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穴位治疗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37898发布日期:2018-12-19 06:43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型穴位治疗球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保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型穴位治疗球。



背景技术:

穴位刺激是中医的传统疗法,通常由治疗师用手指点按来完成,需要消耗治疗师大量体力,而且由于治疗师身体素质和经验不同,造成穴位刺激的疗效差异也较大,行业标准很难统一;局部中药液的药透治疗也是中医治疗的常用疗法,但由于皮肤表面毛孔缺少外界物理刺激和浸有药液的膏药的载药量较少造成疗效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不足和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微型穴位治疗球。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微型穴位治疗球,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橡胶吸附囊,其特征是:所述的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端的尺寸相同,上壳体为半球形,其内部是半球形腔体,上壳体的顶部设有开关,上壳体底部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内螺纹沿上壳体内壁的圆周分布,上壳体内位于内螺纹上方设有电池,电池的两端与上壳体内壁连接,电池一端与上壳体内壁连接的位置设有充电插口,充电插口贯通上壳体内壁;

所述下壳体整体呈圆盆形,下壳体的下端是按压板,按压板上设有通孔,通孔的下端位于按压板的下表面上设有锥形凸起,沿锥形凸起的轴向设有与通孔连通的渗液孔;下壳体的上端沿下壳体的外壁的圆周设有与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下壳体腔体的中部设有与下壳体的内壁连接的密封板,密封板的上方固定有振动电机,密封板、按压板与下壳体侧壁之间封闭的腔室为储药腔,下壳体的侧壁上位于密封板和按压板之间设有加药口;

所述橡胶吸附囊整体呈下粗上细的圆台形,其下端设有圆形吸附口,上端设有连接圆口,连接圆口与所述的微型穴位治疗球下壳体中部的侧壁固定连接成一体,

下壳体上的按压板位于连接圆口的下端且与连接圆口平行。

优选的,所述的锥形凸起为七个,其中一个位于按压板的中心,其余六个以位于按压板中心的锥形凸起为圆心沿圆周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均为质密度高的木质材料,密封板为塑料材质。

优选的,所述的开关、电池、和振动电机之间有导线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橡胶吸附囊的圆形吸附口的尺寸大于连接圆口的尺寸。

优选的,所述的橡胶吸附囊的上部设有向吸附囊内下侧倾斜的圆台形侧壁,圆台形侧壁与橡胶吸附囊的之间通过圆弧形弹性部位连接,圆台形侧壁的下端是所述的连接圆口。

优选的,所述的加药口内塞入有橡胶塞。

优选的,所述的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后的内腔直径为1cm-2cm。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密封板上方设有振动电机,按压板上设置有锥形凸起,密封板和按压板之间的腔体内注入中药治疗液,可以通过锥形凸起的渗液孔缓慢流出,这种结构解决了人工按摩力度和经验不足造成的穴位刺激标准不一的问题,治疗球的下部设有橡胶吸附囊,吸附在人体穴位处,增强了治疗球与穴位处的压力也防止了药物流出,解决了中药药透过程中载药量少和需不断滴加药液的问题,锥形凸起在橡胶吸附囊内和药物一起在振动电机的作用下对皮肤产生“筛子效应”,提高了中药药透效率,增加药物离子渗透率,节省了中药材,用更少的药液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治疗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治疗球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治疗球和橡胶吸附囊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治疗球安装橡胶吸附囊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橡胶吸附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壳体,2.下壳体,3.橡胶吸附囊,4.开关,5.内螺纹,6.电池,7.充电插口,8.按压板,9.通孔,10.锥形凸起,11.渗液孔,12.外螺纹,13.振动电机,14.密封板,15.加药口,16.圆形吸附口,17.连接圆口,18.储药腔,19.圆台形侧壁,20.橡皮塞、21.圆弧形弹性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图1-5,一种微型穴位治疗球,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橡胶吸附囊,其特征是:所述的上壳体和下壳体的直径相同,上壳体为半球形,其内部是半球形腔体,上壳体的顶部设有开关,上壳体的底部位于上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内螺纹沿上壳体内壁的圆周分布,上壳体内位于内螺纹上方设有电池,电池的两端与上壳体内壁连接,电池一端与上壳体内壁连接的位置设有充电插口,充电插口贯通上壳体内壁;

