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康复护理床的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96824发布日期:2019-01-14 19:45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康复护理床的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护理床的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多功能康复护理床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护理床,适用于行动不方便的老年人、伤病人和残疾人等残障人群,广泛使用于住院或居家,然而现有的护理床面临着解便和康复的不足,在残障人卧床需要解便时需要护理人员每次将解便桶放置在护理床的便桶孔下,每当残障人用完时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倒掉、清洗,对护理人员而言,劳动量过大,同时解便桶在使用过程中,易产生异味,且使用时间一长,会滋生一定的细菌,另外,长期卧床的人容易患上褥疮,而残障人群下肢腿部、上肢肌肉长期不运动会造成肌肉萎缩、关节老化,对身体功能造成损害,因此也需要一种促进身体机能康复的的护理床。

如公告号为cn102499834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护理床,包括座板上设有通便孔,所述的通便孔通过开合板开启或者闭合,在通便孔下方设有便筒,所述的便筒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三推杆、第七连接杆,所述的第七连接杆有2根,第七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在便筒的侧壁,另一端固定在座板底面,第三推杆的固定端固定在座板下方或者支撑架上,第三推杆活动端固定在第七连接杆的中端使得第三推杆完全收缩时便桶位于通便孔下方、第三推杆展开时便桶远离通便孔下方,第三推杆为通过动力装置连接驱动的第三推杆。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中,每次便桶经过使用后,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倒掉、清洗,劳动量大,且便桶的不及时清理易产生细菌、异味,对残障人身体造成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目的之一为解决现有的护理床自动解便和康复训练的问题。在残障人卧床需要解便时,需要护理人员将解便桶放置在护理床的便孔下,当残障人用完时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倒掉、清洗,对护理人员而言,劳动量过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康复护理床,包括:一支架,支架包括床板,支架支撑起床板;一解便装置,解便装置包括躺板、固定块,躺板上设置有便孔;一解便控制装置,解便控制装置包括解便桶,解便桶设置在便孔下方;一更换装置,更换装置包括收集袋,更换装置适于对收集袋的自动更换;一控制面板,控制面板适于对该多功能康复护理床的使用控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支架支撑起整个床板,残障人可操作控制面板控制解便控制装置,控制解便桶移动对准便孔及移动离开便孔,更换装置包括收集袋,收集袋用于收集残障人排泄物,更换装置对收集袋展开、扎袋、收集,护理人员只需定期处理收集袋即可,大大地减小了护理人员的劳动量,且收集袋对排泄物的收集防止细菌残留在解便桶上。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支架四脚下方设置有四个滑轮,支架左右两端各设置有一个靠板,所述床板上设置有床垫。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解便装置还包括外壳,外壳安装在便孔的内侧,外壳的内部安装有内壳,内壳的四角分别设置有柱槽,柱槽内设置有放置柱;放置柱的内部设置有弹簧孔、移动槽、第一组件孔、第二组件孔,弹簧孔安装有第一螺旋弹簧和第二螺旋弹簧,第一螺旋弹簧顶部和第二螺旋弹簧顶部设置有圆弧形钩,第一螺旋弹簧和第二螺旋弹簧通过圆弧形钩卡接在弹簧孔的内壁上;移动槽中设置有上移动块和下移动块,上移动块设置在移动槽上,上移动块与第二螺旋弹簧连接,上移动块中间开有上槽口,上槽口放置第二螺旋弹簧的螺旋面,下移动块也设置在移动槽上,下移动块与第一螺旋弹簧连接,下移动块中间开有下槽口,下槽口放置第一螺旋弹簧的螺旋面;第一组件孔安装有第一组件,第二组件孔安装有第二组件,所述第一组件设置为倒u形,所述第二组件设置为正u形,所述第一组件的u形顶部可固定所述固定块,所述第一组件的底部固定不可动,所述第二组件的u形底部固定在下移动块上;内壳的前后两壁内侧对应四个下移动块处设置有四个辅助条通孔,辅助条通孔安装有压板辅助条,压板辅助条的一端压合下移动块的上表面,压板辅助条的另一端连接有压板条,压板辅助条的另一端还固定在固定转轴上,压板条连接有压板,压板下表面设置有弹簧和导槽,弹簧和导槽的底部固定在内壳上;躺板内侧设置有第一出水口及第二出水口;残障人可通过解便装置直接在床上实现解便。

