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安全高效修复肌肤功能的灌肤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32023发布日期:2018-12-01 00:25阅读:23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美容化妆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安全高效修复肌肤功能的灌肤素。

背景技术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最直接的给药途径。在医药领域,皮肤给药相对于其他给药途径而言有很多独特的优势,包括避免首过效应、直接作用于局部病变部位、缓释给药并且药物释放速度可控、病人治疗的顺应性好等。皮肤给药在非入侵性给药途径中又最具挑战性,也最有希望来替代注射给药把药物成分送达病变部分。另一方面,在医学美容领域,皮肤一直是人类保护与美化的对象。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会逐渐出现干燥、暗沉、衰老、色斑等问题,对抗这些问题最常见的方法就是通过在皮肤表面涂敷护肤品,其中具有特殊作用的活性有效成分经皮肤吸收后能够使皮肤水润亮泽,皱纹减少,色斑淡化等。因此,药物及活性成分经皮吸收的研究与应用也日趋广泛。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注重美容的人群越来越多,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年轻女性更注重自己的容颜。由于市场上化妆品质量参差不齐,为了达到速成的美白、祛斑、去痘痕等效果,无良商家随意添加违禁药品,导致肌肤伤害,出现敏感肌肤、炎性等副反应,如激素脸、化学剥脱等,美容变成了毁容。

基于此,为了给市场提供天然、安全、高效的解决问题肌肤的产品,本申请人历经多时的配制与试用,终于研制出灌肤素的配方组合。该配方专门针对问题肌肤的调理与修复,其有效成份具有打开皮肤角质层屏障、并携带多种功效物质进入肌肤各层,从而达到抗菌消炎、络合残留皮下的重金属、加速皮肤细胞的生成、修复受损的细胞、延缓细胞老化、淡化色斑、消除细小皱纹、美白细嫩肌肤等全面修复问题肌肤的美肤效果。

灌肤素配方组合中含有的壳聚糖,是继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之后的第六大生命要素,医学界对其研究透彻,被欧美医学界誉为人体免疫卫士;是以海洋贝类甲壳质为原料提炼而成。化学结构为带阳离子的高分子碱性多糖聚合物,细菌表面带阴离子、故可吸附细菌使其失去活性而达到抗菌消炎效果,多糖具有提高肌肤免疫力,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能和生物活性功能,包括生物亲和性、生物降解性、与组织相容性、抑菌活性、安全性等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可对皮肤保湿,吸附性,除可吸附细菌外,还可吸附并排出因使用劣质化妆品、环境污染等隐匿于皮下的重金属。因其具有极好的活化细胞作用,可以加速肌肤的新成代谢,促进皮肤细胞生长,修正衰老变异细胞,帮助缓解因果酸等医学美容术后对皮肤造成的敏感及炎性反应。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安全高效修复肌肤功能的灌肤素,以解决现有化妆品容易导致肌肤伤害,出现敏感肌肤、炎性等副反应,如激素脸、化学剥脱的问题。

本发明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具有安全高效修复肌肤功能的灌肤素,包括有灌肤多肽修护液、灌肤胶原蛋白膜、灌肤裸妆修颜乳、灌肤融合精华液、灌肤新肌膏和铜肽微晶粉;

所述灌肤多肽修护液包括如下组分:水、甘油、丙二醇、edta二钠、尿囊素、银耳多糖、小核菌胶、透明质酸钠、寡肽-1、寡肽-2、寡肽-5、棕榈酰三肽-8、九肽-1、肌肽、甘草酸二钾、甘油辛酸酯、辛酰羟肟酸、对羟基苯乙酮;

灌肤胶原蛋白膜包括如下组分:水、丙二醇、edta二钠、尿囊素、乳清蛋白、蚕丝胶蛋白、脱乙酰壳多糖、寡肽-1、寡肽-2、寡肽-5、甘油辛酸酯、辛酰羟肟酸、对羟基苯乙酮;

