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妇产科用产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96988发布日期:2019-01-14 19:46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妇产科用产床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妇产科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妇产科用产床。
背景技术
:孕妇生孩子是一件大事,生孩子即为分娩,是指女性怀胎后最后一个环节,生孩子的姿势有仰卧式、侧躺式、前倾跪式、蹲坐式、站立式。最常见的方式是仰卧式,产妇躺在产床上,两腿张开抬高,正常胎位分娩多采此种分娩姿势。因此,产床是妇产科的标配之一。孕妇在生产时,并不是一直躺在产床上保持不动,医生和助产士会根据生产情况帮助产妇调节姿势,姿势正确是顺利生产的基础之一;其次,孕妇在生产时,要经受剧烈的疼痛,这种痛感相当强烈,孕妇会不自主的有抓挠现象。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妇产科用产床,其具有调节产妇生产姿势方便的特点,能将产妇的生产姿势固定,保证了产妇生产的顺利进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妇产科用产床,包括床板以及固定在所述床板下方的四根支撑腿,四根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均设置有自锁万向轮,所述床板上方固定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铰接有第二固定板,铰接的所述第二固定板通过利用操控部控制铰接角度的调节,所述第二固定板上关于第二固定板的水平轴线对称设置有两组供产妇手握的上肢支撑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关于第一固定板的水平轴线对称设置有两组抵挡产妇腿部下肢支撑部;所述操控部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固定杆、螺纹环套和保护盒,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在第一固定板的铰接轴端部,所述第二齿轮转动连接在床板上,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一固定杆同心固定在第二齿轮上,所述床板上保护盒,所述保护盒位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外部,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端穿过保护盒并在第一固定杆的外部螺纹连接有螺纹环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产妇躺在妇产科用产床进行生产时,医生和助产士可以通过操控部调节第二固定板的角度,调节方便且稳定;第二固定板上的上肢支撑部能够给产妇的上肢以一定的支撑,避免了产妇抓挠;第一固定板上的下肢支撑不能够给产妇的腿部以一定的抵挡,避免产妇滑下;因此,妇产科用产床,其具有调节产妇生产姿势方便的特点,能将产妇的生产姿势固定,保证了产妇生产的顺利进行。进一步地,所述上肢支撑部包括两个固定块、第二固定杆、圆环、弹性伸缩带、第一锁紧螺栓和拉手,两个所述固定块固定在第二固定板的表面,所述第二固定杆固定在两个固定块之间,所述圆环滑移套设在第二固定杆的外部,所述圆环上螺纹连接有第一锁紧螺栓,所述弹性伸缩带的一端固定在圆环上,所述弹性伸缩带的另一端固定在拉手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伸缩带上的拉手能方便孕妇握持,且圆环的位置可以方便的进行调节,在调节时只需要滑动第二固定杆上的圆环,将其调节到合适的位置,再拧紧螺纹连接在圆环上的第一锁紧螺栓即可,调节较为方便。进一步地,所述下肢支撑部包括l形板、软垫、第三固定杆、锁紧螺母和水平板,所述l形板沿水平方向滑移连接在第一固定板上,所述软垫固定在l形板上,所述水平板固定在床板的侧面,所述第三固定杆固定在l形板上,所述水平板上开设有供第三固定杆穿过的腰型槽,所述锁紧螺母螺纹连接在第三固定杆的外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肢支撑部中的软垫可以抵挡产妇的大腿,当需要调节l形板和软垫的位置时,滑移l形板,在l形板滑动时,第三固定杆将在水平板上的腰型槽内滑移,调整软垫到合适的位置后拧紧锁紧螺母就能将软垫的位置锁定,因此调节软垫时较为方便。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还设置有加强第二固定板锁定的加强锁紧部,所述加强锁紧部包括弧形板、匚字形板和第二锁紧螺栓,所述弧形板固定在第二固定板的侧面,所述匚字形板固定在床板的侧面,所述弧形板的一端穿过匚字形板的开口,所述匚字形板上还螺纹连接有第二锁紧螺栓,所述弧形板上还具有密布的刻度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加强锁紧部可以进一步增大第二支撑板的结构稳定性,当第二固定板调节到一定角度时,拧紧匚字形板上的第二锁紧螺栓使得第二锁紧螺栓的端部抵触在弧形板上,就能够对第二固定板具有加强锁定的作用,且弧形板上的刻度线能够方便的读出第二固定板的倾斜角度。