘合部21。粘合部21的一面固定在非透液性片9,另一面被暂时固定在赋予了剥离性的、包装片29的内表面。

对于生理用卫生巾1,在未使用状态下,以在长度方向l上延伸的、长度方向第1折轴f1和长度方向第2折轴f2、以及在宽度方向w上延伸的、宽度方向第1折轴f3、宽度方向第2折轴f4和宽度方向第3折轴f5作为基轴与包装片29一起被折叠,从而形成了生理用卫生巾1的独立包装体(未图示)。需要说明的是,宽度方向第1折轴f3、宽度方向第2折轴f4和宽度方向第3折轴f5分别配置在生理用卫生巾1的上方、中央和下方。

另外,宽度方向第1折轴f3在生理用卫生巾1和包装片29展开状态下,以沿厚度方向t与温感溶液保持片13(后述的温感区域31)重叠的方式配置。长度方向第1折轴f1和长度方向第2折轴f2在生理用卫生巾1和包装片29展开状态下,以在厚度方向t不与吸收体11重叠但沿厚度方向t与温感溶液保持片13(后述的温感区域31)重叠的方式配置。

生理用卫生巾1的独立包装体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对于生理用卫生巾1和包装片29,以长度方向第1折轴f1和长度方向第2折轴f2作为基轴,将生理用卫生巾1向内侧沿宽度方向w折叠,接着,以宽度方向第1折轴f3和宽度方向第3折轴f5作为基轴,将生理用卫生巾1向内侧沿长度方向l折叠,接着,以宽度方向第2折轴f4作为基轴,将生理用卫生巾1向内侧沿长度方向l折叠。

另外,生理用卫生巾1具备:用于将生理用卫生巾1固定在穿着的衣服19上的一对翼部23、密封部25、压花部27等,但这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省略说明。

对于生理用卫生巾1,在将吸收主体3和温感主体5以将吸收主体3的吸收体11的排泄口接触区域(未图示)与穿着者的排泄口接触区域接触的方式配置在穿着的衣服19上时,以配置在对应于穿着者下腹部的位置的方式具有温感主体5特别是温感溶液保持片13。换言之,以吸收主体3的吸收体11的排泄口接触区域(未图示)到温感主体5的温感溶液保持片13的距离与穿着者的排泄口到下腹部的距离(肌肤面上的距离)大致相等的方式构成。

吸收主体3具有与通常的生理用卫生巾同样的形状。温感溶液保持片13由无纺布构成,在其整体涂覆有温感溶液(未图示),温感溶液保持片13的整体构成了温感区域31。需要说明的是,一部分温感溶液也转移至透液性片7的温感溶液保持片13侧的区域,透液性片7的温感溶液保持片13侧的区域也构成了温感区域31。

另外,以如下方式构成:温感溶液保持片13的宽度方向w的长度比吸收体11的宽度方向w的长度长,且温感区域31配置在与吸收体11相比在宽度方向w上更宽的区域。

温感溶液包含活化trp通道的温感剂和亲油性溶剂。将生理用卫生巾1固定在穿着的衣服19上来使用时,温感区域31(温感溶液保持片13)中包含的温感溶液透过透液性片7而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能够有效地活化穿着者的肌肤接触温感剂的温感剂接触部分的trp通道,有效地对穿着者下腹部赋予温感。

通过对穿着者下腹部赋予温感,从而使穿着者下腹部的肌肤与温感剂接触的温感剂接触部分的trp通道被活化,结果通过交感神经系统而可期待由温感剂接触部分产生热,使穿着者的肌肤接触温感剂部分的温度上升,进而可期待温暖接近穿着者的子宫的部位,缓解穿着者的生理痛。

另外,通过温暖接近穿着者的子宫的部位,从而可期待减轻穿着者的月经前期综合症(premenstrualsyndrome)、怕冷症、更年期障碍等。

本申请发明人发现:包含温感剂的温感物品中,感觉到期望温度为止的时间(温热感知时间)与包含发热剂(例如,铁粉)的发热物品相比有变长的倾向,在该温热感知时间内穿着者容易感觉到发痒。

透液性片7在肌肤接触面8a侧包含吸湿发热性纤维,因此在提供从穿着者的肌肤蒸发、出汗等的水分时,透液性片7中的吸湿发热性纤维会发热,穿着者容易出汗。接着,由于穿着者出汗的水分而使穿着者的肌肤主要是角质层被水分溶胀。温感溶液容易到达主要存在于角化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的trp通道中。其结果,穿着者在穿着生理用卫生巾1的早期阶段容易感觉到温感,使温热感知时间变短。另外,若生理用卫生巾1的温热感知时间变短,则穿着者不易在温热感知时间内感觉到发痒。

另外,宽度方向第1折轴f3与长度方向第1折轴f1和长度方向第2折轴f2,在生理用卫生巾1和包装片29的展开状态下,以沿厚度方向t与温感区域31(温感溶液保持片13)重叠的方式配置,因此能进一步对穿着者的骨盆内淋巴结(髂内淋巴结、闭合淋巴结、髂外淋巴结、骶前淋巴结、髂总淋巴结、主韧带淋巴结、骶骨淋巴结、腹股沟上淋巴结、主动脉旁淋巴结等)、腹股沟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等)等赋予温感。

图4是用于说明作为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以下称为“第2实施方式”)的温感物品的短裤型生理用卫生巾101的图,是示出穿着状态的图。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有时将“作为依据第2实施方式的温感物品的短裤型生理用卫生巾”简称为“依据第2实施方式的短裤型生理用卫生巾”。

依据第2实施方式的短裤型生理用卫生巾101由短裤部103、及配置在短裤部103的内表面的吸收性物品部105构成。吸收性物品部105具备:吸收主体107中在穿着时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的透液性片(未图示);与短裤部103接触的非透液性片(未图示);及配置在它们之间的吸收体111。另外,吸收性物品部105具备:温感主体109中在穿着时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的透液性片(未图示)、与短裤部103接触的非透液性片(未图示)、及配置在它们之间的温感溶液保持片113和形状保持构件115。

需要说明的是,吸收主体107中的透液性片(未图示)和温感主体109中的透液性片(未图示)由一体的片材构成,所述一体的片材由无纺布构成。另外,吸收主体107中的非透液性片(未图示)和温感主体109中的非透液性片(未图示)也由一体的片材构成。