更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内壳相对两面上方对称设置有加热板,加热板连接在移动板上,加热板可封口收集袋,防止异味飘出。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解便控制装置还包括导轨框,导轨框上设置有齿轮槽,齿轮槽上安装有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解便桶的下方固定有解便桶放置板,解便桶放置板的下方安装有移动底板;主动齿轮连接有移动电机,主动齿轮连接被动齿轮,被动齿轮连接移动底板,可带动移动底板移动;使解便桶可被移动,方便清理解便桶。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更换装置还包括第一夹持轴、第二夹持轴;便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夹持轴和第二夹持轴,第一夹持轴和第二夹持轴的两端设置有限位块,第一夹持轴及第二夹持轴可通过限位块左右固定在固定块上,第一夹持轴和第二夹持轴中间夹持收集袋;第一夹持轴一端和第二夹持轴一端分别连接有夹持轴电机,夹持轴电机连接有伸缩电机一,夹持轴电机滑动连接在长板上,伸缩电机一可带动夹持轴电机在长板上左右滑动,长板连接有伸缩电机二;第一夹持轴另一端连接有第一更换伸缩电机,第二夹持轴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更换伸缩电机;第一更换伸缩电机和第二更换伸缩电机侧边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第一更换伸缩电机、第二更换伸缩电机都设置在稳定板上,稳定板下端连接有升降电机;可自动展开收集袋,使残障人排泄时排泄物被收集袋自动收集。

更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第一夹持轴一侧设置有第一回收壳,第二夹持轴一侧设置有第二回收壳,第一回收壳和第二回收壳设置在解便控制装置上;第一回收壳和第二回收壳可回收第一夹持轴和第二夹持轴,方便处理夹持轴。

更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更换装置还设置有预备夹持轴,预备夹持轴两端同样设置有限位块,预备夹持轴为两个一组设置为至少一组,预备夹持轴设置在便孔右侧;预备夹持轴为第二次解便做准备。

本申请目的之二是为解决长期卧床的残障人因不能运动易而引起的肌肉萎缩、身体机能的缺失问题。

为到达上述目的之二,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康复护理床,包括:一支架,支架包括床板,支架支撑起床板;一辅助康复装置,辅助康复装置设置在床板的中间靠右位置;一解便装置,解便装置包括躺板、固定块,躺板上设置有便孔;一解便控制装置,解便控制装置包括解便桶,解便桶设置在便孔下方;一更换装置,更换装置包括收集袋,收集袋可被固定在固定块上;一控制面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支架支撑起整个床板,残障人可操作控制面板控制解便控制装置,控制解便桶移动对准便孔及移动离开便孔,更换装置包括收集袋,收集袋用于收集残障人排泄物,更换装置对收集袋展开、扎袋、收集,护理人员只需定期处理收集袋即可,大大地减小了护理人员的劳动量,且收集袋对排泄物的收集防止细菌残留在解便桶上,通过辅助康复装置对残障人的背部肌肉进行抖动模拟运动防止肌肉萎缩,在残障人群需要康复训练时,可通过辅助康复装置对背部进行康复训练。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多功能康复护理床,还包括一拉伸康复装置,拉伸康复装置包括立柱、横杆,立柱设置在床板一侧,横杆一端固定在立柱上方,横杆另一端设置有弹簧,弹簧外侧设置有防护外罩,弹簧下端设置有把手,把手设置在床板的右侧上方,残障人可通过拉伸康复装置训练手臂肌肉,加速康复,残障人群可对上肢进行康复训练。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辅助康复装置包括上盖板、下底壳,下底壳固定安装在支架上,下底壳上设置有下安装壳和上安装壳;下安装壳和上安装壳之间固定设置有主电机,下安装壳上设置有两个旋转轮槽,两个旋转槽分别安装有第一旋转轮和第二旋转轮;第一旋转轮啮合连接有第一主动轮,第二旋转轮啮合连接有第二主动轮,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分别啮合连接在主电机的两侧;第一旋转轮和第二旋转轮穿过上安装壳分别连接有第一摆动头、第二摆动头,第一摆动头和第二摆动头设置为高于上盖板,辅助康复装置对残障人背部肌肉进行模拟运动,改善康复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背部长褥疮。