所述下壳体整体呈圆盆形,下壳体的下端是按压板,按压板上设有通孔,通孔下端位于按压板上设有锥形凸起,该锥形凸起为木质结构表面光滑能起到按摩的作用,锥形凸起设置为七个,模仿了梅花针六位刺激的方式,能对穴位进行更好的刺激;沿锥形凸起的轴向设有与渗液孔连通的渗液孔,通孔与渗液孔的尺寸相同且尺寸很小,使药物能缓慢的流出;下壳体的上端沿下壳体的外壁的圆周设有与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下壳体腔体的中部设有与下壳体内壁连接的密封板,密封板的上方固定有振动电机,下壳体的侧壁上位于密封板和按压板之间设有加药口,用注射剂从加药口加入药物;

所述橡胶吸附囊整体呈漏斗形,其下端设有圆形吸附口,上端设有连接圆口,连接圆口与所述的微型穴位治疗球下壳体中部的侧壁连接,按压板位于连接圆口的下端且与连接圆口平行,圆形吸附口吸附在患者穴位处,通过吸附作用,增强了治疗球与患者穴位处的压力,增加了中药药透效果,增强治疗效果。

所述的锥形凸起为七个,其中一个位于按压板的中心,其余六个以位于按压板中心的锥形凸起为圆心沿圆周均匀分布。

所述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均为木质材料,密封板为塑料材质。

所述的开关、电池、和振动电机之间有导线连接。

所述橡胶吸附囊的圆形吸附口的尺寸大于连接圆口的尺寸。

所述的橡胶吸附囊的上部设有向吸附囊内下侧倾斜的圆台形侧壁,圆台形侧壁与橡胶吸附囊的之间通过圆弧形弹性部位连接,圆台形侧壁的下端是所述的连接圆口;在往下按治疗球时能使圆台形侧壁往下压缩,从而压缩吸附囊,吸附囊内形成负压,形成吸附效果。

所述的加药口内塞入有橡胶塞,可以通过该注射器给内部加入药液。

所述的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后的内腔直径为1cm-2cm。

治疗球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使用时先拔下治疗球上的橡皮塞,将药液通过加药口注入到储药腔内,塞上橡皮塞;将治疗球下端的吸附囊吸附到患者的病患处,然后打开开关,振动电机开始振动带动治疗球振动,同时药物从渗液孔流入到病患处,此时治疗球底部的锥形凸起对病患处进行按摩,药物在吸附囊的阻挡和吸附作用下不会流失且能达到更好的渗透治疗效果,治疗完成后关闭开关取下治疗球,完成治疗。

当然该产品也可以提前注入药液,作为一次性器械使用,不同的病症可以注入不同的药液,做到一球一方,分别对应不同的病人来使用。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型穴位治疗球,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橡胶吸附囊,所述的上壳体为半球形,其顶部设有开关,上壳体的底部位于上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上壳体内位于内螺纹上方设有电池,所述下壳体整体呈圆盆形,下壳体的下端是按压板,通孔下端位于按压板上设有锥形凸起,沿锥形凸起的轴向设有与渗液孔连通的渗液孔;下壳体的上端沿下壳体的外壁的圆周设有与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下壳体腔体的中部设有密封板,密封板的上方固定有振动电机,所述橡胶吸附囊整体呈漏斗形,其下端设有圆形吸附口,上端设有连接圆口;本发明解决了药透过程中载药量少需不断滴加药液的问题,也解决了人工按摩力度和经验不足造成的穴位刺激标准不一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张斌;冯晓东;胡丽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8.09.18
技术公布日:2018.12.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