温感主体109的温感溶液保持片113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温感溶液保持片13同样地由无纺布构成。对于温感溶液保持片113,在其整体上涂覆有包含活化trp通道的温感剂和亲油性溶剂的温感溶液(未图示),温感溶液保持片113的整体构成了温感区域117。需要说明的是,一部分温感溶液也转移至透液性片(未图示)的温感溶液保持片113侧的区域,透液性片(未图示)的温感溶液保持片113侧的区域也构成了温感区域117。

透液性片(未图示)由包含热熔粘合性纤维和作为隔热性纤维的中空纤维的透气无纺布构成。

依据第2实施方式的短裤型生理用卫生巾101中,透液性片(未图示)包含中空纤维,因此在穿着短裤型生理用卫生巾101时,穿着者的体温不易散失,穿着者容易出汗。接着,由于穿着者出汗的水分而使穿着者的肌肤主要是角质层被水分溶胀,使温感溶液容易到达主要存在于角化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的trp通道中。其结果,使温热感知时间变短,穿着者在温热感知时间内不易感觉到发痒。

通过对穿着者下腹部赋予温感,从而可期待由温感剂接触部分产生热,使穿着者肌肤的接触温感剂部分的温度上升,进而可期待温暖接近穿着者的子宫的部位,缓解穿着者的生理痛,可期待减轻穿着者的月经前期综合症(premenstrualsyndrome)、怕冷症、更年期障碍等。

图5是用于说明作为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以下称为“第3实施方式”)的温感物品的大人用的一次性尿布201的图,是示出穿着状态的图。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有时将“作为依据第3实施方式的温感物品的一次性尿布”简称为“依据第3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

依据第3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201具备: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的透液性片203;非透液性片205;配置在透液性片203与非透液性片205之间的吸收体207;及、配置在与吸收体207相比更上方且在透液性片203与非透液性片205之间的温感溶液保持片209。

在穿着一次性尿布201时以配置在对应于穿着者下腹部的位置的方式配置温感溶液保持片209。

温感溶液保持片209由无纺布构成,在其整体涂覆有温感溶液(未图示),温感溶液保持片209的整体构成了温感区域211。需要说明的是,一部分温感溶液也转移至透液性片203的温感溶液保持片209侧的区域,透液性片203的温感溶液保持片209侧的区域也构成了温感区域211。

透液性片203由透气无纺布构成,所述透气无纺布包含热熔粘合性纤维和作为吸湿性纤维的棉纤维。

依据第3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201中,透液性片203包含作为吸湿性纤维的棉纤维,因此穿着一次性尿布201而穿着者排出体液(汗、尿等)时,棉纤维吸收体液,穿着者的肌肤主要是角质层被水分溶胀,温感溶液容易到达主要存在于角化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的trp通道中。其结果,使温热感知时间变短,穿着者不易在温热感知时间内感觉到发痒。

通过对穿着者下腹部赋予温感,从而使穿着者下腹部的肌肤与温感剂接触的温感剂接触部分的trp通道被活化,结果通过交感神经系统而可期待由温感剂接触部分产生热,使穿着者肌肤的温感剂接触部分的温度上升,

其结果,一次性尿布201的穿着者为女性时,可期待:(i)排出成为生理痛主要原因的前列腺素,使子宫肌肉等肌肉松弛,缓解生理痛;(ii)促进血流,促进淋巴液的流动,排出废物,改善怕冷症,燃烧脂肪;(iii)提高免疫力等。

一次性尿布201的穿着者为男性时,可期待:(i)排出前列腺素,使肌肉松弛,缓解疼痛;(ii)促进血流,促进淋巴液的流动,排出废物,改善怕冷症,燃烧脂肪;(iii)提高免疫力等。

图6~图9是用于说明作为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以下称为“第4实施方式”)的温感物品的温感片301的图。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有时将“作为依据第4实施方式的温感物品的温感片”简称为“依据第4实施方式的温感片”。具体而言,图6是依据第4实施方式的温感片301独立包装而成的温感片的独立包装体303的立体图。图7是依据第4实施方式的温感片301的立体图。图8是依据第4实施方式的温感片301的分解透视图。图9是示出依据第4实施方式的温感片301的穿着状态的图。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有时将“温感片的独立包装体”简称为“独立包装体”。

依据第4实施方式的温感片301依次具备: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的透液性片307;温感溶液保持片309;与穿着的衣服接触的非透液性片311;固定在非透液性片311上且用于将非透液性片311粘贴在穿着的衣服321的粘合部313;及、用于暂时固定粘合部313的剥离片315,具有彼此成正交的长度方向l、宽度方向w和厚度方向t。另外,透液性片307具有肌肤接触面331和非肌肤接触面333。

透液性片307由透气无纺布构成。透气无纺布由包含热熔粘合性纤维的3层网状物制造,所述3层网状物即(构成透液性片307的肌肤接触面331的)第1网状物、第2网状物、和(构成透液性片307的非肌肤接触面333的)第3网状物,第1网状物中包含吸湿发热性纤维。

温感溶液保持片309由无纺布构成,在其整体涂覆有包含活化trp通道的温感剂和作为亲水性溶剂的水的温感溶液(未图示),温感溶液保持片309的整体构成了温感区域341。需要说明的是,一部分温感溶液也转移至透液性片307的温感溶液保持片309侧的区域,透液性片307的温感溶液保持片309侧的区域也构成了温感区域341。

温感片301在长度方向l的中心具备与宽度方向w平行延伸的折轴f6。需要说明的是,独立包装体303中,温感片301以折轴f6作为基轴,将透液性片307的肌肤接触面331向内侧折叠,包装在包装片305中。

粘合部313由多个粘合部部分314构成。多个粘合部部分314分别在宽度方向w上延伸,到达至温感片301的宽度方向w的两端部。沿长度方向l以规定间隔配置有多个粘合部部分314。

剥离片315具有与非透液性片311相同的外边缘形状,以覆盖整个粘合部313(多个粘合部部分314)的方式配置剥离片315。

如图6所示,温感片301在折叠二次的状态下被包装在包装片305中,形成独立包装体303。具体而言,通过如下方式形成:独立包装体303以折轴f6作为基轴,用2张包装片305夹持将透液性片7的肌肤接触面331向内侧折叠二次而成的温感片301,在2张包装片305的边缘设置密封部335。

