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腔输出的导气阀导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2419发布日期:2018-12-14 22:21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腔输出的导气阀导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腔输出的导气阀导气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空气波治疗仪的导气方式是将气泵、导气阀模块和输出端口依次通过气管连接,气泵向导气阀模块进气,导气阀模块的出气端口与输出端的腔体一一对应,导气阀模块的出气端口与输出端的腔体需要导管来连接,特别是气囊需要锁气保压的情况下,导气阀模块的电磁阀之间还需导管来连接转换气路,经过导气阀模块的转换实现输出端处不同腔体的输出,从而控制不同位置气囊的工作状态。

由于现在空气波治疗仪大多数为多腔气囊或者多个气囊输出,所以输出端多数是多腔输出,导致导气阀模块与输出端的连接需要多根导管,显得繁琐凌乱,占用治疗仪内部空间、不利于安装调试,而且导管连接处有漏气风险,应尽量减少使用导管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减少导管连接,避免漏气的多腔输出的导气阀导气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多腔输出的导气阀导气装置,包括第一导气阀主体、第一电磁阀组件和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导气阀主体包括第一基座、第一气泵接口、第一气压传感器接口和导气阀后盖,所述第一基座具有第一型芯组、第二型芯组、第一凸台部、第一气道、第二气道组和第三气道组,所述第一型芯组、第二型芯组和第一凸台部并列设置,所述第一气道贯穿于第一基座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一气道的一端与第一气泵接口连接,所述第一气道的另一端与第一气压传感器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型芯组位于第一气道中,且所述第一气泵接口通过第一型芯组与第一气压传感器接口连通,所述第一型芯组通过第二气道组与第二型芯组连通,所述第一凸台部靠近第二型芯组,且所述第一凸台部位于第一基座的前端面,所述第一凸台部通过第三气道组与第二型芯组连通;所述第一型芯组内和第二型芯组内均安装第一电磁阀组件,所述导气阀后盖安装于第一基座的底端,所述第一输出端与第一凸台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型芯组包括多个第一型芯,所述第二型芯组包括多个第二型芯,所述第一凸台部包括多个第一凸台,所述第二气道组包括多条第二气道,所述第三气道组包括多条第三气道,所述第一型芯、第二型芯、第一凸台、第二气道和第三气道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型芯的侧壁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气孔,所述第一气压传感器接口通过第一气孔与第一气泵接口连通,所述第一型芯的底部具有第一气嘴,所述第二型芯的底部具有第二气嘴,所述第一气嘴通过第二气道与第二气嘴连通,所述第二型芯的侧壁具有第二气孔,所述第一凸台中具有第一凸台孔,所述第二气孔通过第三气道与第一凸台孔连通,所述第一型芯与第二型芯中均安装第一电磁阀组件,所述第一凸台与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导气阀后盖安装于第一基座的底端,且所述导气阀后盖将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导气阀后盖设有与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相配合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有导气阀密封垫,所述导气阀后盖安装于第一基座的底端,所述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均与密封槽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出端具有第一卡槽面、第一插接面、多个第一腔体和多个第三气孔,所述第一卡槽面具有与第一凸台部相匹配的第一凹槽部,所述第一凹槽部具有多条第四气道,所述第一腔体、第三气孔和第四气道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腔体的一端位于第一插接面,所述第一腔体的另一端与第三气孔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三气孔的另一端位于第四气道中,所述第一卡槽面通过第一凹槽部插接于第一凸台部,多个所述第三气孔通过多条第四气道与多个第一凸台孔一一对应连通,所述第一插接面与第一充气导管插头连接,多个所述第一腔体的一端与第一充气导管插头中的各个第一转接头一一对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磁阀组件包括多个第一闭孔气嘴电磁阀和多个第一通孔气嘴电磁阀,所述第一闭孔气嘴电磁阀安装于第一型芯中,所述第一闭孔气嘴电磁阀的内部具有第一阀芯,所述第一阀芯与第一气嘴抵接;所述第一通孔气嘴电磁阀安装于第二型芯中,所述第一通孔气嘴电磁阀的内部具有第二阀芯,所述第二阀芯与第二气嘴抵接。