更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下底壳还设置有辅助电机,辅助电机啮合连接有辅助齿轮轴,辅助齿轮轴的左右两侧连接有转动块,转动块固定安装在下底壳上,辅助齿轮轴两端固定在l形块上,l形块设置为不可动。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辅助康复装置的下方设置有第一翻转装置,第一翻转装置包括第一翻转电机、第一翻转板;第一翻转电机旋转连接第一连接件的一端;第一翻转板设置为前后两个,第一翻转板上设置有第一矩形槽口,并通过第一矩形槽口滑动连接有第一翻转支撑柱,第一翻转支撑柱连接有第一翻转轴,第一翻转轴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第一翻转装置可将辅助康复装置顶起,从而顶起残障人背部,以便进行下一步的模拟运动。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多功能康复护理床,还包括:一大腿板,大腿板设置在解便装置的左侧;一小腿板,小腿板设置在大腿板左侧。

更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大腿板下方设置有第二翻转装置,第二翻转装置包括第二翻转电机、第二翻转框;第二翻转电机旋转连接有第二连接件一的一端;第二翻转框旋转连接第二连接件一的另一端,第二翻转框旋转连接第二连接件二,并通过第二连接件二连接在小腿板上,第二翻转装置翻转大腿板实现对残障人大腿板的抬起,完成屈膝的康复动作,残障人群可对下肢进行康复训练。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康复护理床的使用方法,包括解便方法和辅助康复方法;

解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人工操作控制面板,启动解便控制装置移动解便桶至解便孔下方;

b)更换装置的升降电机向上移动稳定板,将稳定板上的第一更换伸缩电机和第二更换伸缩电机上移,同时,夹持轴电机带动第一夹持轴和第二夹持轴上移;然后,第一更换伸缩电机向左伸出将第一夹持轴带动到解便装置的左侧的固定块上方,同时第二更换伸缩电机也向左伸出将第二夹持轴带动到解便装置的右侧的固定块上方,完成收集袋的水平展开;然后,夹持轴电机和升降电机同步将第一夹持轴和第二夹持轴下移,通过限位块固定在固定块上;

c)解便装置上的第一出水口向下喷出降解水到收集袋中,通过降解水重力使收集袋竖直展开至解便桶处;

d)待解便完成后,解便装置的第二出水口向上喷出清水清洗残障人肛门;

e)对称设置的加热板在移动板上相向移动加热收集袋从而使收集袋封口;

f)第一更换伸缩电机带动第一夹持轴和固定块向右缩回,同时第二更换伸缩电机带动第二夹持轴和固定块向左伸出,使固定块与收集袋通过重力作用同时掉落到解便桶中;

g)第一更换伸缩电机带动第一夹持轴向左伸出到第一回收壳处,同时第二更换伸缩电机带动第二夹持轴向右缩回到第二回收壳处;

h)待需要处理收集袋时,解便控制装置将解便桶移出;

辅助康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人工操作控制面板,启动第一翻转装置,第一翻转装置将辅助康复装置顶起,从而顶起残障人背部;

j)启动辅助康复装置,辅助电机启动,使辅助齿轮轴带动转动块顺时针旋转,转动块带动辅助康复装置的右侧向上移动使辅助康复装置倾斜,使第一摆动头和第二摆动头突出;

主动电机驱动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反向旋转运动,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分别带动第一旋转轮和第二旋转轮反向旋转运动,第一旋转轮和第二旋转轮上的第一摆动头和第二摆动头反向旋转,模拟运动残障人背部肌肉。

进一步的,一种多功能康复护理床的使用方法,其中,解便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k)在执行步骤g)后,伸缩电机二缩回带动长板上的夹持轴电机缩回,同时,驱动电机带动第一更换伸缩电机和第二更换伸缩电机向后伸出,使第一夹持轴和第二夹持轴脱离夹持轴电机的槽口;再通过第一更换伸缩电机和第二更换伸缩电机同时缩回使第一夹持轴和第二夹持轴脱离第一更换伸缩电机和第二更换伸缩电机的槽口,从而将第一夹持轴放置在第一回收壳处,将第二夹持轴放置在第二回收壳处。