穿着者在使用温感片301时,从独立包装体303的切口部337拆开独立包装体303,从独立包装体303中取出温感片301,将剥离片315由温感片301上剥离。接着,穿着者将温感片301的粘合部313固定在穿着的衣服321具体而言是短裤的内表面,在温感片301的肌肤接触面331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的状态下使用温感片301。

透液性片307在肌肤接触面331侧包含吸湿发热性纤维,因此提供由穿着者的肌肤的蒸发、出汗等的水分时,透液性片307中的吸湿发热性纤维会发热,穿着者容易出汗。接着,由于穿着者出汗的水分而使穿着者的肌肤主要是角质层被水分溶胀,温感溶液容易到达主要存在于角化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的trp通道中。其结果,使温热感知时间变短,穿着者不易在温热感知时间内感觉到发痒。

本发明的温感物品中,温感溶液包含活化trp通道的温感剂和溶剂。

作为上述温感剂,只要使trp通道活化就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列举出:针对trpv1受体的激动剂、针对trpv3受体的激动剂等,优选为针对trpv1的激动剂。为超过作为trpv1受体的活化温度阈值43℃这样高的温度,因此能对穿着者赋予高的温感。

从穿着者的安心感的观点出发,上述温感剂优选为源自植物的化合物。作为上述温感剂,例如可列举出:辣椒苷、辣椒素、类辣椒素类(二氢辣椒碱、降二氢辣椒碱、高二氢辣椒碱、高辣椒碱、诺香草胺等)、辣椒红素、烟酸苄酯、烟酸β-丁氧基乙酯、n-乙酰基香草酰胺(n-アシルワニルアミド)、壬酸香草酰胺、多元醇、辣椒粉、辣椒酊、辣椒提取物、壬酸香草醚、香草醇烷基醚衍生物(例如,香草醇乙醚、香草醇丁醚、香草醇戊醚、香草醇己醚)、异香草醇烷基醚、乙基香草醇烷基醚、藜芦醇衍生物、取代苄醇衍生物、取代苄醇烷基醚、香兰素丙二醇缩醛、乙基香兰素丙二醇缩醛、生姜提取物、姜油、姜辣素、姜油酮、橙皮苷和吡咯烷酮羧酸、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

从不易让穿着者感觉到疼痛、发痒等观点出发,上述温感剂优选不是辣椒素,此外更优选:香草醇烷基醚衍生物(例如,香草乙基醚、香草丁基醚、香草戊基醚、香草己基醚生姜提取物、姜油、姜辣素和姜油酮、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

作为上述溶剂,只要能包含上述温感剂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出:亲油性溶剂和亲水性溶剂。上述溶剂例如能对上述温感剂进行溶解、分散等。

作为上述亲油性溶剂,例如可列举出:天然油(例如,甘油三酯等脂肪酸酯、椰子油、亚麻仁油等)、烃(例如,石蜡、例如,液体石蜡)等油脂。

作为上述亲水性溶剂,可列举出水和醇。作为上述醇,可列举出:甲醇、乙醇、乙二醇、丙三醇等低级醇;辛醇、月桂醇、肉豆蔻醇等高级醇等。

上述溶剂在透液性片包含后述发热性材料的情况下优选为除水以外的溶剂,此外优选为亲油性溶剂。另外,上述溶剂在透液性片由后述隔热性材料构成的情况下可以是亲油性溶剂,还可以是亲水性溶剂。进而,上述溶剂在透液性片包含吸湿性材料的情况下优选为亲水性溶剂,此外更优选为水。

另外,从容易控制挥发性、特别是容易降低挥发性的观点出发,上述溶剂优选为油脂(亲油性溶剂)或醇(亲水性溶剂)。另外,上述温感物品为吸收性物品时,从不易阻碍吸收性的观点出发,上述溶剂优选为亲油性溶剂。

上述温感溶液优选包含0.0001~5.0质量%、更优选包含0.0005~3.0质量%、进一步优选包含0.1~1.0质量%、此外更进一步优选包含0.3~0.7质量%的上述温感剂。这是从温感效果的观点出发的。

本发明的温感物品包含以温感剂的基重计优选为0.001~10g/m2、更优选为0.003~5g/m2、进一步优选为0.01~2.5g/m2、此外更进一步优选为0.05~1.5g/m2的温感溶液。这是从对穿着者赋予温感的观点出发的。

本发明的温感物品中,上述温感溶液除了上述温感剂和溶剂之外在不阻碍对穿着者赋予温感效果的范围内,还可以包含下述所示物质中至少一种的其它成分。

作为上述至少一种其它成分,例如可列举出冷感剂。作为上述冷感剂,例如可列举出活化trp通道的物质,作为上述冷感剂,例如可列举出:针对trpm8受体的激动剂、针对trpa1受体的激动剂等,优选为针对trpm8受体的激动剂。

作为上述冷感剂,例如可列举出:薄荷醇(例如,l-薄荷醇)及其衍生物(例如,乳酸薄荷酯、基甘油醚例如,l-基甘油醚)、水杨酸甲酯、樟脑、源自植物(例如,薄荷、桉树)的精油等。

本申请发明人发现:温感溶液在除了活化trp通道的温感剂之外进一步包含活化trp通道的冷感剂的情况下,在上述温热感知时间内穿着者的与温感溶液接触的部分及其周边部分不易感觉到发痒。

本发明的温感物品中,温感溶液进一步包含冷感剂时,温感溶液优选包含0.0001~5.0质量%、更优选包含0.0005~3.0质量%、进一步优选包含0.1~1.0质量%、此外更进一步优选包含0.3~0.7质量%的冷感剂。这是从穿着者不易在温热感知时间内感觉到发痒且不易感觉到过度的冷感的观点出发的。

本发明的温感物品中,温感溶液进一步包含冷感剂时,上述温感溶液优选以20:1~1:10、更优选以10:1~1:5、此外进一步优选以2:1~1:1的质量比包含上述温感剂和冷感剂。这是从穿着者不易在温热感知时间内感觉到发痒、同时不易感觉到过度的冷感且容易感觉到温感的观点出发的。

