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化科用便秘取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74040发布日期:2018-12-22 08:56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化科用便秘取便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化科用便秘取便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消化科便秘属于较为常见的高发病,就是肛门内一段大便干硬粗大,不便排出,大便干燥是因为大肠吸水功能正常但蠕动力差即肠子皮薄不够劲了,肠道蠕动慢但仍保持正常的吸水性,而今导致粪便干燥,难以排出。对于这种类型的患者,通便是必须手段。直肠至肛门段存有一段干硬粗大的大便,不易排出。如用力过猛容易导致肛门破裂,甚至脱肛。所以,对于这种患者而言,用力排便是不可取的。给便秘患者带来极大地痛苦,在处理时,有的从饮食上着手,有的从肛门加润滑剂,有的用肥皂水导肠,更严重的需打针吃药。在应急措施时医务人员需要用手直接去抠出,无论那一种处理方法都不方便,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地精神压力,同时给医务人员增加了工作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消化科用便秘取便器,能够帮助消化科的医务人员取出便秘患者的干硬大便,减小医务人员的工作量,降低患者的痛苦。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消化科用便秘取便器,包括主管体、掘进头组件、尖刺组件以及控制组件;

所述主管体包括套装在一起的外管和内管,外管与内管之间具有环形空腔,外管和内管通过设置在头部的环形端板连接在一起,内管靠近尾部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

所述掘进头组件包括围成圆筒形状的多根支撑杆,相邻支撑杆之间均通过弹性膜连接在一起,所述主管体的环形空腔内靠近头部的位置设置有限位环,主管体的环形端板上均匀分布有与支撑杆数量一致的通孔,所述支撑杆的尾端穿过环形端板的通孔并穿设在限位环上,且支撑杆的尾部具有一个朝向外管的弯曲部;

所述尖刺组件包括沿内管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多个齿轮,齿轮通过转轴穿过内管的侧壁设置,齿轮位于内管内的一侧设置有尖刺针;

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联动筒和旋转筒,联动筒的下端环面与旋转筒的上端环面可旋转对接,联动筒与旋转筒之间可相对转动,联动筒穿设在外管和内管之间的环形空腔内,联动筒的头端固定连接有推压筒,推压筒设置在外管与支撑杆之间,且推压筒的上端为收口结构,联动筒的内壁对应每个齿轮处均设置有竖直方向的凹槽,凹槽内设置有与齿轮相互啮合的齿条,所述旋转筒的头端置于外管和内管之间,旋转筒的尾端伸出主管体设置,旋转筒的内壁设置有与内管外壁上外螺纹相互配合的内螺纹。

作为本发明一种消化科用便秘取便器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掘进头组件包括12根围成圆筒形状的支撑杆。

作为本发明一种消化科用便秘取便器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尖刺组件包括沿内管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6个齿轮。

作为本发明一种消化科用便秘取便器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联动筒的下端环面设置有倒t形槽,旋转筒的上端环面设置有横截面为t形的卡环,旋转筒的卡环嵌设在联动筒的t形槽内设置。

作为本发明一种消化科用便秘取便器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支撑杆的头端嵌设有滚珠。

有益效果

一、本发明的便秘取便器管体的头端设置有可调节的掘进头,在取便器伸入肛门的过程中,掘进头的开口处于张开状态,便于将干硬大便包裹,内管的侧壁设置有角度可以调节的尖刺针,在取便器伸入肛门的过程中,尖刺针处于朝向干硬大便的方向,在管体的掘进过程中,尖刺针会刺入大便内。取便器伸出肛门的过程中,掘进头的开口不再处于张开状态,便于脱离肛门,同时刺入大便内的尖刺针角度发生变化,使大便会随着内管的移动而主逐渐脱出肛门。

二、本发明设置有外管和内管,外管和内管之间具有环形空腔,取便器的控制组件均设置在环形空腔内,结构简单巧妙,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便秘取便器(初始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便秘取便器(拔出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便秘取便器的掘进头(收缩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便秘取便器的掘进头(张开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便秘取便器中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便秘取便器中联动筒与旋转筒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标记:1、外管,2、内管,3、环形端板,4、支撑杆,5、弹性膜,6、限位环,7、弯曲部,8、齿轮,9、尖刺针,10、联动筒,11、旋转筒,12、推压筒,13、凹槽,14、齿条,15、t形槽,16、卡环,17、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所示:一种消化科用便秘取便器,包括主管体、掘进头组件、尖刺组件以及控制组件。主管体包括套装在一起的外管1和内管2,外管1与内管2之间具有环形空腔,外管1和内管2通过设置在头部的环形端板3连接在一起,环形端板3填充在外管1和内管2之间,环形端板3的外壁与外管1的内壁密封连接,环形端板3的内壁与内管2的外壁密封连接,密封连接主要是为了防止主管体在插入患者肛门的过程中污秽物进入环形空腔内,内管2靠近尾部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外管1的头端具有倒圆角的处理,使得外管1的边棱处为圆滑过渡结构,防止主管体在行进过程中对肛道造成划伤。

