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功能位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41037发布日期:2019-01-08 20:23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髋关节功能位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髋关节固定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髋关节功能位支架。



背景技术:

髋关节置换是一项非常有特点髋关节重建技术,其创伤小、术后活动度好、能保留较多患侧股骨的骨量,在解除患者疼痛同时,还能将关节活动度恢复至接近于正常的水平,其成功率可以达到95%左右。但术后人工髋关节脱位发生率为0.6%~7%,脱位原因与关节类型、手术人路途径、术后搬动不正确、早期功能锻炼不得当等有关。目前,临床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防脱位即防内收的方法是两下肢间放一软枕或双膝之间夹三角垫,肢体外展位,防健侧肢体靠近患肢而过度内收。现在的缺点一:软枕头是睡枕,宽度随意,达不到正确外展位角度。缺点二:软枕头材质为纤维,抗压性不够,难以支撑股骨重量,应力作用下股骨头的负重区骨小梁结构发生损伤即显微骨折导致手术创面承重变形情况时有发生,这直接影响手术成功,即影响患者是正常还是异常走路的步态。缺点三:是患者不敢侧卧只能长期平卧会带来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宽达35%)、肺栓塞(2%~16%)等并发症。缺点四:患者害怕软枕滑落而脱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缺点,提供一种髋关节功能位支架能与束缚带配合,最大限度的减少患肢脱位的问题,并能适应不同体形的病人。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髋关节功能位支架包括至少四个支撑圈,多个所述的支撑圈分设在支撑架上的连接点上。

进一步讲,支撑圈包括与所述连接点连接的支撑架及包裹在所述支撑架上的缓冲层。

进一步讲,所述支撑架包括至少三根伸缩杆,其中至少二根伸缩杆上设有连接点。

进一步讲,所述连接点包括设在支撑架上的旋转杆及设在所述旋转杆上的插接孔,所述支撑架通过插接孔连接在旋转杆上。

进一步讲,所述支撑框中间空心,所述缓冲层包裹在所述支撑框边缘。

进一步讲,所述缓冲层内设压力感应器。

进一步讲,所述缓冲层内设冲气袋,冲气袋通过气管与外部的充气泵连通。

人工全髋关节的生物力学研究表明步行时股骨头最大压力在股骨头的前上方约5.5mpa及与之相对应的髋臼顶;坐位起立时,股骨头顶部及髋臼的后上方压力增加2倍,达9~15mpa。研究在有传感器的髋假体植入3年,其髋关节平步的最大受力是2.6~4.1倍体重,扭力为0.39~1.25倍体重;髋关节产生的力量随行走的速度、体重及步长的增加而加大,在剧烈运动时该髋受力可达体重8倍(毛宾尧2003年)。seirg(1975)测得不同状况步态周期中髋关节合力峰值为1.8~4.3倍体重.在行走时的站立相,冠状面载荷方向朝向下内,较恒定;而矢状面的载荷方向多变,站立相开始时向后,结束时向前.归纳来看,前、后向分力峰值为0.4~1.5倍体重和0.2~1.2倍体重,而向下方的分力峰值则达1.4~3.9倍体重.rydell(1966)采用内置应变片的austin2moore髋假体,测出平步步态周期应力峰值为3倍体重,髋关节功能位支架在专家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人体测量学、生物力学等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下肢外形设计的科学方法,分散下肢自体重量带来的压力、髋关节功能位支架增加承重的稳定性,同时髋关节功能位支架与牢固的束缚带一起使得患者无法内收,成功解决了患肢脱位问题。髋关节功能位支架的支撑圈缓冲层能分散肢体重量。调节宽度用黄色螺旋色彩管理在医疗设备中的安全作用得到积极肯定,特别是紧急情况下快速识别防止差错。

在人体平躺时能与束缚带相配合,以减少人体自重对髋关节的压力,以降低对髋关节的破坏,从而使做过髋关节手术的病人或有髋关节坏死情况的人员在晚上休息时,能使髋关节充分休息。