作为上述至少一种的其它成分,例如可列举出利用汽化热来降低周围温度的冷却剂,作为上述冷却剂,例如可列举出:甲醇和乙醇等醇。

作为上述至少一种的其它成分,例如可列举出:有机硅油、有机硅、有机硅系树脂等。

作为上述至少一种的其它成分,例如可列举出:bht(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a(丁基羟基茴香醚)、没食子酸丙酯等抗氧化剂。

作为上述至少一种的其它成分,例如可列举出:天然维生素或合成维生素等维生素。作为上述维生素,例如可列举出: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b5、维生素b6、维生素b7、维生素b9、维生素b12等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水溶性维生素。

作为上述维生素,例如可列举出:a族维生素、d族维生素、e族维生素和k族维生素等脂溶性维生素。

上述维生素中此外还包含它们的衍生物。

作为上述至少一种的其它成分,例如可列举出:丙氨酸、精氨酸、赖氨酸、组氨酸、脯氨酸、羟基脯氨酸等氨基酸、以及肽。

作为上述至少一种的其它成分,例如可列举出:方沸石、菱沸石、片沸石、钠沸石、束沸石和菱锌矿等天然沸石、以及合成沸石等沸石。

作为上述至少一种的其它成分,例如可列举出:胆固醇、透明质酸、卵磷脂、神经酰胺、胎盘、胶原蛋白、弹性蛋白、角鲨烷、凡士林、海藻糖等。

另外,作为上述至少一种的其它成分,例如可列举出:皮肤收敛剂、祛痘剂、抗皱剂、抗橘皮组织剂、美白剂、抗菌剂、防霉剂等药剂。

作为上述皮肤收敛剂,例如可列举出:氧化锌、硫酸铝、单宁酸等、油溶性皮肤收敛剂如油溶性多酚。作为上述油溶性多酚,例如可列举出:黄柏提取物、金丝桃提取物、短柄野芝麻提取物、洋甘菊提取物、牛蒡提取物、鼠尾草提取物、华东椴提取物、欧洲椴提取物、桦树提取物、大麻黄提取物、小花鼠尾草提取物、鼠尾草提取物、胡桃壳提取物、朱槿提取物、枇杷叶提取物、菩提树提取物、啤酒花提取物、七叶树提取物、薏苡仁提取物等天然的油溶性多酚。

作为上述祛痘剂,例如可列举出:水杨酸、过氧化苯甲酰、间苯二酚、硫、红霉素、锌等。

作为上述抗皱剂,例如可列举出:乳酸、水杨酸、水杨酸衍生物、乙醇酸、植酸、硫辛酸、溶血磷脂酸。

作为上述抗橘皮组织剂,例如可列举出:氨茶碱、咖啡碱、茶碱、可可碱等黄嘌呤化合物。

作为上述美白剂,例如可列举出:烟酰胺、曲酸、熊果苷、葡糖胺和衍生物、植物甾醇衍生物、抗坏血酸及其衍生物、以及桑树提取物和胎盤提取物。

另外,作为上述至少一种的其它成分,例如可列举出:抗炎成分、ph调节剂、抗菌剂、保湿剂、香料、色素、染料、颜料、植物提取提取物等。作为上述抗炎成分,例如可列举出:牡丹、黄芩、金丝桃、甘菊、甘草、桃叶、艾蒿、紫苏提取物等源自天然的抗炎剂;尿囊素、甘草酸二钾盐等合成抗炎剂。

作为上述ph调节剂,例如可列举出:苹果酸、琥珀酸、柠檬酸、酒石酸、乳酸等将肌肤保持为弱酸性的物质。

作为上述颜料,例如可列举出氧化钛。

本发明的温感物品、特别是上述温感溶液优选不包含发热剂。由此,穿着者不易引起低温烧伤。另外,温感物品本身不会发热,因此不易使用于将温感物品固定在穿着的衣服、肌肤上的粘合部软化而终止使用温感物品,从穿着的衣服、穿着者的肌肤等上取下温感物品时,温感物品的粘合部不易残留于穿着的衣服、肌肤等。

作为上述发热剂,只要发热剂本身发热就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列举出:金属粉(例如,铁粉)的氧化热、酸与碱的中和热、无机盐的水合热等利用了化学能的发热剂。

本发明的温感物品中,透液性片具有透液性,只要包含选自由发热性材料、隔热性材料和吸湿性材料、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组成的组中的材料就没有特别限制。

作为上述发热性材料,可列举出:(i)吸湿发热性材料(吸湿发热性纤维、吸湿发热性片等)、(ii)蓄热材料(蓄热纤维、蓄热片等)、(iii)远红外线辐射材料(远红外线辐射纤维、远红外线辐射片等)。

作为上述吸湿发热性材料,例如可列举出:丙烯酸酯系材料、羊毛等。作为上述蓄热材料,例如可列举出:包含吸收太阳光并转变为热能的物质(碳化锆等)的材料、碳材料等。作为上述远红外线辐射材料,例如可列举出包含加热时发射远红外线的陶瓷的材料。

作为上述隔热性材料,可列举出:中空纤维、羽毛等。

作为上述吸湿性材料,可列举出:天然纤维、半合成纤维等。

作为上述天然纤维,例如可列举出:纸浆纤维和再生纤维素纤维。作为上述再生纤维素纤维,例如可列举出:由粘胶得到的粘胶人造丝等人造丝纤维、富强纤维和莫代尔纤维、由纤维素的铜氨盐溶液得到的铜氨人造丝纤维(也称为“cupra”);通过使用了作为有机化合物与水的混合溶液的有机溶剂的有机溶剂纺丝法而得到的、未经过纤维素衍生物的莱赛尔纤维(lyocell)和天丝(tencel)等。

作为上述半合成纤维,例如可列举出:三乙酸纤维和二乙酸纤维等乙酸纤维等半合成纤维素纤维。

本发明的温感物品中,透液性片例如由布帛(例如,无纺布、织布、针织物)、开孔薄膜等构成。

上述布帛从温感物品的制法容易进行的观点出发,优选为无纺布。作为上述无纺布,例如可列举出:干法造纸(air-laidpulp)、透气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点粘合无纺布、水刺无纺布、针刺无纺布、熔喷无纺布和它们的组合(例如,sms等)等。

