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预防冠心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饮料和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36164发布日期:2018-11-14 02:25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预防冠心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饮料和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冠心病是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造成血管腔狭窄导致血流缓慢、心肌缺血,严重时可出现血管堵塞,发生心肌梗死,如抢救不及时可能会造成患者猝死,而且现在有年轻化的趋势,由于现代人们生活规律及饮食结构的变化,平常不注意预防,一旦发现,病情往往已十分严重。

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冠心病的主要为西药,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类、钙拮抗剂、加通道启动剂、抗血小板制剂、抗凝剂等,但该类药物都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中成药主要有乐脉颗粒、冠脉康片、心血康胶囊等,有些药物起效慢、疗效不够确切,以上产品均为药品,只起到治疗作用,未病人群不可能为了预防冠心病而每日服用以上药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人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有效预防冠心病,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预防冠心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饮料和制备方法,该中药组合物及植物饮料能够用于增加心脏冠脉流量、降低血脂、缓解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的形成与发展,同时还具有去除面部黄褐斑的功效,制备得到的植物饮料口感好,服用后无毒副作用。

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预防冠心病的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主要由下列重量份的组分制备而成:

进一步的改进,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组分制备而成:

本发明通过大量的试验得出,采用以上组分药组成的中药组合物,各成分之间产生协同作用,能够有效的治疗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黄褐斑,本发明采用的中药均为药食同源的原料,服用后无毒副作用,安全性高。

进一步的改进,该中药组合物由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1)按照配方量称取玉竹、黄精、人参、白首乌、葛根、山楂,混合后放置于中药提取罐中加水提取两次,第一次加中药总重量8倍重量的水提取2h,第二次加中药总重量6倍重量的水提取1h,将药液滤过,合并两次药液至储罐中,制得第一提取液;

(2)按照配方量称取玫瑰花和菊花放置于豆包布袋中投入提取罐中,加玫瑰花和菊花总重量16倍重量的水,当温度升至100℃时停止加温,保温30min,将药液滤过,放置于储罐中,制得第二提取液;

(3)合并步骤(1)制得的第一提取液和步骤(2)制得的第二提取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4,减压条件为:温度设置为60℃-70℃,压力设置为0..05-0.07mpa,即得中药组合物。

通过以上方法制备的组合物能够去除各药物中的非药用成分,提取出各药物中的有效成分,使制备的组合物对冠心病等症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预防冠心病的植物饮料,包括组合物和纯净水,中药组合物和纯化水的重量份数如下:

中药组合物400-500纯化水400-500。

为了便于服用,本发明通过将组合物与纯净水制备成饮料,提高患者的顺应性。

进一步的改进,植物饮料还包括4-6重量份的赤藓糖醇和0.05-0.15重量份的三氯蔗糖。

本发明通过在植物饮料中加入赤藓糖醇和三氯蔗糖,能够去除中药组合物中的苦涩味,服用时呈甘甜味,提高植物饮料的口感。

进一步的改进,植物饮料还包括0.3-0.6重量份的竹叶黄酮。

本发明通过在植物饮料中加入竹叶黄酮,可显著的提高饮料的稳定性,延长其保质期,同时,还能与各中药成分产生协同作用,增加其治疗冠心病的功效。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预防冠心病的植物饮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制备中药提取物;

b.酶解:在配制罐中加入配方量的纯化水,再加入步骤a制得的中药提取物,搅拌至全部溶解,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至6.0,加入0.5g/kg重量份的α-淀粉酶,升温至90℃,保持30min,降温至50℃,加入柠檬酸调节ph至4.0,加入0.05g/kg重量份的果胶酶,保持1h,升温至98-100℃,保持10-15min,灭酶,制得酶解液;

c.配置:将步骤b制得的酶解液温度降至20-25℃,加入配方量的竹叶黄酮、赤藓糖醇和三氯蔗糖,搅匀,即得植物饮料半成品;

d.将步骤c制得的植物饮料半成品输送至冷库中的静置罐中,在2-3℃的条件下静置12h,吸取上清液,弃沉淀,加入0.5g/kg重量份的400号硅藻土,搅匀,放置于硅藻土过滤机中过滤,灌装,经105℃、0.15mpa条件下蒸汽灭菌50min,灯检、包装,即得所述植物饮料。