一种多腔输出的导气阀导气装置,包括第二导气阀主体、第二电磁阀组件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导气阀主体包括第二基座、第二气泵接口和第二气压传感器接口,所述第二基座具有第三型芯组、第二凸台部、第五气道和第六气道组,所述第三型芯组与第二凸台部并列设置,所述第五气道贯穿于第二基座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五气道的一端与第二气泵接口连接,所述第五气道的另一端与第二气压传感器接口连接,所述第三型芯组位于第五气道中,且所述第三型芯组与第五气道连通,所述第二凸台部位于第二基座的前端面,所述第三型芯组通过第六气道组与第二凸台部连通,所述第三型芯组内安装第二电磁阀组件,所述第二输出端与第二凸台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型芯组包括多个第三型芯,所述第二凸台部包括多个第二凸台,所述第六气道组包括多条第六气道,所述第三型芯、第二凸台和第六气道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三型芯的底部具有第三气嘴,所述第三型芯通过第三气嘴与第五气道连通,所述第三型芯的侧壁具有第四气孔,所述第二凸台中具有第二凸台孔,所述第四气孔通过第六气道与第二凸台孔连通,所述第三型芯中安装第二电磁阀组件,所述第二凸台与第二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输出端具有第二卡槽面、第二插接面、多个第二腔体和多个第五气孔,所述第二卡槽面具有与第二凸台部相匹配的第二凹槽部,所述第二卡槽部具有多条第七气道,所述第二腔体、第五气孔和第七气道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二腔体的一端位于第二插接面,所述第二腔体的另一端与第五气孔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五气孔的另一端位于第七气道中,所述第二卡槽面通过第二凹槽部插接于第二凸台部,多个所述第五气孔通过多条第七气道与多个第二凸台孔一一对应连通,所述第二插接面与第二充气导管插头连接,多个所述第二腔体的一端与第二充气导管插头中的各个第二转接头一一对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磁阀组件包括多个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所述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安装于第三型芯中,所述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的内部具有第三阀芯,所述第三阀芯与第三气嘴抵接。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

1、整个导气阀导气装置的结构设计合理,特别是导气阀主体与输出端、导气阀主体与电磁阀组件间的气路设计及配合,通过气路设计不仅实现了多腔输出还有效减少了导管的使用,避免漏气风险。

2、设计合理,优化产品空间,利于安装调试,减少漏气风险,具有锁气保压功能,本发明中的第一导气阀主体与第一通孔气嘴电磁阀和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的配合下能够实现锁气保压的功能,而且设计合理不但省去了第一导气阀主体与第一输出端之间的连接导管,还省去了第一导气阀主体与第一通孔电磁阀之间的连接导管。

3、设计合理,占用空间小,利于安装调试,减少漏气风险,本发明中的第二导气阀主体,不但可以实现四腔输出,而且省去了第二导气阀主体与第二输出端之间的连接导管和第二导气阀主体与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之间的连接导管。

4、本发明中设有第一输出端密封垫、导气阀密封垫、第二输出端密封垫和o型密封圈,有效防止漏气,保证本发明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第一导气阀主体安装第一电磁阀组件和第一输出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第一基座的俯视图;

图5是图4中b-b向的剖视图;

图6是图4的侧视图;

图7是本发明中第一基座的轴测图;

图8是本发明中第二导气阀主体安装第二电磁阀组件和第二输出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俯视图;

图10是图9中c-c向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中第二基座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1中d-d方向的剖视图;

图13是图11的侧视图;

图14是本发明中第二基座的轴测图;