本发明的温感物品中,透液性片为布帛时,该布帛除了包含上述发热性材料、隔热性材料和吸湿性材料之外还可以包含合成纤维。

作为上述合成纤维,例如可列举出:热熔粘合性纤维如聚乙烯或聚丙烯等聚烯烃系聚合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戊二醇酯等对苯二甲酸酯系聚合物等聚酯系聚合物;尼龙6或尼龙6,6等聚酰胺系聚合物;丙烯酸系聚合物;聚丙烯腈系聚合物;或它们的改性物、或者由它们的组合等形成的纤维。

对本发明的温感物品赋予按需性能(ondemand)时,透液性片可以具有亲水性或亲油性。具有亲水性的透液性片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利用本技术领域中公知的亲水化剂对构成透液性片的材料进行处理(例如,涂覆亲水化剂、混炼亲水化剂)。作为上述亲水化剂,例如可列举出:烷基磷酸酯盐、烷基磷酸酯金属盐等。另外,作为上述亲水化剂,例如可列举出:碳数为10~30的烷基磷酸酯盐与碳数为10~30的甜菜碱化合物、硫酸酯盐或磺酸酯盐的混合物、烷基磷酸酯盐与聚醚改性有机硅的混合物等。通过调整透液性片和中间片之间的极性(亲油性度和亲水性度),从而能使温感物品具有按需性能。

本申请发明人发现:包含温感剂的温感物品与包含发热剂(例如,铁粉)的发热物品相比,有温热感知时间变长的倾向;在该温热感知时间内容易让穿着者感觉到发痒,此外包含温感剂的温感物品与包含发热剂(例如,铁粉)的发热物品相比,有时根据穿着者的肌肤的状态(例如,穿着者的肌肤的干燥度等)不同而在温感感觉上存在差异。例如,与穿着者的肌肤干燥的情况相比,穿着者的肌肤因水分而湿润的情况容易保持穿着者的肌肤主要是角质层溶胀的状态,温感溶液容易到达主要存在于角化细胞(角质形成细胞)中的trp通道,因此容易感觉到(温热感知时间短)温感。

因此,通过对本发明的温感物品赋予按需性能,从而穿着者通过在温感物品的厚度方向上按压与温感物品的温感区域重叠的部分,从而使温感溶液从温感区域中释放出,通过透液性片的温感溶液到达穿着者的肌肤,与按压前相比,能对穿着者进一步赋予温感,穿着者能够调节温感。

作为具有亲油性的透液性片,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利用本技术领域中公知的亲油化剂对构成透液性片的材料进行处理(例如,涂覆亲油化剂、混炼亲油化剂)。作为上述亲油化剂,可列举出:脂肪酸酯(例如,甘油三酯)、烃(例如,直链状烃)。

本发明的温感物品的透液性片为布帛时,对本发明的温感物品赋予按需性能时,上述透液性片优选具有0.005~0.060g/cm3、更优选具有0.010~0.050g/cm3、此外进一步优选具有0.020~0.040g/cm3的纤维密度。通过调整透液性片和中间片之间的纤维密度,从而能使温感物品具有按需性能。

上述纤维密度的测定方法如下叙述。

本发明的温感物品的透液性片为布帛时,对本发明的温感物品赋予按需性能时,透液性片在30g/cm2的负荷下的厚度为在3g/cm2负荷下厚度的优选为70%以下、更优选为60%以下、此外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下。由此,穿着者在厚度方向上按压温感物品时,透液性片容易压碎,透液性片所保持的温感溶液容易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进而使温感物品的按需性能提高。

本发明的温感物品的透液性片为布帛时,对本发明的温感物品赋予按需性能时,透液性片在10g/cm2的负荷下的厚度为在3g/cm2负荷下的厚度的优选为70%以上、更优选为80%以上、此外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上。由此,在对穿着的衣服等施加压力时透液性片不易压碎,不易因施加压力而使透液性片所保持的温感溶液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进而容易提高温感物品的按需性能。

本说明书中,按以下方式测定在30g/cm2、10g/cm2和3g/cm2负荷下的厚度。

(1)在温度:20±5℃和湿度:65±5%rh的恒温恒湿室中,准备大荣科学精器制作所株式会社制fs-60ds,在相同恒温恒湿室中将透液性片(以下称为“样品”)静置24小时。

(2)改变位置来测定10处样品的厚度,将它们的平均值作为样品的厚度加以利用。

负荷通过改变测定子来调整。在负荷:3g/cm2的条件下使用直径:44mm的测定子,在负荷:10g/cm2的条件下使用直径:25mm的测定子,此外在负荷:30g/cm2的条件下使用直径:14mm的测定子。

上述透液性片优选具有10~100g/m2、此外更优选具有20~50g/m2的基重。

本发明的温感物品中,作为非透液性片的材料,只要具有非透液性就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列举出:由聚乙烯、聚丙烯等构成的透湿性薄膜、非透湿性薄膜等薄膜、在纺粘或水刺等无纺布上接合有透湿性薄膜的物质、sms等多层无纺布等。

上述非透液性片还可以包含上述规定的功能性材料。这是从缩短穿着者感觉到温感为止的时间的观点出发的。

本发明的温感物品中,非透液性片优选由非透湿性薄膜构成。由此,存在于温感区域和与温感区域接触的穿着者的肌肤的水分、水蒸气等不易透过非透液性片而排出至温感物品的外部,容易保持穿着者的肌肤主要是角质层被水分溶胀的状态,温感溶液容易到达主要存在于角化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的trp通道中。其结果,使温热感知时间变短,穿着者不易在温热感知时间内感觉到发痒。

上述非透液性片优选具有10~50g/m2、此外更优选具有15~30g/m2的基重。

本发明的温感物品可以在透液性片与非透液性片之间包含如中间片(例如,温感溶液保持片)、吸收体等追加构件。

上述中间片可以由作为透液性片所列举的物质构成。另外,上述中间片还可以包含上述规定的功能性材料。这是从缩短穿着者感觉到温感的时间的观点出发的。

上述中间片可以包含温感溶液,即可以是温感溶液保持片,此外还可以不包含温感溶液。在将上述中间片用作温感溶液保持片时且温感溶液的溶剂为亲油性溶剂时,上述中间片可以是例如无纺布、织布、针织物等由合成纤维形成的布帛,还可以是例如由合成纤维形成的无纺布。另外,在将上述中间片用作温感溶液保持片时且温感溶液的溶剂为亲水性溶剂时,上述中间片可以是例如无纺布、织布、针织物等由纤维素系纤维构成的布帛,还可以是例如干法造纸(air-laidpulp)等由纸浆纤维构成的纸巾。

