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外用洗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71107发布日期:2018-12-14 22:16阅读:5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外用洗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皮肤瘙痒病呈上升趋势,主要是大量化学用品的应用,以及环境污染,或是内在疾病的表皮的反应。皮肤瘙痒对患者造成精神上的伤害,甚至影响工作和学习。皮肤瘙痒时如果用手挠,常常会出血,易造成感染。

目前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中、西药较多,如西药中的口服抗组胺药、钙剂、维生素a、维生素c及复合维生素b。现有的治疗皮肤瘙痒症的药物,有的副作用太大,效果不佳,有的有使用禁忌。而中医则认为本病属血虚风燥,治疗宜养血润肤,疏风止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外用洗剂。本发明的洗剂,具有疏风祛湿、清热解毒、养血润燥、活血化瘀、驱邪扶正、止痒之功效,能有效治疗和防治皮肤瘙痒。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外用洗剂,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的水提物制成:黄芩5~15份、鸡血藤10~20份、白芍4~12份、蛇床子5~15份、防风4~12份、白鲜皮4~12份、青箱子4~12份、功劳木5~15份、知母3~9份、白薇4~12份、牡丹皮5~15份、黄柏4~12份、苦参4~12份、续断5~15份、败酱草5~15份和益母草2~8份。

本发明的中药添加剂所采用的几种组份的功能分别为:

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鸡血藤,味苦、微甘,性温,归心、脾经,有补血、活血、通络之功效;白芍,味苦酸,性凉,有补血养血、平抑肝阳、柔肝止痛、敛阴止汗之功效;蛇床子,味辛、苦,性温,归肾经,有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杀虫之功效;防风,味辛、甘,性温,归膀胱、肝、脾经,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之功效;白鲜皮,味苦、咸,性寒,归脾、肺、小肠、胃、膀胱经,有祛风、燥湿、清热、解毒之功效;青葙子,味苦,性微寒,归肝经,有清肝泻火之功效;功劳木,味苦,性凉,归大肠、肾、肺经,有清热、燥湿、解毒之功效;知母,味苦、甘,性寒,归肺、胃、肾经,有清热泻火、生津润燥之功效;白薇,味苦、咸,性寒,归肺、胃、心、脾、肾经,有清热、凉血之功效;牡丹皮,味苦、辛,性微寒,归心、肝、肾经,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之功效;黄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苦参,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有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之功效;续断,味辛、甘、苦,性微温,归肝、肾经,有补肝肾、续筋骨、调血脉之功效;败酱草,味辛、苦,性凉,归肝、胃、大肠经,有清热解毒,祛瘀排脓之功效;益母草,味辛、苦,性微寒,归心、肝、膀胱,有活血、祛淤、调经、消水之功效。众药合用,共奏疏风祛湿、清热解毒、养血润燥、活血化瘀、驱邪扶正、止痒之功效。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的水提物制成:黄芩10份、鸡血藤15份、白芍8份、蛇床子10份、防风8份、白鲜皮8份、青箱子8份、功劳木10份、知母6份、白薇8份、牡丹皮10份、黄柏8份、苦参8份、续断10份、败酱草10份和益母草5份。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上述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外用洗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市场前景广阔,适合规模化生产。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外用洗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取经过充分烘干干燥的以下原料:黄芩、鸡血藤、白芍、蛇床子、防风、白鲜皮、青箱子、功劳木、知母、白薇、牡丹皮、黄柏、苦参、续断、败酱草和益母草;

(2)分别称取以下重量份数的上述原料:黄芩5~15份、鸡血藤10~20份、白芍4~12份、蛇床子5~15份、防风4~12份、白鲜皮4~12份、青箱子4~12份、功劳木5~15份、知母3~9份、白薇4~12份、牡丹皮5~15份、黄柏4~12份、苦参4~12份、续断5~15份、败酱草5~15份和益母草2~8份,粉碎后过筛,混合均匀后,加15倍量水浸泡20分钟,煎煮2~3小时,过滤得滤液,向滤渣中加5倍量水煎煮继续1~2小时,过滤得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即得所述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中药外用洗剂。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的水提物制成:黄芩10份、鸡血藤15份、白芍8份、蛇床子10份、防风8份、白鲜皮8份、青箱子8份、功劳木10份、知母6份、白薇8份、牡丹皮10份、黄柏8份、苦参8份、续断10份、败酱草10份和益母草5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步骤(2)所述原料的重量份数分别为:步骤(2)所述原料的重量份数分别为:黄芩10份、鸡血藤15份、白芍8份、蛇床子10份、防风8份、白鲜皮8份、青箱子8份、功劳木10份、知母6份、白薇8份、牡丹皮10份、黄柏8份、苦参8份、续断10份、败酱草10份和益母草5份。