本发明通过采用酶解工艺,使得到的植物饮料香味独特,且具有较高澄清度。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和植物饮料对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黄褐斑均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1.实施例1-3的中药组合物的组成成分及用量见表1;

2.实施例4-12的植物饮料的组成成分及用量见表2;

3.对照例1-5的中药组合物的组成成分及用量见表3;

4.对照例6-12的植物饮料的组成成分及用量见表4。

表1.实施例1-3的中药组合物的组成成分及用量

其中,实施例2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组分制备而成:

(1)按照配方量称取玉竹、黄精、人参、白首乌、葛根、山楂,混合后放置于中药提取罐中加水提取两次,第一次加中药总重量8倍重量的水提取2h,第二次加中药总重量6倍重量的水提取1h,将药液滤过,合并两次药液至储罐中,制得第一提取液;

(2)按照配方量称取玫瑰花和菊花放置于豆包布袋中投入提取罐中,加玫瑰花和菊花总重量16倍重量的水,当温度升至100℃时停止加温,保温30min,将药液滤过,放置于储罐中,制得第二提取液;

(3)合并步骤(1)制得的第一提取液和步骤(2)制得的第二提取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4,减压条件为:温度设置为60℃℃,压力设置为0.05mpa,即得中药组合物。

实施例3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组分制备而成:

(1)按照配方量称取玉竹、黄精、人参、白首乌、葛根、山楂,混合后放置于中药提取罐中加水提取两次,第一次加中药总重量8倍重量的水提取2h,第二次加中药总重量6倍重量的水提取1h,将药液滤过,合并两次药液至储罐中,制得第一提取液;

(2)按照配方量称取玫瑰花和菊花放置于豆包布袋中投入提取罐中,加玫瑰花和菊花总重量16倍重量的水,当温度升至100℃时停止加温,保温30min,将药液滤过,放置于储罐中,制得第二提取液;

(3)合并步骤(1)制得的第一提取液和步骤(2)制得的第二提取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4,减压条件为:温度设置为70℃,压力设置为0.07mpa,即得中药组合物。

表2.实施例4-12的植物饮料的组成成分及用量

其中,实施例10的植物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制备中药提取物;

b.酶解:在配制罐中加入配方量的纯化水,再加入步骤a制得的中药提取物,搅拌至全部溶解,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至6.0,加入0.5g/kg重量份的α-淀粉酶,升温至90℃,保持30min,降温至50℃,加入柠檬酸调节ph至4.0,加入0.05g/kg重量份的果胶酶,保持1h,升温至98℃,保持10min,灭酶,制得酶解液;

c.配置:将步骤b制得的酶解液温度降至20℃,加入配方量的竹叶黄酮、赤藓糖醇和三氯蔗糖,搅匀,即得植物饮料半成品;

d.将步骤c制得的植物饮料半成品输送至冷库中的静置罐中,在2℃的条件下静置12h,吸取上清液,弃沉淀,加入0.5g/kg重量份的400号硅藻土,搅匀,放置于硅藻土过滤机中过滤,灌装,经105℃、0.15mpa条件下蒸汽灭菌50min,灯检、包装,即得所述植物饮料。

实施例11的植物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制备中药提取物;

b.酶解:在配制罐中加入配方量的纯化水,再加入步骤a制得的中药提取物,搅拌至全部溶解,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至6.0,加入0.5g/kg重量份的α-淀粉酶,升温至90℃,保持30min,降温至50℃,加入柠檬酸调节ph至4.0,加入0.05g/kg重量份的果胶酶,保持1h,升温至99℃,保持12min,灭酶,制得酶解液;

c.配置:将步骤b制得的酶解液温度降至23℃,加入配方量的竹叶黄酮、赤藓糖醇和三氯蔗糖,搅匀,即得植物饮料半成品;

d.将步骤c制得的植物饮料半成品输送至冷库中的静置罐中,在2.5℃的条件下静置12h,吸取上清液,弃沉淀,加入0.5g/kg重量份的400号硅藻土,搅匀,放置于硅藻土过滤机中过滤,灌装,经105℃、0.15mpa条件下蒸汽灭菌50min,灯检、包装,即得所述植物饮料。