本发明的温感物品具备以下的特征[(i)进一步具备中间片,此外(ii)中间片构成温感溶液保持片(温感区域)]时,在对温感物品赋予按需性能时,中间片可以具有亲水性或亲油性。具有亲水性的中间片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利用本技术领域中公知的亲水化剂对构成中间片的材料进行处理(例如,涂覆亲水化剂、混炼亲水化剂)。作为上述亲水化剂,可列举出在透液性片的说明项目中列举的亲水化剂。通过调整透液性片和中间片之间的极性(亲油性度和亲水性度),从而可使温感物品具有按需性能。

作为具有亲油性的中间片,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利用本技术领域中公知的亲油化剂对构成中间片的材料进行处理(例如,涂覆亲油化剂、混炼亲油化剂)。作为上述亲油化剂,可列举出在透液性片的说明项目中列举的亲油化剂。

本发明的温感物品具备以下的特征[(i)进一步具备中间片,并且(ii)中间片构成温感溶液保持片(温感区域)]时,在对温感物品赋予按需性能时,中间片优选具有0.010~0.500g/cm3、更优选具有0.020~0.300g/cm3、此外进一步优选具有0.030~0.100g/cm3的纤维密度。

上述中间片优选具有10~200g/m2、此外更优选具有15~150g/m2的基重。

本发明的温感物品具备以下的特征[(i)进一步具备中间片;(ii)中间片构成温感溶液保持片(温感区域);并且(iii)透液性片为布帛]时,在对温感物品赋予按需性能时,透液性片具有优选以0.005g/cm3以上、更优选以0.010g/cm3以上、进一步优选以0.015g/cm3以上、进一步优选以0.020g/cm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25g/cm3以上、此外进一步优选以0.030g/cm3以上的差小于中间片的纤维密度。由此,在未施加力等的状态下,温感溶液容易保持在纤维密度高的温感体中,穿着者按压温感物品时,温感溶液移动至透液性片,之后容易移动至穿着者的肌肤。

本发明的温感物品具备以下的特征[(i)进一步具备中间片;(ii)中间片构成温感溶液保持片(温感区域);并且(iii)透液性片为布帛]时,在对温感物品赋予按需性能时,透液性片具有优选以0.440g/cm3以下、更优选以0.300g/cm3以下、进一步优选以0.250g/cm3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以0.200g/cm3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以0.150g/cm3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以0.100g/cm3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以0.060g/cm3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以0.045g/cm3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以0.040g/cm3以下、此外更进一步优选以0.035g/cm3以下的差小于中间片的纤维密度。由此,穿着者按压温感物品时,温感溶液移动至透液性片,之后容易移动至穿着者的肌肤。

透液性片和中间片的纤维密度可通过以下方式测定。

(1)在温度:20±5℃和湿度:65±5%rh的恒温恒湿室中,准备大荣科学精器制作所株式会社制fs-60ds[测定面44mm(直径),测定压力3g/cm2],在相同恒温恒湿室中将透液性片和/或中间片(以下称为“样品”)静置24小时。

(2)从上述样品上采集0.1m×0.1m大小的10张样品片。

(3)测定各样品片的质量,然后通过用各样品片的质量(g)除以各样品片的面积(m2),从而计算出各样品片的基重:bw(g/m2)。

(4)使用fs-60ds,对各样品片不同的5个部位施加压力,测定在各部位上加压10秒后的厚度,将5个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各样品片的厚度:t(m)。

(5)各样品片中,通过用样品片的基重:bw(g/m2)除以样品片的厚度:t(m)并调整单位,从而计算出各样品片的纤维密度:fd(g/cm3)。

(6)计算出共计10张样品片的纤维密度:fd(g/cm3)的平均值,将该平均值作为纤维密度:fd(g/cm3)加以利用。

本发明的温感物品具备以下的特征[(i)进一步具备中间片;(ii)中间片构成温感溶液保持片(温感区域);并且(iii)温感溶液的溶剂为亲油性溶剂]时,在对温感物品赋予按需性能时,中间片的亲油性度优选比透液性片的亲油性度高。

由此,包含亲油性溶剂的温感溶液与透液性片相比更容易存在于构成温感区域的中间片中,并且穿着者按压温感物品时,使温感溶液从中间片(温感区域)中释放出并移动至透液性片,通过透液性片的温感溶液到达穿着者的肌肤,从而能够对穿着者赋予温感。另外,穿着者停止按压温感物品时,通过中间片的亲油性度与透液性片的亲油性度之差而使到达穿着者的肌肤的温感溶液缓慢地返回至中间片(温感区域)中。因此,穿着者更容易控制温感,使上述温感物品的按需性能更为优异。

另外,本发明的温感物品具备以下的特征[(i)进一步具备中间片;(ii)中间片构成温感溶液保持片(温感区域);并且(iii)温感溶液的溶剂为亲水性溶剂]时,在对温感物品赋予按需性能时,中间片的亲水性度优选比透液性片的亲水性度高。这是从提高温感物品的按需性能的观点出发的。

由此,包含亲水性溶剂的温感溶液与透液性片相比更容易存在于构成温感区域的中间片中,并且穿着者按压温感物品时,使温感溶液从中间片(温感区域)中释放出,移动至透液性片,通过透液性片的温感溶液到达穿着者的肌肤,能够对穿着者赋予温感。另外,穿着者停止按压温感物品时,通过中间片的亲水性度与透液性片的亲水性度之差而使到达穿着者的肌肤的温感溶液缓慢地返回至中间片(温感区域)中。因此,穿着者更容易控制温感,使上述温感物品的按需性能更为优异。

上述亲油性度的高低和亲水性度的高低可通过以下方式评价。

(1)在温度:20±5℃和湿度:65±5%rh的恒温恒湿室中,准备协和界面化学株式会社的自动接触角测量仪mca-j,在相同恒温恒湿室中将透液性片和中间片(以下称为“样品”)静置24小时。

