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祛痛通络中药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36436发布日期:2018-11-14 02:28阅读:16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祛痛通络中药油。

背景技术

风湿骨病主要是由于风寒引起的血液循环不通畅,致使包括肌、靭带、滑囊、筋膜的营养供给不良导致的疾病。跌打损伤指经受直接外伤,或者间接外伤以及长期劳损的组织出现微循环障碍。由于毛细血管壁渗液或者出血,造成了组织的血液沉积物的形成,而发生了无菌性炎症,致使组织肿胀疼痛。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经络是人体中联系脏腑四肢的通路,其中,大者为“经脉”,经脉的分支为“络脉”。如果能够疏通经络,保证人体气血的正常运行,就能够减轻疼痛,快速治疗疾病。目前中西医均有许多药物和方法对治疗风寒邪湿、肌肉劳损引起的腰、颈、肩、腿痛有的一定的疗效,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西医治疗主要使用镇痛类的药物控制,难以根除,且副作用较大。而一些中医治疗,存在治疗期漫长、见效慢、费用高,给病人带来很重的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见效快、副作用小的祛痛通络中药油。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祛痛通络中药油,由下述中药组分按质量比组成:红花5-15份、肉桂5-15份、丁香3-8份、苍耳子5-15份、穿山甲3-8份、益母草5-10份、没药5-15份、乳香5-10份、泽兰5-10份、桂枝5-15份、血竭3-8份、姜黄5-15份、川芎5-15份、川山龙5-15份、海风藤5-15份、过江龙5-15份、枸杞子5-15份、土鳖虫3-8份、冰片3-8份、薄荷冰3-8份、樟脑油3-8份、松节油3-8份。

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中药油由下述中药组分按质量比组成:红花10份、肉桂10份、丁香5份、苍耳子10份、穿山甲5份、益母草8份、没药10份、乳香8份、泽兰8份、桂枝10份、血竭6份、姜黄10份、川芎10份、川山龙10份、海风藤10份、过江龙10份、枸杞子10份、土鳖虫5份、冰片5份、薄荷冰5份、樟脑油6份、松节油6份。

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中药油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肉桂、丁香、苍耳子、穿山甲、益母草、没药、乳香、泽兰、桂枝、血竭、姜黄、川芎、川山龙、海风藤、过江龙、土鳖虫,研磨呈粗粉;

2)、取步骤1)中制得的粗粉和红花、枸杞子,加10倍量的体积分数为70~90%的乙醇水溶液,加热到78.5℃,回流提1-3次,每次1-2h,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得中药浸膏,回收乙醇;

3)、将薄荷冰、冰片研成细末,加入步骤2)中制备的中药浸膏中混匀,然后加入樟脑油和松节油,混匀后,即得本发明所述成品中药油。

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加10倍量的体积分数为80%的乙醇水溶液,回流提2次,每次1.5h。

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中药油需结合沙灸治疗使用。

本发明中各中药组分的药理药效如下所述。

红花—性味归经:温,辛,归心、肝经;功能主治: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癜瘕痞块,跌扑损伤,疮疡肿痛。

肉桂—性味归经:大热,辛、甘,归脾、肾、心、肝经;功能主治: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阳虚眩晕,目赤咽痛,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奔豚,经闭,痛经。

丁香—性味归经:温,辛,归脾、胃、肺、肾经;功能主治: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

苍耳子—性味归经:温,辛、苦,归肺经;有毒;功能主治:散风除湿,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渊流涕,风疹瘙痒,湿痹拘挛。

穿山甲—性味归经:微寒,咸,归肝、胃经;功能主治:通经下乳,消肿排脓,搜风通络,用于经闭瘕瘕,乳汁不通,痈肿疮毒,关节痹痛,麻木拘挛。

益母草—性味归经:微寒,苦、辛,归肝、心、膀胱经;功能主治: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急性肾炎水肿。

没药—性味归经:平,苦、辛,归心、肝、脾经;功能主治: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用于外伤科跌打损伤,疮疡痈肿,瘀血阻滞诸痛证。

乳香—性味归经:温,辛、苦,归肝、心、脾经;功能主治: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用于外伤科跌打损伤,疮疡痈肿,瘀血阻滞诸痛证。

泽兰—性味归经:微温,苦、辛,归肝、脾经;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行水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血腹痛,水肿。

桂枝—性味归经:温,辛、甘,归心、肺、膀胱经;功能主治: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用于风寒感冒,腕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血竭—性味归经:平,甘、咸,归心、肝经;功能主治:祛瘀定痛,止血生肌,用于跌扑折损,内伤瘀痛;外伤出血不止。

姜黄—性味归经:温,辛、苦,归肝、脾经;功能主治:活血行气,通经止痛,用于胸胁刺痛,闭经,瘕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

川芎—性味归经:温,辛,归肝、胆、心包经;功能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腹痛,胸肋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穿山龙—性味归经:微寒,苦,归肝、肺经;功能主治:祛风湿,活血通络,清肺化痰,用于风湿关节扭伤,腰腿痛,热痰咳嗽。

海风藤—性味归经:微温,辛、苦,归肝经;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曲伸不利。

过江龙—性味归经:性大温,味辛;功能主治:疏风胜湿,舒筋活络,利尿,散瘀,治湿痹麻木不仁,筋骨疼痛,淋病,跌打损伤。

枸杞子—性味归经:平,甘,归肝、肾经;功能主治: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土鳖虫—性味归经:寒,咸,归肝经;小毒;功能主治:破瘀血,续筋骨,用于筋骨折伤,瘀血经闭,瘴瘕痞块。