图中,1、第一基座;2、第一气泵接口;3、第一气压传感器接口;4、导气阀后盖;5、第一气道;6、导气阀密封垫;7、第一型芯;8、第二型芯;9、第一凸台;10、第二气道;11、第一气孔;12、第一气嘴;13、第二气嘴;14、第二气孔;15、第一凸台孔;16、第一插接面;17、第一腔体;18、第一输出端密封垫;19、第一凹槽部;20、第一闭孔气嘴电磁阀;21、第一通孔气嘴电磁阀;22、第一阀芯;23、第二阀芯;24、第一o型密封圈;25、第二基座;26、第二气泵接口;27、第二气压传感器接口;28、第五气道;29、第三型芯;30、第二凸台;31、第六气道;32、第三气嘴;33、第四气孔;34、第二凸台孔;35、第三阀芯;36、第二插接面;37、第二腔体;38、第二输出端密封垫;39、第二凹槽部;40、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41、第一输出端;42、第二输出端;43、第三气道;44、间隙;45、第二o型密封圈;46、第三气孔;47、第四气道;48、第五气孔;49、第七气道;50、通孔气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7所示的一种多腔输出的导气阀导气装置,包括第一电磁阀组件、第一导气阀主体和第一输出端,其中,第一导气阀主体为六芯导气阀主体,第一输出端41为三腔输出端,第一充气导管插头为三腔充气导管插头,充气导管为三腔充气导管。第一导气阀主体中有三条气流通道,这三条气流通道通过第一输出端41与三腔充气导管插头中的三腔充气导管的一端连接,三腔充气导管的另一端与气囊连通,因此,气泵可以通过第一导气阀主体、第一输出端41、三腔充气导管插头和三腔充气导管为气囊供气,完成治疗工作;所述第一导气阀主体包括第一基座1、第一气泵接口2、第一气压传感器接口3和导气阀后盖4,所述第一基座1具有第一型芯组、第二型芯组、第一凸台部、第一气道5、第二气道组和第三气道组,所述第一型芯组、第二型芯组和第一凸台部并列设置,所述第一气道5贯穿于第一基座1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一气道5的一端与第一气泵接口2连接,所述第一气道5的另一端与第一气压传感器接口3连接,所述第一型芯组位于第一气道5中,且所述第一气泵接口2通过第一型芯组与第一气压传感器接口3连通,所述第一型芯组通过第二气道组与第二型芯组连通,所述第一凸台部靠近第二型芯组,且所述第一凸台部位于第一基座1的前端面,所述第一凸台部通过第三气道组与第二型芯组连通;所述第一型芯组内和第二型芯组内均安装第一电磁阀组件,所述导气阀后盖4安装于第一基座1的底端,所述第一输出端41与第一凸台部连接。

第一导气阀主体具有锁气保压功能,其中,第一气泵接口2与气泵连接,第一气压传感器接口3与气压传感器(图中未画出)连接,第一型芯组位于第一气道5中,且第一型芯组将第一气泵接口2和第一气压传感器接口3连通。气泵中的气体从第一气泵接口2经第一型芯组件流入到第一气压传感器接口3中,经第一气压传感器接口3流入到气压传感器中,当气压传感器感应到一定压力值后,气压传感器将信号传递给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开始驱动第一电磁阀组件工作,第一气道5中的气体依次经过第一型芯组、第二气道组、第二型芯组、第三气道组流入到第一凸台部,从而经第一凸台部流入到第一输出端41,第一输出端41通过三腔充气导管与气囊连通,气体从而流入到气囊中。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导气阀主体和第一电磁阀组件从而实现气囊的充气、保压、放气功能。

如图4-图7所示,所述第一型芯组包括三个第一型芯7,所述第二型芯组包括三个第二型芯8,所述第一凸台部包括三个第一凸台9,所述第二气道组包括三条第二气道10,所述第三气道组包括三条第三气道43,所述第一型芯7、第二型芯8、第一凸台9、第二气道10和第三气道43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型芯7的侧壁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气孔11,所述第一气压传感器接口3通过第一气孔11与第一气泵接口2连通,所述第一型芯7的底部具有第一气嘴12,所述第二型芯8的底部具有第二气嘴13,所述第一气嘴12通过第二气道10与第二气嘴13连通,所述第二型芯8的侧壁具有第二气孔14,所述第一凸台9中具有第一凸台孔15,所述第二气孔14通过第三气道43与第一凸台孔15连通,所述第一型芯7与第二型芯8中均安装第一电磁阀组件,所述第一凸台9与第一输出端41连接,所述导气阀后盖4安装于导气阀主体的底端,且所述导气阀后盖4将第一气道5和第二气道10密封。第一气道5和第二气道10的底部开口,导气阀后盖4设有与第一气道5和第二气道10相配合的密封槽,密封槽内安装导气阀密封垫6用于防止第一气道5和第二气道10的底端漏气,导气阀后盖4安装在第一基座1的底端时,第一气道5和第二气道10的底部插入到密封槽中,且第一气道5和第二气道10的底部均与导气阀密封垫6紧密贴合,防止第一气道5和第二气道10漏气。每个第一型芯7均与其相对应的第二型芯8、第一凸台孔15、第二气道10和第三气道43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并组成一条气流通道,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导气阀主体中共设有三条气流通道;每个第一型芯7的侧壁均具有两个第一气孔11,两个第一气孔11相对设置于第一型芯7的侧壁,气泵中的气体通过第一气泵接口2流入到第一气道5中,气体通过第一型芯7的侧壁的第一气孔11流入到第一气压传感器接口3中,第一气压传感器接口3与气压传感器连接,当气压传感器感应到一定的气体压力后,气压传感器将信号传递给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控制第一电磁阀组件工作,第一气道5中的气体通过第一型芯7底部的第一气嘴12流入到第二气道10中,再通过第二型芯8底部的第二气嘴13流入到第二型芯8中,因第二型芯8的侧壁具有第二气孔14,气体经第二气孔14流入到第三气道43从而流入到第一凸台孔15中经第一输出端41、三腔充气导管插头和三腔充气导管流入到气囊中。