(2)从mca-j的喷墨器中向需要测定的样品表面(样品为布帛时是纤维表面、样品为片时是片表面)滴加去离子水的微小液滴(20pl),经时拍摄微小液滴的状态。

(3)对微小液滴刚附着在样品表面后的图像进行图像解析,计算出微小液滴相对于样品表面的接触角。

(4)接触角采用不同的20根纤维总计20处的测定值的平均值。

(5)将接触角大的样品作为亲油性高的样品(亲水性低的样品),将接触角小的样品作为亲油性低的样品(亲水性高的样品)。

作为上述吸收体,可列举出:芯包覆体覆盖纸浆纤维和包含高分子吸收剂的吸收芯而成的物质;芯包覆体覆盖包含高分子吸收剂的吸收芯或由高分子吸收剂构成的吸收芯而成的物质等。作为上述芯包覆体,可列举出上述中间片。作为具备上述吸收体的温感物品,可列举出吸收性物品。

作为上述高分子吸收剂,例如可列举出:聚丙烯酸盐系、聚磺酸盐系、马来酸酐盐系、聚丙烯酰胺系、聚乙烯醇系、聚环氧乙烷系、聚天冬氨酸盐系、聚谷氨酸盐系、聚藻酸盐系、淀粉系、纤维素系等高吸收性聚合物;淀粉-丙烯酸(盐)接枝共聚物、淀粉-丙烯腈共聚物的皂化物、羧甲基纤维素钠的交联物等淀粉系或纤维素系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等。

本发明的温感物品优选在沿温感物品的厚度方向与温感区域重叠的位置不包含高分子吸收剂。由此,存在于温感区域和与温感区域接触的穿着者的肌肤的水分、水蒸气等不易被吸收至吸收性聚合物中,容易保持穿着者的肌肤主要是角质层被水分溶胀的状态,温感溶液容易到达主要存在于角化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的trp通道中。其结果,使温热感知时间变短,穿着者不易在温热感知时间内感觉到发痒。

本发明的温感物品可以具备将该温感物品固定在衣服、穿着者的肌肤等的粘合部,作为该粘合部,例如有热溶粘接剂,可列举出例如:以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e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sis)等橡胶系为主体的、或以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等烯烃系为主体的压敏型粘接剂或热敏型粘接剂;由水溶性高分子(例如,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明胶等)或水溶胀性高分子(例如,聚乙酸乙烯酯、聚丙烯酸钠等)构成的水敏性粘接剂等。

本发明的温感物品优选在使用前用包装片包装。这是从保护温感物品所保持的温感溶液的观点、使温感物品所保持的温感溶液不会泄漏至外部的观点等出发的。例如,本发明的温感物品优选为用包装片包装一个或多个温感物品而成的包装体,并且更优选为用包装片包装一个温感物品而成的独立包装体。

作为上述包装片的材料,例如可列举出:聚乙烯和聚丙烯等聚烯烃系聚合物。从提高上述独立包装体的气密性的观点出发,上述包装片可以包含气密层,并且作为该气密层的材料,例如可列举出:乙烯乙烯基醇共聚物;如偏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聚偏氯乙烯聚合物;聚乙烯醇;如尼龙6等尼龙;铝箔;在基材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上蒸镀有氧化铝、二氧化硅等而成的物质。

本发明的温感物品只要具备包含温感溶液的温感区域就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列举出吸收性物品、温感片。

作为上述吸收性物品,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列举出:生理用卫生巾、短裤型生理用卫生巾、护垫、一次性尿布、失禁垫、阴唇间垫、卫生棉塞、产褥垫、母乳垫、痔疮用垫、汗垫、褥疮片(修整片)、宠物用尿布、宠物用片等具备吸收体的物质。

上述吸收性物品中,包含温感溶液的温感区域在吸收性物品的平面方向上可以配置在如下位置:沿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不与吸收体重叠的位置、沿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与吸收体重叠的位置、它们的任意组合的位置等。上述吸收性物品中,包含温感溶液的温感区域沿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可以配置在透液性片、上述的中间片、吸收体、它们的任意组合等中。

上述吸收性物品通常具备透液性片、非透液性片、及透液性片与非透液性片之间的吸收体。

需要说明的是,温感溶液有时在构成吸收性物品的材料上或在材料内部移动,有时与配置有温感溶液的材料邻接的材料的一部分形成温感区域。例如,温感溶液配置在中间片中的情况下,透液性片由布帛构成时,有如下情况例如:一部分温感溶液主要沿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向邻接的透液性片的、中间片侧的区域移动,从而在透液性片的中间片侧的区域形成有温感区域。另外,温感溶液配置在透液性片的情况下,有如下情况例如:一部分温感溶液主要沿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向邻接的中间片的、透液性片侧的区域、或邻接的吸收体的、透液性片侧的区域移动,从而在中间片的透液性片侧的区域、或吸收体的透液性片侧的区域形成温感区域。

本发明的温感物品具备以下的特征[(i)温感物品为具备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ii)温感区域配置在沿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不与吸收体重叠的位置;并且(iii)温感物品通过在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宽度方向折轴沿长度方向折叠]时,优选在温感物品的展开状态下以沿温感物品的厚度方向与温感区域重叠的方式配置宽度方向折轴。

宽度方向折轴在温感物品的展开状态下以沿厚度方向与温感区域重叠的方式配置时,与作为温感区域的不与宽度方向折轴重叠的、宽度方向折轴非重叠部分的材料密度相比,作为温感区域的与宽度方向折轴重叠的部分的、宽度方向折轴重叠部分的材料密度高,因此有宽度方向折轴重叠部分的温感溶液的量(基重)比宽度方向折轴非重叠部分的温感溶液的量(基重)多的倾向。

因此,温感区域配置在对应于穿着者下腹部的位置时,温感区域的宽度方向折轴重叠部分能够对穿着者的骨盆内淋巴结(髂内淋巴结、闭合淋巴结、髂外淋巴结、骶前淋巴结、髂总淋巴结、主韧带淋巴结、骶骨淋巴结、腹股沟上淋巴结、主动脉旁淋巴结等)、腹股沟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等)等赋予温感,使它们的温度上升,进而可期待赋予按摩效果。

本发明的温感物品具备以下的特征[(i)温感物品为具备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ii)温感区域配置在沿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不与吸收体重叠的位置;并且(iii)温感物品通过在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长度方向折轴沿宽度方向折叠]时,优选在温感物品的展开状态下以沿温感物品的厚度与温感区域重叠的方式配置长度方向折轴。