灌肤裸妆修颜乳包括如下组分:硬脂酰乳酰乳酸钠、c12-16烷基葡糖苷、异硬脂酰乳酰乳酸钠、甘油硬脂酸酯、硬脂醇、聚二甲基硅氧烷、角鲨烷、辛酸/癸酸甘油三酯、新戊二醇二庚酸酯、月桂氮卓酮、辛酸/癸酸甘油三酯、植物甾醇类、甘油硬脂酸酯、生育酚乙酸酯、氢化卵磷脂、红没药醇、甘草根提取物、水、卡波姆、丙二醇、甘油、透明质酸钠、尿囊素、沙地马鞭草、蚕丝氨基酸、聚甲基丙烯酸甘油酯、棕榈酰三肽-8、肌肽、九肽-1、天女木兰提取物、3-o-乙基抗坏血酸、积雪草提取物、红没药醇、高山火绒草花/叶提取物、甘草酸二钾、三乙醇胺、甘油辛酸酯、辛酰羟肟酸、对羟基苯乙酮;

灌肤融合精华液包括如下组分:去离子水、产碱杆菌多糖类、透明质酸钠、甘油、胶原、九肽-1、积雪草提取物、银耳多糖、凝血酸、甘草酸二钾、甘油辛酸酯、辛酰羟肟酸、对羟基苯乙酮、水、丙二醇;

灌肤新肌膏包括如下组分:微晶蜡、地蜡、c18-38醇羟基硬脂酰硬脂酸酯、牛油果树果脂油、羊毛脂、油橄榄果油、霍霍巴籽油、冰片、樟脑、薄荷醇乳酸酯、鸸鹋油、3-o-乙基抗坏血酸、红没药醇;

铜肽微晶粉包括如下组分:水解海绵、水解壳多糖、三肽-1铜。

更为具体地,灌肤多肽修护液各组分比例如下:

更为具体地,灌肤胶原蛋白膜各组分比例如下:

更为具体地,灌肤裸妆修颜乳各组分比例如下:

更为具体地,灌肤融合精华液各组分比例如下:

更为具体地,灌肤新肌膏各组分比例如下:

更为具体地,铜肽微晶粉各组分比例如下:

水解海绵90.00%;

水解壳多糖0.60%;

三肽-1铜0.40%。

更为具体地,灌肤融合精华液中的水为去离子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配方专门针对问题肌肤的调理与修复,其有效成份具有打开皮肤角质层屏障、并携带多种功效物质进入肌肤各层,从而达到抗菌消炎、络合残留皮下的重金属、加速皮肤细胞的生成、修复受损的细胞、延缓细胞老化、淡化色斑、消除细小皱纹、美白细嫩肌肤等全面修复问题肌肤的美肤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具有安全高效修复肌肤功能的灌肤素,包括有灌肤多肽修护液、灌肤胶原蛋白膜、灌肤裸妆修颜乳、灌肤融合精华液、灌肤新肌膏和铜肽微晶粉;

所述灌肤多肽修护液包括如下组分:水、甘油、丙二醇、edta二钠、尿囊素、银耳多糖、小核菌胶、透明质酸钠、寡肽-1、寡肽-2、寡肽-5、棕榈酰三肽-8、九肽-1、肌肽、甘草酸二钾、甘油辛酸酯、辛酰羟肟酸、对羟基苯乙酮;

灌肤胶原蛋白膜包括如下组分:水、丙二醇、edta二钠、尿囊素、乳清蛋白、蚕丝胶蛋白、脱乙酰壳多糖、寡肽-1、寡肽-2、寡肽-5、甘油辛酸酯、辛酰羟肟酸、对羟基苯乙酮;

灌肤裸妆修颜乳包括如下组分:硬脂酰乳酰乳酸钠、c12-16烷基葡糖苷、异硬脂酰乳酰乳酸钠、甘油硬脂酸酯、硬脂醇、聚二甲基硅氧烷、角鲨烷、辛酸/癸酸甘油三酯、新戊二醇二庚酸酯、月桂氮卓酮、辛酸/癸酸甘油三酯、植物甾醇类、甘油硬脂酸酯、生育酚乙酸酯、氢化卵磷脂、红没药醇、甘草根提取物、水、卡波姆、丙二醇、甘油、透明质酸钠、尿囊素、沙地马鞭草、蚕丝氨基酸、聚甲基丙烯酸甘油酯、棕榈酰三肽-8、肌肽、九肽-1、天女木兰提取物、3-o-乙基抗坏血酸、积雪草提取物、红没药醇、高山火绒草花/叶提取物、甘草酸二钾、三乙醇胺、甘油辛酸酯、辛酰羟肟酸、对羟基苯乙酮;

