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有药仓的水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82698发布日期:2018-11-17 00:31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有药仓的水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瓶,特别涉及一种复合有药仓的水瓶。

背景技术

病人在服药期间需要临时外出时,大量的药瓶携带非常不便,给服药者的出行造成负担,因此后来人们发明出了能够同时装水和药物的瓶子。

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3763501u的中国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腔饮药瓶,包括瓶体和盖体,瓶体的上部设置有瓶颈,其中,瓶体的中部设置有间隔板,间隔板上设置有药丸仓,瓶体套接在药丸仓的外部,药丸仓的中部设有槽孔,槽孔内设置有饮水管,饮水管穿过间隔板直至瓶体底部,瓶颈的中部设置有饮水台,饮水管与饮水台之间插合连接,盖体的中部设置有饮水台密封盖,饮水台密封盖与饮水台之间螺纹连接,药丸仓的截面呈圆环状。

如上所述的双腔饮药瓶,其药丸仓与药液仓一体成型,在使用时,需要旋开盖体,用手指封堵饮水台,倾斜或者倒置瓶体,使药丸从药丸仓内滚出取用,但是服药者在倾斜或者倒置瓶体的过程中其手腕需要扭转,导致取药者的手指与饮水台之间可能会产生间隙,致使瓶体内的液体溢出流入药丸仓内对药丸造成污染,从而导致药物药性的流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有药仓的水瓶,能够将药物和瓶身内的液体隔开,使液体在向外倾倒的过程中不容易溢入到储药仓内对药物造成污染,从而使药物的药性不容易产生流失。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复合有药仓的水瓶,包括瓶身、瓶盖,至少在所述瓶身或瓶盖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储药仓,与所述瓶身相连的储药仓称为药剂仓,与所述瓶盖相连的储药仓称为药丸仓,所述药丸仓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瓶盖相连,所述药剂仓通过第二连接结构与瓶身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不管是瓶盖还是瓶身上的储药仓,都能够用于储存药品,并且由于储药仓和瓶身内部用于储存液体的空腔之间是相互分隔的,因此使用者在倾倒瓶身内液体的过程中不容易导致这些液体溢出到储药仓内对药物造成污染,从而使药物的药性不容易产生流失;并且此将储药仓分为药丸仓和药剂仓后,能够将药丸和药粉之类的分开,减少药物在携带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从而进一步降低药物药性的流失。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药丸仓包括用于存放药丸的药仓本体、多个一体化设置于药仓本体内的隔板,所述隔板在药仓本体内形成有多个相互隔离的存药腔,且所述存药腔的开口通过药丸密封组件进行密封。

一般疾病治疗时,通常除了主药之外,还会有辅药用于增强治疗效果,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药仓本体内相互隔离的存药腔能够将不同种类的药丸隔离开,防止不同类药物相互接触污染,从而使药物的药效不容易产生相互影响。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药丸密封组件包括过盈套设于药仓本体上的密封套,所述药仓本体上一体化设置有卡接条,所述卡接条背对存药腔的一侧一体化设置有用于加强密封性的密封条,所述密封套上一体化设置有用于与卡接条形成配合的防脱条,且所述防脱条上开设有用于供密封条嵌入的密封槽。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密封套与药仓本体之间会形成密闭空间,对药物起到封存作用;卡接条和防脱条的配合则在限制密封套从药仓本体上脱落的同时,还能加强密封条与药仓本体之间的密封性;并且由于密封条和密封槽的存在,使得卡接条和防脱条相互接触的部分呈曲线状走向,相比较于直线状的接触面来说,曲线状的接触面使空气想要经由这个间隙进入药仓本体内需要经过更长的路径,并且接触面的结构越复杂,在卡接条和防脱条相互挤压时彼此之间的挤压接触部位也越多,这样卡接条和防脱条之间的密封性也就更强,从而达到提高密封效果的目的。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套上通过冲压形成有用于将密封套撕裂为两半的撕裂条,所述撕裂条从密封套背对药仓本体一侧的中心沿着自身的侧壁一路延伸到另一侧,且在撕裂条上一体化设置有用于方便将撕裂条从密封套上撕开的拉条。