所述第一输出端41为三腔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41具有第一卡槽面、第一插接面16和三个第一腔体17和三个第三气孔46,所述第一卡槽面具有与第一凸台部相匹配的第一凹槽部19,所述第一凹槽部19具有三条第四气道47,所述第一腔体17、第三气孔46和第四气道47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腔体17的一端位于第一插接面16,所述第一腔体17的另一端与第三气孔46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三气孔46的另一端位于第四气道47中,所述第一卡槽面通过第一凹槽部19插接于第一凸台部,三个所述第三气孔46通过三条第四气道47与三个第一凸台孔15一一对应连通,所述第一插接面与第一充气导管插头连接,三个所述第一腔体17的一端与第一充气导管插头中的各个第一转接头一一对应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充气导管插头为三腔充气导管插头,充气导管为三腔充气导管。其中,第一卡槽面16插接于第一凸台部时,三条第四气道47分别插入到相对应第一凸台9中,使第一凸台孔15通过第四气道47、第三气孔46与第一腔体17连通;第一凹槽部19中设有第一输出端密封垫18,当第一输出端41插接于第一导气阀主体的前端面时,三个第一凸台9与第一输出端密封垫18紧密贴合,三条第四气道47分别插入到相对应第一凸台9中,防止漏气。第一插接面16与三腔充气导管插头连接,第一凸台孔15中的气体第一输出端41流入到三腔充气导管中,从而给气囊充气。

如图1-图3所述第一电磁阀组件包括三个第一闭孔气嘴电磁阀20和三个第一通孔气嘴电磁阀21,所述第一闭孔气嘴电磁阀20安装于第一型芯7中,所述第一闭孔气嘴电磁阀20的内部具有第一阀芯22,所述第一阀芯22与第一气嘴12抵接;所述第一通孔气嘴电磁阀21安装于第二型芯8中,所述第一通孔气嘴电磁阀21的内部具有第二阀芯23,所述第二阀芯23与第二气嘴13抵接。其中,第一通孔气嘴电磁阀21的顶端设有用于排气的通孔气嘴50,第一闭孔气嘴电磁阀20用于锁气保压,两种电磁阀互为一组,共有三组,可分别控制三条气流通道中的气体输出;第一通孔气嘴电磁阀21和第一闭孔气嘴电磁阀20的底端均具有第一o型密封圈24,第一o型密封圈24用于防止两个电磁阀与型芯的连接处漏气,当第一闭孔气嘴电磁阀20安装于第一型芯7中时,第一闭孔气嘴电磁阀20的第一o型密封圈24与第一型芯7的顶部凹槽抵接;当第一通孔气嘴电磁阀21安装于第二型芯8中时,第一通孔气嘴电磁阀21底端的第一o型密封圈24与第二型芯8的顶部凹槽抵接;第一闭孔气嘴电磁阀20内部具有第一阀芯22和第一弹簧,第一阀芯22的一端与第一弹簧抵接,第一阀芯22的另一端与第一气嘴12抵接;第一通孔气嘴电磁阀21内部具有第二阀芯23和第二弹簧,第二阀芯23的一端与第二弹簧抵接,第二阀芯23的另一端与第二气嘴13抵接,且第二阀芯23的两侧磨平,即第二阀芯23两侧的直径小于通过第一通孔气嘴电磁阀21内部通孔的直径,所以当第二阀芯23被磁力吸起远离第二气嘴13时,气囊中的气体通过第二阀芯23与第一通孔气嘴电磁阀21内部通孔的间隙44流至通孔气嘴50处排出,从而对气囊放气。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导气阀主体为六芯导气阀主体,其具有闭气保压的功能,具体实现原理为:气泵通过第一气泵接口2向第一气道5中通气,此时六个电磁阀均为初始失电状态,第一阀芯22和第二阀芯23分别抵住第一气嘴12和第二气嘴13,即气体不能流入到第二气道10中,第一气道5中的气体通过第一型芯7侧壁的第一气孔11流入到气压传感器中,当气压传感器感应到一定的气压时,气压传感器将信号传递给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控制开启第一闭孔气嘴电磁阀20和第一通孔气嘴电磁阀21,第一闭孔气嘴电磁阀20中的第一阀芯22被磁力吸起从而打开第一气嘴12,第一通孔气嘴电磁阀21中的第二阀芯23被磁力吸起从而打开第二气嘴13,,同时第二阀芯23将第一通孔气嘴电磁阀21的通孔气嘴50密封(使第一通孔气嘴电磁阀21不能排气)后,气体经第一气嘴12、第二气道10和第二气嘴13流入到第二型芯8中,又经第二型芯8侧壁的第二气孔14流入到第一凸台孔15中,第一凸台部与第一输出端41的第一卡槽面连接,气体经第一凸台孔15流入到第一腔体17中,第一腔体17通过三腔充气导管插头与三腔充气导管连接,从而为气囊充气;当气囊充气达到一定的压力值后,将第一闭孔气嘴电磁阀20关闭,第一阀芯22下落抵住第一气嘴12,此时气泵中的气体不能进入第二气道10中,因此不再气囊中充气;气囊开始锁气保压,保压达到一定时间后,关闭第一通孔气嘴电磁阀21,第一通孔气嘴电磁阀21中的第二阀芯23下落抵住第二气嘴13,气囊中的气体通过第一腔体17、第一凸台孔15、第二气孔14回到第二型芯8中,并通过第一通孔气嘴电磁阀21中第二阀芯23与通孔间的间隙44排出,完成气囊的排气过程。其中第一闭孔气嘴电磁阀20和第一通孔气嘴电磁阀21均可从市场购买,控制电路为单片机控制,根据单片机的控制气囊中可充入不同的气压值,并进行锁压保气,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实施例2:

如图8-图14所示的多腔输出的导气阀导气装置,包括第二电磁阀组件、第二导气阀主体和第二输出端42,其中,所述第二导气阀主体为四芯导气阀主体,第二输出端42为四腔输出端,第二充气导管插头为四腔充气导管插头,充气导管为四腔充气导管。第二导气阀主体中有四条气流通道,这四条气流通道通过第二输出端42与四腔充气导管插头中四腔充气导管的一端连通,四腔充气导管的另一端与气囊连通,因此气泵可以通过第二导气阀主体、第二输出端42、四腔充气导管插头和四腔充气导管为气囊供气,完成治疗工作;所述四芯导气阀导气装置包括第二基座25、第二气泵接口26和第二气压传感器接口27,所述第二基座25具有第三型芯组、第二凸台部、第五气道28和第六气道组,所述第三型芯组与第二凸台部并列设置,所述第五气道28贯穿于第二基座25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五气道28的一端与第二气泵接口26连接,所述第五气道28的另一端与第二气压传感器接口27连接,所述第三型芯组位于第五气道28中,且所述第三型芯组与第五气道28连通,所述第二凸台部位于第二基座25的前端面,所述第三型芯组通过第六气道组与第二凸台部连通,所述第三型芯组内安装第二电磁阀组件,所述第二输出端42与第二凸台部连接。其中,第二气泵接口26与气泵连接,第二气压传感器接口27与气压传感器(图中未画出)连接,第三型芯组位于第五气道28中,气泵中的气体从第二气泵接口26流入到第五气道28,经第二气压传感器接口27流入到气压传感器中,当气压传感器感应到一定的压力值后,气压传感器将信号传递给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控制第二电磁阀组件工作,在第二电磁阀组件的作用下,第五气道28中的气体经第三型芯组、第六气道组流入到第二凸台部,第二凸台部与第二输出端42连接,气体从而经第二输出端42、四腔充气导管插头和四腔充气导管流入到气囊中。