进一步的,一种多功能康复护理床的使用方法,其中,解便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l)第一更换伸缩电机和第二更换伸缩电机继续向右缩回至预备夹持轴处,同时伸缩电机一带动夹持轴电机也向右滑动至预备夹持轴处,驱动电机带动第一更换伸缩电机和第二更换伸缩电机向前缩回将一组预备夹持轴两端夹持到第一更换伸缩电机与夹持轴电机的槽口中和第二更换伸缩电机与夹持轴电机的槽口中,以准备好多次解便,之后重复上述步骤a)、b)、c)、d)、e)、f)、g)完成多次解便。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康复护理床,通过设置便孔便于残障人解便,设置解便控制装置能移动便桶,便于护理人员处理便桶,设置更换装置更换收集袋,可完成多次通便,通过第一翻转装置使辅助康复装置一边升起,辅助康复装置对残障人背部进行模拟运动,第二翻转装置翻转大腿板,使残障人完成屈膝动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种多功能康复护理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种多功能康复护理床的内部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解便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种多功能康复护理床的解便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本申请的解便装置的加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种多功能康复护理床的解便装置的对角线内部剖视图。

图7是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申请的解便装置的外壳的剖视图。

图9是本申请的解便装置的外壳的仰视图。

图10是图9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本申请的解便装置的对角线内部剖视图。

图12是图1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本申请的更换装置的俯视图。

图14是本申请的更换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6是本申请的辅助康复装置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的辅助康复装置的剖视图。

图18是本申请的第一翻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的第二翻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的控制面板的机构示意图。

图21本申请的床垫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0、支架101、滑轮102、床板

103、床垫

20、辅助康复装置201、上盖板202、下底壳

203、辅助齿轮轴204、辅助电机205、第一摆动头

206、第二摆动头207、第一旋转轮208、第二旋转轮

209、第一主动轮210、第二主动轮211、主电机

212、上安装壳213、下安装壳214、转动块

215、l形块

30、拉伸康复装置301、立柱302、横杆

303、弹簧一304、防护外罩305、把手

40、控制面板

50、解便装置501、躺板502、内壳

503、放置柱504、辅助条通孔505、下移动块

506、上移动块507、外壳508、柱槽

509、压板510、压板辅助条511、压板条

512、底板513、弹簧二514、导槽

515、第一螺旋弹簧516、第一组件517、第二组件

518、第二螺旋弹簧519、弹簧孔520、第一组件孔

521、移动槽522、第二组件孔523、加热板

524、移动板525、固定转轴526、固定块

527、限位块

61、大腿板62、小腿板

70、解便控制装置701、移动底板702、解便桶放置板

703、解便桶704、移动电机705、主动齿轮

706、被动齿轮707、导轨框

80、更换装置801、收集袋802、第一夹持轴

803、伸缩电机二804、升降电机805、第一更换伸缩电机

806、夹持轴电机807、第二夹持轴808、预备夹持轴

809、第二更换伸缩电机810、第一回收壳811、第二回收壳

812、驱动电机

90、第一翻转装置901、第一翻转电机902、第一连接件

903、第一翻转支撑柱904、第一翻转轴905、第一翻转板

100、第二翻转装置1001、第二翻转电机1002、第二连接件一

1003、第二连接件二1004、第二翻转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2、3、1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康复护理床,包括:一支架10,所述支架10包括床板102,所述支架10支撑起所述床板102,所述支架10四脚下方设置有四个滑轮101,所述支架10左右两端各设置有一个靠板,所述床板102上设置有床垫103,通过滑轮101可推动床的移动;一解便装置50,所述解便装置50包括躺板501、固定块526,所述躺板501上设置有便孔;一更换装置80,所述更换装置80包括收集袋801,收集袋801用于收集残障人排泄物;一控制面板40;

如图3所示,还包括:一解便控制装置70,所述解便控制装置70包括解便桶703,所述解便桶703设置在所述便孔下方,所述解便控制装置70还包括导轨框707,所述导轨框707上设置有齿轮槽,所述齿轮槽上安装有主动齿轮705和被动齿轮706,所述解便桶703的下方固定有解便桶703放置板702,所述解便桶703放置板702的下方安装有移动底板701;所述主动齿轮705连接有移动电机704,所述主动齿轮705连接所述被动齿轮706,所述被动齿轮706连接所述移动底板701,可带动所述移动底板701移动,在解便控制装置70不使用时,解便控制装置70在导轨框707的最内侧;解便控制装置70的移动电机704带动主动齿轮705转动,主动齿轮705带动被动齿轮706转动,被动齿轮706可带动移动底板701上的解便桶703移动;当残障人解便时,解便桶703从导轨框707的内侧被控制移动到便孔下方,当需要处理解便桶703时,再控制移出解便桶703;