进一步地,所述l形板上还固定有滑块,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开设有供滑块水平滑移的滑槽,所述滑块为燕尾块、t形块中的某种,所述滑槽为与滑块对应的燕尾槽、t形槽中的某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利用l形板上的滑块和第一固定板上滑槽的配合使得l形板滑移的更加稳定,使得下肢支撑部的结构更加稳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杆在远离第二齿轮的一端固定有连杆,所述连杆上固定有把手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通过摇动连杆上的把手杆就能带动第二齿轮转动,就能驱动第二固定板发生角度的改变,因此较为省力。进一步地,所述床板上关于床板的水平轴线对称固定有两个安装块,两个所述安装块之间固定有若干级脚踏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安装块之间的脚踏板能方便产地脚踏,方便产妇爬上产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板的表面还涂覆有一层防污涂层,所述防污涂层由如下方法制备: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聚丙烯颗粒50-62份、聚四氟乙烯颗粒10-28份、丙酮60-80份、丙烯酸6-10份、乙酸乙酯6-10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4-8份、碳酸亚乙烯酯4-6份、氟代碳酸乙烯酯4-7份;s1、制备第一预制液:将聚丙烯颗粒、聚四氟乙烯颗粒混合搅拌均匀加入到丙酮中,然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42-48℃,保温处理3-4h;s2、制备第二预制液:将丙烯酸、乙酸乙酯、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混合均匀后加热至38-44℃,保温处理0.3-0.6h;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s1得到的第一预制液和s2得到的第二预制液混合均匀后,依次加入碳酸亚乙烯酯和氟代碳酸乙烯酯并混合均匀,将溶液加热至36-44℃后保温2-3h,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4、喷涂:将s3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用喷枪喷涂在第一固定板的表面;s5、阴烘:将s4得到的第一固定板在阴凉通风处烘干6-8h。进一步的,所述s1中将聚丙烯颗粒、聚四氟乙烯颗粒混合搅拌均匀加入到丙酮中,然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44-46℃,保温处理3-4h。进一步的,所述s4中第一固定板表面的防污涂层厚度为1-2mm。综上所述,本发明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妇产科用产床,其具有调节产妇生产姿势方便的特点,在调节第二固定板时只需要操作操控部就能完成,调节方便;且第二固定板在角度调节之后,能被稳定的固定,产床的结构较为稳定;除此之外,上肢支撑部和下肢支撑部能将产妇的生产姿势固定,保证了产妇生产的顺利进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图1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d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e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6为图5中f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中g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在隐藏保护盒后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h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床板;10、支撑腿;101、自锁万向轮;11、第一固定板;12、第二固定板;2、操控部;3、上肢支撑部;4、下肢支撑部;21、第一齿轮;22、第二齿轮;220、第一固定杆;221、螺纹环套;23、保护盒;31、固定块;32、第二固定杆;320、圆环;321、弹性伸缩带;3210、拉手;3201、第一锁紧螺栓;41、l形板;410、软垫;411、第三固定杆;4110、锁紧螺母;42、水平板;420、腰型槽;5、加强锁紧部;51、弧形板;52、匚字形板;53、第二锁紧螺栓;510、刻度线;412、滑块;413、滑槽;2201、连杆;2202、把手杆;13、安装块;131、脚踏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妇产科用产床,包括床板1以及固定在床板1下方的四根支撑腿10,四根支撑腿10对称固定在床板1的下方,在四根支撑腿10的底部均设置有自锁万向轮101,自锁万向轮101使得产床可以推动;为了方便调节产妇在床板1上的姿势,在床板1上方固定有第一固定板11,在第一固定板11上铰接有第二固定板12,为了控制第二固定板12的转动角度,第二固定板12通过利用操控部2控制铰接角度的调节;为了稳定产妇的姿势,在第二固定板12上关于第二固定板12的水平轴线对称设置有两组供产妇手握的上肢支撑部3,并且在第一固定板11上关于第一固定板11的水平轴线对称设置有两组抵挡产妇腿部下肢支撑部4。