如图11-图14所示,所述第三型芯组包括四个第三型芯29,所述第二凸台部包括四个第二凸台30,所述第六气道组包括四条第六气道31,所述第三型芯29、第二凸台30和第六气道31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三型芯29的底部具有第三气嘴32,所述第三型芯29通过第三气嘴32与第五气道28连通,所述第三型芯29的侧壁具有第四气孔33,所述第二凸台30中具有第二凸台孔34,所述第四气孔33通过第六气道31与第二凸台孔34连通,所述第三型芯29中安装第二电磁阀组件,所述第二凸台30与第二输出端42连接。每个第三型芯29中的第四气孔33均与其相对应的第六气道31和第二凸台孔34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并组成一条气流通道,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导气阀主体中共设有四条气流通道。每个第三型芯29的底部均具有第三气嘴32,第三型芯29通过第三气嘴32与第五气道28连通;气泵中的气体通过第二气泵接口26流入到第五气道28中,当与第二气压传感器接口27连接的气压传感器感应到一定的气体压力后,将信号传递给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控制第二电磁阀组件工作,第五气道28中的气体经第三气嘴32流入到第三型芯29中,又通过第三型芯29中的第四气孔33流入到第六气道31,通过第六气道31流入第二凸台孔34中,经第二输出端42和四腔充气导管后为气囊充气。

所述第二输出端42为四腔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出端42具有第二卡槽面、第二插接面36、四个第二腔体37和四个第五气孔48,所述第二卡槽面具有与第二凸台部相匹配的第二凹槽部39,所述第二卡槽部具有四条第七气道49,所述第二腔体37、第五气孔48和第七气道49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二腔体37的一端位于第二插接面36,所述第二腔体37的另一端与第五气孔48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五气孔48的另一端位于第七气道49中,所述第二卡槽面通过第二凹槽部39插接于第二凸台部,多个所述第五气孔48通过多条第七气道49与多个第二凸台孔34一一对应连通,所述第二插接面36与第二充气导管插头连接,多个所述第二腔体37的一端与第二充气导管插头中的各个第二转接头一一对应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卡槽面通过第二凹槽部39插接于第二凸台部,即:第二凹槽部39中的四条第七气道49对应插接于四个第二凸台30中,第二凹槽部39中设有第二输出端密封垫38,四个第二凸台30紧密贴合于第二输出端密封垫38,防止漏气。第二插接面36与四腔充气导管插头连接时,第二凸台孔34中的气体经第七气道49、第二腔体37流入四腔充气导管中,从而给气囊充气。

所述第二电磁阀组件包括四个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40,所述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40安装于第三型芯29中,所述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40的内部具有第三阀芯35,所述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40的顶部具有通孔气嘴50,所述第三阀芯35与第三气嘴32抵接。其中,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40的底端具有第二o型密封圈45,第二o型密封圈45用于防止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40与第三型芯29的连接处漏气,当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40安装于第三型芯29时,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40底端的第二o型密封圈45与第三型芯29的顶部凹槽抵接;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40的顶部具有通孔气嘴50,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40内部具有第三阀芯35和第三弹簧,第三阀芯35的一端与第三弹簧抵接,第三阀芯35的另一端与第三气嘴32抵接,且第三阀芯35的两侧磨平,即第三阀芯35的两侧的直径小于通过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40内部通孔的直径,所以当第三阀芯35被磁力吸起远离第三气嘴32时,气囊中的气体通过第三阀芯35与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40内部的间隙44经通孔气嘴50排出,从而对气囊放气。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导气阀主体的工作原理为:气泵通过第二气泵接口26向第五气道28中通气,此时四个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40均处于失电状态,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40中的第三阀芯35抵住第三型芯29的第三气嘴32,第五气道28中的气体只能由第二气压传感器接口27流入到气压传感器中,当气压传感器感应到一定的气体压力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控制开启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40,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40中的第三阀芯35被磁力吸起从而打开第三气嘴32同时封闭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40顶部的通孔气嘴50,防止漏气,气体经第三气嘴32进入第六气道31,气体通过第六气道31流入第二凸台部的第二凸台孔34中,因第二凸台部与第二输出端42的第一卡槽面连接,所以气体经第二凸台孔34、第七气道49、第五气孔48流入第二腔体37中,第二腔体37的通过四腔充气导管插头与四腔充气导管连通,从而为气囊充气;当气囊达到一定的压力值后,关闭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40,此时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40中的第三阀芯35抵住第三气嘴32,气泵中的气体不能进入到气囊中,气囊中的气体经四腔充气导管、第二腔体37、第二凸台孔34和第六气道31回到第三型芯29中,并通过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40中第三阀芯35与通孔间的间隙44经通孔气嘴50排出,完成气囊的排气过程。其中第二通孔气嘴电磁阀40可从市场购买,控制电路为单片机控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能对本发明进行限定,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所做的改变或其它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