其中,如图4、6、7、11,所述解便装置50还包括外壳507,所述外壳507安装在所述便孔的内侧,所述外壳507的内部安装有内壳502,所述内壳502的四角分别设置有柱槽508,所述柱槽508内设置有放置柱503,所述放置柱503呈圆形;所述放置柱503的内部设置有长方形弹簧孔519、移动槽521、第一组件孔520、第二组件孔522,所述弹簧孔519安装有第一螺旋弹簧515和第二螺旋弹簧518,所述第一螺旋弹簧515顶部和所述第二螺旋弹簧518顶部设置有圆弧形钩,所述第一螺旋弹簧515和所述第二螺旋弹簧518通过所述圆弧形钩卡接在所述弹簧孔519的内壁上,所述第一螺旋弹簧515设置为比所述第二螺旋弹簧518更长;所述移动槽521中设置有上移动块506和下移动块505,所述上移动块506设置在所述移动槽521上,所述上移动块506与所述第二螺旋弹簧518连接,所述上移动块506中间开有长方形上槽口,所述上槽口放置所述第二螺旋弹簧518的螺旋面,所述下移动块505也设置在所述移动槽521上,所述下移动块505与所述第一螺旋弹簧515连接,所述下移动块505中间开有长方形下槽口,所述下槽口放置所述第一螺旋弹簧515的螺旋面;所述第一螺旋弹簧5185和所述第二螺旋弹簧518具有恢复螺旋的状态,因此第一螺旋弹簧515具有向上顶住下移动块505的力,第二螺旋弹簧518具有向上顶住上移动块506的力。

如图7、11、12、15所示,所述第一组件孔520安装有第一组件516,所述第二组件孔522安装有第二组件517,所述第一组件516设置为倒u型,所述第二组件517设置为正u形,所述第一组件516的u型顶部可固定所述固定块526,所述第一组件516的底部固定不可动,所述第二组件517的u型底部固定在下移动块505上,固定块526设置为多个放置在上移动块506的上方,放置柱503整体的高度设置为略低于内壳502的四周外壁;

如图8、10、12、13所示,所述内壳502的前后两壁内侧对应四个所述下移动块505处设置有四个圆弧形辅助条通孔504,所述辅助条通孔504安装有压板辅助条510,所述压板辅助条510的一端压合所述下移动块505的上表面,所述压板辅助条510的另一端连接有压板条511,所述压板辅助条510的另一端还固定在固定转轴525上,所述压板条511连接有压板509,所述压板509下表面设置有弹簧二513和导槽514,所述弹簧和导槽514的底部固定在底板512上,当残障人未解便或解便时,上移动块506通过第二螺旋弹簧518对固定块526施加向上的压力,固定块526通过与第一组件516的摩擦力作用以及第二组件517顶部高出固定块526,固定块526不会发生左右移动,当解便完成后,通过压板509带动压板条511对压板辅助条510形成下压运动,压板辅助条510下压下移动块505,下移动块505带动第二组件517下移至其顶部比最上方的固定块526底部低,此时最上方的固定块526可被移出;然后压板509停止带动压板条511对压板辅助条510的下压,第二组件517的顶部上升;当最上方的固定块526被移出后,上移动块506通过第二螺旋弹簧518对位于上移动块506上方的固定块526施加向上的压力,位于上移动块506上方储存的固定块526被上移动块506上压至与第一组件516的顶部接触;所述躺板501内侧设置有第一出水口及第二出水口(图中未示出),收集袋801展开后,第一出水口向下喷出降解水到收集袋801中,通过降解水重力使收集袋801竖直展开至解便桶703处,解便完成后,解便装置50的第二出水口向上喷出清水清洗残障人肛门,通过降解水形成一定的液封可防止解便时会产生较大的异味,同时环保,通过第二出水口喷出的清水直接清洗残障人的肛门,无需护理人员帮助,减小护理人员劳动量;

其中,如图5所示,所述内壳502相对两面上方对称设置有加热板523,所述加热板523连接在移动板524上,对称设置的加热板523在移动板524上相向移动加热收集袋801从而使收集袋801封口,防止排泄物漏出到解便桶703上导致难以清洁的同时,防止异味飘出,护理人员只需定期清理收集袋801,收集袋801易于被清理;