掘进头组件包括围成圆筒形状的12根支撑杆4,相邻支撑杆4之间均通过弹性膜5连接在一起,支撑杆4的头端嵌设有滚珠17,主管体的环形空腔内靠近头部的位置设置有限位环6,主管体的环形端板3上均匀分布有与支撑杆4数量一致的通孔,支撑杆4的尾端穿过环形端板3的通孔并穿设在限位环6上,且支撑杆4的尾部具有一个朝向外管1的弯曲部7。掘进头组件的作用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充当整个取便器的头部,取便器的头部在插入患者肛门的过程中需要起到钻的作用,要利用在插入肛门过程中的行进,另一外就是需要顺利使干硬大便进入到内管中,因此需要掘进头组件在进入肛门内行进的过程中尽量张开,而在离开肛门的过程中尽量闭合。本发明的掘进头组件结构设计就可以使掘进头具有两种状态,当支撑杆在外力的作用下绕着限位环进行逆时针转动时,支撑杆的头端会向外倾斜,多个支撑杆围成的圆筒状掘进头就处于张口的状态。当施加在支撑杆尾部的外力消失后,在弹性膜的作用下,多个支撑杆围成的圆筒状掘进头开口进自动收缩。

尖刺组件包括沿内管2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6个齿轮8,齿轮8通过转轴穿过内管2的侧壁设置,齿轮8位于内管2内的一侧设置有尖刺针9,齿轮8的一部分位于内管2内,齿轮8的另一部分位于环形空腔内,尖刺组件的主要作用是将干硬大便与内管之间临时固定在一起,起到将干硬大便钩住的作用,使得干硬大便更够与内管一起移出肛门。本发明设计这个尖刺组件结构非常巧妙,在取便器进入肛门的时候,尖刺的针尖方向是朝向头部的,能够很容易地刺入迎面而来的干硬大便,而在取便器离开肛门的时候,尖刺的针尖方向是朝向尾部的,将干硬大便钩紧。

控制组件包括联动筒10和旋转筒11,联动筒10的下端环面与旋转筒11的上端环面可旋转对接,联动筒10与旋转筒11之间可相对转动但是不会产生轴向之间的相对位移,具体为:联动筒10的下端环面设置有倒t形槽15,旋转筒11的上端环面设置有横截面为t形的卡环16,旋转筒11的卡环16嵌设在联动筒10的t形槽15内设置。当然,能够实现联动筒10和旋转筒11相互连接,但是相互之间又可以相对转动,且不会产生轴向相对位移的结构方式有很多,上述只是其中一种结构方式,其余可采用的结构方式不再详述。联动筒10穿设在外管1和内管2之间的环形空腔内,联动筒10的头端固定连接有推压筒12,推压筒12设置在外管1与支撑杆4之间,且推压筒12的上端为收口结构,具体为推压筒12的内壁厚度由下往上逐渐变大,内壁呈倾斜状态。这样的结构设计是使得推压筒12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外管1与支撑杆4的弯曲部7之间的推压筒12的壁厚逐渐变大,使推动弯曲部7绕限位环6转动,最终实现支撑杆4的逆时针转动。联动筒10的内壁对应每个齿轮8处均设置有竖直方向的凹槽13,凹槽13内设置有与齿轮8相互啮合的齿条14,旋转筒11的头端置于外管1和内管2之间,旋转筒11的尾端伸出主管体设置,旋转筒11的内壁设置有与内管2外壁上外螺纹相互配合的内螺纹,外螺纹和内螺纹的配合使得旋转筒11在转动的过程中会产生轴向位移,进而带动联动筒10进行轴向位移,这是本发明控制组件的核心,只有联动筒11产生了轴向位移,才会触发掘进组件和尖刺组件的各种调节。

本发明便秘取便器的使用方法如下:转动旋转筒使旋转筒向外移动,在旋转筒外移的过程中,一方面,推压筒的收口内壁会挤压支撑杆尾部的弯曲部,使支撑杆绕限位环发生转动,支撑杆的头部向外扩张,最终使得掘进头的开口处于张开状态。另一方面,旋转筒带动联动筒向外移动,联动筒的齿条向下移动,使齿轮发生逆时针转动,进而使尖刺针的角度转动至朝向取便器的头部。在插入肛门前,在掘进头上涂抹润滑剂,利于掘进头在肛门中移动。在插入患者肛门一定深度后,干硬大便由掘进头进入内管内部,内管的尖刺针刺入大便内,此时,不再向肛门内继续移动,转动旋转筒使旋转筒向内移动,在旋转筒内移的过程中,一方面,推压筒的收口内壁不再挤压支撑杆尾部的弯曲部,使得掘进头的开口不再处于强制张开状态,在弹性膜的作用下,自然收缩,利用掘进头离开肛门。另一方面,旋转筒带动联动筒向内移动,联动筒的齿条向上移动,使齿轮发生顺时针转动,进而使尖刺针的角度转动至朝向取便器的尾部,达到了钩住干硬大便的目的,此时将取便器向外拉出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