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医疗存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6860发布日期:2019-02-19 18:24阅读:6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医疗存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区块链存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医疗存证系统。



背景技术:

患者在就诊时候的存证十分重要,是下次就诊时的医生判断病情的重要依据,对医生判断的准确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的存证也都是通过纸质的病例或者出院小结的方式在纸上存储的,患者在下次就医的时候出示病例等相关文件辅助医生判断情,但是,纸质文件难以保存,患者难以携带,虽然医院也存有存证文件,但是,各个医院之间的存证文件相互不连接,文件难以共享,当数据文件发生损坏的话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数据损失,并且由于系统的封闭性,存证信息的可信度低,有后期被篡改的可能,可信度难以考量,且评价数据多半是存储在某个固定的服务器中的,一旦数据服务器发生损坏,及有可能发生数据丢失,造成无法挽回的数据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医疗存证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医疗存证系统,包括用于写入就诊人身份信息的身份信息写入模块,所述身份信息写入模块电性输出连接写入患者就诊信息的就诊信息写入模块,所述就诊信息写入模块电性输出连接用于临时处理储存数据的临时存储模块,所述临时存储模块电性输出连接用于生成并计算区块hash值的区块链写入模块,所述区块链写入模块电性输出连接用于存储区块链内容的区块链服务器,所述区块链服务器双向电性连接第二家医院的用于存储区块链内容的b医院区块链服务器,所述b医院区块链服务器的双向电性输出连接第三家医院用存储区块链内容的c医院区块链服务器,所述区块链服务器、b医院区块链服务器和c医院区块链服务器均电性输出连接远程用于存储所有医院区块链内容的云存储平台,所述云存储平台电性输出连接用于查询、写入信息的操作端,所述操作端电性输出连接就诊信息写入模块,所述操作端电性输入连接c医院区块链服务器。

优选的,所述操作端包括用于查询患者以往就医存证信息的查询模块和写入患者本次就医的存证信息的写入模块,所述查询模块和写入模块均电性输入连接身份认定模块。

优选的,所述查询模块分别电性输入连接c医院区块链服务器和云存储平台,所述c医院区块链服务器为该医院的区块链存储服务器,也可以为任意一家医院的区块链服务器,所述写入模块电性输出连接就诊信息写入模块,所述就诊信息写入模块为该医院的就诊信息写入模块。

优选的,所述查询模块包括身份id识别模块,所述身份id识别模块电性输出连接索引模块,所述索引模块电性输出连接云存储平台和c医院区块链服务器。

优选的,所述临时存储模块和区块链写入模块均不保存临时数据,当区块链写入模块将数据上传完毕后,临时存储模块和区块链写入模块均删除所有后台数据。

优选的,所述就诊信息写入模块、操作端和c医院区块链服务器在同一家医院。

优选的,所述就诊信息写入模块包括时间标签,所述时间标签电性输出连接检查信息录入模块、收费信息录入模块、治疗信息录入模块、和药物信息录入模块,所述检查信息录入模块、收费信息录入模块、治疗信息录入模块和药物信息录入模块均电性输出连接临时存储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身份信息写入模块电性输出连接就诊信息写入模块,就诊信息写入模块电性输出连接临时存储模块,区块链写入模块电性输出连接区块链服务器,区块链服务器与b医院区块链服务器相互电性连接,区块链服务器、b医院区块链服务器和c医院区块链服务器具电性输出连接云存储平台,云存储平台和c医院区块链服务器电性输出连接操作端,能够将患者的就诊记录自动的存储至区块链网关中,并且各个医院均将数传输至云存储平台中,医生能够提过操作端查看患者的历史就诊存证,患者无需携带保存病例,减少了病例丢失的麻烦,方面医生了解病患信息,便于医生对病患信息的准确判断;

2、本发明通过区块链写入模块电性输出来了解区块链服务器,区块链服务器双向电性连接b医院区块链服务器,b医院区块链服务器双向电性连接c医院区块链服务器,能够将患者的存根数据存入区块链服务器区块链中,并且各个区块链中,在患者的每个就诊的阶段生成每个阶段的存证数据区块链,该存证系统数据具有不可篡改的特性,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可以在多节点同步存储,是去中心的,可有效防止数据损坏,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操作端原理框图;

图3为本发明查询模块的原理框图;

