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肺润喉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84161发布日期:2018-11-17 00:41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饮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清肺润喉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二手烟,亦称非自愿性吸烟、环境烟草烟雾,即在室内吸取点燃烟草时随着烟雾释放出来的物质,是一种被动吸烟方式。其也是危害最广泛、最严重的室内空气污染,是全球重大死亡原因。有研究指出,二手烟有焦油、阿摩尼亚、尼古丁、悬浮微粒、PM2.5、钋-210等超过4000种有害化学物质及数十种致癌物质。雾霾天气以及二手烟的危害比较大,对人们的身体会产生很大的伤害,极易导致慢性咽炎或喉咙等不适感,如何进行防治已成为当前的重点,解决的路径有多种,清肺润喉是重要的途径之一,目前,人们会采用抗生素类西药进行治疗,但是其副作用、不良反应等会对人体产生二次损害,需要进行有效的改善。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611023804.9)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所述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按照重量份的主要原料为:氟西汀15-20份、谷氨酸钠8-14份、曲马朵14-22份、羟氨苄青霉素10-15份、葡醛内酯2-8份、芍药苷4-10份、金丝桃素2-4份、地塞米松5-10份,该发明制备的药物对于各种类型的慢性咽炎均具有很好的调理和治疗效果,能够从根本上治愈急慢性咽炎。但是上述配方存在药物残留即副作用,会对人体产生很大的损害,不能满足解决当前人们的需要。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存在药物副作用、对人体有毒害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清肺润喉茶及其制备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肺润喉茶,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野生冬凌草2-3份、桔梗0.5-1份、木蝴蝶0.2-0.5份、麦冬0.5-1份、桑叶0.5-1份、鱼腥草0.2-0.3份、甘草0.1-0.2份、连翘0.1-0.2份。作为优选,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肺润喉茶,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野生冬凌草2.5-3份、桔梗0.5-0.8份、木蝴蝶0.2-0.3份、麦冬0.5-0.8份、桑叶0.5-0.6份、鱼腥草0.2-0.3份、甘草0.1-0.2份、连翘0.1-0.2份。作为优选,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肺润喉茶,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野生冬凌草2.5份、桔梗0.8份、木蝴蝶0.3份、麦冬0.8份、桑叶0.7份、鱼腥草0.25份、甘草0.15份、连翘0.15份。作为优选,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肺润喉茶,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野生冬凌草2份、桔梗1份、木蝴蝶0.2份、麦冬1份、桑叶0.5份、鱼腥草0.3份、甘草0.1份、连翘0.2份。作为优选,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肺润喉茶,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野生冬凌草3份、桔梗0.5份、木蝴蝶0.5份、麦冬0.5份、桑叶1份、鱼腥草0.2份、甘草0.2份、连翘0.1份。作为优选,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清肺润喉茶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将野生冬凌草、桔梗、木蝴蝶、麦冬、桑叶、鱼腥草、甘草、连翘依次烘干打粉,然后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后,采用包装袋包装即可。作为优选,烘干后的野生冬凌草、桔梗、木蝴蝶、麦冬、桑叶、鱼腥草、甘草、连翘的含水率为4-8%。作为优选,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清肺润喉茶的使用方法为,将包装袋打开,然后采用茶水冲泡即可。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清肺润喉茶所采用的中药组分的药理药性如下:野生冬凌草:冬凌草,又名冰凌草等,为唇形科香茶属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其味苦,性微寒,富含36种有效药物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及抗肿瘤之功效;桔梗:别名包袱花、铃铛花、僧帽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20~120厘米,通常无毛,其根可入药,有止咳祛痰、宣肺、排脓等作用,中医常用药;木蝴蝶:花冠大,紫红色,果长而大,似船也似剑,种子似白色蝴蝶,叶对生,可消炎镇痛,治心气痛,肝气痛,支气管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麦冬: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根较粗,中间或近末端常膨大成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小块根,茎很短,麦冬的小块根是中药,有生津解渴、润肺止咳之效;桑叶:中药名,是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是蚕的日常食物,又名家桑、荆桑、桑椹树、黄桑叶等,气淡,味微苦涩,主治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发热头痛,汗出恶风,咳嗽胸痛;或肺燥干咳无痰;咽干口渴;风热及肝阳上扰;目赤肿痛;鱼腥草:草药性状:茎呈扁圆柱形,扭曲,长20~35cm,直径0.2~0.3cm;表面棕黄色,具纵棱数条,节明显,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质脆,易折断,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现代药理实验表明,本品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甘草:别名: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连翘:落叶灌木,是木樨科连翘属植物,清热解毒;通过上述药理药性可知,本发明采用上述中药成分制备得到的茶品均匀很好的清热解毒,清肺润喉的作用,对慢性咽炎等具有有效的防治保健的作用,效果比较好,而且无毒无害,无任何副作用,对人体保护效果比较好,而且采用包装袋包装,携带比较方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肺润喉茶,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野生冬凌草2.5份、桔梗0.8份、木蝴蝶0.3份、麦冬0.8份、桑叶0.7份、鱼腥草0.25份、甘草0.15份、连翘0.15份。