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光热埋线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97838发布日期:2019-01-14 19:54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机光热埋线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埋线材料及其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光热埋线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穴位埋线疗法源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约有60余年的历史,是在传统针灸医学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发展起来的中西医结合的新疗法,已经成为针灸学的重要分支。埋线疗法古籍并无记录,其理论依据来源于《内经》中的留针理论,微创埋线技术的发展包括技术发展、针具和材料发展以及治疗领域的拓展。微创埋线技术基于针灸治疗中的“留针法”。“留针”是针灸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当毫针刺入穴位,行针得气并施以或补或泻手法后,将针留置在穴位中可加强针刺感应和延长刺激作用,还可以起到候气与调气的目的,这对于提高针刺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一些慢性疾病治疗中,长时间的留针可以延长针灸刺激效果,积累针刺效应。

在埋线材料方面,现有羊肠线和聚乙交酯-丙交酯(pgla)线体两种选择。羊肠线是最早使用的生物可吸收性材料,由羊肠黏膜和牛肠黏膜内的胶原加工而成,作为埋线材料有柔韧性欠佳、组织反应大的缺点。但组织反应大也可能是发挥效应的表现。卢文等也认同羊肠线的组织反应和蛋白免疫反应是其治疗作用的一部分。新型埋线材料pgla应用于微创埋线疗法与传统羊肠线穴位埋线治疗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免疫排斥反应小,安全性高,更加适宜于临床埋线治疗。

埋线的方法早期包括穴位切口法、羊肠线穿线法,后腰穿针基础上发展出了微创埋线针,微创埋线治疗的疗效有赖于柔软的pgla线体适宜的穴位内刺激。埋线材料采用了现代生物医学材料,具有安全、方便的特点,从而扩大了埋线疗法临床应用范围。埋线材料上,由原来的羊肠线等动物组织发展为医用高分子生物降解材料。早期的穴位埋线方法是是切埋法、扎埋法、割埋法和穿线法等通过简单的手术方式进行的,不仅需要麻醉,而且都有较大的创伤性。埋线疗法作为一种长期留针治疗方式,比留针要方便得多,因为埋线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由于早期的穴位埋线方法。

微创埋线是针灸治疗技术的发展。早期的穴位埋线由于痛苦较大,最初仅应用于疑难杂症如脊髓灰质炎、哮喘、胃溃疡、癫痫的治疗。在发展到微创埋线阶段之后,患者接受程度提高,微创埋线可以治疗的疾病范围扩大。后来逐渐扩展到几乎所以的内科疾患的应用,微创埋线技术几乎可以用于所有针灸适应证。

对于埋线疗法的作用、疗效和机理仍然缺乏针对性的研究,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作为针刺的发展和延伸,穴位埋线和针刺穴位的作用是相同的:镇痛、免疫调节以及对脏腑功能的调节作用。中医言:“有诸内必形诸外”,即体表的穴位和内脏的功能是相互关联的,二者互相影响。脏腑出现问题,会体现在体表,体表有问题,也会体现在内脏的功能紊乱。研究表明:内脏和躯体伤害性传入会聚到同一个背角神经元,少量的躯体伤害性传入纤维具有分叉,可能对内脏和躯体双重支配,当内脏出现疾患时,支配内脏的神经元除通过脊髓的假突触连接引起牵扯痛外,还会通过反射性的调节,引起体壁肌的痉挛,在肌肉上还可以触摸到硬结或索条状紧张肌带。反之,这些紧张痉挛的肌带也可以反射性的通过交感神经的活动,引起内脏的功能紊乱,造成内脏的括约肌发生痉挛,内脏缺血,疼痛进一步加剧。当针刺这些肌肉硬结时,不仅腹壁的疼痛可以消除或减轻,内脏的功能紊乱问题也得到了治愈。

采用穴位线体植入的方式,借助埋入线体对穴位持续刺激作用替代传统针灸治疗,使针灸治疗从短效反复治疗模式发展到了长效治疗模式,一是获得了持续刺激效应,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中刺激效应易于积累产生疗效。二是针灸治疗基本上是每日1次或隔日1次。埋线治疗可以使刺激长达2周甚至更长时间,患者不必每日来院治疗,因此大大提高了患者的顺应性。

虽然相对于传统针灸,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对于穴位的刺激强度,相对于温针灸、银质针。尤其是内热针的温热效果,穴位埋线并无优势。

因此研发一种既可以体现当前埋线技术的优势,又可以发挥内热针的温热刺激效果,对于提高穴位埋线的技术优势,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光热埋线材料,该光热埋线材料解决现有技术中当前埋线线体不具有局部温热刺激的效果的技术问题,可根据光照时间和能量实现温度的可调控,光热埋线材料可被降解和吸收且对人体无副作用,利用光能转化的热能增强埋线对于穴位的刺激效果,提高临床疗效。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提供一种有机光热埋线材料,所述有机光热埋线材料内部通过物理共混的方式,在埋线材料基质中均匀混有具有近红外光—热量转换能力的有机光热转换材料;所述有机光热转换材料在有机光热埋线材料中的质量占比为0.01%-30%。

进一步的,所述有机光热转换材料选自吲哚菁绿、聚吡咯、聚吡咯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的,所述聚吡咯衍生物为羧酸吡咯或氨基吡咯。