图4为本发明就诊信息写入模块原理框图。

图中:1身身份信息写入模块、2就诊信息写入模块、21时间标签、22检查信息录入模块、23收费信息录入模块、24治疗信息录入模块、25药物信息录入模块、3临时存储模块、4区块链写入模块、5区块链服务器、6b医院区块链服务器、7c医院区块链服务器、8云存储平台、9操作端、91查询模块、911索引模块、912身份id识别模块、92写入模块、93身份认定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医疗存证系统,包括用于写入就诊人身份信息的身份信息写入模块1,记录并生成患者的身份id信息,身份信息写入模块1电性输出连接写入患者就诊信息的就诊信息写入模块2,将患者就诊时的药物信息、检查信息、诊疗信息一同记录下来,就诊信息写入模块2电性输出连接用于临时处理储存数据的临时存储模块3,将信息统临时储存,当患者就诊完毕后,将患者这次的就诊信息全部发往区块链写入模块4中,临时存储模块3电性输出连接用于生成并计算区块hash值的区块链写入模块4,将数据写入区块链网关,便于同步储存,区块链写入模块4电性输出连接用于存储区块链内容的区块链服务器5,区块链服务器5双向电性连接第二家医院的用于存储区块链内容的b医院区块链服务器6,b医院区块链服务器6的双向电性输出连接第三家医院用存储区块链内容的c医院区块链服务器7,各个医院的存证信息相互传输使各个医院的数据同步,当一个医院的存证数据发生损坏的时候,其他医院还存储有备份文件,便于及时恢复文件,区块链服务器5、b医院区块链服务器6和c医院区块链服务器7均电性输出连接远程用于存储所有医院区块链内容的云存储平台8,将所有的存证信息进行汇总,便于储存,云存储平台8电性输出连接用于查询、写入信息的操作端9,操作端9电性输出连接就诊信息写入模块2,操作端9电性输入连接c医院区块链服务器7,能够查询患者的历史就医存证,并且能够通过该医院的就诊信息写入模块2为该患者创该次的就医存证。

其中,操作端9包括用于查询患者以往就医存证信息的查询模块91和写入患者本次就医的存证信息的写入模块92,查询模块91和写入模块92均电性输入连接身份认定模块93,能够查询患者的历史就医存证,并且能够通过该医院的就诊信息写入模块2为该患者创建该次的就医存证;

查询模块91分别电性输入连接c医院区块链服务器7和云存储平台8,c医院区块链服务器7为该医院的区块链存储服务器,也可以为任意一家医院的区块链服务器,写入模块92电性输出连接就诊信息写入模块2,就诊信息写入模块2为该医院的就诊信息写入模块;

查询模块91包括身份id识别模块912,身份id识别模块912电性输出连接索引模块911,索引模块911分别电性输出连接云存储平台8和c医院区块链服务器7,能够同时从云存储平台8或者医院的区块链中进行检索,加快检索的效率;

临时存储模块3和区块链写入模块4均不保存临时数据,当区块链写入模块4将数据上传完毕后,临时存储模块3和区块链写入模块4均删除所有后台数据,该系统对患者的隐私有着充分的保护,只有在确认了医生的身份后,才能够检索患者的历史存证信息;

就诊信息写入模块2、操作端9和c医院区块链服务器7在同一家医院,各个医院系统独立,但是存储相通;

就诊信息写入模块2包括时间标签21,为数据打上时间标签,确认数生成的时间,时间标签21电性输出连接检查信息录入模块22、收费信息录入模块23、治疗信息录入模块24、和药物信息录入模块25,检查信息录入模块22、收费信息录入模块23、治疗信息录入模块24和药物信息录入模块25均电性输出连接临时存储模块3,自动记录患者的就诊的各项信息。

工作原理:患者在就诊的时候,身份信息写入模块1录入患者的身份信信息,在就诊的过程中,就诊信息写入模块2陆续录入患者就诊的检查信息,药物信息等,并在就诊信息写入模块2内生成时间标签,通过身份信息写入模块1电性输出连接就诊信息写入模块2将就诊信息写入模块2内的信息打上身份信息标签,就诊信息写入模块2将数据传至临时存储模块3中临时储存,临时存储模块3窄将数据传输至区块链写入模块4中通过区块链写入模块4将数据写入区块链中,写入完成后,区块链写入模块4将数据统传输至该医院的区块链服务器5中,该医院的区块链服务器5和其它医院的区块链服务器5相互连接,实现数据共享,同时区块链服务器5、b医院区块链服务器6和c医院区块链服务器7均电性输出连接云存储平台8,将各医院的存证统一存至云存储平台8内,患者再次就诊时,医务人员在操作端9内可通过患者的身份信息查询云存储平台8或c医院区块链服务器7患者以往的就诊存证,便于对患者信息的进一步判断,同时通过操作端9电性输出连接就诊信息写入模块2为患者创建本次的就诊存证。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