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清肺润喉茶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将野生冬凌草、桔梗、木蝴蝶、麦冬、桑叶、鱼腥草、甘草、连翘依次烘干打粉,然后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后,采用包装袋包装即可。烘干后的野生冬凌草、桔梗、木蝴蝶、麦冬、桑叶、鱼腥草、甘草、连翘的含水率为6%。实施例2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肺润喉茶,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野生冬凌草2份、桔梗1份、木蝴蝶0.2份、麦冬1份、桑叶0.5份、鱼腥草0.3份、甘草0.1份、连翘0.2份。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清肺润喉茶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将野生冬凌草、桔梗、木蝴蝶、麦冬、桑叶、鱼腥草、甘草、连翘依次烘干打粉,然后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后,采用包装袋包装即可。烘干后的野生冬凌草、桔梗、木蝴蝶、麦冬、桑叶、鱼腥草、甘草、连翘的含水率为4%实施例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肺润喉茶,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野生冬凌草3份、桔梗0.5份、木蝴蝶0.5份、麦冬0.5份、桑叶1份、鱼腥草0.2份、甘草0.2份、连翘0.1份。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清肺润喉茶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将野生冬凌草、桔梗、木蝴蝶、麦冬、桑叶、鱼腥草、甘草、连翘依次烘干打粉,然后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后,采用包装袋包装即可。烘干后的野生冬凌草、桔梗、木蝴蝶、麦冬、桑叶、鱼腥草、甘草、连翘的含水率为8%。对比例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肺润喉茶,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野生冬凌草7份、桔梗0.9份、木蝴蝶1份、麦冬1份、连翘0.3份。作为优选,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清肺润喉茶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将野生冬凌草、桔梗、木蝴蝶、麦冬、连翘依次烘干打粉,然后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后,采用包装袋包装即可。对比例2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肺润喉茶,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野生冬凌草1份、麦冬0.9份、桑叶3份、鱼腥草4份。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清肺润喉茶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将野生冬凌草、麦冬、桑叶、鱼腥草依次烘干打粉,然后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后,采用包装袋包装即可。对比例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肺润喉茶,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木蝴蝶0.9份、麦冬2份、桑叶2份、鱼腥草0.4份、甘草0.3份、连翘0.3份。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清肺润喉茶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将木蝴蝶、麦冬、桑叶、鱼腥草、甘草、连翘依次烘干打粉,然后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后,采用包装袋包装即可。对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的肺润喉茶进行口感评估,口感评估主要以酸甜度、有无苦涩感作为评估标准,总分100分,酸甜可口无苦涩味(90-100分)、口感较好无苦涩味(80-89分)、口感一般无苦涩味(70-79分)、口感一般带有苦涩味(60-69分)、口感差苦涩味重(<60分)。评估小组由20人组成,评分取平均值,评分结果如表1所示。表1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分值999597635260由表1可知,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清肺润喉茶口感更好,更适合患者饮用,而且实施例1是最优的选择。对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的清肺润喉茶进行清肺润喉效果的评估,选取慢性咽炎等症状的年龄体质相仿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每组评估人数为30人,分别治疗15天、20天后以咽喉舒服感和呼吸顺畅感作为主要评估标准。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表2病例数15天改善数20天改善数有效率实施例130242893%实施例230222790%实施例330232790%对比例130151860%对比例230101550%对比例33081240%由表2可知,本发明制备得到产品相对于对比例1-3改善率比较高,效果比较好,而且实施例1是最优的选择。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