本发明优点是,1)髋关节功能位支架与牢固的束缚带一起使得患者无法内收,成功解决了患肢脱位问题,患者能够安心侧卧、睡觉,解决了体位不换带来的深静脉血栓问题,患者可以早日康复,因此本专利适用所有髋关节置换的患者;2)髋关节功能位双板支架,可调节长度个性化设计,适合双下肢长、短患者的使用,既符合人体形态学的下肢外形设计,又保证术后功能位时分散髋关节的负重,让患者舒适度提高,节省医患双方的时间、效率得到提高。3)应用人体工程学设计髋关节功能位支架,可调髋关节功能位支架支撑架设计,髋关节置换术前测量、术后依据其测量数据进行设定相同宽度,保证支撑股骨重量的股骨头的负重区,应力作用下骨小梁功能位受力,科学的个性化功能位方法成功防止髋关节置换术后无新发再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支撑圈结构示意图。

图3为缓冲层优选结示意图。

图4为支撑架的优选结构示意图。

图5为支撑圈优选结构示意图。

如图中,支撑圈1、支撑架2、连接点3、支撑框4、缓冲层5、插接孔6、伸缩杆7、压力感应器11、冲气袋12、旋转杆13。

具体实施例

如图1、2,髋关节功能位支架包括四个支撑圈1,多个所述的支撑圈1分设在支撑架2的连接点3上(一个连接点3连接一个支撑圈1,使用时,可以在支撑架2上连接多个连接点3,多个连接点3分设支撑架2的二侧,一般而言支撑架2二侧的支撑圈1各为二个)。优选的,支撑圈1包括与所述连接点3连接的支撑框4及包裹在所述支撑框4上的缓冲层5。

优选的,支撑架2包括至三根伸缩杆7,其中二根伸缩杆7两端各设一个连接点3,第三根伸缩杆7垂直于设有连接点3的二根伸缩杆7,伸缩杆7为可伸缩的杆,即通过伸缩杆7的伸缩来调节设置支撑圈1的。

如图2,连接点3包括设在支撑架2上的旋转杆13,支撑框4通过插接孔6连接在旋转杆13上,在支撑架2的不同位置设置多个连接点2,为了便于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及需要,可以在不同位置连接点3上连接支撑圈1.

如图5所示,支撑框4中间空心,缓冲层5包裹在所述支撑框4边缘,支撑框4中间为空心,不仅可以通透气体,防止支撑圈1所压之处不通透气体,还可以提高支撑圈1与皮肤的接触的摩擦力(皮肤与支撑圈1相接触后,支撑框4内的皮肤受挤压会伸入支撑框4的空心部分)。

如图3中,缓冲层5内设压力感应器11,缓冲层5设置压力感应器11,以便于使用者或医务人员实时了解,支撑圈1压紧皮肤的压力是否合适,或是在髋关节功能支撑时是否发生松动,以便及时事调整,以确认支撑的使用效果。

缓冲层5内设冲气袋12(优选的,冲气袋12为环形),冲气袋12通过气管与外部的充气泵连通,在本专利中设置冲气袋12可以发挥二个作用,一是可以通过冲气袋12的冲气与放气对按压部位进按摩,但做手术的下肢侧或是受伤下肢侧的支撑圈1不能进行按摩,二是通过设置冲气袋12,可以使已松绑的支撑圈1在冲气袋12充气后,增加与皮肤的接触,可以避免重新固定该装置,以防止在重新固定该装置时,加重对髋关节伤害。

如图4所示,支撑架2为四边型,进一步优选的也可以是五边型。

使用时,将髋关节功能位支架放置在二腿之间,根据不同人的腿的情况,通过调节伸缩杆7的长度,使其中二个支撑圈1与一条腿内侧合适位置相接触,另二个支撑圈1与另一条腿内侧合适位置相接触,并使二腿之间的距离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距离上,同时,使用束缚带将装置固定在大腿上,在治疗过程,病人还可以根据医生或自己的实际感受,调整支撑圈1与腿内侧相接触的位置,或是调整二腿之间的间距,从而使病人更舒服,使本装置调整间距更精确,从而可以使医生能充分利用现有b超、ct设置对髋关节检测资料,给出二腿之间间距的参考值。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