由于有卡接条和防脱条的相互作用,使得密封套安装于药仓本体上后很难在不破坏的情况下从药仓本体上拆下,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撕裂条的存在,能够在使用者需要服药时,方便使用者直接将密封套撕裂成两半,这样一方面方便取药,另一方面,拆了就无法复原的密封套也能够保证药物只能单次封装,减少反复装取对药物造成的污染;并且在需要重复使用药仓本体时,只需要对药仓本体进行消毒,放入药物后再套上新的密封套即可,从而也使药仓本体可反复使用。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套由改性高分子材料制成,所述改性高分子材料包括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以及用于提高二者融合度的相容剂,其中,相容剂包含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poe-g-mah)和丙烯酸酯-缩水甘油酯-乙烯类(kt-22)相容剂,且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和丙烯酸酯-缩水甘油酯-乙烯类相容剂的质量比分别为(3~6):(1~3):(1~3):(3~6):(3~6)。

聚丙烯(pp)具有机械性能高以及化学稳定性强等优点,在医疗和食品等领域均有较多应用,但聚丙烯的抗冲击性能较差,且成型时的收缩率较大,导致成型时的精度不容易控制,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即平常简称的pet塑料,其具有较好的硬度、刚度等,与聚乙烯混合形成高分子合金后,相比起单种成分来说,其抗冲击性能和韧性都有极大提升,对于密封盖来说,其在被携带的过程中难免会遭遇碰撞,因此需要具备较好的抗冲击性能;并且要想使密封盖与药仓本体之间能够具有足够的密封性,密封盖还需要具备弹性,这样才能使密封盖套到药仓本体上后能够紧密贴合在药仓本体上,因此聚乙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混合后的复合材料能够更好满足密封套的使用要求;另外,因聚乙烯是典型的非极性聚合物,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典型的极性聚合物,两者共混时,相容性较低,简单混合后的力学性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因此相容剂主要用于解决聚乙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之间的相容度低的问题,使聚乙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能够更好的融合在一起,从而使两者的复合材料能够达到需要的性能要求。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一体化设置于药仓本体背对自身存药腔一侧端面上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中心围绕形成有用于供瓶盖嵌入的套接腔,所述连接套上且位于套接腔内的侧壁上一体化设置有用于嵌入瓶盖上相邻两个条纹间隙内的插接条。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饮料瓶和水瓶的瓶盖上都会带有纵向条纹,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连接套中心形成的套接腔能够在需要将药仓本体与瓶盖相连时,方便将药仓本体直接套在瓶盖上,并且连接套上的插接条能够嵌入瓶盖上相邻两条纵向条纹之间的间隙内,使得药仓本体和瓶盖之间不容易产生打滑,令使用者拧转密封套就能够带动瓶盖旋转,从而达到方便饮用的目的。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药剂仓包括剂仓本体,所述剂仓本体的中心形成有用于供药剂存放的药剂腔,且所述剂仓本体的开口通过药剂密封组件进行密封;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一体化形成于剂仓本体的开口处且用于供瓶身卡入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与瓶身之间采用过盈套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药剂仓能够用于存放药粉类药物,将药剂和药粉隔开,阻止药剂和药粉产生相互接触污染,并且在需要服药时,还能够作为冲泡药剂的容器,从而在方便服药者携带药物的同时还能够方便服药;而卡接部则用于与瓶身相连,并且采用过盈套接的方式能够在需要拆装剂仓本体时方便操作,从而达到加快安装速度的目的。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药剂密封组件包括开设于剂仓本体内壁上的连接螺纹、螺纹连接于剂仓本体上的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上开设有用于供人手指嵌入后方便转动密封盖的凹槽,所述密封盖上还套设有密封圈,且在密封盖和瓶身之间设置有用于将瓶身内的液体灌入药剂腔内的连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螺纹与螺纹之间的连接通常比较紧密,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一方面螺纹连接结构的强度足够高,能够保证密封盖与剂仓本体之间不容易产生脱离;另一方面,螺纹之间也具有一定密封性,再加上密封圈的作用,能够使剂仓本体内部形成相对封闭的空腔,对药剂起到密封的作用,减缓药剂药性的流失;密封盖上的凹槽则用于方便拧转密封盖;并且由于连通组件的存在,当需要冲泡药剂时,还能够通过打开连通组件,将瓶身内的液体灌入剂仓本体内,从而达到方便冲泡药剂的目的。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通组件包括开设于密封盖上且位于多个凹槽之间的嵌孔、过盈嵌设于嵌孔内的嵌块、一体化固定于嵌块一侧的端面上且呈中空状的漏液管、开设于瓶身底部且用于供漏液管插入的漏液孔,所述瓶身内设置有用于限制液体发生泄漏的防漏组件,且所述漏液管插入漏液孔内后将防漏组件顶开。