本发明以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能的药材为主导,辅以补肾助阳、温通化气药,以冰片、薄荷冰、樟脑油和松节油作为基础油组分,芳香走串,携带药物的有效成分透过肌肤纹理,直达患处。本发明所述中药油配合沙灸使用,沙灸是将病人埋于热沙中,利用热敷的原理来进行治疗保健。它克服了艾灸和针灸局部治疗的不足,具有全身集中调理、打通全身经络的优势。首先用沙灸打开病人的经络,贯通穴位,然后将本发明中药油按摩涂抹于病人患处,使药效更易吸收。本通过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病人免疫力及疾病自愈力,改善亚健康,有效治疗颈椎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祛痛通络中药油,由下述中药组分按质量比组成:红花5份、肉桂5份、丁香3份、苍耳子5份、穿山甲3份、益母草5份、没药5份、乳香5份、泽兰5份、桂枝5份、血竭3份、姜黄5份、川芎5份、川山龙5份、海风藤5份、过江龙5份、枸杞子5份、土鳖虫3份、冰片3份、薄荷冰3份、樟脑油3份、松节油3份。

所述中药油的制备步骤如下:

1)、取肉桂、丁香、苍耳子、穿山甲、益母草、没药、乳香、泽兰、桂枝、血竭、姜黄、川芎、川山龙、海风藤、过江龙、土鳖虫,研磨呈粗粉;

2)、取步骤1)中制得的粗粉和红花、枸杞子,加10倍量的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水溶液,加热到78.5℃,回流提1次,浸提时间为1h,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得中药浸膏,回收乙醇;

3)、将薄荷冰、冰片研成细末,加入步骤2)中制备的中药浸膏中混匀,然后加入樟脑油和松节油,混匀后,即得本发明所述成品中药油。

所述中药油需结合沙灸治疗使用。

实施例2

一种祛痛通络中药油,由下述中药组分按质量比组成:红花10份、肉桂10份、丁香5份、苍耳子10份、穿山甲5份、益母草8份、没药10份、乳香8份、泽兰8份、桂枝10份、血竭6份、姜黄10份、川芎10份、川山龙10份、海风藤10份、过江龙10份、枸杞子10份、土鳖虫5份、冰片5份、薄荷冰5份、樟脑油6份、松节油6份。

所述中药油的制备步骤如下:

1)、取肉桂、丁香、苍耳子、穿山甲、益母草、没药、乳香、泽兰、桂枝、血竭、姜黄、川芎、川山龙、海风藤、过江龙、土鳖虫,研磨呈粗粉;

2)、取步骤1)中制得的粗粉和红花、枸杞子,加10倍量的体积分数为80%的乙醇水溶液,加热到78.5℃,回流提2次,每次1.5h,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得中药浸膏,回收乙醇;

3)、将薄荷冰、冰片研成细末,加入步骤2)中制备的中药浸膏中混匀,然后加入樟脑油和松节油,混匀后,即得本发明所述成品中药油。

所述中药油需结合沙灸治疗使用。

实施例3

一种祛痛通络中药油,由下述中药组分按质量比组成:红花15份、肉桂15份、丁香8份、苍耳子15份、穿山甲8份、益母草10份、没药15份、乳香10份、泽兰10份、桂枝15份、血竭8份、姜黄15份、川芎15份、川山龙15份、海风藤15份、过江龙15份、枸杞子15份、土鳖虫8份、冰片8份、薄荷冰8份、樟脑油8份、松节油8份。

所述中药油的制备步骤如下:

1)、取肉桂、丁香、苍耳子、穿山甲、益母草、没药、乳香、泽兰、桂枝、血竭、姜黄、川芎、川山龙、海风藤、过江龙、土鳖虫,研磨呈粗粉;

2)、取步骤1)中制得的粗粉和红花、枸杞子,加10倍量的体积分数为90%的乙醇水溶液,加热到78.5℃,回流提3次,每次2h,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得中药浸膏,回收乙醇;

3)、将薄荷冰、冰片研成细末,加入步骤2)中制备的中药浸膏中混匀,然后加入樟脑油和松节油,混匀后,即得本发明所述成品中药油。

所述中药油需结合沙灸治疗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非限制,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实质内容的情况下做进一步变换,而所有这些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下面结合典型病例,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做进一步说明。

典型病例

1、郑某某,女,48岁,河南人,全身关节多处疼痛,已卧床多年,畏寒,夏天也要穿长衣长裤和厚袜子,来时走路困难,需要搀扶,按摩涂抹本发明中药油,同时结合沙灸调理,一个疗程(15天)后,疼痛症状明显减轻,继续使用两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可自行活动,无需搀扶,电话随访一年,无复发。

2、张某某,女,55岁,河南人,无明显诱因出现膝关节疼痛、足跟痛半年余,活动不受限,按摩涂抹本发明中药油,同时结合沙灸调理,一个疗程(15天)后,症状基本消失,电话随访半年,无复发。

3、程某某,男,60岁,河南人,颈肩部及右上肢疼痛1年余,经门诊确诊为颈椎病,按摩涂抹本发明中药油,同时结合沙灸调理,一个疗程(15天)后,疼痛症状明显减轻,继续使用一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电话随访一年,无复发。

4、李某某,女,50岁,河南人,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颈部酸痛3年余,低头或劳累时加重,颈部活动受限,门诊诊断为颈椎病,多方求治仍反复发作,按摩涂抹本发明中药油,同时结合沙灸调理,一个疗程(15天)后,疼痛症状明显减轻,继续使用两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电话随访一年,无复发。

5、王某某,男,42岁,河南人,因工作压力大,出现失眠、易疲劳、全身多处关节肌肉酸痛等症状,按摩涂抹本发明中药油,同时结合沙灸调理,一个疗程(15天)后,症状基本消失,电话随访半年,无复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