实施例12的植物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制备中药提取物;

b.酶解:在配制罐中加入配方量的纯化水,再加入步骤a制得的中药提取物,搅拌至全部溶解,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至6.0,加入0.5g/kg重量份的α-淀粉酶,升温至90℃,保持30min,降温至50℃,加入柠檬酸调节ph至4.0,加入0.05g/kg重量份的果胶酶,保持1h,升温至100℃,保持15min,灭酶,制得酶解液;

c.配置:将步骤b制得的酶解液温度降至25℃,加入配方量的竹叶黄酮、赤藓糖醇和三氯蔗糖,搅匀,即得植物饮料半成品;

d.将步骤c制得的植物饮料半成品输送至冷库中的静置罐中,在3℃的条件下静置12h,吸取上清液,弃沉淀,加入0.5g/kg重量份的400号硅藻土,搅匀,放置于硅藻土过滤机中过滤,灌装,经105℃、0.15mpa条件下蒸汽灭菌50min,灯检、包装,即得所述植物饮料。

表3.对照例1-5的中药组合物的组成成分及用量

其中,对照例1-5的中药组合物均采用实施例2的方法制备而成。

表4.对照例6-9的中药组合物的组成成分及用量

其中,对照例6-9的植物饮料均采用实施例11的方法制备而成。

试验例1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比较

动物及分组:选用新西兰兔60只,雌雄各半,体重2.5±0.15kg,随机分为模型1组、试验1-5组、对照1-5组和阳性对照1组,每组5只,试验1-2组采用实施例1-2的组合物,试验3-5组分别采用实施例10的植物饮料的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对照1-5组分别采用对照例1-5的中药组合物,模型组给予蒸馏水,试验3-5组的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给药量分别为1.1毫升/天﹒只、2.2毫升/天﹒只和4.4毫升/天﹒只,其余各组的给药量均为2.2毫升/天﹒只,阳性对照1组采用硝苯吡啶,硝苯吡啶给药量为3.3毫克/天﹒只。

造模:用20%氨基甲酸乙酯(5ml/kg)耳缘静脉麻醉,开胸快速,暴露心脏,剪破心包膜,取出心脏,于4℃冰冻克式液中洗净残血,立即将动脉插管插入主动脉,用手术线结扎固定,置于langendorff离体灌流装置上,经主动脉逆行灌注37℃充氧(含95%o2,5%co2)克式液,待稳定后,试验1-5组、对照1-5组和阳性对照组采用分组情况中的给药方法灌注,15min后结扎做冠脉前降支,模型组结扎左冠脉前降支30min,30min后剪断结扎线以复灌复制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心脏稳定灌流后,连续测定每分钟冠脉流量3次,以3次流量的平均值作为正常流量,模型组在计算正常流量45min后开始记录10、20、30min的冠脉流量,其他各组复灌后记录10、20、30min的冠脉流量,结果见表5。

表5.各组中药组合物对离体心脏冠脉流量的影响

结论

由表5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2的中药组合物和实施例10的植物饮料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均好于对照例1-5的中药组合物和阳性药物1组的阳性药物,证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和植物饮料对冠心病具有很好的疗效,当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中的组分减少或被替换成别的组分时,该中药组合物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显著的降低,而实施例10提供的植物饮料的高剂量组的疗效高于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证明本发明提供的植物饮料对冠心病的治疗作用对剂量有依赖性,实施例2的疗效好于实施例1,证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能够提高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