如图1至图9所示,其中操控部2包括第一齿轮21、第二齿轮22、第一固定杆220、螺纹环套221和保护盒23,其中第一齿轮21固定在第一固定板11的铰接轴端部,第二齿轮22转动连接在床板1上,第一齿轮21和第二齿轮22相互啮合,第二齿轮22和第一齿轮21的齿数之比大于1,只需要微调第二齿轮22就能调节第一齿轮21转动,就能调节第二固定板12的角度;为了固定调节角度后的第二固定板12并方便操作者控制第二齿轮22转动,将第一固定杆220同心固定在第二齿轮22上,并且在床板1上保护盒23,其中保护盒23位于第一齿轮21和第二齿轮22的外部,保护盒23能够提高产床的安全性,同时将第一固定杆220的一端穿过保护盒23并在第一固定杆220的外部螺纹连接有螺纹环套221,螺纹环套221能够将第二齿轮22的位置锁紧;因此,当产妇躺在妇产科用产床进行生产时,医生和助产士可以通过操控部2调节第二固定板12的角度,调节方便且稳定;第二固定板12上的上肢支撑部3能够给产妇的上肢以一定的支撑,避免了产妇抓挠;第一固定板11上的下肢支撑不能够给产妇的腿部以一定的抵挡,避免产妇滑下;因此,妇产科用产床,其具有调节产妇生产姿势方便的特点,能将产妇的生产姿势固定,保证了产妇生产的顺利进行。如图1至图9所示,上肢支撑部3包括两个固定块31、第二固定杆32、圆环320、弹性伸缩带321、第一锁紧螺栓3201和拉手3210,其中两个固定块31固定在第二固定板12的表面,第二固定杆32固定在两个固定块31之间,将圆环320滑移套设在第二固定杆32的外部,圆环320在第二固定杆32的位置可以改变,为了固定圆环320在第二固定杆32的位置,在圆环320上螺纹连接有第一锁紧螺栓3201,第一锁紧螺栓3201能将圆环320的位置锁定,同时将弹性伸缩带321的一端固定在圆环320上,将弹性伸缩带321的另一端固定在拉手3210上,弹性伸缩带321为宽的松紧带,弹性伸缩带321具有弹性,拉手3210可以方便产妇握持,避免孕妇生产时抓挠,圆环320的位置可以方便的进行调节,在调节时只需要滑动第二固定杆32上的圆环320,将其调节到合适的位置,再拧紧螺纹连接在圆环320上的第一锁紧螺栓3201即可,调节较为方便。如图1至图9所示,其中下肢支撑部4包括l形板41、软垫410、第三固定杆411、锁紧螺母4110和水平板42,其中l形板41沿水平方向滑移连接在第一固定板11上,将软垫410固定在l形板41上,软垫410可以防止产妇磕上,将水平板42固定在床板1的侧面,将第三固定杆411固定在l形板41上,并在水平板42上开设有供第三固定杆411穿过的腰型槽420,同时将锁紧螺母4110螺纹连接在第三固定杆411的外部,锁紧螺母4110能锁定第三固定杆411在腰型槽420内的位置;下肢支撑部4中的软垫410可以抵挡产妇的大腿,当需要调节l形板41和软垫410的位置时,滑移l形板41,在l形板41滑动时,第三固定杆411将在水平板42上的腰型槽420内滑移,调整软垫410到合适的位置后拧紧锁紧螺母4110就能将软垫410的位置锁定,因此调节软垫410时较为方便。如图1至图9所示,为了防止第二固定板12的角度无故发生改变,在第二固定板12上还设置有加强第二固定板12锁定的加强锁紧部5,其中加强锁紧部5包括弧形板51、匚字形板52和第二锁紧螺栓53,其中弧形板51固定在第二固定板12的侧面,匚字形板52固定在床板1的侧面,并且弧形板51的一端穿过匚字形板52的开口,同时在匚字形板52上还螺纹连接有第二锁紧螺栓53,第二锁紧螺栓53能够抵触在弧形板51上,将弧形板51将强固定,同时在弧形板51上还设置有密布的刻度线510,刻度线510能显示第二固定板12的角度;通过利用加强锁紧部5可以进一步增大第二支撑板的结构稳定性,当第二固定板12调节到一定角度时,拧紧匚字形板52上的第二锁紧螺栓53使得第二锁紧螺栓53的端部抵触在弧形板51上,就能够对第二固定板12具有加强锁定的作用,且弧形板51上的刻度线510能够方便的读出第二固定板12的倾斜角度。如图1至图9所示,为了使得l形板41滑移的稳定,在l形板41上固定有滑块412,在第一固定板11上开设有供滑块412水平滑移的滑槽413,其中滑块412可以为燕尾块、t形块,滑槽413可以为与滑块412对应的燕尾槽、t形槽,通过利用l形板41上的滑块412和第一固定板11上滑槽413的配合使得l形板41滑移的更加稳定,使得下肢支撑部4的结构更加稳定;为了方便操作者控制第一固定杆220转动,将第一固定杆220在远离第二齿轮22的一端固定有连杆2201,并在连杆2201上固定有把手杆2202,操作者通过摇动连杆2201上的把手杆2202就能带动第二齿轮22转动,就能驱动第二固定板12发生角度的改变,因此较为省力;为了方便产妇攀爬到床板1上,在床板1上关于床板1的水平轴线对称固定有两个安装块13,同时在两个安装块13之间固定有两级脚踏板131,两个安装块13之间的脚踏板131能方便产地脚踏,方便产妇爬上产床。因为产妇在生产时会有很多的秽物产生,因此在第一固定板11的表面还涂覆有一层防污涂层,第一固定板11上的防污涂层使得清理第一固定板11变得更加容易,使得污秽物不容易粘在第一固定板11的表面,故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污涂层的制备方法,其具有制备流程短、制备方法简单的优点,其中防污涂层由如下方法制备: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聚丙烯颗粒54份、聚四氟乙烯颗粒14份、丙酮64份、丙烯酸8份、乙酸乙酯8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6份、碳酸亚乙烯酯5份、氟代碳酸乙烯酯5份;s1、制备第一预制液:将聚丙烯颗粒、聚四氟乙烯颗粒混合搅拌均匀加入到丙酮中,然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45℃,保温处理3.5h;s2、制备第二预制液:将丙烯酸、乙酸乙酯、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混合均匀后加热至42℃,保温处理0.5h;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s1得到的第一预制液和s2得到的第二预制液混合均匀后,依次加入碳酸亚乙烯酯和氟代碳酸乙烯酯并混合均匀,将溶液加热至40℃后保温2.5h,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4、喷涂:将s3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用喷枪喷涂在第一固定板11的表面,其中防污涂层厚度为1.5mm。