灌肤融合精华液包括如下组分:去离子水、产碱杆菌多糖类、透明质酸钠、甘油、胶原、九肽-1、积雪草提取物、银耳多糖、凝血酸、甘草酸二钾、甘油辛酸酯、辛酰羟肟酸、对羟基苯乙酮、水、丙二醇;

灌肤新肌膏包括如下组分:微晶蜡、地蜡、c18-38醇羟基硬脂酰硬脂酸酯、牛油果树果脂油、羊毛脂、油橄榄果油、霍霍巴籽油、冰片、樟脑、薄荷醇乳酸酯、鸸鹋油、3-o-乙基抗坏血酸、红没药醇;

铜肽微晶粉包括如下组分:水解海绵、水解壳多糖、三肽-1铜。

灌肤多肽修护液各组分比例如下:

灌肤胶原蛋白膜各组分比例如下:

灌肤裸妆修颜乳各组分比例如下:

灌肤融合精华液各组分比例如下:

灌肤新肌膏各组分比例如下:

实施例2:

一种具有安全高效修复肌肤功能的灌肤素,包括有灌肤多肽修护液、灌肤胶原蛋白膜、灌肤裸妆修颜乳、灌肤融合精华液、灌肤新肌膏和铜肽微晶粉;

所述灌肤多肽修护液包括如下组分:水、甘油、丙二醇、edta二钠、尿囊素、银耳多糖、小核菌胶、透明质酸钠、寡肽-1、寡肽-2、寡肽-5、棕榈酰三肽-8、九肽-1、肌肽、甘草酸二钾、甘油辛酸酯、辛酰羟肟酸、对羟基苯乙酮;

灌肤胶原蛋白膜包括如下组分:水、丙二醇、edta二钠、尿囊素、乳清蛋白、蚕丝胶蛋白、脱乙酰壳多糖、寡肽-1、寡肽-2、寡肽-5、甘油辛酸酯、辛酰羟肟酸、对羟基苯乙酮;

灌肤裸妆修颜乳包括如下组分:硬脂酰乳酰乳酸钠、c12-16烷基葡糖苷、异硬脂酰乳酰乳酸钠、甘油硬脂酸酯、硬脂醇、聚二甲基硅氧烷、角鲨烷、辛酸/癸酸甘油三酯、新戊二醇二庚酸酯、月桂氮卓酮、辛酸/癸酸甘油三酯、植物甾醇类、甘油硬脂酸酯、生育酚乙酸酯、氢化卵磷脂、红没药醇、甘草根提取物、水、卡波姆、丙二醇、甘油、透明质酸钠、尿囊素、沙地马鞭草、蚕丝氨基酸、聚甲基丙烯酸甘油酯、棕榈酰三肽-8、肌肽、九肽-1、天女木兰提取物、3-o-乙基抗坏血酸、积雪草提取物、红没药醇、高山火绒草花/叶提取物、甘草酸二钾、三乙醇胺、甘油辛酸酯、辛酰羟肟酸、对羟基苯乙酮;

灌肤融合精华液包括如下组分:去离子水、产碱杆菌多糖类、透明质酸钠、甘油、胶原、九肽-1、积雪草提取物、银耳多糖、凝血酸、甘草酸二钾、甘油辛酸酯、辛酰羟肟酸、对羟基苯乙酮、水、丙二醇;

灌肤新肌膏包括如下组分:微晶蜡、地蜡、c18-38醇羟基硬脂酰硬脂酸酯、牛油果树果脂油、羊毛脂、油橄榄果油、霍霍巴籽油、冰片、樟脑、薄荷醇乳酸酯、鸸鹋油、3-o-乙基抗坏血酸、红没药醇;

铜肽微晶粉包括如下组分:水解海绵、水解壳多糖、三肽-1铜。

灌肤多肽修护液各组分比例如下:

灌肤胶原蛋白膜各组分比例如下:

灌肤裸妆修颜乳各组分比例如下:

灌肤融合精华液各组分比例如下:

灌肤新肌膏各组分比例如下:

灌肤融合精华液中的水为去离子水。

利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