试验例2对高血脂的治疗效果试验

取120只大鼠,分为空白1组、模型2组、试验6-10组和对照6-10组,每组10只,基础饲料喂养8d后,空腹过夜取尾血,测血清中tc/tg和hdl-c水平,然后除空白1组外各组大鼠同时给予高脂饲料和对应的中药组合物,试验6-7组采用实施例1-2中药组合物,试验8-10组均采用实施例10的植物饮料的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对照6-10组分别采用对照例1-5的中药组合物,模型2组给予高脂饲料和蒸馏水,空白1组给予基础饲料和蒸馏水,试验8-10组的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的给药量分别为0.27毫升/天﹒只、0.54毫升/天﹒只、1.08毫升/天﹒只,其余各组给药量为0.54毫升/天﹒只,给药30d后禁食16h后取血,测tc、tg和hdl-c,各指标均取平均值。试验结果见表6。

表6.各组中药组合物对大鼠tc、tg和hdl-c的影响

由表6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2的中药组合物和实施例10的植物饮料治疗高血脂的效果均好于对照例1-5的中药组合物,证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和植物饮料对高血脂具有很好的疗效,当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中的组分减少或被替换成别的组分时,该中药组合物对高血脂的治疗效果显著的降低,而实施例10提供的植物饮料的高剂量组的疗效高于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证明本发明提供的植物饮料对高血脂的治疗作用对剂量有依赖性,实施例2的疗效好于实施例1,证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能够提高对高血脂的治疗效果。

试验例3对高血糖的试验结果

取体重20-24g的小鼠1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2组、模型3组、试验11-15组、对照11-15组和阳性药物2组,每组10只。除空白2组外,其余各组小鼠禁食不禁水14h后,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水溶液70mg/kg造成糖尿病模型。造模后所有小鼠按常规饮水饲养72h后(禁食不禁水12h)测定血糖值,然后开始给药,试验11-12组采用实施例1-2中药组合物,试验13-15组采用实施例10的植物饮料的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对照11-15组分别采用对照例1-5的中药组合物,空白2组和模型3组给予蒸馏水,阳性对照2组采用中国专利cn102526537a提供的一种治疗高血糖的药物组合物,试验13-15组的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的给药量分别为0.5毫升/天﹒只、0.1毫升/天﹒只和0.2毫升/天﹒只,其余各组的给药量均为0.1毫升/天﹒只,给药方式均为灌胃给予给药,连续给药8d。测定末次给药后1h(禁食不禁水12h)的血糖值。结果见表7。

表7.各组中药组合物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由表7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2的中药组合物和实施例10的植物饮料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均好于对照例1-5的中药组合物和阳性药物2组,证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和植物饮料对糖尿病具有很好的疗效,当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中的组分减少或被替换成别的组分时,该中药组合物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显著的降低,而实施例10的植物饮料的高剂量组的疗效高于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证明本发明提供的植物饮料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对剂量有依赖性,实施例2的疗效好于实施例1,证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能够提高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试验例4对主动脉斑块的治疗效果

取5-7周的雄性小鼠120只,随机分为空白3组、模型4组、试验16-20组和对照16-20组,空白3组给予普通饲料,剩余其他各组均给予高脂饲料,共30天,同时试验16-17组采用实施例1-2中药组合物试验18-20采用实施例10的植物饮料的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对照16-20组采用对照例1-5的中药组合物,空白3组和模型4组均给予同剂量的蒸馏水,试验18-20组的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的给药量分别为0.5毫升/天﹒只、0.1毫升/天﹒只和0.2毫升/天﹒只,其余各组的给药量均为0.1毫升/天﹒只,给药方式为灌胃给药,最后一次给药结束后将动物处死,在冰台上分离主动脉及心脏,主动脉经70%乙醇固定后油红o染色,心脏经oct包埋,冰冻切片机切片(8μm),油红o染色,60%异丙醇调色,苏木精固然,盐酸酒精分化,流水反蓝,显微镜观察主动脉整体和主动脉根部粥样斑块,应用imagej软件统计主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占主动脉内膜总面积百分比(%)。结果见表8。