s5、阴烘:将s4得到的第一固定板11在阴凉通风处烘干7h。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固定板11表面防污涂层的制备,其制备方法如下: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聚丙烯颗粒58份、聚四氟乙烯颗粒18份、丙酮68份、丙烯酸8份、乙酸乙酯8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6份、碳酸亚乙烯酯5份、氟代碳酸乙烯酯5份;s1、制备第一预制液:将聚丙烯颗粒、聚四氟乙烯颗粒混合搅拌均匀加入到丙酮中,然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45℃,保温处理3.5h;s2、制备第二预制液:将丙烯酸、乙酸乙酯、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混合均匀后加热至42℃,保温处理0.5h;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s1得到的第一预制液和s2得到的第二预制液混合均匀后,依次加入碳酸亚乙烯酯和氟代碳酸乙烯酯并混合均匀,将溶液加热至40℃后保温2.5h,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4、喷涂:将s3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用喷枪喷涂在第一固定板11的表面,其中防污涂层厚度为1.5mm。s5、阴烘:将s4得到的第一固定板11在阴凉通风处烘干7h。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固定板11表面防污涂层的制备,其制备方法如下: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聚丙烯颗粒60份、聚四氟乙烯颗粒20份、丙酮68份、丙烯酸8份、乙酸乙酯8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6份、碳酸亚乙烯酯5份、氟代碳酸乙烯酯5份;s1、制备第一预制液:将聚丙烯颗粒、聚四氟乙烯颗粒混合搅拌均匀加入到丙酮中,然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45℃,保温处理3.5h;s2、制备第二预制液:将丙烯酸、乙酸乙酯、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混合均匀后加热至42℃,保温处理0.5h;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s1得到的第一预制液和s2得到的第二预制液混合均匀后,依次加入碳酸亚乙烯酯和氟代碳酸乙烯酯并混合均匀,将溶液加热至40℃后保温2.5h,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4、喷涂:将s3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用喷枪喷涂在第一固定板11的表面,其中防污涂层厚度为1.5mm。s5、阴烘:将s4得到的第一固定板11在阴凉通风处烘干7h。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固定板11表面防污涂层的制备,其制备方法如下: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聚丙烯颗粒54份、聚四氟乙烯颗粒22份、丙酮70份、丙烯酸9份、乙酸乙酯9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6份、碳酸亚乙烯酯5份、氟代碳酸乙烯酯5份;s1、制备第一预制液:将聚丙烯颗粒、聚四氟乙烯颗粒混合搅拌均匀加入到丙酮中,然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45℃,保温处理3.5h;s2、制备第二预制液:将丙烯酸、乙酸乙酯、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混合均匀后加热至42℃,保温处理0.5h;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s1得到的第一预制液和s2得到的第二预制液混合均匀后,依次加入碳酸亚乙烯酯和氟代碳酸乙烯酯并混合均匀,将溶液加热至40℃后保温2.5h,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4、喷涂:将s3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用喷枪喷涂在第一固定板11的表面,其中防污涂层厚度为1.5mm。s5、阴烘:将s4得到的第一固定板11在阴凉通风处烘干7h。实施例5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固定板11表面防污涂层的制备,其制备方法如下: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聚丙烯颗粒56份、聚四氟乙烯颗粒20份、丙酮72份、丙烯酸9份、乙酸乙酯9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6份、碳酸亚乙烯酯6份、氟代碳酸乙烯酯5份;s1、制备第一预制液:将聚丙烯颗粒、聚四氟乙烯颗粒混合搅拌均匀加入到丙酮中,然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45℃,保温处理3.5h;s2、制备第二预制液:将丙烯酸、乙酸乙酯、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混合均匀后加热至42℃,保温处理0.5h;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s1得到的第一预制液和s2得到的第二预制液混合均匀后,依次加入碳酸亚乙烯酯和氟代碳酸乙烯酯并混合均匀,将溶液加热至40℃后保温2.5h,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4、喷涂:将s3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用喷枪喷涂在第一固定板11的表面,其中防污涂层厚度为1.5mm。