在温感物品的展开状态下以沿厚度方向与温感区域重叠的方式配置长度方向折轴时,与作为温感区域的不与长度方向折轴重叠的、长度方向折轴非重叠部分的材料密度相比,作为温感区域的与长度方向折轴重叠的部分即、长度方向折轴重叠部分的材料密度高,因此有长度方向折轴重叠部分的温感溶液的量(基重)比长度方向折轴非重叠部分的温感溶液的量(基重)多的倾向。

因此,温感区域配置在对应于穿着者下腹部的位置时,温感区域的长度方向折轴重叠部分能够对穿着者的骨盆内淋巴结(髂内淋巴结、闭合淋巴结、髂外淋巴结、骶前淋巴结、髂总淋巴结、主韧带淋巴结、骶骨淋巴结、腹股沟上淋巴结、主动脉旁淋巴结等)、腹股沟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等)等赋予温感,使它们的温度上升,进而可期待赋予按摩效果。

作为上述温感片,例如可列举出:穿着的衣服固定类型的温感片(例如在非透液性片的穿着的衣服接触面具备用于固定在穿着者的穿着的衣服上的粘合部,用于将上述粘合部粘贴在穿着的衣服的内表面);肌肤固定类型的温感片(例如,在透液性片的肌肤接触面(例如,温感片的边缘)具备用于固定在穿着者的肌肤上的粘合部,用于将上述粘合部粘贴在穿着者的肌肤上)。

作为可固定穿着的衣服固定类型的温感片的穿着的衣服,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列举出:具有直接接触穿着者肌肤的部分,优选为可佩戴在穿着者上的物质。作为上述穿着的衣服,例如可列举出:贴身衣服(例如短裤、衬衫、胸罩等)、外衣(例如,上衣、下衣)、袜子、手套、围巾、面罩、眼罩等。

作为上述温感片可赋予温感的部位,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列举出:头(例如,脸部、例如,眼部)、脖子、上肢(例如,胸部、腹部、腹股沟部、背中部、腰部、上腕部、前腕部、手部)、下肢(例如,大腿部、小腿部、脚部)等。

上述温感片中,包含温感溶液的温感区域可配置在透液性片、上述中间片等中。

上述温感片中,包含温感溶液的温感区域在温感片的平面方向上可以配置在整面、中央部、边缘部、它们的任意组合的位置等。上述温感片中,包含温感溶液的温感区域在温感片的厚度方向上可以配置在透液性片、上述的中间片、它们的任意组合等。

上述温感片通常至少具备非透液性片和透液性片。

需要说明的是,温感溶液在构成温感片的材料上或在材料内部移动的情况下,与配置有温感溶液的材料邻接的一部分材料有时会形成温感区域。例如,温感溶液配置在中间片中的情况下,透液性片由布帛构成时,一部分温感溶液例如有时在主要沿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向邻接的透液性片的中间片侧的区域移动,从而在透液性片的中间片侧的区域形成了温感区域。另外,温感溶液配置在透液性片的情况下,一部分温感溶液例如在主要沿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向邻接的中间片的透液性片侧的区域移动,由此中间片的透液性片侧的区域形成温感区域。

实施例

以下列举例子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例子。

[制造例1]

作为温感物品,制造了依据第1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no.1。吸收主体和温感主体中的透液性片为透气无纺布(基重:30g/m2),包含热熔粘合性纤维80质量%和吸湿发热性纤维(东洋纺公司制、moiscare)20质量%,吸湿发热性纤维配置在肌肤接触面侧。

温感溶液保持片由干法造纸(air-laidpulp)(基重:60g/m2)构成,以温感剂的基重为1.0g/m2量的方式涂覆温感溶液。需要说明的是,温感溶液由作为温感剂的香草丁基醚(10.0质量%)和作为溶剂的异壬酸异壬酯构成。非透液性片为聚乙烯制的非透湿性薄膜(基重:24g/m2)。

[制造例2]

将构成透气无纺布(基重:30g/m2)的纤维变更为与制造例1相同的热熔粘合性纤维50质量%和作为隔热性纤维的中空纤维(东洋纺公司制)50质量%,除此以外与制造例1同样地制造了生理用卫生巾no.2。

[制造例3]

将透液性片由透气无纺布(基重:30g/m2)变更为由作为吸湿性纤维的棉纤维(日清纺公司制)100质量%构成的水刺无纺布(基重:30g/m2),除此以外与制造例1同样地制造了生理用卫生巾no.3。

[制造例4]

作为温感物品,制造了依据第4实施方式的温感片no.1。透液性片为透气无纺布(基重:30g/m2),包含热熔粘合性纤维50质量%和作为隔热性纤维的中空纤维(东洋纺公司制)50质量%,吸湿发热性纤维配置在肌肤接触面侧。

温感溶液保持片由干法造纸(air-laidpulp)(基重:100g/m2)构成,以温感剂的基重为1.0g/m2量的方式涂覆温感溶液。需要说明的是,温感溶液由作为温感剂的香草丁基醚(0.3质量%)、表面活性剂(1.2质量%)和作为溶剂的水构成。非透液性片为聚乙烯制的非透湿性薄膜(基重:24g/m2)。

[制造例5]

由热熔粘合性纤维100质量%形成透气无纺布(基重:30g/m2),除此以外与制造例1同样地制造了生理用卫生巾no.4。

[制造例6]

由热熔粘合性纤维100质量%形成透气无纺布(基重:30g/m2),除此以外与制造例1同样地制造了温感片no.2。

[实施例1~4、以及比较例1和2]

分别让多个被检者穿着生理用卫生巾no.1~no.4、以及温感片no.1和no.2,用以下1~5的5个等级的评价值评价了感觉到温感的快慢。将结果(平均值四舍五入后取整数值)示于表1。

5:在穿着后5分钟以内感觉到温感。

4:在穿着后超过5分钟且15分钟以内感觉到温感。

3:在穿着后超过15分钟且30分钟以内感觉到温感。

2:在穿着后超过30分钟且60分钟以内感觉到温感。

1:在穿着后超过60分钟后感觉到温感。

另外,用以下1~5的5个等级的评价值评价了穿着后2小时内不易感觉到发痒的程度。将结果(平均值四舍五入后取整数值)示于表1。

5:未感觉到发痒。

4:几乎未感觉到发痒。

3:稍感觉到发痒。

2:感觉到可以忍受程度的发痒。

1:感觉到无法忍受程度的发痒。

[表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