表8.对主动脉斑块的治疗效果

由表8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2的中药组合物和实施例10的植物饮料缩小主动脉斑块的效果均好于对照例1-5的中药组合物,证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和植物饮料对主动脉斑块具有很好的疗效,当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中的组分减少或被替换成别的组分时,该中药组合物对主动脉斑块的治疗效果显著的降低,而实施例10的植物饮料的高剂量组的疗效高于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证明本发明提供的植物饮料对主动脉斑块的治疗作用对剂量有依赖性,实施例2的疗效好于实施例1,证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能够提高对主动脉斑块的治疗效果。

试验例5对黄褐斑的治疗效果

取120只spf级雌性小鼠,体重为28-32g,随机分为空白4组、模型5组、试验21-25组和对照21-25组,适应性饲养一周后开始试验,除空白4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中波紫外线(波长350nm)照射30min,同时肌肉注射黄体酮(20mg/kg)建立黄褐斑小鼠模型,造模后16天,试验21-22组采用实施例1-2中药组合物,试验23-25采用实施例10的植物饮料的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对照21-25组采用对照例1-5的中药组合物,空白4组和模型5组均给予同剂量的蒸馏水,试验23-25组的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的给药量分别为0.5毫升/天﹒只、0.1毫升/天﹒只和0.2毫升/天﹒只,其余各组的给药量均为0.1毫升/天﹒只,给药方式为灌胃给药,连续给药30天,于末次给药2小时后处死动物,分别取经紫外线照射部位的皮肤组织适量,冰浴中制成10%组织匀浆,离心取上清,检测皮肤的酪氨酸以及皮肤脂褐质含量水平。结果见表9。

表9.各组中药组合物对黄褐斑小鼠皮肤中酪氨酸、脂褐质含量的影响

由表9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2的中药组合物和实施例10的植物饮料对黄褐斑的效果均好于对照例1-5的中药组合物,证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和植物饮料对黄褐斑具有很好的疗效,当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中的组分减少或被替换成别的组分时,该中药组合物对黄褐斑的治疗效果显著的降低,而实施例10的植物饮料的高剂量组的疗效高于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证明本发明提供的植物饮料对黄褐斑的治疗作用对剂量有依赖性,实施例2的疗效好于实施例1,证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能够提高对黄褐斑的治疗效果。

试验例2口感及外观试验

对实施例7-9和对照例6-8的各饮料进行感官评价,4位评委(a、b、c、d)针对这6种饮料,每次喝一口并分数次饮用,直至喝完1瓶(500ml)为止,以各评委习惯饮用的速度持续饮用容易饮用的量,并进行下述口感评价;4位评委针对各饮料饮完为止,用4分满分的分数评价法针对2个项目进行评价;2个项目分别是苦涩味(1分:滞重、2分:稍滞重、3分:轻快、4分:无),甜味(1分:无甜味、2分:甜腻、3分:微甜、4分:甜度适口);实验结果见表10。

表10.口感及外观评分结果

由表10可知,本发明实施例7-8提供的方法制备的植物饮料的口感较好,而实施例8的平均分最高,证明当使用实施例8的方法制备用于预防冠心病的植物饮料时,口感最佳;而对照例6-8的植物饮料的综合评分都显著的低于实施例7-9;其中,对照例7用木糖醇代替赤藓糖醇,制备出的植物饮料具有苦涩味;对照例8用蔗糖代替三氯蔗糖,甜味显著地降低,对照例9删除了赤藓糖醇,制备的植物饮料具有苦涩味。

试验例3稳定性试验

取实施例10-12和对照例9的植物饮料,均在温度40℃±2℃下,相对湿度为75%±5%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在试验期间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末分别取样一次,检测植物饮料的色泽、是否分层,结果见表11。

表11.稳定性试验

由表11可知,实施例10-12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而对照例9的植物饮料的颜色明显变深,并出现轻微的分层现象。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