进一步的,埋线材料基质为聚己内酯、聚已交酯、聚对二氧环己酮、聚乳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提供了上述有机光热埋线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有机光热转换材料与埋线材料基质通过物理共混的方式混合均匀,然后通过纺丝工艺制得有机光热埋线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物理共混为熔融共混或溶液共混。

进一步的,所述纺丝工艺的具体操作步骤为:

(1)将埋线材料基质原料与有机光热材料的原料进行物理搅拌混合均匀,得混合料;

(2)将混合料加入到熔体纺丝机内,混合料受热熔融,并在纺丝机的挤出作用与拉伸作用下,在喷丝口处形成纺丝;

(3)纺丝在低温下冷却成型,最终得到所需要的埋线材料。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光热埋线内部通过物理共混的方式均匀混入了具有近红外光—热量转换能力的光热转换材料,其光热转换原理主要是通过大π共轭键上的电子吸收近红外光,发生跃迁到高能级轨道,由于电子趋于能量最低的状态又会跌落会低能级轨道,同时释放出能量,在光热材料中,能量形式主要为热能,从而使光能转化为热能。

本发明的光热埋线材料,由光热材料(吲哚菁绿)和可吸收线体结合。所得光热埋线材料在近红外的照射下,吸收光能,并转化为热能。从而产生局部温热效应。将吲哚菁绿复合到可吸收埋线中,可使埋线也具有光热效应,在一定频率光照下,使得光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即能长期对穴位产生刺激,且能有效增强刺激效果,达到增加临床治疗效果的目的。

选取有机光热转换材料作为埋线中的光热转换组份。所述的“有机光热转换材料”为可以有效吸收近红外光,并将光能以热量形式散发,从而使材料局部温度得以升高的材料,包括但不局限于如下几种:吲哚菁绿、聚吡咯及其衍生物。

埋线材料基质的选取遵循在人体内可降解,且生物相容性好不会造成严重的免疫性排斥性为原则。在此原则下,可参考的埋线材料有以下几种:聚己内酯、聚已交酯、聚对二氧环己酮和聚乳酸。本权利要求所涉及的有机光热埋线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如上所列种类。

光热材料与埋线结合的方法是通过改进纺丝工艺,将光热材料物理共混进埋线材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保留传统埋线材料的优点

新型光热材料还在常规埋线的基础之上的改进和升级,埋线材料相对于传统的针刺的优点:不留针、痛苦少,操作方便均保留。

2、具有同内热针、温针灸、银质针相同的温热作用

温针灸:又称温针,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针刺留针时将艾绒搓、捻裹于针柄上成团,点燃艾绒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银质针由80%的银做成,导热功能比一般合金针好。因此利用艾条或电子加热仪在针尾加热,具有很好的穴位温热作用,但是银质针较粗,针刺较痛,治疗需进行麻醉。内热针治疗法为银质针治疗法的改良后的方法。内热针使用的是针芯电阻丝材料,其具备均匀加热软组织、针身温度随加热时间波动小及针尖温度易控制等优点,但是内热针和银质针都需要留针。且较粗,病人痛苦大,温针灸和银质针在治疗时采用艾球在针柄处燃烧加热,存在温度控制差、烟雾大、艾灰脱落烫伤皮肤等缺点,且不能将热量有效传入到软组织深处。二者均存在针体到针尖温度递减,不能持续加热、容易烫伤、且温度难控制等问题。

但是穴位的热效应,相对于非热疗法对于软组织的修复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目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可知:以内热针为例,其温热效果包括:1)“温经通络”的作用。内热针的热能通过内热针到达肌肉内部,降低了γ神经元的兴奋性,通过负反馈减弱α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从而使肌肉、纤维组织张力降低。2)内热针治疗可降低慢性骨骼肌损伤的大鼠体内肌肉组丙二醛(mda)含量,同时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可使慢性软组织肌肉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减轻,并能增强损伤肌肉的抗氧化能力,缓解疼痛。3)针刺后促进机体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p物质),使轴突反射激活,扩张毛细血管,从而增加血供,但血供改善程度尚未明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具有强烈促进内皮细胞再生的能力,可促进血管修复及生成,改善局部组织血供。

3、又具备了内热针所不具备的优点

通过近红外线的深部穿透作用,光敏埋线材料吲哚菁绿吸收光能,并转化为热能。从而产生局部温热效应。不需要特殊的加热设备和留针,减轻了每次治疗时的重复麻醉和针刺,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患者易接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有机光热埋线材料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有机光热埋线材料,所述有机光热埋线材料内部通过物理共混的方式,在埋线材料基质中均匀混有具有近红外光—热量转换能力的有机光热转换材料;所述有机光热转换材料在有机光热埋线材料中的质量占比为5%。

所述有机光热转换材料为吲哚菁绿。

埋线材料基质为聚己内酯和聚乳酸的混合物,其中聚己内酯与聚乳酸的质量比为1:1。

实施例2

实施例1所述有机光热埋线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有吲哚菁绿、聚己内酯和聚乳酸进行熔融共混,然后通过纺丝工艺制得有机光热埋线材料。所述纺丝工艺的具体操作步骤为:

(1)将埋线材料基质原料与有机光热材料的原料进行物理搅拌混合均匀,得混合料;

(2)将混合料加入到熔体纺丝机内,混合料受热熔融,并在纺丝机的挤出作用与拉伸作用下,在喷丝口处形成纺丝;

(3)纺丝在低温下冷却成型,最终得到所需要的埋线材料。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发明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发明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涵盖在本发明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