嵌块设置有漏液管的一侧在平常时朝向剂仓本体,用来遮盖嵌孔,使剂仓本体内的药剂不容易掉出;防漏组件则用于封堵瓶身底部的漏液孔,使液体不容易发生泄漏,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需要对药剂进行冲泡时,首先将嵌块翻个面,使漏液管朝向瓶身,然后再将剂仓本体安装到瓶身上,此时漏液管会嵌入漏液孔内,将防漏组件顶开,使瓶身的内腔与漏液管相连通,然后瓶身内的液体再通过漏液管流入到剂仓本体内,随后服药者再取下剂仓本体,堵住嵌孔后,再摇晃剂仓本体对药剂进行搅拌即可,从而方便粉剂类药物的服用。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漏组件包括一体化设置于瓶身内且位于瓶身底部的强化凸台、开设于强化凸台上的堵漏槽、安装于强化凸台上且位于堵漏槽内的堵漏片,所述漏液孔位于强化凸台上且与堵漏槽相连通,所述堵漏片在瓶身内液体压强的作用下贴堵在漏液孔上,且所述漏液管的长度大于强化凸台的厚度。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堵漏片位于瓶身内部,因此当有外力挤压瓶身时,堵漏片会在液体压强的作用下紧密贴合在强化凸台上,将漏液孔封堵住,阻止瓶身内的液体发生泄漏;并且由于漏液管的长度大于强化凸台的厚度,因此当漏液管嵌入漏液孔内时,会将堵漏片顶开,此时瓶身内的液体会经由漏液管内的管腔流入到剂仓本体内,从而达到方便冲泡药剂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瓶身或者瓶盖上的储药仓均能够用于储存药品,并且能够将药物和瓶身内的液体隔开,使得使用者在倾倒瓶身内液体时不容易将液体溢入到储药仓内对药品造成污染,从而使药品的药性不容易产生流失;

2.将药剂和药丸分开存放,能够避免因受潮而导致药剂和药丸产生相互粘黏,一方面能够避免药物的相互污染,另一方面,也能够在需要服药时方便冲泡药剂;

3.剂仓本体和瓶身之间的连通组件能够在需要冲泡药剂时,将瓶身内的液体灌注到剂仓本体内对药剂进行溶解,从而达到方便服药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药丸仓和瓶盖之间的结构爆炸示意图,用于体现药仓本体的结构;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药丸仓和瓶盖之间的结构爆炸示意图,用于体现第一连接结构的结构;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药丸仓与瓶盖之间连接结构的剖面视图;

图5是图4中位于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7是图6中位于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6中位于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药剂仓与药剂密封组件连接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中:1、瓶身;2、瓶盖;3、药丸仓;31、药仓本体;311、存药腔;32、隔板;4、第一连接结构;41、连接套;42、套接腔;43、插接条;5、药丸密封组件;51、密封套;511、撕裂条;512、拉条;52、卡接条;521、密封条;53、防脱条;531、密封槽;6、药剂仓;61、剂仓本体;62、药剂腔;7、第二连接结构;71、卡接部;72、套接口;8、药剂密封组件;81、连接螺纹;82、密封盖;821、凹槽;9、o型密封圈;10、连通组件;101、嵌孔;102、嵌块;103、漏液管;104、漏液孔;11、防漏组件;111、强化凸台;112、堵漏槽;113、堵漏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复合有药仓的水瓶,包括瓶身1、螺纹连接于瓶身1上的瓶盖2,在瓶盖2上设置有储药仓,与瓶盖2相连的储药仓称为药丸仓3。药丸仓3包括药仓本体31、隔板32,药仓本体31呈空心的盒状;隔板32设置有多个,隔板32与药仓本体31一体化固定在一起,且位于药仓本体31内部;隔板32在药仓本体31的内部形成有多个相互隔离的存药腔311;药仓本体31通过第一连接结构4与瓶盖2相连,且在药仓本体31上设置有用于封闭存药腔311开口的药丸密封组件5。