其中,如图13-14所示,所述更换装置80还包括第一夹持轴802、第二夹持轴807;所述便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夹持轴802和所述第二夹持轴807,所述第一夹持轴802和所述第二夹持轴807的两端设置有限位块527,所述第一夹持轴802及所述第二夹持轴807可通过所述限位块527左右固定在所述固定块526上,通过所述第一夹持轴802和所述第二夹持轴807呈对称的设置,所述第一夹持轴802和所述第二夹持轴807中间夹持所述收集袋801;所述第一夹持轴802一端和所述第二夹持轴807一端分别连接有夹持轴电机806,所述夹持轴电机806连接有伸缩电机一(图中未示出),所述夹持轴电机806滑动连接在长板上,所述伸缩电机一可带动所述夹持轴电机806在长板上左右滑动,所述长板连接有伸缩电机二803;所述第一夹持轴802另一端连接有第一更换伸缩电机805,所述第二夹持轴807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更换伸缩电机809;第一夹持轴802的一端安装在第一更换伸缩电机805的长方形槽口内,另一端安装在夹持轴电机806的长方形槽口内,第二夹持轴807的一端安装在第二更换伸缩电机809的长方形槽口内,另一端安装在夹持轴电机806的长方形槽口内;所述第一更换伸缩电机805和所述第二更换伸缩电机809侧边连接有驱动电机812,所述第一更换伸缩电机805和所述第二更换伸缩电机809都设置在稳定板上,所述第一更换伸缩电机805和所述第二更换伸缩电机809连接在所述稳定板上,所述第一更换伸缩电机805和所述第二更换伸缩电机809可通过所述驱动电机812的伸缩带动在所述稳定板上前后滑动,所述稳定板下端连接有升降电机804,所述夹持轴电机806、所述第一更换伸缩电机805、所述第二更换伸缩电机809输出端均开有可固定所述第一夹持轴802和所述第二夹持轴807的槽口;所述第一夹持轴802一侧设置有第一回收壳810,所述第二夹持轴807一侧设置有第二回收壳811,所述第一回收壳810和所述第二回收壳811设置在所述解便控制装置70上;所述更换装置80还设置有预备夹持轴808,所述预备夹持轴808两端同样设置有限位块527,所述预备夹持轴808为两个一组设置为至少一组,所述预备夹持轴808设置在所述便孔右侧;解便开始时,更换装置80的升降电机804将稳定板上的第一更换伸缩电机805和第二更换伸缩电机809上移,同时,夹持轴电机806带动第一夹持轴802和第二夹持轴807上移;然后,第一更换伸缩电机805向左伸出将第一夹持轴802带动到解便装置50的左侧的固定块526上方,同时第二更换伸缩电机809也向左伸出将第二夹持轴807带动到解便装置50的右侧的固定块526上方,完成收集袋801的水平展开;然后,夹持轴电机806和升降电机804同步将第一夹持轴802和第二夹持轴807下移,通过限位块527固定在固定块526上,完成收集袋801的固定;解便完成后,通过压板509带动压板条511对压板辅助条510形成下压运动,压板辅助条510下压下移动块505,下移动块505带动第二组件517下移至其顶部比最上方的固定块526底部低,此时最上方的固定块526可被移出,第一更换伸缩电机805带动第一夹持轴802和与第一夹持轴802固定的固定块526向右缩回,同时第二更换伸缩电机809带动第二夹持轴807和与第二夹持轴807固定的固定块526向左伸出,使固定块526与收集袋801通过重力作用同时掉落到解便桶703中;然后,驱动电机812带动第一更换伸缩电机805和第二更换伸缩电机809向后伸出,使第一夹持轴802和第二夹持轴807脱离夹持轴电机806的槽口,再通过第一更换伸缩电机805和第二更换伸缩电机809同时向右缩回使第一夹持轴802和第二夹持轴807脱离第一更换伸缩电机805和第二更换伸缩电机809的槽口,从而将第一夹持轴802放置在第一回收壳810处,将第二夹持轴807放置在第二回收壳811处,实现回收第一夹持轴802和第二夹持轴807。

实施例二:

如图16、17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一种多功能康复护理床,还包括一辅助康复装置20,所述辅助康复装置20设置在所述床板102的中间靠右位置;所述辅助康复装置20包括上盖板201、下底壳202,所述下底壳202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10上,所述下底壳202上设置有下安装壳213和上安装壳212;所述下安装壳213和所述上安装壳212之间固定设置有主电机211,所述下安装壳213上设置有两个圆形的旋转轮槽,两个所述旋转槽分别安装有第一旋转轮207和第二旋转轮208;所述第一旋转轮207啮合连接有第一主动轮209,所述第二旋转轮208啮合连接有第二主动轮210,所述第一主动轮209和第二主动轮210分别啮合连接在所述主电机211的两侧;第一旋转轮207和第二旋转轮208呈相同的形状设置,所述第一旋转轮207和所述第二旋转轮208穿过所述上安装壳212分别连接有第一摆动头205、第二摆动头206,所述第一摆动头205和所述第二摆动头206设置为高于所述上盖板201,所述下底壳202还设置有辅助电机204,所述辅助电机204啮合连接有辅助齿轮轴203,所述辅助齿轮轴203的左右两侧连接有转动块214,所述转动块214固定安装在所述下底壳202上,所述辅助齿轮轴203两端固定在l形块215上,所述l形块215设置为不可动;

具体的,如图2所示,一种多功能康复护理床还包括:一拉伸康复装置30,所述拉伸康复装置30包括立柱301、横杆302,所述立柱301设置在所述床板102一侧,所述横杆302一端固定在所述立柱301上方,所述横杆302另一端设置有弹簧一303,所述弹簧一303外侧设置有防护外罩304,防止弹簧一303的弹射会伤及人员,所述弹簧下端设置有把手305,所述把手305设置在所述床板102的右侧上方,残障人可直接坐在床上进行手臂拉伸训练,防止手臂肌肉的萎缩导致上肢功能的缺失。

如图18、19所示,所述辅助康复装置20的下方设置有所述第一翻转装置90,所述第一翻转装置90包括第一翻转电机901、第一翻转板905;所述第一翻转电机901旋转连接第一连接件902的一端;所述第一翻转板905设置为前后两个,所述第一翻转板905上设置有第一矩形槽口,并通过所述第一矩形槽口滑动连接有第一翻转支撑柱903,所述第一翻转支撑柱903的内部设置有滚轮与所述第一翻转板905的矩形槽相连接,所述第一翻转支撑柱903连接有第一翻转轴904,所述第一翻转轴904穿过所述第一翻转支撑柱903的圆孔与所述第一翻转支撑柱903连接,所述第一翻转轴90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902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连接件902与第一翻转轴904为不产生转动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902与所述第一翻转轴904形成四十五度的夹角;

如图2、18所示,还包括一大腿板61,所述大腿板61设置在所述解便装置50的左侧;一小腿板62,所述小腿板62设置在所述大腿板61左侧;所述大腿板61下方设置有所述第二翻转装置100。

如图18所示,所述第二翻转装置100包括第二翻转电机1001、第二翻转框1004;所述第二翻转电机1001旋转连接有第二连接件一1002的一端;所述第二翻转框1004旋转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一1002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翻转框1004旋转连接第二连接件二1003,并通过第二连接件二1003连接在小腿板62上;辅助康复时,所述第一翻转电机901启动,第一翻转电机901缩回,通过第一连接件902带动第一翻转轴904,第一翻转轴904带动第一翻转支撑柱903将第一翻转板905顶起一定高度,从而顶起残障人背部,辅助电机204启动,使辅助齿轮轴203带动转动块214顺时针旋转,转动块214带动辅助康复装置20的右侧向上移动使辅助康复装置20倾斜,带动第一摆动头205和第二摆动头206突出床垫103;主动电机驱动第一主动轮209和第二主动轮210反向旋转运动,第一主动轮209和第二主动轮210分别带动第一旋转轮207和第二旋转轮208反向旋转运动,第一旋转轮207和第二旋转轮208上的第一摆动头205和第二摆动头206反向旋转,模拟运动残障人背部肌肉;模拟屈膝运动时,第二翻转电机1001缩回,带动第二连接件一1002竖直顶起第二翻转框1004一定高度,第二翻转框1004和大腿板61同时上升后,第二翻转电机1001伸出,再使大腿板61下降,使残障人大腿带动小腿做屈膝运动。

其中,如图2所示,还可包括在床板102的一侧设置的侧翻板,所述侧翻板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辅助康复装置20、所述解便装置50、所述大腿板61和所述小腿板62的一侧,所述侧翻板可被翻起,可带动残障人身体的侧翻。