进一步,步骤(2)所述过筛的目数为100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洗剂,具有疏风祛湿、清热解毒、养血润燥、活血化瘀,驱邪扶正止痒之功效,能有效治疗和防治皮肤瘙痒,且见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

(2)本发明为纯中药配方,无副作用、可长期使用。

(3)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市场前景广阔、适合规模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外用洗剂,由如下重量的原料的水提物制成:黄芩5kg、鸡血藤20kg、白芍4kg、蛇床子15kg、防风4kg、白鲜皮12kg、青箱子4kg、功劳木15kg、知母3kg、白薇12kg、牡丹皮5kg、黄柏12kg、苦参4kg、续断15kg、败酱草5kg和益母草8kg。

上述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外用洗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取经过充分烘干干燥的以下原料:黄芩、鸡血藤、白芍、蛇床子、防风、白鲜皮、青箱子、功劳木、知母、白薇、牡丹皮、黄柏、苦参、续断、败酱草和益母草;

(2)分别称取以下重量的上述原料:黄芩5kg、鸡血藤20kg、白芍4kg、蛇床子15kg、防风4kg、白鲜皮12kg、青箱子4kg、功劳木15kg、知母3kg、白薇12kg、牡丹皮5kg、黄柏12kg、苦参4kg、续断15kg、败酱草5kg和益母草8kg,粉碎后过筛,混合均匀后,加15倍量水浸泡20分钟,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向滤渣中加5倍量水煎煮继续1小时,过滤得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即得所述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中药外用洗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外用洗剂,由如下重量的原料的水提物制成:黄芩10kg、鸡血藤15kg、白芍8kg、蛇床子10kg、防风8kg、白鲜皮8kg、青箱子8kg、功劳木10kg、知母6kg、白薇8kg、牡丹皮10kg、黄柏8kg、苦参8kg、续断10kg、败酱草10kg和益母草5kg。

上述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外用洗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取经过充分烘干干燥的以下原料:黄芩、鸡血藤、白芍、蛇床子、防风、白鲜皮、青箱子、功劳木、知母、白薇、牡丹皮、黄柏、苦参、续断、败酱草和益母草;

(2)分别称取以下重量的上述原料:黄芩10kg、鸡血藤15kg、白芍8kg、蛇床子10kg、防风8kg、白鲜皮8kg、青箱子8kg、功劳木10kg、知母6kg、白薇8kg、牡丹皮10kg、黄柏8kg、苦参8kg、续断10kg、败酱草10kg和益母草5kg,粉碎后过筛,混合均匀后,加15倍量水浸泡20分钟,煎煮2.5小时,过滤得滤液,向滤渣中加5倍量水煎煮继续1.5小时,过滤得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即得所述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中药外用洗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外用洗剂,由如下重量的原料的水提物制成:黄芩15kg、鸡血藤10kg、白芍12kg、蛇床子5kg、防风12kg、白鲜皮4kg、青箱子12kg、功劳木5kg、知母9kg、白薇4kg、牡丹皮15kg、黄柏4kg、苦参12kg、续断5kg、败酱草15kg和益母草2kg。

上述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外用洗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取经过充分烘干干燥的以下原料:黄芩、鸡血藤、白芍、蛇床子、防风、白鲜皮、青箱子、功劳木、知母、白薇、牡丹皮、黄柏、苦参、续断、败酱草和益母草;

(2)分别称取以下重量的上述原料:黄芩15kg、鸡血藤10kg、白芍12kg、蛇床子5kg、防风12kg、白鲜皮4kg、青箱子12kg、功劳木5kg、知母9kg、白薇4kg、牡丹皮15kg、黄柏4kg、苦参12kg、续断5kg、败酱草15kg和益母草2kg,粉碎后过筛,混合均匀后,加15倍量水浸泡20分钟,煎煮3小时,过滤得滤液,向滤渣中加5倍量水煎煮继续2小时,过滤得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即得所述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中药外用洗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