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结构4包括连接套41,连接套41一体化固定于药仓本体31背对存药腔311开口的一侧,在连接套41的中心形成有用于供瓶盖2嵌入的套接腔42;在连接套41上且位于套接腔42内的侧壁上一体化设置有多个围绕套接腔42的中心分布的插接条43。常规瓶盖2上会设置用于增加人手与瓶盖2之间摩擦力的纵向条纹,因而在连接套41上设置插接条43后,使得连接套41安装于瓶盖2上后,插接条43能够嵌入相邻两个纵向条纹之间,此时插接条43与纵向条纹之间的结合,能够限制药仓本体31与瓶盖2之间产生相对转动,从而使服药者能够通过拧转药仓本体31来拧开瓶盖2。

如4和图5所示,药丸密封组件5包括密封套51、卡接条52、防脱条53,密封套51由具有弹性的改性高分子材料制成,改性高分子材料包括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以及相容剂,其中,相容剂包含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poe-g-mah)和丙烯酸酯-缩水甘油酯-乙烯类(kt-22)相容剂,且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和丙烯酸酯-缩水甘油酯-乙烯类相容剂的质量比分别为3:1:1:3:3。

密封套51过盈套设于药仓本体31上;卡接条52一体化设置于药仓本体31上,单个卡接条52呈环形围绕于药仓本体31上,且卡接条52靠近存药腔311的一侧与药仓本体31之间呈平滑过渡;在卡接条52背对存药腔311的一侧还一体化设置有截面呈半圆弧形的密封条521。

防脱条53一体化设置于密封套51的内壁上,且在防脱条53上开设有用于供密封条521嵌入的密封槽531。密封套51安装于药仓本体31的过程中,防脱条53会逐级与卡接条52啮合,并且在防脱条53与卡接条52啮合时,卡接条52上的密封条521会嵌入防脱条53上的密封槽531内,使得防脱条53与卡接条52相接触部分的截面呈曲线状。

这样当外界的空气想要进入药仓本体31内时,就需要走曲线路径,相比起直线路径来说,曲线路径的距离更长,并且这样的结构会使密封条521和防脱条53产生相互挤压,进而增强密封套51与药仓本体31之间的密封性。

如图2所示,在密封套51上还通过冲压形成有撕裂条511,撕裂条511从密封套51背对药仓本体31一侧的中心沿着自身的侧壁一路延伸到另一侧,且在撕裂条511上一体化设置有用于方便将撕裂条511从密封套51上撕开的拉条512。每个密封套51都是一次性的,在套上药仓本体31后需要破坏才能取下,并且在取下后就无法重复利用;当需要取下密封套51进行服药时,首先提拉起拉条512,通过拉条512将撕裂条511撕开,在撕裂条511与密封套51分离后,密封套51便从中间裂开成两半。

具体实施过程:药丸仓3能够用于储存药品,并且由于药丸仓3和瓶身1内部用于储存液体的空间之间是相互分隔的,因此使用者在倾倒瓶身1内液体的过程中不容易导致这些液体溢出到药丸仓3内对药物造成污染,从而使药物的药性不容易产生流失。而破坏启封形式的密封套51能够保证只有在需要服用药物时,药仓本体31才会被打开,这样能够尽量减少药物遭受的污染,从而进一步减少药性的流失。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一种复合有药仓的水瓶,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在瓶身1底部设置有储药仓,与瓶身1相连的储药仓称为药剂仓6。药剂仓6包括剂仓本体61,剂仓本体61呈杯状,其内部形成有用于存放粉剂类药物的药剂腔62;在剂仓本体61上设置有用于封闭药剂腔62开口的药剂密封组件8,且剂仓本体61通过第二连接结构7与瓶身1相连。

如图7所示,第二连接结构7包括卡接部71,卡接部71一体化形成于剂仓本体61的开口处,卡接部71的直径大于剂仓本体61的直径,且卡接部71在剂仓本体61上形成有用于供瓶身1底部插入的套接口72,瓶身1过盈插设于套接口72内。

药剂密封组件8包括连接螺纹81、密封盖82,连接螺纹81开设于剂仓本体61的内壁上;密封盖82呈圆盘状,其上带有用于与连接螺纹81形成配合的外螺纹;在密封盖82上还开设有用于供手指嵌入后方便拧转密封盖82的凹槽821;在密封盖82上还套设有o型密封圈9,当密封盖82螺纹连接于剂仓本体61上时,o型密封圈9同时抵紧在密封盖82和剂仓本体61上。