如图1-2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实施例二的多功能康复护理床的使用方法,包括解便方法和辅助康复方法;所述解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人工操作控制面板40,启动解便控制装置70,解便控制装置70的移动电机704带动主动齿轮705转动,主动齿轮705带动被动齿轮706转动,被动齿轮706带动移动底板701上的解便桶703从导轨框707的内侧移动到便孔下方;

b)更换装置80的升降电机804向上移动稳定板,将稳定板上的第一更换伸缩电机805和第二更换伸缩电机809上移,同时,夹持轴电机806带动第一夹持轴802和第二夹持轴807上移;然后,第一更换伸缩电机805向左伸出将第一夹持轴802带动到解便装置50的左侧的固定块526上方,同时第二更换伸缩电机809也向左伸出将第二夹持轴807带动到解便装置50的右侧的固定块526上方,完成收集袋801的水平展开;然后,夹持轴电机806和升降电机804同步将第一夹持轴802和第二夹持轴807下移,通过限位块527固定在固定块526上;

c)解便装置50上的第一出水口向下喷出降解水到收集袋801中,通过降解水重力使收集袋801竖直展开至解便桶703处;

d)待解便完成后,解便装置50的第二出水口向上喷出清水清洗残障人肛门;

e)对称设置的加热板523在移动板524上相向移动加热收集袋801从而使收集袋801封口;

f)第一更换伸缩电机805带动第一夹持轴802和与第一夹持轴802固定的固定块526向右缩回,同时第二更换伸缩电机809带动第二夹持轴807和与第二夹持轴807固定的固定块526向左伸出,使固定块526与收集袋801通过重力作用同时掉落到解便桶703中;

g)第一更换伸缩电机805带动第一夹持轴802向左伸出到第一回收壳810处,同时第二更换伸缩电机809带动第二夹持轴807向右缩回到第二回收壳811处;

h)待需要处理收集袋801时,解便控制装置70将解便桶703移出;

所述辅助康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人工操作控制面板40,启动第一翻转装置90,所述第一翻转电机901启动,第一翻转电机901缩回,通过第一连接件902带动第一翻转轴904,第一翻转轴904带动第一翻转支撑柱903将第一翻转板905顶起,从而顶起残障人背部;

j)启动辅助康复装置20,辅助电机204启动,使辅助齿轮轴203带动转动块214顺时针旋转,转动块214带动辅助康复装置20的右侧向上移动使辅助康复装置20倾斜,使第一摆动头205和第二摆动头206突出;

主动电机驱动第一主动轮209和第二主动轮210反向旋转运动,第一主动轮209和第二主动轮210分别带动第一旋转轮207和第二旋转轮208反向旋转运动,第一旋转轮207和第二旋转轮208上的第一摆动头205和第二摆动头206反向旋转运动,模拟运动残障人背部肌肉的康复运动。

具体的,解便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k)在执行步骤g)后,伸缩电机二803缩回带动夹持轴电机806缩回,同时,驱动电机812带动第一更换伸缩电机805和第二更换伸缩电机809向后伸出,使第一夹持轴802和第二夹持轴807脱离夹持轴电机806的槽口;再通过第一更换伸缩电机805和第二更换伸缩电机809同时缩回,使第一夹持轴802和第二夹持轴807脱离第一更换伸缩电机805和第二更换伸缩电机809的槽口,从而将第一夹持轴802放置在第一回收壳810处,将第二夹持轴807放置在第二回收壳811处。

具体的,解便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l)第一更换伸缩电机805和第二更换伸缩电机809继续向右缩回至预备夹持轴808处,同时伸缩电机一带动夹持轴电机806也向右滑动至预备夹持轴808处,驱动电机812带动第一更换伸缩电机805和第二更换伸缩电机809向前缩回将一组预备夹持轴808两端夹持到第一更换伸缩电机805与夹持轴电机806的槽口中和第二更换伸缩电机809与夹持轴电机806的槽口中,以准备好多次解便,之后重复上述步骤a)、b)、c)、d)、e)、f)、g)完成多次解便。

具体的,辅助康复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m)第二翻转电机1001缩回,带动第二连接件一1002竖直顶起第二翻转框1004一定高度,第二翻转框1004和大腿板61同时上升抬起残障人大腿,然后第二翻转电机1001伸出,带动第二连接件一1002下降,使第二翻转框1004和大腿板61下降放下残障人大腿,第二翻转电机1001重复伸缩,使残障人大腿带动小腿做屈膝运动。

尽管上面对本发明说明性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只要各种变化只要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发明精神和范围内,一切利用本发明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