s5、阴烘:将s4得到的第一固定板11在阴凉通风处烘干7h。实施例6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固定板11表面防污涂层的制备,其制备方法如下: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聚丙烯颗粒58份、聚四氟乙烯颗粒24份、丙酮74份、丙烯酸9份、乙酸乙酯9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6份、碳酸亚乙烯酯6份、氟代碳酸乙烯酯5份;s1、制备第一预制液:将聚丙烯颗粒、聚四氟乙烯颗粒混合搅拌均匀加入到丙酮中,然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45℃,保温处理3.5h;s2、制备第二预制液:将丙烯酸、乙酸乙酯、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混合均匀后加热至42℃,保温处理0.5h;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s1得到的第一预制液和s2得到的第二预制液混合均匀后,依次加入碳酸亚乙烯酯和氟代碳酸乙烯酯并混合均匀,将溶液加热至40℃后保温2.5h,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4、喷涂:将s3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用喷枪喷涂在第一固定板11的表面,其中防污涂层厚度为1.5mm。s5、阴烘:将s4得到的第一固定板11在阴凉通风处烘干7h。实施例7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固定板11表面防污涂层的制备,其制备方法如下: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聚丙烯颗粒60份、聚四氟乙烯颗粒23份、丙酮72份、丙烯酸9份、乙酸乙酯9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6份、碳酸亚乙烯酯6份、氟代碳酸乙烯酯5份;s1、制备第一预制液:将聚丙烯颗粒、聚四氟乙烯颗粒混合搅拌均匀加入到丙酮中,然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45℃,保温处理3.5h;s2、制备第二预制液:将丙烯酸、乙酸乙酯、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混合均匀后加热至42℃,保温处理0.5h;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s1得到的第一预制液和s2得到的第二预制液混合均匀后,依次加入碳酸亚乙烯酯和氟代碳酸乙烯酯并混合均匀,将溶液加热至40℃后保温2.5h,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4、喷涂:将s3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用喷枪喷涂在第一固定板11的表面,其中防污涂层厚度为1.5mm。s5、阴烘:将s4得到的第一固定板11在阴凉通风处烘干7h。实施例8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固定板11表面防污涂层的制备,其制备方法如下: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聚丙烯颗粒53份、聚四氟乙烯颗粒25份、丙酮74份、丙烯酸9份、乙酸乙酯9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6份、碳酸亚乙烯酯6份、氟代碳酸乙烯酯6份;s1、制备第一预制液:将聚丙烯颗粒、聚四氟乙烯颗粒混合搅拌均匀加入到丙酮中,然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45℃,保温处理3.5h;s2、制备第二预制液:将丙烯酸、乙酸乙酯、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混合均匀后加热至42℃,保温处理0.5h;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s1得到的第一预制液和s2得到的第二预制液混合均匀后,依次加入碳酸亚乙烯酯和氟代碳酸乙烯酯并混合均匀,将溶液加热至40℃后保温2.5h,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4、喷涂:将s3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用喷枪喷涂在第一固定板11的表面,其中防污涂层厚度为1.5mm。s5、阴烘:将s4得到的第一固定板11在阴凉通风处烘干7h。对实施例1-8中喷涂有防污涂层的第一支撑板21进行表面硬度和剥离强度的测试,为了便于比较,所有实施例的数据基于实施例1的数据进行归一化。表1表面硬度剥离强度实施例1100%100%实施例298%95%实施例396%97%实施例498%96%实施例597%96%实施例698%99%实施例795%95%实施例896%97%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