如图8和图9所示,在密封盖82和瓶身1之间还设置有连通组件10,连通组件10包括嵌孔101、嵌块102、漏液管103、漏液孔104,嵌孔101呈阶梯孔状,开设于密封盖82上,且位于多个凹槽821之间;嵌块102呈圆片状,在嵌块102上套设有o型密封圈9,嵌块102过盈嵌设于嵌孔101内,且o型密封圈9抵紧在密封盖82上。漏液管103一体化固定于嵌块102上,其呈中空的管状,且漏液管103中心的管腔贯穿嵌块102;漏液孔104开设于瓶身1底部,且漏液孔104的位置与漏液管103相对应,使得当剂仓本体61与瓶身1相连时,漏液管103能够穿过漏液孔104进入到瓶身1内。

在瓶身1内设置有用于限制液体发生泄露的防漏组件11,防漏组件11包括强化凸台111、堵漏槽112、堵漏片113,强化凸台111一体化设置于瓶身1底部,且强化凸台111的厚度小于漏液管103的长度;堵漏槽112开设于强化凸台111上,且漏液孔104与堵漏槽112相连通;堵漏片113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且位于堵漏槽112内,且其中心与强化凸台111之间采用胶粘进行固定。

当无外部物体作用时,堵漏片113会在瓶身1内液体压强的作用下紧贴于堵漏槽112的底部将漏液孔104封堵住,从而达到防止液体泄露的目的;并且当漏液管103穿进漏液孔104内时,会将堵漏片113的边缘顶开,使漏液孔104将瓶身1内外连通,然后液体再顺着漏液管103流入剂仓本体61内,从而方便服药者对药剂进行冲泡。

具体实施过程:药剂仓6能够用于储存药品,并且由于药剂仓6和瓶身1内部用于储存液体的空间之间是相互分隔的,因此使用者在倾倒瓶身1内液体的过程中不容易导致这些液体溢出到药剂仓6内对药物造成污染,从而使药物的药性不容易产生流失;并且密封盖82和瓶身1之间的连通组件10则能够在需要服用药物时,方便剂仓本体61内药剂的冲泡,从而达到方便服药的目的。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一种复合有药仓的水瓶,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区别之处在于,在瓶身1和瓶盖2上同时设置有储药仓,瓶身1和瓶盖2上储药仓的结构以及名称均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储药仓完全相同,且实施例3用于制造密封套51的改性高分子材料中,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和丙烯酸酯-缩水甘油酯-乙烯类相容剂的质量比分别为6:3:3:6:6,即2:1:1:2:2。

具体实施过程:不管是药丸仓3还是药剂仓6,都能够用于储存药品,并且由于药丸仓3、药剂仓6和瓶身1内部用于储存液体的空间之间是相互分隔的,因此使用者在倾倒瓶身1内液体的过程中不容易导致这些液体溢出到药丸仓3或药剂仓6内对药物造成污染,从而使药物的药性不容易产生流失。并且将储药仓分为药丸仓3和药剂仓6后,能够将药丸和药粉之类的分开,在将药粉和药丸分开存放后,则能够减少药物在携带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从而进一步降低药物药性的流失。而破坏启封形式的密封套51能够保证只有在要服用药物时才会被打开,这样能够尽量减少药物遭受的污染,从而进一步减少药性的流失;而密封盖82和瓶身1之间的连通组件10则能够方便剂仓本体61内药剂的冲泡,从而达到方便服药的目的。

实施例4:

如图1所示,一种复合有药仓的水瓶,其与实施例3的结构完全相同,区别之处在于,用于制造密封套51的改性高分子材料中,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和丙烯酸酯-缩水甘油酯-乙烯类相容剂的质量比分别为4:1:1:5:4。

以上各实施例中,改性高分子材料的成分选择以及构成比例,是在试验后获得的,聚乙烯的耐疲劳性和成纤性好,化学性质稳定,但是聚乙烯的质地较软,抗冲击性能不足,且成型时的收缩率较大,导致成型后的精度不够高。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即常规叫法中的pet,具有较高的硬度、刚性,却缺乏柔韧性,两者相互混合后,能够形成互补,使两者的混合物在具备优良的化学稳定性、韧性、拉伸强度的同时,还具备优良的抗冲击强度。

相容剂的作用则主要用于减弱共混体系中聚乙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之间的界面张力,促进聚乙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之间的相容,使两者的共混物能够达到需要的性能要求。具体参数的确定见如下说明:

实施例5:一种复合有药仓的水瓶,其与实施例4的结构完全相同,区别之处在于,用于制造密封套51的材料选择聚乙烯(pp)。

实施例6:一种复合有药仓的水瓶,其与实施例5的结构完全相同,区别之处在于,用于制造密封套51的材料选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实施例7:一种复合有药仓的水瓶,其与实施例6的结构完全相同,区别之处在于,用于制造密封套51的材料选择聚乙烯(pp)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共混物,且聚乙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质量比为9:1。

实施例8:一种复合有药仓的水瓶,其与实施例7的结构以及构成材料的化学成分种类完全相同,区别之处在于,聚乙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质量比为8:2。

实施例9:一种复合有药仓的水瓶,其与实施例7的结构以及构成材料的化学成分种类完全相同,区别之处在于,聚乙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质量比为7:3。

实施例10:一种复合有药仓的水瓶,其与实施例7的结构以及构成材料的化学成分种类完全相同,区别之处在于,聚乙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质量比为6:4。

试验操作分别对如上实施例5到实施例10所制成的样条进行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和缺口冲击性能测试,测试过程参照的标准及要求列举如下:

拉伸性能测试:分别将上述组分比例的pp/pet共混物的样条在万能试验机上,参照gb/t1040-2006标准进行测试,标尺间隔25.0mm,试验方向为拉向,控制方式为位移控制,拉伸模量测试速度为2.0mm/min,拉伸强度测试速度为20.0mm/min。

弯曲性能测试:分别将上述组分比例的pp/pet共混物的样条在万能试验机上,参照gb/t9341-2000标准进行测试,试样快读为64.0mm,试验方向为压向,弯曲模量测试控制为位移控制2.0mm/min、目标控制1.0mm,弯曲强度测试控制为位移控制10.0mm/min、目标控制15.0mm。

缺口冲击性能测试:分别将上述组分比例的pp/pet共混物的样条在简支梁冲击实验机上,参照gb/t1043.1-2008标准进行测试,缺口深度2.0mm,缺口弧度45°,具体性能表征数值见表1。

表1共混物样条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抗冲击强度记录表

在高分子材料领域中,各项强度值是衡量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通常情况下强度值越大,材料的力学性能越好。拉伸模量指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弹性形变时的应力值,模量数值越大,则表示材料的刚度越大。而断裂伸长率是材料拉伸断裂前后长度的差值与拉伸断裂前长度的比值,这个数值则代表材料的柔韧性和弹性。

分析表1中实施例5和实施例6的两组数据可知,单独的聚乙烯各项强度性能和刚度性能都较差,虽然刚度差所反映出来的韧性和弹性性能会较优良,但过高的柔韧性容易导致密封套与药仓本体相组合时贴合力不足;而单独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其性能强度好,但弹性差,本申请中的密封盖必须具备弹性,这样才能在安装于药仓本体上后实现较好的密封。

根据实施例5、实施例7、实施例8的数据可知,在聚乙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共混体系中,随着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质量比的升高,整个改性高分子材料的强度指标也在持续上升。并且根据实施例5和实施例7的数据可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主要起提升强度和刚度的作用;而根据实施例6和实施例7则可知,聚乙烯主要起增加韧性和弹性的作用。

再根据实施例7到实施例10的数据可知,当聚乙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质量比到达8:2以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对整个共混体系的强度提升作用已不明显。并且随着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含量的增加,整个共混体系的刚度也不断提高,即韧性和弹性越来越差,慢慢就不再适合密封盖的使用需求,因此综合强度、韧性和弹性考虑,选择聚乙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质量比为8:2。

在材料领域,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合物进行共混后的产物称为高分子共混聚合物或者改性高分子材料,而聚合物的共混和高分子聚合物是有区别的,高分子共混聚合物中各组分的高分子之间主要以物理作用相互结合。

而在聚合物的共混体系中,由于各组分聚合物之间存在着范德华力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使聚合物的分子链不能相互渗透和溶解,导致了聚合物共混体系不能完全相容,使得整个共混体系的性能也无法较好地得到发挥,因此需要解决共混物相容性低的问题。相容剂的作用主要是借助分子间的键合力,促使不相容的两种聚合物结合在一起,进而得到稳定共混物的助剂,其作用机理是物理作用力。

