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27360发布日期:2019-01-05 10:27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出行代步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轮椅。



背景技术:

轮椅是行动不便的人赖以生活的工具,但是在医院之外的公共场合,很少看到有人使用轮椅。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公布的调查显示,2010年末我国肢体伤残2472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8%。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需要使用轮椅的人数量很多,但很少看到有人使用轮椅出行,主要是受目前的轮椅的功能的限制,遇到障碍物无法跨越,而现在的公共设施对于使用轮椅的人来说,难免有难以跨过的障碍,使用现有的轮椅出行,会给使用者带来很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轮椅无法跨越障碍物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轮椅,包括座椅、两只相互平行地设于座椅前部下方的前轮、两只相互平行地设于座椅后部下方的后轮,所述后轮与前轮前后间隔设置,还包括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两只相互平行地设于座椅下方的中轮,所述中轮设于后轮与前轮之间,并且中轮的直径小于后轮的直径,第一电动推杆一端连接座椅,第一电动推杆另一端与中轮连接,第二电动推杆一端连接座椅,第二电动推杆另一端与后轮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电动推杆一端与所述座椅固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电动推杆一端与座椅固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一端铰接座椅,第三连接杆另一端连接中轮的中心,第一电动推杆的另一端通过铰接第三连接杆中部与中轮相对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设于两个后轮之间的水平轴,所述水平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后轮的中心,第二电动推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水平轴与后轮相对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第四连接杆,所述第四连接杆两端分别铰接所述水平轴和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具有与第一电动推杆相同的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电动推杆与第三连接杆的连接处、第四连接杆与第三连接杆的连接处的连接处均位于第三连接杆中部的同一位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电动推杆包括连接头、外壳,还包括设于外壳内的丝杆、丝杆螺母、电机,所述丝杆螺母套在丝杆外并与丝杆螺纹配合,电机的输出端与丝杆的上端连接,丝杆螺母的下端伸出外壳与连接头连接,外壳的上端还设有一件连接头,第二电动推杆与第一电动推杆具有相同的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电动推杆自身的长度可以改变,后轮、中轮距离座椅的距离也就可以改变。本发明的轮椅在普通形状时,依靠后轮与前轮来移动,在遇到障碍物时,首先,通过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推杆调节高度,使得后轮与中轮与地面接触,而将座椅和前轮抬离地面,由于前轮位于中轮的前方,轮椅可以向前移动至位于高处的前轮越过障碍物;然后,调整后轮与中轮使得座椅位置下降、前轮落在障碍物前的地面的;再次,升起中轮,依靠后轮与前轮使轮椅向前移动,至中轮越过障碍物;然后,降低中轮,使其落在障碍物前的地面的;接着,将后轮抬离开地面,依靠前轮、中轮运动前进,直到后轮也跨越障碍物;最后将轮椅调回依靠后轮与前轮来移动。所以,本发明的轮椅用作代步工具,具有跨越障碍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变形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另一种变形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四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至图3,这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具体地:

一种轮椅,包括座椅8、两只相互平行地设于座椅8前部下方的前轮5、两只相互平行地设于座椅8后部下方的后轮7,所述后轮7与前轮5前后间隔设置,还包括第一电动推杆1、第二电动推杆2、两只相互平行地设于座椅8下方的中轮6,所述中轮6设于后轮7与前轮5之间,并且中轮6的直径小于后轮7的直径,第一电动推杆1一端连接座椅8,第一电动推杆1另一端与中轮6连接,第二电动推杆2一端连接座椅8,第二电动推杆2另一端与后轮7连接。

具体地,中轮6通过连接杆与座椅8铰接,第一电动推杆1的一端与座椅8铰接,第一电动推杆1的另一端与上述连接杆铰接,从而间接地与中轮6连接;类似地,后轮7通过连接杆与座椅8铰接,第二电动推杆2的一端与座椅8铰接,第二电动推杆2的另一端与上述连接杆铰接,从而间接地与后轮7连接。由于电动推杆自身的长度可以改变,后轮、中轮6距离座椅8的距离也就可以改变。本发明的轮椅在普通形状时,依靠后轮7与前轮5来移动,在遇到障碍物时,首先,通过第一电动推杆1和,第二电动推杆2调节高度,使得后轮7与中轮6与地面接触,而将座椅8和前轮5抬离地面,由于前轮5位于中轮6的前方,轮椅可以向前移动至位于高处的前轮5越过障碍物;然后,调整后轮7与中轮6使得座椅8位置下降、前轮5落在障碍物前的地面的;再次,升起中轮6,依靠后轮7与前轮5使轮椅向前移动,至中轮6越过障碍物;然后,降低中轮6,使其落在障碍物前的地面的;接着,将后轮7抬离开地面,依靠前轮5、中轮6运动前进,直到后轮7也跨越障碍物;最后将轮椅调回依靠后轮7与前轮5来移动。

其中图1是本发明轮椅的普通形状,图2是本发明轮椅的前轮5跨越障碍物时的形状,图3是本发明轮椅的前轮5、中轮6跨越障碍物后的形状。

进一步地,第一电动推杆1包括连接头、外壳,还包括设于外壳内的丝杆、丝杆螺母、电机,所述丝杆螺母套在丝杆外并与丝杆螺纹配合,电机的输出端与丝杆的上端连接,丝杆螺母的下端伸出外壳与连接头连接,外壳的上端还设有一件连接头,第二电动推杆2与第一电动推杆1具有相同的结构。

参照图4,这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具体地:

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二电动推杆2一端与所述座椅8固接。上述第二电动推杆2通过自身长度的变化,使得后轮7可以完成高度的变化,并且只用一只杆控制后轮7,使得该轮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参照图5,这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三,具体地:

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一端与座椅8固接。上述第一电动推杆1通过自身长度的变化,使得中轮6可以完成高度的变化,并且只用一只杆控制中轮6,使得该轮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参照图6,这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四,具体地:

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还包括第三连接杆3,所述第三连接杆3一端铰接座椅8、另一端连接中轮6的中心,第一电动推杆1的另一端通过铰接第三连接杆3中部与中轮6相对连接。

通过调节第一电动推杆1的长度,第三连接杆3铰接座椅8的角度随之改变,则中轮6的位置随之改变,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功能,是本发明可行的实施例之一。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两个后轮7之间的水平轴,水平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后轮7的中心,第二电动推杆2的一端通过连接水平轴与后轮7相对连接。

水平连接轴可以使得两件后轮7的位置相对固定,可以提高轮椅的稳定性,第二电动推杆2的后端通过铰接所述水平轴与后轮7相对连接的这种连接方式强度较高。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四连接杆4,所述第四连接杆4两端分别铰接所述水平轴和第三连接杆3,第四连接杆4具有与第一电动推杆1相同的结构。

第四连接杆4与第一电动推杆1同时都可以控制第三连接杆3,使得中轮6的位置控制更加可靠。

进一步地,第一电动推杆1与第三连接杆3的连接处、第四连接杆4与第三连接杆3的连接处的连接处均位于第三连接杆3中部的同一位置。

如此,第三连接杆3受力点较为集中,控制更加容易。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括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