市面上的相容剂种类繁多,本申请中涉及的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poe-g-mah)和丙烯酸酯-缩水甘油酯-乙烯类(kt-22)相容剂都属于相容剂中的具体产品,这些相容剂添加比例的确定,主要通过以下试验获得:

前述分析时已确定聚乙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质量比为8:2为最优配比,此处试验选择该种比例的聚乙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母粒,再添加上述涉及的相容剂产品先放入高速混合机混合均匀后再打入双螺杆挤出机和注塑机注塑形成样条,且相容剂的添加量列举如下:

实施例11:一种复合有药仓的水瓶,其与实施例8的结构完全相同,密封套51也采用聚乙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共混物制成,区别之处在于,在聚乙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共混体系中添加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作为相容剂,且添加后的共混物中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相容剂的质量比为8:2:1。

实施例12:一种复合有药仓的水瓶,其与实施例11的结构及构成材料的化学成分种类完全相同,均添加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作为相容剂,区别之处在于,添加后的共混物中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相容剂的质量比为8:2:2。

实施例13:一种复合有药仓的水瓶,其与实施例11的结构及构成材料的化学成分种类完全相同,均添加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作为相容剂,区别之处在于,添加后的共混物中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相容剂的质量比为8:2:3。

实施例14:一种复合有药仓的水瓶,其与实施例11的结构及构成材料的化学成分种类完全相同,均添加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作为相容剂,区别之处在于,添加后的共混物中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相容剂的质量比为8:2:4。

实施例15:一种复合有药仓的水瓶,其与实施例8的结构完全相同,密封套51也采用聚乙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共混物制成,区别之处在于,在聚乙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共混体系中添加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作为相容剂,且添加后的共混物中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相容剂的质量比为8:2:2。

实施例16:一种复合有药仓的水瓶,其与实施例15的结构及构成材料的化学成分种类完全相同,均添加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poe-g-mah)作为相容剂,且添加后的共混物中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相容剂的质量比为8:2:4。

实施例17:一种复合有药仓的水瓶,其与实施例15的结构及构成材料的化学成分种类完全相同,均添加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poe-g-mah)作为相容剂,且添加后的共混物中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相容剂的质量比为8:2:6。

实施例18:一种复合有药仓的水瓶,其与实施例15的结构及构成材料的化学成分种类完全相同,均添加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poe-g-mah)作为相容剂,且添加后的共混物中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相容剂的质量比为8:2:8。

实施例19:一种复合有药仓的水瓶,其与实施例15的结构及构成材料的化学成分种类完全相同,均添加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poe-g-mah)作为相容剂,且添加后的共混物中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相容剂的质量比为8:2:10。

实施例20:一种复合有药仓的水瓶,其与实施例15的结构及构成材料的化学成分种类完全相同,均添加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poe-g-mah)作为相容剂,且添加后的共混物中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相容剂的质量比为8:2:12。

实施例21:一种复合有药仓的水瓶,其与实施例15的结构及构成材料的化学成分种类完全相同,均添加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poe-g-mah)作为相容剂,且添加后的共混物中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相容剂的质量比为8:2:14。

实施例22:一种复合有药仓的水瓶,其与实施例8的结构完全相同,密封套51也采用聚乙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共混物制成,区别之处在于,在聚乙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共混体系中添加丙烯酸酯-缩水甘油酯-乙烯类(kt-22)相容剂作为相容剂,且添加后的共混物中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相容剂的质量比为8:2:2。

实施例23:一种复合有药仓的水瓶,其与实施例22的结构及构成材料的化学成分种类完全相同,均添加丙烯酸酯-缩水甘油酯-乙烯类(kt-22)相容剂作为相容剂,且添加后的共混物中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相容剂的质量比为8:2:4。

实施例24:一种复合有药仓的水瓶,其与实施例22的结构及构成材料的化学成分种类完全相同,均添加丙烯酸酯-缩水甘油酯-乙烯类(kt-22)相容剂作为相容剂,且添加后的共混物中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相容剂的质量比为8:2:6。

实施例25:一种复合有药仓的水瓶,其与实施例22的结构及构成材料的化学成分种类完全相同,均添加丙烯酸酯-缩水甘油酯-乙烯类(kt-22)相容剂作为相容剂,且添加后的共混物中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相容剂的质量比为8:2:8。

实施例26:一种复合有药仓的水瓶,其与实施例22的结构及构成材料的化学成分种类完全相同,均添加丙烯酸酯-缩水甘油酯-乙烯类(kt-22)相容剂作为相容剂,且添加后的共混物中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相容剂的质量比为8:2:10。

实施例27:一种复合有药仓的水瓶,其与实施例22的结构及构成材料的化学成分种类完全相同,均添加丙烯酸酯-缩水甘油酯-乙烯类(kt-22)相容剂作为相容剂,且添加后的共混物中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相容剂的质量比为8:2:12。

这里的试验采用与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混体系未加相容剂时相同的技术标准和参数分别对实施例11到实施例27所制成的样条进行拉伸性能测试、弯曲性能测试和缺口冲击性能测试,所得具体数据见表2。

表2相容共混物样条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抗冲击强度记录表

结合表1中实施例8和表2中实施例11、实施例12的数据可知,随着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的加入,聚乙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有明显提升,并且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的含量越高,对共混体系强度的提升作用越明显。再看表2中实施例12到实施例14的数据可知,当共混体系中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的质量占比在8:2:2以上后,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对共混体系的增强作用已经不明显,甚至出现停滞现象,说明此时再增加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的用量对共混体系的性能已经作用不大。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对共混体系是起促进相容的作用,类似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不参与具体的反应,当相容剂的用量达到阀值后,对促进整个共混体系相容性的作用就不再发生变化,因此综合成本和作用效果考虑,选择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的质量比为8:2:2。

结合表1中实施例8和表2中实施例15到实施例19的数据可知,随着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poe-g-mah)的加入,聚乙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混体系的强度提升不多,但抗冲击强度提升明显,并且随着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poe-g-mah)添加量的升高,共混体系的抗冲击性能越来越强,因此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poe-g-mah)主要对共混体系起增韧作用。这一点从拉伸模量和断裂伸长率的数据变化可以看出,拉伸模量数值越小、断裂伸长率的数值越大,则代表材料的弹性和韧性越强。再分析表2中实施例19到实施例21的数据可知,当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poe-g-mah)共混体系中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poe-g-mah)的质量比大于8:2:10以后,该相容剂对共混体系韧性和弹性的增强作用已出现停滞,因此综合成本和增韧效果考虑,选择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poe-g-mah)的质量比为8:2:10。

结合表1中实施例8和表2中实施例22到实施例25的数据可知,随着丙烯酸酯-缩水甘油酯-乙烯类(kt-22)相容剂的加入,共混体系的各项强度指标变化不大,甚至强度指标还有所下降,但是共混体系的韧性和弹性却提升明显,因为拉伸模量和断裂伸长率的变化十分明显,根据拉伸模量数值越小、断裂伸长率的数值越大,则代表材料的弹性和韧性越强这一特征可知,丙烯酸酯-缩水甘油酯-乙烯类(kt-22)相容剂主要对共混体系起增弹和增韧的作用。

再分析表2中实施例25到实施例27的数据可知,当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丙烯酸酯-缩水甘油酯-乙烯类(kt-22)相容剂共混体系中丙烯酸酯-缩水甘油酯-乙烯类(kt-22)相容剂的质量比大于8:2:8后,丙烯酸酯-缩水甘油酯-乙烯类(kt-22)相容剂对共混体系的增韧作用已出现停滞,综合成本和增韧效果考虑,选择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丙烯酸酯-缩水甘油酯-乙烯类(kt-22)相容剂的质量比为8:2:8。

前述提到过,相容剂在共混体系中主要通过物理键合力来提高两种聚合物之间的结合力,并且相容剂相互之间及与聚合物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因此这几种相容剂可任意组合添加。

根据上述分析得知,当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的质量比为8:2:2时,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对共混体系的增强作用最明显;当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poe-g-mah)的质量比为8:2:10时,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poe-g-mah)对共混体系抗冲击性的增强作用最明显;并且当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丙烯酸酯-缩水甘油酯-乙烯类(kt-22)相容剂的质量比为8:2:8时,丙烯酸酯-缩水甘油酯-乙烯类(kt-22)对共混体系的增韧作用最明显。

因此综合改性高分子材料的整体性能考虑,选择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poe-g-mah)和丙烯酸酯-缩水甘油酯-乙烯类(kt-22)相容剂的共混物作为制造密封套51的材料,且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和丙烯酸酯-缩水甘油酯-乙烯类相容剂的质量比分别为8:2:2:10:8,即4:1:1:5:4为最优配比,即该比例下,密封套51各方面的综合性能最强。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